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社会范畴里的一个特殊文化场所,校园文化是学校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体现。随着“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理论的提出,校园文化建设有了新的视野,教育生态理念下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提升学校管理内涵,构建具有鲜明特色校园文化体系的新课题。笔者以所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分析为切入口,探索以“生态学”为指导,建设实施以生为本的小学校园文化,营造健康快乐、优美高雅、快乐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促使受教育者和谐发展。
一、生态型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和框架
1.基本内涵
校园文化立足校园地理环境,依托社会文化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为主体的校园人的文化特质的反映。因此,小学校园文化是指在小学义务教育特定的环境中,由该校全体师生员工在学校里进行全部活动形式共同创作出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作为在教育生态理念下进行的校园文化建设,则包括了校园的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环境,可以说生态型的校园文化既有校园文化的一般性特点,又具有各自学校折射出的特殊性。
2.建设框架
从教育生态理念分析,校园文化以社区和家庭构建学校的社会生态环境,以学校文化精神引导的物质文化构建学校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团结和谐的师生集体构建学校的人文生态环境,按照以人为本的建设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校的内外和谐和共同发展,是实施生态型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框架。
二、生态型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1.品位独特的物质文化
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对于生态型校园文化而言,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精神特质来引领学校的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要通过对校园内的所有设施都精雕细琢来充分体现学校的文化品位。一所学校如果广场精致优美,教学大楼清新整洁,操场生机勃勃,校园设置的石凳、雕塑富有情趣,一走进这样的校园就让人心旷神怡,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必然给人以美的感受。可以说生态型校园文化建设首先直观体现在对校园景点的设置上。因此要在教学场所、生活场所等体现倾情关爱的烙印,凸显自身个性特点,不断激发学校物质建设的审美张力。
2.人文科学的制度体系
生态型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共同参与构建的结果,需要充分展示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风貌。因此必须通过创设人文科学的制度体系,最大化地实现学校各项工作的高效和倾力相容,在学校内营造科学规范、立足民生的制度文化,让学校各项工作能够规范化、制度化和人性化。在制度体系建设中,需要处理好“教育为本、管理为辅”的关系、学校发展和个体成长的关系、尊重师生和严格管理的关系。为此要大力倡导团队合作精神,不断强化师生主人翁意识,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中来。
构建人文科学的制度体系不是为了管理人,而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师生员工的工作激情和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学校要通过制度体系,强化师德教育,进一步弘扬敬业奉献精神,进一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要通过人文化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彰显学校的人文色彩和人文关怀。在生态型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构建人文的制度体系,在校园内营造和谐、规范、融洽的人际关系,从而让教师幸福地工作、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3.融入地方的校本特色
生态型校园文化建设受到校内外文化大环境的影响,需要有机融入地域文化底蕴和立足校本实际,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校园文化特质。这也是生态型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即每一所学校因地域位置和校本情况而形成多元的学校生态文化。诸如加强“校地合作”开展的文明督查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同台表演的文化节活动、以感恩为主题的品德教育活动等,都充分显示了学校在校内外大环境的影响下,创造形成许多独具魅力的精神文化活动。
生态型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长期积累和积淀的过程,需要不断增加文化内涵的凝聚。笔者所在学校——海州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富有许多优良的传统文化精神。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注重对地方文化的融入、吸收和利用,不仅可以实现快速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而且还可有效规避校园文化建设中“重显性、轻隐性”的倾向。
三、生态型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和策略
生态型校园作为和谐校园,就是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海州实验小学立足教育均衡、注重育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致力于把学校建成更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型校园,根据学校的特质,传承地方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草根性生态校园文化。
1.以草根性为内核,彰显校园文化特色
学校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总是反映着整个社会主流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传承社会文化的天然基因。海州实验小学强调学校教育应立足于基础教育,立足于本校实际和学生实际,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以草根文化为内核,努力打造特色生态校园文化。对于海州实验小学来说,构建草根文化,实施草根教育,就要彰显草根文化的光辉,要求教育教学活动扎根于每一位学生、扎根于每一位老师、扎根于每一课堂、扎根于每一项活动,努力“让每一棵草长出属于自己的叶子”。
