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拍卖场上,赝品随处可见,这是不争的事实。当你对拍卖品还不了解的时候,会觉得满眼都是好东西;当你有了一些收藏知识和经验后,可能就会觉得一眼望去,假东西实在太多了。
有不少收藏者认为,这是指小拍,大拍上拍品标价那么高,不会有赝品吧!在他们心目中,国内外赫赫有名的大拍卖公司不会有赝品上拍。
我们入这门不久,不能做出肯定的答复。2007年中,我们跑了几家大拍的预展,在云里雾里摸索,看到一些可疑的蛛丝马迹,说出来与同道交流,共同提高眼力。
名家上款不保真
2007年10月中旬,我们在参观北京一家拍卖会预展时,看到一幅潘天寿《松石图》,上款为“伏罗希洛夫主席同志导正”,图录中的注解为“为前苏联国家领导人伏罗希洛夫访华而作”。设色纸本,题画名为“江南风物近何如”,落款时间为“丙申”年即1956年(图1)。
过了十来天,我们在另一家拍卖会上,又看到了一幅潘天寿的《秃鹫图》,比上一幅略大一点。上款与画名均与上一幅相同,时间为“丙申”年,只是上一幅标的是指画,这一幅没标(图2)。
经我们仔细回忆,想起上半年我们还在另外的拍卖会上,看到过与以上两幅构图略为不同的另两幅潘天寿画给伏罗希洛夫的《鹰石图》。我们参加的拍卖会并不算多,却在几个月内看到了四幅同一上款的潘天寿《鹰石图》,这不能不使我们产生疑问。伏罗希洛夫是前苏联的重要领导人,一次访华,潘天寿能给他画那么多幅画吗?画给伏罗希洛夫的画,应该送给了他本人,被带到前苏联,怎么会流落到中国的民间呢?即使潘天寿当时画了几幅,只选送了一幅,其他未被选中的能那么随意处理吗?以后还会不会在拍卖会上再见到似曾相识的面目呢?由此,我们觉得,这些画很可能是赝品。
拍卖会上许多书画的上款是名人、政府官员等,拍卖会的组织者常常醒目地标出“×××专题”或上款为同一名家等,这些拍品的真实性也是靠不住的。我们看到一场拍卖会上以一位文化名人为上款的书画专场中的近四十幅作品,觉得其中鲁迅、郭沫若等人的作品与真迹就相距较大。
短时期内面目相近的名家作品纷纷登场疑点大
在2007年秋拍的大小拍预展中,我们看到了多幅面目十分相似的齐白石《松鹰图》(图3)。开始我们没在意,后来一而再再而三看到大师面目相似的作品便特意关注了一下。《松鹰图》都是水墨纸本,主体是一只鹰,鹰侧立,头多朝右,少数朝左;背景是松树的枝杈和松针。大多是立轴,我们看到的只有一幅是横幅。从大拍到小拍,几乎场场都有,估价从6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以至几百元、一百元不等,相差甚巨。价格虽然相差很大,但构图、笔墨都相差不远,这里面有没有真品我们不能下结论,但一时间内出现这么多大师的面目相近的作品总让人感觉到蹊跷。总不会是大师复活为这些拍卖会赶制的吧!
一场拍卖会某位名家作品数量过多要警惕
在2007年北京一家拍卖会的秋拍中,李可染的绘画作品就达21幅之多,其中不少是李可染的大幅山水之作,有的堪称代表之作。在全场琳琅满目、争奇斗艳的画作中,格外灿烂,光彩夺目。但看过之后,头脑冷静下来一想,总觉得值得怀疑。
据介绍,李可染对于自己的创作,持异常严肃认真的态度,何况其作画的速度是慢而不快的。一画之成,少则几天,多则十几天,几个月,稍有不如意,又往往废弃,自称“废画三千”。所以,其传世的画迹,十分稀少。据不完全统计,“文革”之前所作,不足400张;“文革”之后所作,亦不足400张。即使说这个统计可能有遗漏,数量会超过此数,也不可能超过很多,怎么会在一场拍卖会上出现这么多李可染的作品?
