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企业而言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是生存下去的唯一法则。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及思考,提出了我国现代企业物流测对策及我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企业物流运作现状 对策发展战略
现代物流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增加经济效益的“第三利润源泉”。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开发上,对企业生产全过程的物流系统做出科学规划,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确保企业物流的系统性和合理性,使企业保持敏捷的反应能力。目前,在我国,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企业加强物流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一、我国企业物流的现状
(一)管理手段落后
在企业物流管理上,国际上已在商流、物流、信息流方面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于物资计划、采购、供应或销售的各个环节,以及数据传输、市场信息联网、汇集与分析等,还拥有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在这方面的差距还很大,物流机械设备性能落后,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条形码、射频、GPS、GIs、物流信息系统等先进物流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传递商情还靠手工操作。
(二)物流系统化程度低
很多企业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使物流的专业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程度不高;有些物流业内拥有的物流设施、设备为数不少,但利用率却普遍偏低,很少能提供全国性或全球性物流服务。
(三)信息化程度低
企业与用户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工具落后,物流难以畅通无阻。在物流管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手工管理阶段,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由于信息收集、处理、跟踪的低效性以及企业缺乏对各方物流信息全面、准确、动态的把握,使企业无法实现内、外部物流一体化,无法追求物流系统的最优化和合理化,参与供应链管理。很难满足消费者快速变化、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四)企业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
在“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美国的企业在与日本企业竞争时,尚感觉到了压力,他们纷纷实施归核战略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我国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因而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
二、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
(一)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厂商,特别是规模庞大的外资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到物流环节上,想尽一切办法大幅度压减物流费用,实现生产商的零库存或少库存,而传统储运存在着诸多弊端,因此,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只有传统储运只有向现代物流转变,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二)物流数字化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现代企业物流作为现代产业的一部分,必须向电子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在供应链管理结构下,供应链内相关企业必须将供应链整合所需的信息与其他企业分享,否则无法形成有效的供应链体系。要实现向电子化和数字代方向发展,必须在供应链的各环节上实现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管理,并在ERP系统基础上实现电子商务。
(三)由單个企业管理模式向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
传统物流管理着重企业内部作业与组织的整合,对下游用户的管理仍以服务品质为主要管理重心,因此评价管理绩效的指标多半为订单的交货周期、速度和供货率等。然而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逐渐强调跨企业间的整合,使得用户关系的维护与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强调供应链的整体最优、用户动向,物流管理已从物的处理提升到物的价值方案管理,为其量身订做其所需要的物品与服务。
(四)兼并联合大量出现
传统商业通道中,企业多半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我利益,因此往往造成企业间对立的局面。然而在现代物流中,企业在更大竞争力的驱动下,将根据各自的机能进行整合,建立起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物流网络。各成员单位间按相互协作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互补和共享,并对顾客实施统一单据和sOP(标准操作程序),通过这种联合规划与作业,形成高度整合的供应链通道体系,使通道整体绩效大幅提升。
三、现代企业物流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
现代物流的管理,涉及计划、经贸、财税、工商、内贸、外贸、铁道、交通、民航、邮政、信息、海关、质检等多个部门;现代物流的运作横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必须协调动作,形成合力。各级政府都应该加强对发展现代物流的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负责研究、制定发展现代物流的规划,并负责协调现代物流发展中的相关政策措施,为构建全国统一、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创造体制环境。
(二)加强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互动
现代物流概括起来主要包括: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包装、搬运装卸、信息处理等环节。而产品的营销过程和满足消费需求的过程,与物流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物流的有效性、通畅性和及时性直接决定了产品生产和创新,物流各个环节的成本直接影响产品价格的构成。物流的通畅性和网络结构直接影响分销渠道的有效性与多功能的增值服务直接影响了促销策略的实施。因此,加强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互动,有利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企业的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三)加强企业物流管理
实现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对企业内部的管理特性不断进行改造和优化,对各个管理层面进行重新整合,打破目前部门独立、信息分散的管理状况,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统一的信息管理体系,从而降低设备和人力的重复性投入,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就是利用企业自己的内联网,将其内部的各个部门连接起来,使原来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成为整个企业的共享资源。
(四)加快物流标准的制定
建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物流标准化问题进行统一协调、规划、管理。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物流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五)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信誉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营信誉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物流企业要向管理要效益,在员工中牢固树立用户至上的经营观念,建立一套严格的业务规则和制度,在抓好内部机制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物流企业要特别注意树立经营信誉,扩大在社会中的影响。
