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许很多人觉得,在海边俯身便可捡到贝壳。事实上,一些观赏价值高的海贝,你可能无缘见到;就算偶尔碰到,也可能因不了解而有眼不识宝贝。这次,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发现那些藏身于海滩的美丽精灵。
出发前的准备
出发前的准备可不能小瞧,天时地利都占据了,你才有可能跟美丽的贝壳们碰上面。当然,自己也要装备齐全,要想在岩石、沙堆等地方找到贝壳们,需要借助一些特殊工具。
准备工具
一双舒适的趟水鞋或球鞋,千万不要穿拖鞋甚至光脚走在海滩上,因为很容易被隐藏在沙子里的海胆刺刺中,或者被岩石表面的牡蛎壳划伤。一把轻便的小铲子或者小耙子,用来找到埋在泥沙中的双壳贝类。一把小镊子,用来捏出钻进石缝里的小海螺。一支强光手电,因为大部分海贝是昼伏夜出的,所以晚上更容易找到它们。另外,还需要准备相机,好随时拍下贝壳的照片。
查询潮汐
众所周知,退潮时最容易发现贝壳,所以我们出发前需要确定好最低潮的大概时间。你可以从电视上收看当地的潮汐预报或上网查询。一般来说,每当农历的初一或十五往往会出现大潮;而每当农历的初七、初八,或二十二、二十三,潮水最小。
查看天气
在我们国家,每年的4~5月,以及9~10月是海边寻贝的黄金时期,因为在这期间,太阳的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沿海的大部分地区气候会变得温暖舒适,海贝的活力也最旺盛,因此也更容易被找到。
寻贝前,我们首先一定要记得看天气预报,大风大雨就不用去了,因为海贝都有预测天气的能力,它们早就藏起来了。
当然,如果未来几天会有台风出现,那么我们的福气就来了——因为台风会把浅海区翻个底朝天,很多难得一见的稀奇贝类可能会被卷到岸上来。例如,去年11月份的超强台风“海燕”过去之后,菲律宾萨马拉岛上的渔民在岸边发现了近百颗稀有的玛利亚宝贝,要知道近几年在菲律宾海域潜水时发现的活玛利亚宝贝一共还不到20颗啊!所以,台风过去后就请马上订票吧!
识破海贝的藏身术
退潮之后,水下的一切将会暴露在空气中,为了防止身体内的水分蒸发和避免天敌的捕食,海贝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隐藏自己,而我们则需要识破海贝的藏身术。
顺藤摸瓜到你家
一些腹足类往往在退潮后将身体掩埋在泥沙里,即便如此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来找到它们:一些蟹守螺和 螺会留下蜿蜒的足迹,玉螺和榧螺所藏身的位置通常会形成一个鼓包。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顺藤摸瓜,往往能一睹真容。
掀起你的“盖头”来
善于爬行的腹足类通常会努力寻找一切可以遮蔽身体的物体进行躲藏:礁石表面和缝隙、珊瑚礁下方、海藻丛中甚至红树林的枝叶上都会是它们的首选。但有时可供选择的场所实在太少了,往往一小块石头上都会挤满了“难民”,因此我们只要多留心这些地方,勤翻动石块,用手电多照一照,就能发现它们的踪迹。
直把藏身变寄生
在海滩上的积水处,我们往往能发现许多美丽的“花朵”在水中绽放,那其实是一种被称为“海葵”的腔肠动物,而有一种叫做“梯螺”的漂亮海贝最喜欢寄生在它们的根部,并以海葵身上的组织为食物。因此,在有海葵生活的海滩上,一定要注意寻找梯螺的踪迹。在我国河北省秦皇岛的某些海边,退潮后往往可以在沙滩上找到宽带梯螺,外形精致优雅。
孔洞暴露你的行踪
从容的双壳贝类大部分都是天生的隐匿高手,能够将整个身体全部隐没于地表之下。为了能在隐藏自己的同时,顺利呼吸和摄取食物,它们通常会在地表留下一两个可以使水流自由出入的孔洞,因此只要找到了这些呼吸孔就可以确定它们的准确位置。孔洞的数量和形状随着种类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但要注意的是,不是海滩上面的所有孔洞都是双壳贝类留下的,也有可能是出自其他海洋生物之手。
切忌乱摸遭毒手
当我们在热带海区寻找贝壳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一种危险的种类——芋螺,它们拥有一条鱼叉状的齿舌,后面连接着毒囊,当芋螺捕猎的时候,它会伸长吻部,小心地接近猎物,然后出其不意地将“鱼叉”射入猎物体内,同时注入毒液将其麻痹,而且芋螺能够根据猎物大小精准地控制毒液剂量,不会浪费分毫。地纹芋螺、织锦芋螺等种类的毒素甚至比眼镜蛇的蛇毒还要致命,因此,千万不要把手轻易伸到岩石或者珊瑚礁下方乱摸,因为芋螺就喜欢躲在这样的地方,一旦被它们攻击,后果不堪设想!
