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1月5日,财政部出台页岩气开发利用补贴政策,围绕相关概念股的炒作如火如荼。而实际上,美国已经借助页岩气彻底改变了该国的能源格局,并且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的能源格局。
页岩气改变美利坚
2006年后,随着开采、炼化技术的成熟,美国页岩气产量出现了爆发性增长。作为页岩气开发最直接产品的液化石油气也经历了高速发展。
美国页岩气总产量在短短6年间增长了10倍,2011年达1938. 1亿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也经历了高速发展,并且使美国天然气的价格在短短3年间便宜了将近85%。产能巨变使能源价格应声而落。
由于天然气极具价格优势,加上页岩气产生的凝析油含量相比传统天然气更高,目前已形成了对其他能源的明显替代效应。在美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原油消费占比已从40%减到36%,而天然气从23%增至27%。4%的原油被天然气取代。这一局势还在延续。
受原油需求降低和产量提升的双重挤压,美国原油净进口量逐年减少,从2005年的6. 56亿吨减少到2011年的4. 45亿吨,已经回到15年前的水平。2011年,美国原油下游产品的总出口量在1949年以来首次超过进口量。这也使北美油价近几年一直低于伦敦布伦特油价15美元/桶还多。
变革不仅影响美国天然气和原油这样的直接产出品。以往,美国和中国一样是煤炭生产和煤电大国。美国每年的煤炭消费量在10亿吨以上,仅次于中国,且有93%的煤炭用于发电。页岩气革命使天然气价格显著下滑。2009年开始,等热值的煤与气的价格基本接轨。2011年开始,等热值气价开始大幅低于煤炭,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的排放却大大小于煤炭发电。
在成本优势和各州环保政策以及碳税等经济杠杆的引导下,美国煤炭发电占比从2011年43. 3%下降至2012年上半年的34%。美国不少州已经开始全面淘汰煤电。美国国内煤炭用量的大幅缩减使煤价大幅下跌,这也提升了美国煤炭的出口竞争力。美国煤炭过去三年净出口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4%,2011年净出口量达到了9400万吨,占世界贸易量的12. 5%。预计2012年美国煤炭出口将达到1亿吨以上。
美国曾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和最大的能源进口国。凭借着清洁和价格优势,天然气将有望替代煤炭和石油,成为未来新的基础能源。这对国际市场上的天然气、原油、煤炭的价格均构成明显且长期的压制。页岩气革命已经使美国变为煤炭的净出口国,将使美国变为液化气的净出口国,同时大大降低了美国的石油进口需求。这场能源革命,将在中长期彻底改变全球的能源格局。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大宗商品、尤其是基础能源产品扮演了资金避风港的角色,国际油价开始逐步走高并具备了很大意义上的金融属性,但也令其成为经济苏复的拦路虎。页岩气带来的国际能源版图变化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创造了良好条件。
中国能源格局随之震动
我国的页岩气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成熟度、生产规模均距离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虽然国家已经出台补贴措施,但鉴于美国的页岩气开采已经将国际气价压到一个很低的水平,且该国的开发经验告诉我们:关键技术突破后,生产端的供给会迎来爆发式增长,而需求端则是逐步替代原有能源的渐进过程。因此,开采和加工企业的利润在短时期内不可能很乐观,搞不好国家的补贴反而会引发很多企业大干快上直接导致亏损。
2012年2季度秦皇岛港大量煤炭压港,这正是国际煤炭价格大跌后,进口煤到岸价已经低于山西、内蒙古动力煤到港价的真实写照。目前美国西海岸的煤炭出口港正在建设,一旦建成,美国出口煤的到岸成本将从目前的850元/吨大幅下降到450元/吨。这对我国国内的煤价走势将造成长期且重大的影响。
进口煤炭和石油天然气在可以预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维持较低的价格水平,对下游的以煤炭为原料的火电企业构成中长期利好。对石油化工行业而言,较低的成本也具有利好因素。但从区位分布上来说,以往背靠煤炭产地的电厂的成本优势将被临近远洋的港口取代,石化行业同样也将面临着临海更易获利的局面。
由于煤炭和天然气价格的比价关系发生逆转,在2008年油价高企阶段上马的一批煤化工项目可能正在逐步丧失经济意义上的获利能力。比如中国神华的煤制油项目和广汇能源的煤制天然气等项目就不可避免地面对花费大量的成本制造便宜东西的现实,从投资的角度上应当坚决回避。
但不可否认,我国作为石油需求大国不惜巨资搞煤化工有着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他可以帮助我们应对或有的国际禁运制裁,保住工业体系运转布局。南非的SASOL煤化工产业正是南非遭遇经济和原油进口封锁制裁的产物。但这样的投资应该由国家埋单,而非普通的A股投资者。
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带来了世界能源市场的局面。天然气可能成为新的基础能源,能源产品价格回到长期被压制的通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在石油高价假设下的很多行业将受到挑战,真正受益的可能是下游的电力化工企业。
