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一生——师哲自述》一书终于在今年2001年7月出版了。一个多月以来,已有部分读者同我取得联系。绝大多数读者拿到书以后都是一口气读完;有的是从最后读起,也读到了头。对该书共同的评价是真全书都是真话。本来说真话是天经地义的事,现在人们对真话看得如此珍贵,为何?回想起来,说真话还真是不容易例如:1992年应《炎黄春秋》杂志之约,替父亲写了一篇《我所了解的康生》见《炎黄春秋》1992年第5期和第6期,该刊在将文字大大删减,又未征得作者同意的情况下发表了第5期。为此我给该刊写了一信,所幸他们既将我的信全文发表,又将删去的部分在第6期补发。现将我的信录于此:
编辑同志:
贵刊创刊时间不久,办得生气勃勃,内容丰富,很愿读,也愿供稿。
但1992年3月第5期上所刊家父师哲《我所了解的康生》原文25000字,你们未经作者同意即大量删节,这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
所删部分又恰好是康生最丑恶、作用最坏的部分。要说康生的骨灰从革命公墓被扔出去十几年之后的今天还会有替他掩饰、包庇,我看倒不至于,但认识上的问题要澄清。为此,我们谈谈写此文的用意:
第一,过去对历史和历史人物随心所欲地编造,我们党在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而我们只想留下历史的真实。
第二,康生这个人并非偶然现象或个别产物,他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的产物。这些东西必然要反映到党内来,毫不奇怪。事实上大大小小的“康生”到处都有,只不过康生身居高位,危害更大就是了。
第三,把康生曝光,正是为了广大善良的人吸取教训,擦亮眼睛,以便及时识破大大小小的“康生”,以利于减少其危害。
第四,有的地方涉及到毛主席,但都是历史的真实。毛主席伟大,非常伟大但他毕竟也是人,他不是神,神是人造出来的。不幸的是,有些同志仍然自觉不自觉地在造神。
希望将此信在贵刊登出,并请将原文重新发表。
此致敬礼
师秋朗
1992年3月21日
这只是一个例子,说明有时出于好心也会不让人说真话。现实生活中还要复杂得多,许许多多的因素都会使人不说真话,不愿说真话或者不能说真话。所以人们感到说真话难,所以看到真话才觉得可贵。事实上说真话就是很难的,本书并没有把父亲要留给人们的真话都讲出来,不是我们不讲,是不言自明的原因,我们做不到。但是已经写出来的都是真话,这一点能做到。
有的读者说写这本书的“心态很好”,这正是说真话人的心态。感谢读者的理解先父有知,也会欣慰的。
有些读者觉得此书“言犹未尽”,我自己觉得写出来的这些史实已经交代清楚了,原原本本写出来,只能写到这个程度了,言尽了。那么读者为什么会有此感觉呢?我认为这是有心的读者,他觉得字面以外有东西,究竟是些什么东西,一时弄不明白,所以他觉得“言犹未尽”。亲爱的读者:我把一本书比作一杯茶。有的端起茶杯,“咕咚”,一饮而尽,那么他只是解渴,什么茶不知道,没喝出味道。而有的人是品茶,一点一点地品味,只要是好茶,他就能尽情享受。本书确实有许多耐人体味、耐人寻味、耐人捉摸的地方。我这话的意思可不是说写作技巧有什么玄妙之处,不是的,写作上没有技巧可言。我说的是史实本身。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在文化上、在人的思维上等等各方面有着深厚的积淀,一切都不是偶然的。建议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多提几个为什么,并寻求它的答案,去品品味道。有的读者要求我“点明”,我要点明的话,不就只剩下茶根了吗?您愿意喝茶根吗?
编辑同志:
贵刊创刊时间不久,办得生气勃勃,内容丰富,很愿读,也愿供稿。
但1992年3月第5期上所刊家父师哲《我所了解的康生》原文25000字,你们未经作者同意即大量删节,这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
所删部分又恰好是康生最丑恶、作用最坏的部分。要说康生的骨灰从革命公墓被扔出去十几年之后的今天还会有替他掩饰、包庇,我看倒不至于,但认识上的问题要澄清。为此,我们谈谈写此文的用意:
第一,过去对历史和历史人物随心所欲地编造,我们党在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而我们只想留下历史的真实。
第二,康生这个人并非偶然现象或个别产物,他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的产物。这些东西必然要反映到党内来,毫不奇怪。事实上大大小小的“康生”到处都有,只不过康生身居高位,危害更大就是了。
第三,把康生曝光,正是为了广大善良的人吸取教训,擦亮眼睛,以便及时识破大大小小的“康生”,以利于减少其危害。
第四,有的地方涉及到毛主席,但都是历史的真实。毛主席伟大,非常伟大但他毕竟也是人,他不是神,神是人造出来的。不幸的是,有些同志仍然自觉不自觉地在造神。
希望将此信在贵刊登出,并请将原文重新发表。
此致敬礼
师秋朗
1992年3月21日
这只是一个例子,说明有时出于好心也会不让人说真话。现实生活中还要复杂得多,许许多多的因素都会使人不说真话,不愿说真话或者不能说真话。所以人们感到说真话难,所以看到真话才觉得可贵。事实上说真话就是很难的,本书并没有把父亲要留给人们的真话都讲出来,不是我们不讲,是不言自明的原因,我们做不到。但是已经写出来的都是真话,这一点能做到。
有的读者说写这本书的“心态很好”,这正是说真话人的心态。感谢读者的理解先父有知,也会欣慰的。
有些读者觉得此书“言犹未尽”,我自己觉得写出来的这些史实已经交代清楚了,原原本本写出来,只能写到这个程度了,言尽了。那么读者为什么会有此感觉呢?我认为这是有心的读者,他觉得字面以外有东西,究竟是些什么东西,一时弄不明白,所以他觉得“言犹未尽”。亲爱的读者:我把一本书比作一杯茶。有的端起茶杯,“咕咚”,一饮而尽,那么他只是解渴,什么茶不知道,没喝出味道。而有的人是品茶,一点一点地品味,只要是好茶,他就能尽情享受。本书确实有许多耐人体味、耐人寻味、耐人捉摸的地方。我这话的意思可不是说写作技巧有什么玄妙之处,不是的,写作上没有技巧可言。我说的是史实本身。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在文化上、在人的思维上等等各方面有着深厚的积淀,一切都不是偶然的。建议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多提几个为什么,并寻求它的答案,去品品味道。有的读者要求我“点明”,我要点明的话,不就只剩下茶根了吗?您愿意喝茶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