环境文化的草根性是指致力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文化型态。物质环境的草根性要求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在强调环境育人功能的同时,能够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彰显个性。海州实验小学通过校内秋实园、蔷薇园、砚池阁、一峰楼的建设和具有乡土气息的命名进一步恢复学校历史记忆,进一步夯实校园文化之根;通过传承地方文化,将“海州五大宫调”“古城风筝”和农耕文化引入校园,进一步增加校园文化的底蕴;通过感恩教育,小制作、小发现和小发明的社团活动,以及“希望”雕塑建设和书香苑、国旗广场命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进一步融入现代文明和彰显时代精神,切实增强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和育人的功能。
2.注重人文关爱,夯实德育工作的根基 良好的校园生态文化得益于规范和科学的管理,而规范有序的管理又源于人文、科学的制度体系。通过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爱的制度体系,不仅可以在校园内构建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可以有效发展学校德育工作特色。海州实验小学立足生态型校园文化建设,以“有爱就有希望”为校训,注重构建科学制度体系,制定了一系列新规定,促进师生之间形成融洽、平等的关系,实现让每位教师以充满爱的姿态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实践证明,在生态型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下,德育工作成为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立足学校自身特点开展的校园主题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也可以实现让德育活动寓教于乐。海州实验小学让学生自己组织开展“我和小树共成长”“我节俭、我节约”“关注钓鱼岛,爱我中华”等每月一主题的队会活动。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每年举办诸如石曼卿读书节、风筝节、校园艺术节等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陶冶了他们的性情。
3.立足校本实际,实现环境育人潜移默化
生态型校园建设必将强化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海州实验小学以建设“校园、家园、乐园”为目标,充分利用位于海州朐阳门广场西侧,北临海州古城、东西南三面山环抱的地理位置优势,按照地方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融于一体的设计理念,建成希望广场、国旗广场、运动场和农耕文化实践园四个校园主体建筑。整个校园环境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追求品位”的思路有序推进,既注重古城文化风格,又凸显地域特色。
生态型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显性为校园文化的体现建构。海州实验小学在核心价值“爱”的引领下,紧扣校魂“实”,以“仁爱求实”为校风、“敬业求实”为教风、“勤奋求实”为学风,在《 希望在这里飞腾 》的校歌中注重凝练校魂,努力将“每个孩子都很重要”的办学理念扎根于校园文化建设,探索走出了一条“文化立校”之路。实践证明,该校文化理念体系的确立得到了全体师生的广泛认同,在人文科学的制度体系建设中,进一步加以深层渗透,使学校在生态化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校自身内涵发展的核心,而且对提升整体办学效益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小学肩负着夯实育人基础的历史重任,要坚持以人文本,注重人文关爱,以生态学为指导,努力构建起促使受教育者和谐发展的生态型校园环境。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海州实验小学,江苏 连云港,222023)
一、生态型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和框架
1.基本内涵
校园文化立足校园地理环境,依托社会文化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为主体的校园人的文化特质的反映。因此,小学校园文化是指在小学义务教育特定的环境中,由该校全体师生员工在学校里进行全部活动形式共同创作出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作为在教育生态理念下进行的校园文化建设,则包括了校园的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环境,可以说生态型的校园文化既有校园文化的一般性特点,又具有各自学校折射出的特殊性。
2.建设框架
从教育生态理念分析,校园文化以社区和家庭构建学校的社会生态环境,以学校文化精神引导的物质文化构建学校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团结和谐的师生集体构建学校的人文生态环境,按照以人为本的建设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校的内外和谐和共同发展,是实施生态型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框架。
二、生态型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1.品位独特的物质文化
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对于生态型校园文化而言,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精神特质来引领学校的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要通过对校园内的所有设施都精雕细琢来充分体现学校的文化品位。一所学校如果广场精致优美,教学大楼清新整洁,操场生机勃勃,校园设置的石凳、雕塑富有情趣,一走进这样的校园就让人心旷神怡,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必然给人以美的感受。可以说生态型校园文化建设首先直观体现在对校园景点的设置上。因此要在教学场所、生活场所等体现倾情关爱的烙印,凸显自身个性特点,不断激发学校物质建设的审美张力。
2.人文科学的制度体系
生态型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共同参与构建的结果,需要充分展示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风貌。因此必须通过创设人文科学的制度体系,最大化地实现学校各项工作的高效和倾力相容,在学校内营造科学规范、立足民生的制度文化,让学校各项工作能够规范化、制度化和人性化。在制度体系建设中,需要处理好“教育为本、管理为辅”的关系、学校发展和个体成长的关系、尊重师生和严格管理的关系。为此要大力倡导团队合作精神,不断强化师生主人翁意识,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中来。