海滩上的贝壳家族
科学家们通过长期研究将海贝划分为7个类群:无板纲、单板纲、多板纲、腹足纲、掘足纲、双壳纲以及头足纲。除了单板纲,其他6个纲中的某些种类都曾在我国的海滨发现。
掘足纲
掘足纲又被称为“角贝”,因为贝壳的形状像一段牛角或象牙而得名。它们喜欢把身体斜埋进海底的泥沙里,只露出贝壳的顶端。人们往往能在海边捡到被海浪冲上来的空壳。
腹足纲
海洋腹足纲贝类就是我们常说的海螺,它们是种类最多的类群,总数超过10万种,也是我们海边采贝的主要目标。它们通常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外形变化多样,足部十分发达,善于爬行、跳跃或者挖掘泥沙,而且通常会分泌一个被称为“厣”的口盖,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能封住壳口,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对于大部分腹足贝类来说,它们更愿意待在岩石和沙滩的混合地带,那里海藻丛生,食物丰富,退潮之后常会形成许多临时的小水坑,它们在里面四处爬行。
多板纲贝类又被称为“石鳖”,背上有8块钙质的板状贝壳,喜欢附着在浅海或海边的礁石上生活,以海藻和其他小型生物为食。
双壳纲也是一个大家族,人们爱吃的扇贝、蛤蜊、各种蚶类和蛏子都是其中的成员。它们一般具有两片贝壳,足部往往比较发达,善于挖掘泥沙,但没有头部,所以又被称为“无头类”。海滩是它们喜欢栖息的场所,但需要借助工具才能把它们找出来。
头足纲包括人们熟悉的章鱼、乌贼、鱿鱼以及被称为“活化石”的鹦鹉螺,它们是所有贝类中智慧最高的种族,具有发达的“大脑”和出色的感官,通常它们只在海中游泳或者在海底爬行,只有个别种类的章鱼喜欢到浅海礁石区捕捉螃蟹,所以在退潮之后偶尔能抓到它们。
说了这么多,现在大家应该知道海边采贝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了吧?除了需要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外,还需要有一点点好运气,当然,收获的多少不是目的,拥抱自然、享受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科学顾问/张素萍 责任编辑/胡冰)
出发前的准备
出发前的准备可不能小瞧,天时地利都占据了,你才有可能跟美丽的贝壳们碰上面。当然,自己也要装备齐全,要想在岩石、沙堆等地方找到贝壳们,需要借助一些特殊工具。
准备工具
一双舒适的趟水鞋或球鞋,千万不要穿拖鞋甚至光脚走在海滩上,因为很容易被隐藏在沙子里的海胆刺刺中,或者被岩石表面的牡蛎壳划伤。一把轻便的小铲子或者小耙子,用来找到埋在泥沙中的双壳贝类。一把小镊子,用来捏出钻进石缝里的小海螺。一支强光手电,因为大部分海贝是昼伏夜出的,所以晚上更容易找到它们。另外,还需要准备相机,好随时拍下贝壳的照片。
查询潮汐
众所周知,退潮时最容易发现贝壳,所以我们出发前需要确定好最低潮的大概时间。你可以从电视上收看当地的潮汐预报或上网查询。一般来说,每当农历的初一或十五往往会出现大潮;而每当农历的初七、初八,或二十二、二十三,潮水最小。
查看天气
在我们国家,每年的4~5月,以及9~10月是海边寻贝的黄金时期,因为在这期间,太阳的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沿海的大部分地区气候会变得温暖舒适,海贝的活力也最旺盛,因此也更容易被找到。
寻贝前,我们首先一定要记得看天气预报,大风大雨就不用去了,因为海贝都有预测天气的能力,它们早就藏起来了。
当然,如果未来几天会有台风出现,那么我们的福气就来了——因为台风会把浅海区翻个底朝天,很多难得一见的稀奇贝类可能会被卷到岸上来。例如,去年11月份的超强台风“海燕”过去之后,菲律宾萨马拉岛上的渔民在岸边发现了近百颗稀有的玛利亚宝贝,要知道近几年在菲律宾海域潜水时发现的活玛利亚宝贝一共还不到20颗啊!所以,台风过去后就请马上订票吧!
