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中职教育教学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中承担着更大、更重要的社会教育责任,通过构建一支把握职教方向、具有先进职教理念和适应企业需求的不同层次的职教队伍,为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培养教学力量,奠定工作基础。
【关键词】职教发展 中职队伍 建设培养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已处于“大发展”阶段。基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办学规模、办学模式、教学形式和现代企业对人才的新需求,基于对教学改革能力和有效教学的迫切需求,职业教育急需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中职教育队伍。
一、现代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职教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任务
2010年底,教育部启动了“中职改革创新3年行动计划”。要求在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当中,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其工作思路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巩固发展成果,推动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建设,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质量。这五句话,应该是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调。这无疑预示着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中,在服务教育改革中承载着前所未有的重任。同时,也预示着发展职业教育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改革与创新。
(二)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
2012年,教育部下达了2012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要达到800万人。并在今后一个时期将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河南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攻坚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进职教集团化发展,加快布局调整步伐,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提高职业学校规模效益。通过布局调整,支持一批办学规模5000人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催生一批办学规模3000人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淘汰一批办学规模2000人以下的薄弱中等职业学校。树立“大职业”观念,支持办学水平高、效益好的职业学校对薄弱职业学校进行兼并、重组,将职业教育集团做大做强。
(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转变
在今后的一个时期,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以坚持育人为本,以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为改革方向,围绕产业转移,围绕支柱产业,围绕高成长型产业的人才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广泛开展“订单培养”。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不仅能使中职教育的办学始终贴近工作实际,贴近职业岗位,贴近社会实践的变动,更重要的是能使中职教育与工作变化、岗位职业变动始终融为一体,它不仅能够解决贴近问题,更能够解决融合问题。
(四)职业教育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创新
解构和重构课程体系,探索新时期中等职业教学模式,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企业的变化和需求应是职业教育的“风向标”。如何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是职业教育教学的主攻方向。教学内容要不断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等要素,在分析与掌握特定专业领域内技能人才职业工作过程特征的基础上,以工作过程、岗位目标为导向,改革专业教学方案,推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由传统的学科模式“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三段式课程结构,变灵活的模块化教学和课程设置。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推进校企专业共建、教材共编,通过加强教师和技师的岗位互动,通过加强实训与生产的紧密结合,不断增强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契合度。
(五)职业教育对师资队伍的要求
随着职业教育办学思路、办学模式的转变,随着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创新,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除了具备“传道”的道德素质和“解惑”的专业知识外,更应具备“授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其一,应具备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还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及基本的学历层次。其二,要熟悉和不断探索中职教育的特殊性、针对性。其三,中职教育需要的教师不是纯学者型、教学型的,而是通教学、懂技术、知生产、会管理的综合性人才。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专业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还要具有一定的管理经营能力。
鉴于当前中职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改革方向,我们现在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建设一支具有先进职教理念的管理队伍和先进教学方法的师资队伍。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从职业教育的队伍层次和结构来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现代职教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一)建设有先进办学理念和领导力的校级领导队伍
如何使中职教育在国家经济产业升级和转移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紧随企业用人需求,走在中职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关键是需要有能够把握政策导向、市场脉搏,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和思路,引领学校发展的优秀掌舵者。中职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首先需是要做人优秀;其次,从宏观出发,树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职业教育发展观,重视同政府沟通和企业协作, 具有一定的统筹策划和市场推广能力,以争取到更多经济支持和实训资源。第三,从微观着手,明确职业学校的主要领导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任务和责任,转变办学思想,以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观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建议和办学的创新思路,促进职业教育和职教事业的发展。第四,集思广益、深入了解学校各层级管理者和教师的思想和需求,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
(二)培养高效的中职教育管理队伍
职业学校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 但学校管理队伍也是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和服务的重要任务。行政管理人员的执行能力、管理水平、工作状态及管理效能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伴随中等职业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学校必须树立新的行政管理理念,打造成为素养良好、结构合理、管理高效的行政管理队伍,从而有助于中职学校更好更快的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三)培养具有职业能力的师资队伍