这样的情况会经常遇到。在许多拍卖会上,黄胄、张大千、齐白石、范曾、潘天寿、钱松等新老大师的作品,都会有十多件之多。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多个心眼,这里头十有八九有假。
著录于出版物中的书画有赝品
2007年北京一家拍卖会上,有一幅李可染的《春雨江南图》,笔墨、构图都有大师的风韵,画后还注明著录于《中国美术馆》一书中。我们便找来这本书与展品仔细对照,无论是整幅作品的构图还是局部的细节处理,包括一般说较难处理的烟云雾霭都几乎是分毫不差,我们感到这可能是一件真品。
可过了没几天,我们在另一家拍卖会上,又看到了同这幅作品完全一样的李可染大师的《春雨江南图》(图4),只是落款有所区别。对于创作态度十分严谨的李可染大师来说,是不可能出现这类“双胞胎”的。
俗话说:买的不如卖的精。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伪的手法越来越先进,越来越高明,普通收藏者是永远也无法企及专业作伪者的。据介绍,木版水印就能达到乱真的水平,照相复制甚至能百分之百地相似。目前作伪者还使用了哪些先进的作伪技术不得而知,所以,看到作品同出版物上相似,你千万不要盲目地认为这就是真品。
多对照真迹找出狐狸尾巴
2007年5月,北京一家大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上,有一幅徐悲鸿的《三骏图》,设色纸本,立轴,估价30万元。鉴赏时,我觉得这幅画中,后马腹部不合理,有些过大了一些;鬃、尾笔力软,无飘洒张扬之状。尤其是中间的一匹马,马尾下垂,垂在后腿内侧的尾更是用乱笔画出,缺乏章法;前面那匹马的左后蹄也显得大了一些。感到这幅画似乎有些问题。
很巧,过了一天,有人赠我一本某家画廊出版的《精品集萃》,其中就有一幅《三骏图》的“双胞胎”。这一幅虽是印刷品,但仔细对照,比上一幅要好多了。
在另一场拍卖会上,我们看到一幅黄胄的《巴扎归来》(图5),设色纸本,立轴,起拍价7万元。这幅画我们觉得眼熟,但感到它里面的人物形象板滞,笔法稚嫩,完全没有黄胄的笔力。便找来一本黄胄画选,里面就有基本一样的《巴扎归来》(图6),两相对照,图5显然是图6的仿品,而且是一个低水平的人临摹的。
附鉴定证书者、作品与作者合影者要细察
有的拍卖会为了证明书画作品是真迹,会附有鉴定证书。这样的作品也不能轻信。
一家有名的拍卖公司2007年春拍预展上,有几幅郭沫若的书法,其中一幅尺幅很大,起拍价高达60万元。作品旁有一个鉴定证书,证书上有被鉴定作品的照片,照片有的地方不太清晰。粗一看,这幅书法很有郭沫若的味道,遒劲潇洒,与证书中的书法照片也一致。但仔细将两者对照,就会发现有几个字的细部照片与拍品不一致。如有的笔画照片中的是断开的,后者却是连在一起的;照片中有个字末笔的一长竖画,有三个顿笔痕迹,后者的顿笔位置却与前者不一样。反复对照后,就可断定两者不是一幅字,即鉴定证书被鉴定作品并不是这幅拍品。
有的书画附有作者同作品的合影,以证明书画为真迹。照片中的书画往往不是很平展,常有褶皱和卷痕。对这样的作品,也不能轻信,而应尽可能地将照片中的字画与拍品对照。这样,你会发现有的字画拍品同照片二者的细部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异,其真赝就不言自明了。
有名家(或作者家属)鉴定题签者假冒多
几年前,李燕先生作客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节目担任嘉宾时曾讲,有一位朋友拜访他,临走时他送给朋友一幅李苦禅老人的水墨画《鹰》,朋友说:“这么珍贵的东西我怎么好意思接受呢?”李燕说:“这不是真迹,是木版水印作品,很便宜。”有位荣宝斋的老师傅退休以后就自己搞木版水印名人字画出售,他印的李苦禅的画十分像,送给了李燕一些,李燕常以此送人。