识破海贝的藏身术
退潮之后,水下的一切将会暴露在空气中,为了防止身体内的水分蒸发和避免天敌的捕食,海贝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隐藏自己,而我们则需要识破海贝的藏身术。
顺藤摸瓜到你家
一些腹足类往往在退潮后将身体掩埋在泥沙里,即便如此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来找到它们:一些蟹守螺和 螺会留下蜿蜒的足迹,玉螺和榧螺所藏身的位置通常会形成一个鼓包。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顺藤摸瓜,往往能一睹真容。
掀起你的“盖头”来
善于爬行的腹足类通常会努力寻找一切可以遮蔽身体的物体进行躲藏:礁石表面和缝隙、珊瑚礁下方、海藻丛中甚至红树林的枝叶上都会是它们的首选。但有时可供选择的场所实在太少了,往往一小块石头上都会挤满了“难民”,因此我们只要多留心这些地方,勤翻动石块,用手电多照一照,就能发现它们的踪迹。
直把藏身变寄生
在海滩上的积水处,我们往往能发现许多美丽的“花朵”在水中绽放,那其实是一种被称为“海葵”的腔肠动物,而有一种叫做“梯螺”的漂亮海贝最喜欢寄生在它们的根部,并以海葵身上的组织为食物。因此,在有海葵生活的海滩上,一定要注意寻找梯螺的踪迹。在我国河北省秦皇岛的某些海边,退潮后往往可以在沙滩上找到宽带梯螺,外形精致优雅。
孔洞暴露你的行踪
从容的双壳贝类大部分都是天生的隐匿高手,能够将整个身体全部隐没于地表之下。为了能在隐藏自己的同时,顺利呼吸和摄取食物,它们通常会在地表留下一两个可以使水流自由出入的孔洞,因此只要找到了这些呼吸孔就可以确定它们的准确位置。孔洞的数量和形状随着种类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但要注意的是,不是海滩上面的所有孔洞都是双壳贝类留下的,也有可能是出自其他海洋生物之手。
切忌乱摸遭毒手
当我们在热带海区寻找贝壳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一种危险的种类——芋螺,它们拥有一条鱼叉状的齿舌,后面连接着毒囊,当芋螺捕猎的时候,它会伸长吻部,小心地接近猎物,然后出其不意地将“鱼叉”射入猎物体内,同时注入毒液将其麻痹,而且芋螺能够根据猎物大小精准地控制毒液剂量,不会浪费分毫。地纹芋螺、织锦芋螺等种类的毒素甚至比眼镜蛇的蛇毒还要致命,因此,千万不要把手轻易伸到岩石或者珊瑚礁下方乱摸,因为芋螺就喜欢躲在这样的地方,一旦被它们攻击,后果不堪设想!
海滩上的贝壳家族
科学家们通过长期研究将海贝划分为7个类群:无板纲、单板纲、多板纲、腹足纲、掘足纲、双壳纲以及头足纲。除了单板纲,其他6个纲中的某些种类都曾在我国的海滨发现。
掘足纲
掘足纲又被称为“角贝”,因为贝壳的形状像一段牛角或象牙而得名。它们喜欢把身体斜埋进海底的泥沙里,只露出贝壳的顶端。人们往往能在海边捡到被海浪冲上来的空壳。
腹足纲
海洋腹足纲贝类就是我们常说的海螺,它们是种类最多的类群,总数超过10万种,也是我们海边采贝的主要目标。它们通常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外形变化多样,足部十分发达,善于爬行、跳跃或者挖掘泥沙,而且通常会分泌一个被称为“厣”的口盖,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能封住壳口,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对于大部分腹足贝类来说,它们更愿意待在岩石和沙滩的混合地带,那里海藻丛生,食物丰富,退潮之后常会形成许多临时的小水坑,它们在里面四处爬行。
多板纲贝类又被称为“石鳖”,背上有8块钙质的板状贝壳,喜欢附着在浅海或海边的礁石上生活,以海藻和其他小型生物为食。
双壳纲也是一个大家族,人们爱吃的扇贝、蛤蜊、各种蚶类和蛏子都是其中的成员。它们一般具有两片贝壳,足部往往比较发达,善于挖掘泥沙,但没有头部,所以又被称为“无头类”。海滩是它们喜欢栖息的场所,但需要借助工具才能把它们找出来。
头足纲包括人们熟悉的章鱼、乌贼、鱿鱼以及被称为“活化石”的鹦鹉螺,它们是所有贝类中智慧最高的种族,具有发达的“大脑”和出色的感官,通常它们只在海中游泳或者在海底爬行,只有个别种类的章鱼喜欢到浅海礁石区捕捉螃蟹,所以在退潮之后偶尔能抓到它们。
说了这么多,现在大家应该知道海边采贝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了吧?除了需要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外,还需要有一点点好运气,当然,收获的多少不是目的,拥抱自然、享受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科学顾问/张素萍 责任编辑/胡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