随着现代企业物流迅速发展,现代企业物流越来越重要,各行各业也越来越注重物流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培育社会化的物流市场,抓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加快物流标准化建设,是我国企业物流水平向又好又快方向发展。
关键词:企业物流运作现状 对策发展战略
现代物流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增加经济效益的“第三利润源泉”。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开发上,对企业生产全过程的物流系统做出科学规划,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确保企业物流的系统性和合理性,使企业保持敏捷的反应能力。目前,在我国,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企业加强物流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一、我国企业物流的现状
(一)管理手段落后
在企业物流管理上,国际上已在商流、物流、信息流方面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于物资计划、采购、供应或销售的各个环节,以及数据传输、市场信息联网、汇集与分析等,还拥有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在这方面的差距还很大,物流机械设备性能落后,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条形码、射频、GPS、GIs、物流信息系统等先进物流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传递商情还靠手工操作。
(二)物流系统化程度低
很多企业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使物流的专业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程度不高;有些物流业内拥有的物流设施、设备为数不少,但利用率却普遍偏低,很少能提供全国性或全球性物流服务。
(三)信息化程度低
企业与用户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工具落后,物流难以畅通无阻。在物流管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手工管理阶段,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由于信息收集、处理、跟踪的低效性以及企业缺乏对各方物流信息全面、准确、动态的把握,使企业无法实现内、外部物流一体化,无法追求物流系统的最优化和合理化,参与供应链管理。很难满足消费者快速变化、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四)企业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
在“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美国的企业在与日本企业竞争时,尚感觉到了压力,他们纷纷实施归核战略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我国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因而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
二、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
(一)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厂商,特别是规模庞大的外资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到物流环节上,想尽一切办法大幅度压减物流费用,实现生产商的零库存或少库存,而传统储运存在着诸多弊端,因此,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只有传统储运只有向现代物流转变,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二)物流数字化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现代企业物流作为现代产业的一部分,必须向电子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在供应链管理结构下,供应链内相关企业必须将供应链整合所需的信息与其他企业分享,否则无法形成有效的供应链体系。要实现向电子化和数字代方向发展,必须在供应链的各环节上实现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管理,并在ERP系统基础上实现电子商务。
(三)由單个企业管理模式向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
传统物流管理着重企业内部作业与组织的整合,对下游用户的管理仍以服务品质为主要管理重心,因此评价管理绩效的指标多半为订单的交货周期、速度和供货率等。然而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逐渐强调跨企业间的整合,使得用户关系的维护与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强调供应链的整体最优、用户动向,物流管理已从物的处理提升到物的价值方案管理,为其量身订做其所需要的物品与服务。
(四)兼并联合大量出现
传统商业通道中,企业多半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我利益,因此往往造成企业间对立的局面。然而在现代物流中,企业在更大竞争力的驱动下,将根据各自的机能进行整合,建立起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物流网络。各成员单位间按相互协作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互补和共享,并对顾客实施统一单据和sOP(标准操作程序),通过这种联合规划与作业,形成高度整合的供应链通道体系,使通道整体绩效大幅提升。
三、现代企业物流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
现代物流的管理,涉及计划、经贸、财税、工商、内贸、外贸、铁道、交通、民航、邮政、信息、海关、质检等多个部门;现代物流的运作横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必须协调动作,形成合力。各级政府都应该加强对发展现代物流的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负责研究、制定发展现代物流的规划,并负责协调现代物流发展中的相关政策措施,为构建全国统一、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创造体制环境。
(二)加强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互动
现代物流概括起来主要包括: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包装、搬运装卸、信息处理等环节。而产品的营销过程和满足消费需求的过程,与物流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物流的有效性、通畅性和及时性直接决定了产品生产和创新,物流各个环节的成本直接影响产品价格的构成。物流的通畅性和网络结构直接影响分销渠道的有效性与多功能的增值服务直接影响了促销策略的实施。因此,加强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互动,有利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企业的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三)加强企业物流管理
实现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对企业内部的管理特性不断进行改造和优化,对各个管理层面进行重新整合,打破目前部门独立、信息分散的管理状况,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统一的信息管理体系,从而降低设备和人力的重复性投入,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就是利用企业自己的内联网,将其内部的各个部门连接起来,使原来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成为整个企业的共享资源。
(四)加快物流标准的制定
建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物流标准化问题进行统一协调、规划、管理。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物流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五)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信誉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营信誉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物流企业要向管理要效益,在员工中牢固树立用户至上的经营观念,建立一套严格的业务规则和制度,在抓好内部机制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物流企业要特别注意树立经营信誉,扩大在社会中的影响。
随着现代企业物流迅速发展,现代企业物流越来越重要,各行各业也越来越注重物流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培育社会化的物流市场,抓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加快物流标准化建设,是我国企业物流水平向又好又快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