荣宝斋的木版水印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水平,优秀者几可乱真,数量也很大,成为广大群众喜欢欣赏和收藏的艺术品,很有价值。私人制作木版水印名人字画的也有,就像李燕先生介绍的那位荣宝斋的老师傅。这些作品被个人购买后,也有的进入了拍卖市场,冒充名家真品蒙骗收藏者。
北京某拍卖公司2007年春拍上有一幅徐悲鸿的马,单匹,1945年作,设色纸本,立轴,起拍价90万元。仔细看后,觉得这幅画上的墨色稍为浅淡,在淡墨和淡彩处,可看到明显的如同印刷痕迹的条状纹,水墨缺少变化,比较呆板,怀疑其为木版水印之品。
这幅作品的介绍中,说该作品经权威人士鉴定为真迹。这位权威已到耄耆之年高龄,恐怕视力已弱,难于看清水印痕迹,拍卖公司利用这一点,证明其为真品,以伪充真。
在拍卖会上,有名家(或作者家属、弟子)鉴定题签以证明该作品是真迹的十分多,甚至有些十分拙劣的仿品也附有著名鉴定家的鉴定款印。其实,这是打着鉴定家或作者亲属、弟子的大旗以售其奸。你想想,他能仿得了大师的书画,难道还仿不出鉴定家的款印。
印款错谬者必假无疑
2007年,北京一家大拍卖公司春拍的拍品中,有一组尺幅较大的齐白石花鸟四条屏。设色纸本,立轴,起拍价近一百万元,画的风格和字的特征都与齐白石相符。但仔细看钤印,其中一幅山石白菜八哥图有一方“白石山翁”的印,其中的“翁”字下边的“羽”字是反的,感到有些怪异。我们查了西泠印社出版的《齐白石常用印款》一书,书中有“翁”字的印章18枚,但没有一个“翁”字是这样写的。后又查了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近百年书画名人印鉴》,其中齐白石带“翁”字的印章3方,“翁”字也没有这样的写法。在《篆刻字典》中,共收“翁”字76个,也没有一个是这么写的。由此,我们揣度,这是刻印者一时疏忽刻错了。
会不会是齐白石刻错的呢?齐白石是治印大家,他的印大都是自己亲自动手刻的,他怎会刻错?是其他人送给齐白石一枚刻有错字的印,也不可能。因为作为馈赠品送给齐白石的印都应是精心刻制的,怎会有错字。那只有一种可能,即是造假者对篆刻生疏,且又马虎,刻出了错字,没有发现,就稀里马虎盖在了画上,使这幅伪画露出了破绽。另有一枚齐白石的“木人”印,与印谱对照也觉得有问题。
如果此枚“白石山翁”印是假的,便可断定这一幅画是假的。这一幅画是假的,这四条屏也就是假的。这场拍卖会齐白石作品不少,也还有四条屏,笔画、纸张、画风都差不多。如果这组四条屏是假的,全场齐白石的作品就都需要打个问号。
钤印是作品完成的最后一步。一般说来,书画家钤印时都是十分认真的。但有的名家的书画上却会出现印文颠倒的现象,这虽不能断定是伪作,但也应提高警惕,注意认真鉴别。
北京一家拍卖公司2007年春拍上,有一幅潘天寿的设色纸本立轴山水画《雁荡山花》起拍价5万元,盖有一方“潘天寿”三字的印,印未盖正,字是睡倒的,成了横睡倒的印,感到画家钤印草率,使人对画作的真伪生疑。
也有的书画上的印盖颠倒了,头下脚上,也使人觉得书画靠不住。
有的印粗粗一看,似乎是真印,但仔细对照,就会发现与书画家的真印形似神不似,甚至在局部上有较大的区别。
董寿平的书画上,常常钤盖的有一枚刻有“董寿平”三字的印。这方印是白文印,真印的大部分字边平直,笔画中棱角分明,显得十分有力。而假印的字形与真印大体相同,但有的字边不直,笔画显得软弱,有点肉乎乎的感觉。
这类假印最多。虽然现在造假印的手法十分先进,如使用照相制版,有的假印可以达到真假难辨的程度,但由于作伪者有的制假印的手段不先进,有的做假印的功夫不到家等,许多假印同真印还是有明显差距的。辨别这类印首先看其整体面目风格,然后再对照细部,看笔画的走势、粗细、形状、字与字的位置等,从蛛丝马迹上发现假印的破绽。
