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向左走,向右走?

来源 :中国连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cao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外企相比,中国餐饮连锁界大体呈现两种“体征”变化——“经济型”企业和“生命型”企业。今后餐饮业的竞争会由單纯的价格竞争、产品竞争,发展到企业品牌的竞争,向哪种类型企业发展迈步,成为餐饮连锁业无法绕离的关口。
  
  民以食为天,餐饮业是一个永恒的行业。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餐饮业得以长足的发展,其繁荣程度是改革开放以前所无法比拟的。据有关资料,截至目前,餐饮行业的从业人员已达到2200多万人。
  其中,连锁形态在餐饮业是主流。从上世纪90年代初外资餐饮连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发展到今天近20年期间,中国餐饮连锁业规模呈爆炸式增长。与其他一些行业一样,餐饮连锁模式在经历了初创、成长期之后,进入成熟阶段呈现多样化繁衍的特征,介入企业阵营成几何倍数增加。期间,与外资餐饮连锁相比,中国餐饮连锁界大体呈现两种“体征”变化——“经济型”企业和“生命型”企业。换一句话说,中国餐饮连锁业的品牌凝聚力不如洋品牌,是个“短板”,也是主要短板,正是由于品牌力不强,导致企业生命力存在一定窘境。
  因为,有数据显示,经过了近20年的积累之后,在2010年发布的中国餐饮企业百强榜上,100家企业营业额仅仅达到了1270个亿,在整个餐饮零售总额当中只占到7%左右,这充分表明中国餐饮行业的集中度还是比较低的,如果和国外的大型餐饮连锁集团相比,我们品牌的集中度就是很小的。比如在日本、美国,他们大型餐饮连锁企业的集中度都达到了30%到40%,有着做大做强的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品牌在支撑着国家餐饮行业的发展。我们看到,麦当劳在全球的发展还是第一的,而具有如此品牌凝聚力的民族企业在当下的中国几乎没有。
  今后餐饮业的竞争会由單纯的价格竞争,产品的竞争,发展到企业品牌的竞争,亦或是文化品位的竞争。鉴于此,中国餐饮连锁企业经营者务必重视业内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即是做“经济型”连锁企业还是做“生命型”连锁企业。因为在国内餐饮连锁业发展至目前的当口,这已成为必选,无法绕离。
  仔细观察考究餐饮连锁发展过程中企业表现可见,“经济型”餐饮连锁企业往往把投入资本的最高回报率、最高销售额和最大市场占有率作为最高标准,最终使一个企业变成了循环运转的赚钱的机器。这种连锁企业,除了眼前的利益之外,其它则很少考虑。当他把钱赚得差不多的时候,生命也往往开始衰竭。“生命型”餐饮连锁企业是超越经济利益的生命组织,他不仅仅是为了赚取利润而存在,更重要的是为了社会价值的实现,如同一个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拥有金钱,而是要显示自身价值,“活出生命的意义”。
  山东净雅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经营胶东活海鲜为主体的大型餐饮企业联合体,经过约20年的发展,净雅在山东、北京两地迅速扩张,现下设山东开元净雅、青岛银海净雅、北京辉煌净雅、北京德盛净雅等8家连锁机构。净雅的服务观是“为顾客创造价值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正是这种执着追求,支持着净雅人的每一步尝试和每一次成功,支持着净雅连锁品牌生命力的日渐茁壮。
  品牌的内涵是文化。极有必要一提的是,在未来国内餐饮市场上,连锁企业必须用强有力的文化和基本一致的培训模式,着力打造具有企业特质的员工。也就是说,品牌的生命力还在于塑造“文化人”。对餐饮连锁企业而言,服务品牌有其特殊本质,那就是“人就是品牌”,员工就是品牌。餐饮产品是硬产品与软服务的有机结合。服务过程是人与人直接接触和情感互动的过程,每一个瞬间都是优质服务的节点。客人就餐过程获得的心理体验比生理体验更重要。各连锁店员工的职业形象、一举手一投足、一句话、一个表情都是品牌形象的塑造。所以,经营餐饮连锁服务品牌——至少50%时间、精力要用来培养和影响自己的员工,以经营自身员工为先。通过文化渗透,让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能理解企业品牌代表什么,核心理念是什么。训练员工亲历品牌,追求顾客赞誉,创造口碑。对中国餐饮连锁企业来说,这些以前的软肋,必须硬起来。
  总结来看,餐饮连锁的发展模式比较好的选择是直营连锁与加盟连锁相结合。直营连锁都属于同一资本所有,各个连锁店由总部所有并直接运营,有利于产品、精神文化和管理模式的探索创新。这些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地注入加盟连锁店,有利于连锁的基业长青不凋。
  放眼未来,今后中国餐饮连锁企业经营者要把关注点转移到提高企業的文化品位,打造自己的品牌上来。这是一种更高水平的竞争。连锁扩张,表面看是规模上的扩张,本质上是品牌的复制。所以,值此餐饮连锁纪念之年,要告诉餐饮连锁同仁一句话:用文化打造团队,用团队塑造品牌,用品牌发展连锁,向“生命型”企业迈开大步,才是下一个20年合乎逻辑的发展模式。
其他文献
中国连锁业地方势力割据,集中度不高,跨区域发展是一大难点,有无数企业在跨区域发展中折戟。连锁企业是区域深耕细作还是布局全国,如何应对企业扩张时的区域壁垒,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专家、中国品牌经理人协会会员马超。    记者:连锁业跨区域发展是一大难点,您如何看待区域连锁的发展和割据?  马超:从发展战略来考虑,企业应该立足本地搞好区域经济。本地区有广阔的市场,要做足、做实,本