职业教育的特定性要求教师本身必须具有职业能力。为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制度化、规范化地开展职教师资培训。
1.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教师的个体素质是构成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基石。作为中职的教师,应具备教育观念新、职业道德好、知识面宽、教学水准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等素质。为此,应按照中职教学的要求进行政治理论,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方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行为规范,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要求,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特点,教学文件的撰写规范,职教班主任工作特点与要求等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对来自非师范院校的新教师,还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2.要抓好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中职学校应有目的地选择优势专业,加强领导力度与资金投入,将学科带头人与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置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首位。实行积极引进和注重培养相结合的办法。在资金、设备、保障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确实为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空间。
3.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大特点。在鼓励教师努力成为“双师”之余,更应建立并完善教师队伍到企业岗位锻炼、实践的制度。如,选送具有一定授课经验的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使他们更好地了解第一线的生产流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安排理论任课教师到校内外实训基地指导学生生产实践,参与实验室建设与改造工作,提高教师实践技能;聘请行业专家到校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和教师的视野;同时,引进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兼职教学工作,弥补学校师资队伍数量短缺和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4.组建职业教育专家组。当前企业在选人、用人上越来越看重适应性和知识转化能力。学校也越来越注重在教学中融入企业元素。组建由行业、企业的管理专家、技术专家、课程开发专家、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校企合作开发团队。发挥社会和企业高层次人才对学校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及教学、科研水平提高、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直接或潜在的作用。
总之,加强中职职教队伍的建设培养是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只有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的职教队伍,才能真正能得到企业的认同,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为中职业教育快速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中职改革创新3年行动计划. 中国教育报, 2010.
[2]田忠民. 多渠道开展中职师资培养培训工作.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09).
[3]张兵. 对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山西教育:教育管理,2006(12).
[4]朱之明. 浅析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队伍团队学习的重要性和途径. 职业圈,2007(12).
[5]张伟罡. 对中职校长工作分析及能力建设的一些思考. 职教中心,2009(3).
【关键词】职教发展 中职队伍 建设培养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已处于“大发展”阶段。基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办学规模、办学模式、教学形式和现代企业对人才的新需求,基于对教学改革能力和有效教学的迫切需求,职业教育急需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中职教育队伍。
一、现代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职教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任务
2010年底,教育部启动了“中职改革创新3年行动计划”。要求在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当中,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其工作思路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巩固发展成果,推动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建设,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质量。这五句话,应该是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调。这无疑预示着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中,在服务教育改革中承载着前所未有的重任。同时,也预示着发展职业教育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改革与创新。
(二)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
2012年,教育部下达了2012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要达到800万人。并在今后一个时期将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河南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攻坚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进职教集团化发展,加快布局调整步伐,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提高职业学校规模效益。通过布局调整,支持一批办学规模5000人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催生一批办学规模3000人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淘汰一批办学规模2000人以下的薄弱中等职业学校。树立“大职业”观念,支持办学水平高、效益好的职业学校对薄弱职业学校进行兼并、重组,将职业教育集团做大做强。
(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转变
在今后的一个时期,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以坚持育人为本,以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为改革方向,围绕产业转移,围绕支柱产业,围绕高成长型产业的人才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广泛开展“订单培养”。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不仅能使中职教育的办学始终贴近工作实际,贴近职业岗位,贴近社会实践的变动,更重要的是能使中职教育与工作变化、岗位职业变动始终融为一体,它不仅能够解决贴近问题,更能够解决融合问题。
(四)职业教育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创新