这次拍卖会,铜镜不少,品相都很好,好多面上的水银白都如这面一样熠熠生辉。但联想以上的那一面,对其他相似拍品的真伪,不由令人生疑。
齐白石老年时,给自己制了一方印,印文是“吾画遍行天下伪造居多”。可见在齐白石生前,就已赝品泛滥,老人是既气愤又无奈。当年齐白石的书画就已“伪造居多”,何况五十多年后的今天,真品能有多少?其他的名人字画,以至古旧瓷器、玉器、古玩何尝不是这样。
北京有家拍卖公司在今春拍卖会上,拍卖前公司负责人郑重宣布,竞拍者购得后如经过专家鉴定拍品确是赝品即给以退货。我觉得这家拍卖公司的负责精神和严肃态度是十分可贵的。拍品赝品多、假货多,已严重威胁到拍卖行业的发展以至生存。我们认为,上面讲到的那个拍卖公司的做法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拍卖公司应改变“拍品拍出后不负瑕疵责任”的旧规,而应保证拍品的质量,凡经权威部门鉴定证实为仿品、伪品者,就应退货,并承担买家一定的损失。
拍卖市场的繁荣和发展,不但依靠收藏者和买家,还要依靠拍卖公司。拍卖公司以严肃的态度对买家负责,对市场负责,买家和市场才能给他们以丰厚的回报。
(责编:唐陌楚)
有不少收藏者认为,这是指小拍,大拍上拍品标价那么高,不会有赝品吧!在他们心目中,国内外赫赫有名的大拍卖公司不会有赝品上拍。
我们入这门不久,不能做出肯定的答复。2007年中,我们跑了几家大拍的预展,在云里雾里摸索,看到一些可疑的蛛丝马迹,说出来与同道交流,共同提高眼力。
名家上款不保真
2007年10月中旬,我们在参观北京一家拍卖会预展时,看到一幅潘天寿《松石图》,上款为“伏罗希洛夫主席同志导正”,图录中的注解为“为前苏联国家领导人伏罗希洛夫访华而作”。设色纸本,题画名为“江南风物近何如”,落款时间为“丙申”年即1956年(图1)。
过了十来天,我们在另一家拍卖会上,又看到了一幅潘天寿的《秃鹫图》,比上一幅略大一点。上款与画名均与上一幅相同,时间为“丙申”年,只是上一幅标的是指画,这一幅没标(图2)。
经我们仔细回忆,想起上半年我们还在另外的拍卖会上,看到过与以上两幅构图略为不同的另两幅潘天寿画给伏罗希洛夫的《鹰石图》。我们参加的拍卖会并不算多,却在几个月内看到了四幅同一上款的潘天寿《鹰石图》,这不能不使我们产生疑问。伏罗希洛夫是前苏联的重要领导人,一次访华,潘天寿能给他画那么多幅画吗?画给伏罗希洛夫的画,应该送给了他本人,被带到前苏联,怎么会流落到中国的民间呢?即使潘天寿当时画了几幅,只选送了一幅,其他未被选中的能那么随意处理吗?以后还会不会在拍卖会上再见到似曾相识的面目呢?由此,我们觉得,这些画很可能是赝品。
拍卖会上许多书画的上款是名人、政府官员等,拍卖会的组织者常常醒目地标出“×××专题”或上款为同一名家等,这些拍品的真实性也是靠不住的。我们看到一场拍卖会上以一位文化名人为上款的书画专场中的近四十幅作品,觉得其中鲁迅、郭沫若等人的作品与真迹就相距较大。
短时期内面目相近的名家作品纷纷登场疑点大
在2007年秋拍的大小拍预展中,我们看到了多幅面目十分相似的齐白石《松鹰图》(图3)。开始我们没在意,后来一而再再而三看到大师面目相似的作品便特意关注了一下。《松鹰图》都是水墨纸本,主体是一只鹰,鹰侧立,头多朝右,少数朝左;背景是松树的枝杈和松针。大多是立轴,我们看到的只有一幅是横幅。从大拍到小拍,几乎场场都有,估价从6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以至几百元、一百元不等,相差甚巨。价格虽然相差很大,但构图、笔墨都相差不远,这里面有没有真品我们不能下结论,但一时间内出现这么多大师的面目相近的作品总让人感觉到蹊跷。总不会是大师复活为这些拍卖会赶制的吧!