(摘自2012年11月8日 新浪财经)
页岩气改变美利坚
2006年后,随着开采、炼化技术的成熟,美国页岩气产量出现了爆发性增长。作为页岩气开发最直接产品的液化石油气也经历了高速发展。
美国页岩气总产量在短短6年间增长了10倍,2011年达1938. 1亿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也经历了高速发展,并且使美国天然气的价格在短短3年间便宜了将近85%。产能巨变使能源价格应声而落。
由于天然气极具价格优势,加上页岩气产生的凝析油含量相比传统天然气更高,目前已形成了对其他能源的明显替代效应。在美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原油消费占比已从40%减到36%,而天然气从23%增至27%。4%的原油被天然气取代。这一局势还在延续。
受原油需求降低和产量提升的双重挤压,美国原油净进口量逐年减少,从2005年的6. 56亿吨减少到2011年的4. 45亿吨,已经回到15年前的水平。2011年,美国原油下游产品的总出口量在1949年以来首次超过进口量。这也使北美油价近几年一直低于伦敦布伦特油价15美元/桶还多。
变革不仅影响美国天然气和原油这样的直接产出品。以往,美国和中国一样是煤炭生产和煤电大国。美国每年的煤炭消费量在10亿吨以上,仅次于中国,且有93%的煤炭用于发电。页岩气革命使天然气价格显著下滑。2009年开始,等热值的煤与气的价格基本接轨。2011年开始,等热值气价开始大幅低于煤炭,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的排放却大大小于煤炭发电。
在成本优势和各州环保政策以及碳税等经济杠杆的引导下,美国煤炭发电占比从2011年43. 3%下降至2012年上半年的34%。美国不少州已经开始全面淘汰煤电。美国国内煤炭用量的大幅缩减使煤价大幅下跌,这也提升了美国煤炭的出口竞争力。美国煤炭过去三年净出口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4%,2011年净出口量达到了9400万吨,占世界贸易量的12. 5%。预计2012年美国煤炭出口将达到1亿吨以上。
美国曾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和最大的能源进口国。凭借着清洁和价格优势,天然气将有望替代煤炭和石油,成为未来新的基础能源。这对国际市场上的天然气、原油、煤炭的价格均构成明显且长期的压制。页岩气革命已经使美国变为煤炭的净出口国,将使美国变为液化气的净出口国,同时大大降低了美国的石油进口需求。这场能源革命,将在中长期彻底改变全球的能源格局。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大宗商品、尤其是基础能源产品扮演了资金避风港的角色,国际油价开始逐步走高并具备了很大意义上的金融属性,但也令其成为经济苏复的拦路虎。页岩气带来的国际能源版图变化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创造了良好条件。
中国能源格局随之震动
我国的页岩气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成熟度、生产规模均距离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虽然国家已经出台补贴措施,但鉴于美国的页岩气开采已经将国际气价压到一个很低的水平,且该国的开发经验告诉我们:关键技术突破后,生产端的供给会迎来爆发式增长,而需求端则是逐步替代原有能源的渐进过程。因此,开采和加工企业的利润在短时期内不可能很乐观,搞不好国家的补贴反而会引发很多企业大干快上直接导致亏损。
2012年2季度秦皇岛港大量煤炭压港,这正是国际煤炭价格大跌后,进口煤到岸价已经低于山西、内蒙古动力煤到港价的真实写照。目前美国西海岸的煤炭出口港正在建设,一旦建成,美国出口煤的到岸成本将从目前的850元/吨大幅下降到450元/吨。这对我国国内的煤价走势将造成长期且重大的影响。
进口煤炭和石油天然气在可以预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维持较低的价格水平,对下游的以煤炭为原料的火电企业构成中长期利好。对石油化工行业而言,较低的成本也具有利好因素。但从区位分布上来说,以往背靠煤炭产地的电厂的成本优势将被临近远洋的港口取代,石化行业同样也将面临着临海更易获利的局面。
由于煤炭和天然气价格的比价关系发生逆转,在2008年油价高企阶段上马的一批煤化工项目可能正在逐步丧失经济意义上的获利能力。比如中国神华的煤制油项目和广汇能源的煤制天然气等项目就不可避免地面对花费大量的成本制造便宜东西的现实,从投资的角度上应当坚决回避。
但不可否认,我国作为石油需求大国不惜巨资搞煤化工有着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他可以帮助我们应对或有的国际禁运制裁,保住工业体系运转布局。南非的SASOL煤化工产业正是南非遭遇经济和原油进口封锁制裁的产物。但这样的投资应该由国家埋单,而非普通的A股投资者。
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带来了世界能源市场的局面。天然气可能成为新的基础能源,能源产品价格回到长期被压制的通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在石油高价假设下的很多行业将受到挑战,真正受益的可能是下游的电力化工企业。
(摘自2012年11月8日 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