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核心素养指的是历史基础知识与历史思维,要求学生从历史教材中获得历史知识,具备科学的历史思维以及多元化、科学化的历史观;要求学生具备阅读、总结、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以及丰富的知识储备,并能学以致用。因此,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要落实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中。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还应培养其相应的历史判断能力,使他们不只是单纯地了解历史事实,还能深入地体会历史的意义和内涵。本文笔者就以此问题展开探讨。
依据课标和学情,在教学目标中涵盖核心素养
2016部编版历史教材是依据新时期新的教学理念与目标设置的,其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应该且必须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四大特性。另外,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育人为本”的理念,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依此理念,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在教学目标中涵盖核心素养。
比如,学习“青铜器与甲骨文”这一内容时,笔者便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如下的话语:引导学生通过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了解我国文字的起源,并感受灿烂的古老文明,从中体悟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思考。例如,我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讨论话题:“你们能否从甲骨文中看出现代文字的影子?能否从青铜器的制作中,看出现代工艺制作的影子?”引导学生对这两点进行思考与讨论,让他们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进而引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很好地将知识与核心素养结合在一起。
另外,笔者认为,学习历史的首要条件,便是要求学生能够将其余学科的知识迁移过来与历史知识融合在一起,如讲解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时,教师可以从之前所学习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出发,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总结,这样学生就能具备丰富的知识体系,也能灵活地运用各学科知识。
切实加强史料教学
史料指的是可以据以研究或者讨论历史的东西,包括文字史料与图片史料,其对于研究历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使用史料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有效改变课堂氛围,进而推动历史教学的进步。
如,学习“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曾国藩的《讨粤匪檄》等国内舆论、美国牧师罗孝全的《洪秀全革命之真相》等国外舆论以及洪秀全的《原道醒世训》等太平天国内部人士的言论,引导学生归纳这一运动的背景、发生的过程及其产生的影響。在课上或者课下习题练习过程中,教师要设计有层次的史料题目,让学生通过这些题目夯实所学知识。在课后讲解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史料题,教会学生应如何全面分析史料以及史料题的解题思路,通过对史料的解读,进一步加强他们学习历史的能力。
史料是与历史事实相关的知识,在教学中使用史料,不但能够提升学生辨别史料、认清史实的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如此便能很好地与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贴合。
适当对学生加以鼓励,促进初中历史核心素养融合
核心素养是新时期提出的新教育目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历史知识与核心素养结合起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当更加合理。
在教学中,我会适当对学生进行鼓励,若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便适当加以引导,而不是严厉批评,致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比如,学习“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这一内容时,我指名要求班级中的某位同学起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新政府不得人心?”这位同学可能在课堂上稍有走神,并不知道如何回答,面对此种情况,我对其加以引导,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风气等方面入手,让学生逐渐回忆起之前所学的知识。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对此知识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且加上我的帮助与温和的态度,会让学生树立起学习历史的信心和正确的世界观。
除此之外,不同的学生对历史的看法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观点。比如,讲到“李鸿章”这个人物的时候,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李鸿章不像史书上那样,是一个媚外的人,他在当时所做出的种种选择,都是历史的潮流推动着让他不得不做出选择。”针对这样一个观点,我认同了他,并以他为例,让学生明白拥有辩证思维的重要性,即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时,不能只是单纯地听信一家之言,更应结合社会各界及其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结语
具备历史核心素养对学生学习历史好处良多。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讲授基本的历史知识时,还应让他们感知优秀的历史文化,进而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历史,客观地分析每一个历史事件,让他们借用历史知识来反思今天发生的事情,避免重蹈覆辙,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依据课标和学情,在教学目标中涵盖核心素养
2016部编版历史教材是依据新时期新的教学理念与目标设置的,其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应该且必须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四大特性。另外,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育人为本”的理念,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依此理念,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在教学目标中涵盖核心素养。
比如,学习“青铜器与甲骨文”这一内容时,笔者便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如下的话语:引导学生通过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了解我国文字的起源,并感受灿烂的古老文明,从中体悟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思考。例如,我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讨论话题:“你们能否从甲骨文中看出现代文字的影子?能否从青铜器的制作中,看出现代工艺制作的影子?”引导学生对这两点进行思考与讨论,让他们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进而引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很好地将知识与核心素养结合在一起。
另外,笔者认为,学习历史的首要条件,便是要求学生能够将其余学科的知识迁移过来与历史知识融合在一起,如讲解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时,教师可以从之前所学习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出发,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总结,这样学生就能具备丰富的知识体系,也能灵活地运用各学科知识。
切实加强史料教学
史料指的是可以据以研究或者讨论历史的东西,包括文字史料与图片史料,其对于研究历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使用史料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有效改变课堂氛围,进而推动历史教学的进步。
如,学习“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曾国藩的《讨粤匪檄》等国内舆论、美国牧师罗孝全的《洪秀全革命之真相》等国外舆论以及洪秀全的《原道醒世训》等太平天国内部人士的言论,引导学生归纳这一运动的背景、发生的过程及其产生的影響。在课上或者课下习题练习过程中,教师要设计有层次的史料题目,让学生通过这些题目夯实所学知识。在课后讲解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史料题,教会学生应如何全面分析史料以及史料题的解题思路,通过对史料的解读,进一步加强他们学习历史的能力。
史料是与历史事实相关的知识,在教学中使用史料,不但能够提升学生辨别史料、认清史实的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如此便能很好地与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贴合。
适当对学生加以鼓励,促进初中历史核心素养融合
核心素养是新时期提出的新教育目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历史知识与核心素养结合起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当更加合理。
在教学中,我会适当对学生进行鼓励,若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便适当加以引导,而不是严厉批评,致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比如,学习“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这一内容时,我指名要求班级中的某位同学起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新政府不得人心?”这位同学可能在课堂上稍有走神,并不知道如何回答,面对此种情况,我对其加以引导,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风气等方面入手,让学生逐渐回忆起之前所学的知识。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对此知识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且加上我的帮助与温和的态度,会让学生树立起学习历史的信心和正确的世界观。
除此之外,不同的学生对历史的看法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观点。比如,讲到“李鸿章”这个人物的时候,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李鸿章不像史书上那样,是一个媚外的人,他在当时所做出的种种选择,都是历史的潮流推动着让他不得不做出选择。”针对这样一个观点,我认同了他,并以他为例,让学生明白拥有辩证思维的重要性,即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时,不能只是单纯地听信一家之言,更应结合社会各界及其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结语
具备历史核心素养对学生学习历史好处良多。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讲授基本的历史知识时,还应让他们感知优秀的历史文化,进而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历史,客观地分析每一个历史事件,让他们借用历史知识来反思今天发生的事情,避免重蹈覆辙,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