期刊
中国经济强劲增长,使中国富裕阶层人口不断膨胀,带动了中国奢侈品市场的规模快速成长。近三年来,中国奢侈品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平均超过20%,2010年底达到800亿元人民币。有关机构预测,从2010年起,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将以年均18%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将达到1800亿元,占到全球奢侈品20%以上的市场份额。皮具是与奢侈品关连最紧密的行业之一。奢侈品行业的快速增长,对皮具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
期刊
成功的消费品公司不仅仅是在经营某类产品或进行品牌与资本运作,而是在像立顿一样倡导一种生活理念。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中国茶文化推广,如今,中茶公司不仅开展特许加盟,也在追求经营之外的东西。记者就此问题对中茶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赵大川进行了采访。    记者: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古代,茶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您如何看待茶在中国普通人生活中的地位?在现代的中国茶是否对人们的生活还那么重要
期刊
我们所处的行业是有朝气的、蓬勃向上的行业,我们随着行业一同成长、提升。在协会工作的十多年里,我认为个人的价值得到更大发挥。我亲眼目睹很多连锁企业从小变大的过程,很多人在协会的引导下从事了这个行业,并一步步成长起来了。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过了20年发展,中国连锁经营已成为中国商业领域主要的经营形式。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和中国连锁企业一同亲历了这一过程。我觉得有必要对中国连锁业20年的
期刊
在大浪淘沙的中国早教市场里,源于美国的早教机构美吉姆2009年开始进军中国,短短两年的时间迅速抢占中国高端早教市场份额,数十家中心遍布全国各大城市,中心会员应接不暇。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美吉姆良好的运营状态获得好评如潮。日前记者采访了美吉姆国际儿童教育中心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刘俊君。    全球早教领域的先驱    记者: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美吉姆是一个很陌生的品牌,能介绍一下它的背景吗?  刘俊君:美
期刊
说到连锁行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零售行业,如超市、百货、家电连锁等,但其实从本世纪初,连锁业发展已经逐步超出零售范畴,覆盖面扩至餐饮、酒店、医疗、地产、化妆品、家具家居、农机等众多领域。  到目前为止,酒店连锁的如家、7天、锦江之星、汉庭,餐饮连锁的小肥羊、湘鄂情、全聚德、乡村基,衣机连锁的吉峰衣机,医药连锁爱尔眼科、九州通、马应龙、武汉健民,化妆品连锁的上海家化,地产连锁的世联地产,IT连锁的石基
期刊
2000年是中国服饰连鎖业的分水岭,产业发展进入边整合、调整,边提升阶段。在全球市场竞争中,中国服饰连鎖迄今“还在半山腰”,还没有自己的国际一线品牌。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是个老板批量生产的下海经商时代。很多服装品牌就诞生在这个热火朝天的经商年代。    品牌初创    1989年,刚刚退役的李宁创建了自己的体育用品公司,这一年,“李宁牌”商标诞生,翌年5月,李宁公司在广东三水起步,开始
期刊
从100多年老企业的角度看,我认为还是要坚持继承和创新两个方面,既要继承老祖宗留下来的珍贵精神、文化遗产,包括艺术诀窍,包括我们的一些产品工艺,更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创新,赋予它新的生命力。    全聚德已经147年了,在我看来,大概经历了这样几个重大的历史时期。  一个是从创业到解放前,就是从一个肩挑、担卖的路边小商贩发展成为北京的天下第一楼,非常有名的餐馆。  到了1949年前后,新中国建立
期刊
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主办,历时两个月的中国优秀特许加盟品牌推选工作日前结束,红黄蓝教育机构以强大的品牌优势、成熟的特许加盟管理体系和独特的运营模式蝉联“中国服务业优秀特许加盟品牌”,这也是继“中国早教唯一国家级AAA信用企业”之后的又一次来自业内的肯定和鼓励。    特许经营的模式得到越来越多创业者的认可,儿童教育的连锁化发展也是大势所趋。据美国权威商业专家对三种创业方式的调查显示:开始一项全新经营
期刊
在北京CBD、SOHO现代城,一群经历传奇的人,奇迹般地聚合在了一起。他们是曾因“大拇哥学习能力训练中心”闻名甘肃全省、曾任新东方VIP项目以及优能项目PM、北京学大教育MD的Alex;做过记者、出版人、4A广告公司品牌企划、成功打造以美国小学为卖点培训品牌的Sesha;从事21年一线中小学教学工作、做过教导主任和副校长的Sunning,中央美院毕业近10年、国内首个专注服务于教育连锁行业的顶尖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