一场拍卖会某位名家作品数量过多要警惕
在2007年北京一家拍卖会的秋拍中,李可染的绘画作品就达21幅之多,其中不少是李可染的大幅山水之作,有的堪称代表之作。在全场琳琅满目、争奇斗艳的画作中,格外灿烂,光彩夺目。但看过之后,头脑冷静下来一想,总觉得值得怀疑。
据介绍,李可染对于自己的创作,持异常严肃认真的态度,何况其作画的速度是慢而不快的。一画之成,少则几天,多则十几天,几个月,稍有不如意,又往往废弃,自称“废画三千”。所以,其传世的画迹,十分稀少。据不完全统计,“文革”之前所作,不足400张;“文革”之后所作,亦不足400张。即使说这个统计可能有遗漏,数量会超过此数,也不可能超过很多,怎么会在一场拍卖会上出现这么多李可染的作品?
这样的情况会经常遇到。在许多拍卖会上,黄胄、张大千、齐白石、范曾、潘天寿、钱松等新老大师的作品,都会有十多件之多。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多个心眼,这里头十有八九有假。
著录于出版物中的书画有赝品
2007年北京一家拍卖会上,有一幅李可染的《春雨江南图》,笔墨、构图都有大师的风韵,画后还注明著录于《中国美术馆》一书中。我们便找来这本书与展品仔细对照,无论是整幅作品的构图还是局部的细节处理,包括一般说较难处理的烟云雾霭都几乎是分毫不差,我们感到这可能是一件真品。
可过了没几天,我们在另一家拍卖会上,又看到了同这幅作品完全一样的李可染大师的《春雨江南图》(图4),只是落款有所区别。对于创作态度十分严谨的李可染大师来说,是不可能出现这类“双胞胎”的。
俗话说:买的不如卖的精。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伪的手法越来越先进,越来越高明,普通收藏者是永远也无法企及专业作伪者的。据介绍,木版水印就能达到乱真的水平,照相复制甚至能百分之百地相似。目前作伪者还使用了哪些先进的作伪技术不得而知,所以,看到作品同出版物上相似,你千万不要盲目地认为这就是真品。
多对照真迹找出狐狸尾巴
2007年5月,北京一家大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上,有一幅徐悲鸿的《三骏图》,设色纸本,立轴,估价30万元。鉴赏时,我觉得这幅画中,后马腹部不合理,有些过大了一些;鬃、尾笔力软,无飘洒张扬之状。尤其是中间的一匹马,马尾下垂,垂在后腿内侧的尾更是用乱笔画出,缺乏章法;前面那匹马的左后蹄也显得大了一些。感到这幅画似乎有些问题。
很巧,过了一天,有人赠我一本某家画廊出版的《精品集萃》,其中就有一幅《三骏图》的“双胞胎”。这一幅虽是印刷品,但仔细对照,比上一幅要好多了。
在另一场拍卖会上,我们看到一幅黄胄的《巴扎归来》(图5),设色纸本,立轴,起拍价7万元。这幅画我们觉得眼熟,但感到它里面的人物形象板滞,笔法稚嫩,完全没有黄胄的笔力。便找来一本黄胄画选,里面就有基本一样的《巴扎归来》(图6),两相对照,图5显然是图6的仿品,而且是一个低水平的人临摹的。
附鉴定证书者、作品与作者合影者要细察
有的拍卖会为了证明书画作品是真迹,会附有鉴定证书。这样的作品也不能轻信。