构建人文科学的制度体系不是为了管理人,而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师生员工的工作激情和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学校要通过制度体系,强化师德教育,进一步弘扬敬业奉献精神,进一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要通过人文化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彰显学校的人文色彩和人文关怀。在生态型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构建人文的制度体系,在校园内营造和谐、规范、融洽的人际关系,从而让教师幸福地工作、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3.融入地方的校本特色
生态型校园文化建设受到校内外文化大环境的影响,需要有机融入地域文化底蕴和立足校本实际,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校园文化特质。这也是生态型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即每一所学校因地域位置和校本情况而形成多元的学校生态文化。诸如加强“校地合作”开展的文明督查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同台表演的文化节活动、以感恩为主题的品德教育活动等,都充分显示了学校在校内外大环境的影响下,创造形成许多独具魅力的精神文化活动。
生态型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长期积累和积淀的过程,需要不断增加文化内涵的凝聚。笔者所在学校——海州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富有许多优良的传统文化精神。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注重对地方文化的融入、吸收和利用,不仅可以实现快速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而且还可有效规避校园文化建设中“重显性、轻隐性”的倾向。
三、生态型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和策略
生态型校园作为和谐校园,就是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海州实验小学立足教育均衡、注重育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致力于把学校建成更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型校园,根据学校的特质,传承地方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草根性生态校园文化。
1.以草根性为内核,彰显校园文化特色
学校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总是反映着整个社会主流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传承社会文化的天然基因。海州实验小学强调学校教育应立足于基础教育,立足于本校实际和学生实际,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以草根文化为内核,努力打造特色生态校园文化。对于海州实验小学来说,构建草根文化,实施草根教育,就要彰显草根文化的光辉,要求教育教学活动扎根于每一位学生、扎根于每一位老师、扎根于每一课堂、扎根于每一项活动,努力“让每一棵草长出属于自己的叶子”。
环境文化的草根性是指致力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文化型态。物质环境的草根性要求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在强调环境育人功能的同时,能够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彰显个性。海州实验小学通过校内秋实园、蔷薇园、砚池阁、一峰楼的建设和具有乡土气息的命名进一步恢复学校历史记忆,进一步夯实校园文化之根;通过传承地方文化,将“海州五大宫调”“古城风筝”和农耕文化引入校园,进一步增加校园文化的底蕴;通过感恩教育,小制作、小发现和小发明的社团活动,以及“希望”雕塑建设和书香苑、国旗广场命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进一步融入现代文明和彰显时代精神,切实增强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和育人的功能。
2.注重人文关爱,夯实德育工作的根基 良好的校园生态文化得益于规范和科学的管理,而规范有序的管理又源于人文、科学的制度体系。通过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爱的制度体系,不仅可以在校园内构建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可以有效发展学校德育工作特色。海州实验小学立足生态型校园文化建设,以“有爱就有希望”为校训,注重构建科学制度体系,制定了一系列新规定,促进师生之间形成融洽、平等的关系,实现让每位教师以充满爱的姿态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实践证明,在生态型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下,德育工作成为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立足学校自身特点开展的校园主题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也可以实现让德育活动寓教于乐。海州实验小学让学生自己组织开展“我和小树共成长”“我节俭、我节约”“关注钓鱼岛,爱我中华”等每月一主题的队会活动。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每年举办诸如石曼卿读书节、风筝节、校园艺术节等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陶冶了他们的性情。
3.立足校本实际,实现环境育人潜移默化
生态型校园建设必将强化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海州实验小学以建设“校园、家园、乐园”为目标,充分利用位于海州朐阳门广场西侧,北临海州古城、东西南三面山环抱的地理位置优势,按照地方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融于一体的设计理念,建成希望广场、国旗广场、运动场和农耕文化实践园四个校园主体建筑。整个校园环境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追求品位”的思路有序推进,既注重古城文化风格,又凸显地域特色。
生态型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显性为校园文化的体现建构。海州实验小学在核心价值“爱”的引领下,紧扣校魂“实”,以“仁爱求实”为校风、“敬业求实”为教风、“勤奋求实”为学风,在《 希望在这里飞腾 》的校歌中注重凝练校魂,努力将“每个孩子都很重要”的办学理念扎根于校园文化建设,探索走出了一条“文化立校”之路。实践证明,该校文化理念体系的确立得到了全体师生的广泛认同,在人文科学的制度体系建设中,进一步加以深层渗透,使学校在生态化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校自身内涵发展的核心,而且对提升整体办学效益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小学肩负着夯实育人基础的历史重任,要坚持以人文本,注重人文关爱,以生态学为指导,努力构建起促使受教育者和谐发展的生态型校园环境。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海州实验小学,江苏 连云港,2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