解构和重构课程体系,探索新时期中等职业教学模式,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企业的变化和需求应是职业教育的“风向标”。如何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是职业教育教学的主攻方向。教学内容要不断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等要素,在分析与掌握特定专业领域内技能人才职业工作过程特征的基础上,以工作过程、岗位目标为导向,改革专业教学方案,推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由传统的学科模式“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三段式课程结构,变灵活的模块化教学和课程设置。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推进校企专业共建、教材共编,通过加强教师和技师的岗位互动,通过加强实训与生产的紧密结合,不断增强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契合度。
(五)职业教育对师资队伍的要求
随着职业教育办学思路、办学模式的转变,随着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创新,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除了具备“传道”的道德素质和“解惑”的专业知识外,更应具备“授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其一,应具备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还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及基本的学历层次。其二,要熟悉和不断探索中职教育的特殊性、针对性。其三,中职教育需要的教师不是纯学者型、教学型的,而是通教学、懂技术、知生产、会管理的综合性人才。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专业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还要具有一定的管理经营能力。
鉴于当前中职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改革方向,我们现在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建设一支具有先进职教理念的管理队伍和先进教学方法的师资队伍。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从职业教育的队伍层次和结构来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现代职教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一)建设有先进办学理念和领导力的校级领导队伍
如何使中职教育在国家经济产业升级和转移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紧随企业用人需求,走在中职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关键是需要有能够把握政策导向、市场脉搏,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和思路,引领学校发展的优秀掌舵者。中职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首先需是要做人优秀;其次,从宏观出发,树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职业教育发展观,重视同政府沟通和企业协作, 具有一定的统筹策划和市场推广能力,以争取到更多经济支持和实训资源。第三,从微观着手,明确职业学校的主要领导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任务和责任,转变办学思想,以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观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建议和办学的创新思路,促进职业教育和职教事业的发展。第四,集思广益、深入了解学校各层级管理者和教师的思想和需求,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
(二)培养高效的中职教育管理队伍
职业学校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 但学校管理队伍也是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和服务的重要任务。行政管理人员的执行能力、管理水平、工作状态及管理效能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伴随中等职业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学校必须树立新的行政管理理念,打造成为素养良好、结构合理、管理高效的行政管理队伍,从而有助于中职学校更好更快的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三)培养具有职业能力的师资队伍
职业教育的特定性要求教师本身必须具有职业能力。为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制度化、规范化地开展职教师资培训。
1.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教师的个体素质是构成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基石。作为中职的教师,应具备教育观念新、职业道德好、知识面宽、教学水准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等素质。为此,应按照中职教学的要求进行政治理论,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方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行为规范,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要求,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特点,教学文件的撰写规范,职教班主任工作特点与要求等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对来自非师范院校的新教师,还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2.要抓好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中职学校应有目的地选择优势专业,加强领导力度与资金投入,将学科带头人与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置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首位。实行积极引进和注重培养相结合的办法。在资金、设备、保障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确实为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空间。
3.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大特点。在鼓励教师努力成为“双师”之余,更应建立并完善教师队伍到企业岗位锻炼、实践的制度。如,选送具有一定授课经验的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使他们更好地了解第一线的生产流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安排理论任课教师到校内外实训基地指导学生生产实践,参与实验室建设与改造工作,提高教师实践技能;聘请行业专家到校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和教师的视野;同时,引进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兼职教学工作,弥补学校师资队伍数量短缺和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4.组建职业教育专家组。当前企业在选人、用人上越来越看重适应性和知识转化能力。学校也越来越注重在教学中融入企业元素。组建由行业、企业的管理专家、技术专家、课程开发专家、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校企合作开发团队。发挥社会和企业高层次人才对学校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及教学、科研水平提高、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直接或潜在的作用。
总之,加强中职职教队伍的建设培养是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只有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的职教队伍,才能真正能得到企业的认同,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为中职业教育快速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中职改革创新3年行动计划. 中国教育报, 2010.
[2]田忠民. 多渠道开展中职师资培养培训工作.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09).
[3]张兵. 对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山西教育:教育管理,2006(12).
[4]朱之明. 浅析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队伍团队学习的重要性和途径. 职业圈,2007(12).
[5]张伟罡. 对中职校长工作分析及能力建设的一些思考. 职教中心,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