一家有名的拍卖公司2007年春拍预展上,有几幅郭沫若的书法,其中一幅尺幅很大,起拍价高达60万元。作品旁有一个鉴定证书,证书上有被鉴定作品的照片,照片有的地方不太清晰。粗一看,这幅书法很有郭沫若的味道,遒劲潇洒,与证书中的书法照片也一致。但仔细将两者对照,就会发现有几个字的细部照片与拍品不一致。如有的笔画照片中的是断开的,后者却是连在一起的;照片中有个字末笔的一长竖画,有三个顿笔痕迹,后者的顿笔位置却与前者不一样。反复对照后,就可断定两者不是一幅字,即鉴定证书被鉴定作品并不是这幅拍品。
有的书画附有作者同作品的合影,以证明书画为真迹。照片中的书画往往不是很平展,常有褶皱和卷痕。对这样的作品,也不能轻信,而应尽可能地将照片中的字画与拍品对照。这样,你会发现有的字画拍品同照片二者的细部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异,其真赝就不言自明了。
有名家(或作者家属)鉴定题签者假冒多
几年前,李燕先生作客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节目担任嘉宾时曾讲,有一位朋友拜访他,临走时他送给朋友一幅李苦禅老人的水墨画《鹰》,朋友说:“这么珍贵的东西我怎么好意思接受呢?”李燕说:“这不是真迹,是木版水印作品,很便宜。”有位荣宝斋的老师傅退休以后就自己搞木版水印名人字画出售,他印的李苦禅的画十分像,送给了李燕一些,李燕常以此送人。
荣宝斋的木版水印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水平,优秀者几可乱真,数量也很大,成为广大群众喜欢欣赏和收藏的艺术品,很有价值。私人制作木版水印名人字画的也有,就像李燕先生介绍的那位荣宝斋的老师傅。这些作品被个人购买后,也有的进入了拍卖市场,冒充名家真品蒙骗收藏者。
北京某拍卖公司2007年春拍上有一幅徐悲鸿的马,单匹,1945年作,设色纸本,立轴,起拍价90万元。仔细看后,觉得这幅画上的墨色稍为浅淡,在淡墨和淡彩处,可看到明显的如同印刷痕迹的条状纹,水墨缺少变化,比较呆板,怀疑其为木版水印之品。
这幅作品的介绍中,说该作品经权威人士鉴定为真迹。这位权威已到耄耆之年高龄,恐怕视力已弱,难于看清水印痕迹,拍卖公司利用这一点,证明其为真品,以伪充真。
在拍卖会上,有名家(或作者家属、弟子)鉴定题签以证明该作品是真迹的十分多,甚至有些十分拙劣的仿品也附有著名鉴定家的鉴定款印。其实,这是打着鉴定家或作者亲属、弟子的大旗以售其奸。你想想,他能仿得了大师的书画,难道还仿不出鉴定家的款印。
印款错谬者必假无疑
2007年,北京一家大拍卖公司春拍的拍品中,有一组尺幅较大的齐白石花鸟四条屏。设色纸本,立轴,起拍价近一百万元,画的风格和字的特征都与齐白石相符。但仔细看钤印,其中一幅山石白菜八哥图有一方“白石山翁”的印,其中的“翁”字下边的“羽”字是反的,感到有些怪异。我们查了西泠印社出版的《齐白石常用印款》一书,书中有“翁”字的印章18枚,但没有一个“翁”字是这样写的。后又查了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近百年书画名人印鉴》,其中齐白石带“翁”字的印章3方,“翁”字也没有这样的写法。在《篆刻字典》中,共收“翁”字76个,也没有一个是这么写的。由此,我们揣度,这是刻印者一时疏忽刻错了。
会不会是齐白石刻错的呢?齐白石是治印大家,他的印大都是自己亲自动手刻的,他怎会刻错?是其他人送给齐白石一枚刻有错字的印,也不可能。因为作为馈赠品送给齐白石的印都应是精心刻制的,怎会有错字。那只有一种可能,即是造假者对篆刻生疏,且又马虎,刻出了错字,没有发现,就稀里马虎盖在了画上,使这幅伪画露出了破绽。另有一枚齐白石的“木人”印,与印谱对照也觉得有问题。
如果此枚“白石山翁”印是假的,便可断定这一幅画是假的。这一幅画是假的,这四条屏也就是假的。这场拍卖会齐白石作品不少,也还有四条屏,笔画、纸张、画风都差不多。如果这组四条屏是假的,全场齐白石的作品就都需要打个问号。
钤印是作品完成的最后一步。一般说来,书画家钤印时都是十分认真的。但有的名家的书画上却会出现印文颠倒的现象,这虽不能断定是伪作,但也应提高警惕,注意认真鉴别。
北京一家拍卖公司2007年春拍上,有一幅潘天寿的设色纸本立轴山水画《雁荡山花》起拍价5万元,盖有一方“潘天寿”三字的印,印未盖正,字是睡倒的,成了横睡倒的印,感到画家钤印草率,使人对画作的真伪生疑。
也有的书画上的印盖颠倒了,头下脚上,也使人觉得书画靠不住。
有的印粗粗一看,似乎是真印,但仔细对照,就会发现与书画家的真印形似神不似,甚至在局部上有较大的区别。
董寿平的书画上,常常钤盖的有一枚刻有“董寿平”三字的印。这方印是白文印,真印的大部分字边平直,笔画中棱角分明,显得十分有力。而假印的字形与真印大体相同,但有的字边不直,笔画显得软弱,有点肉乎乎的感觉。
这类假印最多。虽然现在造假印的手法十分先进,如使用照相制版,有的假印可以达到真假难辨的程度,但由于作伪者有的制假印的手段不先进,有的做假印的功夫不到家等,许多假印同真印还是有明显差距的。辨别这类印首先看其整体面目风格,然后再对照细部,看笔画的走势、粗细、形状、字与字的位置等,从蛛丝马迹上发现假印的破绽。
这次拍卖会,铜镜不少,品相都很好,好多面上的水银白都如这面一样熠熠生辉。但联想以上的那一面,对其他相似拍品的真伪,不由令人生疑。
齐白石老年时,给自己制了一方印,印文是“吾画遍行天下伪造居多”。可见在齐白石生前,就已赝品泛滥,老人是既气愤又无奈。当年齐白石的书画就已“伪造居多”,何况五十多年后的今天,真品能有多少?其他的名人字画,以至古旧瓷器、玉器、古玩何尝不是这样。
北京有家拍卖公司在今春拍卖会上,拍卖前公司负责人郑重宣布,竞拍者购得后如经过专家鉴定拍品确是赝品即给以退货。我觉得这家拍卖公司的负责精神和严肃态度是十分可贵的。拍品赝品多、假货多,已严重威胁到拍卖行业的发展以至生存。我们认为,上面讲到的那个拍卖公司的做法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拍卖公司应改变“拍品拍出后不负瑕疵责任”的旧规,而应保证拍品的质量,凡经权威部门鉴定证实为仿品、伪品者,就应退货,并承担买家一定的损失。
拍卖市场的繁荣和发展,不但依靠收藏者和买家,还要依靠拍卖公司。拍卖公司以严肃的态度对买家负责,对市场负责,买家和市场才能给他们以丰厚的回报。
(责编:唐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