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增强目标意识,明确教学方向
无论哪一门学科,课堂教学都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课程追求的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前两个维度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后一个维度教会学生做人,这就关系到学生德才兼备的问题。过去,我们的教学只重视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的状况,学生不会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长期枯燥的语言文字训练使他们的思维得不到发展,感情枯竭。现在,有些老师忽视语文双基教学,转而过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如果没有扎实的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就不会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素质,就不能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的日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将三者简单地叠加,更不能将三者孤立。在三维目标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其他两个日标得以实现的依托。因此,语文教学要以知识和能力训练为主线,同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将其充分地落实在过程与方法之中,这样三维目标才能够相互渗透,交融一体,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实现在整合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准确把握文本,精心设计环节
“把功夫用在课前,把本领显在课堂”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前提。深人研读文本,准确地解读文本,这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所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三维”教学目标,理出文本特点,做好学情分析。根据自己所教的班级的学情,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知识能力点、思想教育渗透点,挖掘训练要素,把握好教学的“度”与“量”,简化要求,找准教学的切人点,进而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设计比较合理实用的教学方案,这样的量体裁衣往往能在教学中收到实效。
课堂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有一定的限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追求教学内容的简约。“简约”不是简单、机械地减少教学内容,减少教学的知识容量,而是要求教师在深人解读教材上下工夫,在浅出教学内容上做文章。教师要大胆地处理教材,要学会取舍。我们要在教学目标、探究问题、技能训练、教学环节及板书上进行取舍,关注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等选择能让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内容”进行教学,做到“该教的就教,不该教的就不教”。教师只有善于剪枝,懂得取舍,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
三、优化教学方法,构筑有效课堂
在一些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看到一些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就会有各自不同的处理;即使相同的设计,在具体实施中也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效果。面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同的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所获得的效果也不一样,这里所体现的就是教师的智慧:到底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让具体的教学实施有效呢?
走进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的课堂教学都存在着低效现象。如“玩中学”的时间过多,练的频度和密度过低;过于注重形式上的热闹,忽视了语言课的实质和意义;活动的目的性不强,各项活动像零散的部件拼凑在一起,缺乏科学的整体设计。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状况、需求以及教学的内容、日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把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主体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教学方法会因课文的题材、体裁、教学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当然,教学也有基本的方法:(1)导人,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在课文教学过程中起着铺垫、定向、启迪、激情、激趣的作用;(2)初探,即让学生熟悉课文、白读自悟,它可以看作是重点探究前的“热身”;(3)深究,即研读、探究课文的重点部分,它是教学的主要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深人地理解、感悟课义;(4)总结,即对课文的研读、探究加以归纳和升华;(5)延伸,就是引导学生向着相关的知识领域进行拓展和迁移。语文教学如果能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新的疑惑走出课堂,便是成功的。
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习”。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而不应是教师不厌其烦地“教”去代替学生“学”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师生双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主观动因是内因,教师的启发诱导是外因,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哲理,教学方法的优化,就不只是指“教”法的优化,更应包括学生“学”法的优化,学生“会学”了才能“爱学”,“爱学”才能促进“会学”,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课堂上才具有发挥主体性的能力。
四、合理运用媒体,优化教学手段
实践证明,合理地应用一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较好地解决知识的重难点,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记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合理地运用媒体,可以有效地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讲求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切忌利用多媒体作秀。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不再是以语言训练为主体,取而代之的是频频亮相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身影”。然而,再先进的媒体在课堂中也只能起辅助教学的作用,不能完全代替教学活动。
提高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效就要做到适度、适量、适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媒体所提供的材料,既要与学生的实际相符合,义要与理论相一致。如果使用了学生不熟悉的材料来说明知识,学生会更加茫然;如果材料、理论两张皮,学生不知所云,教师也不能自圆其说。因此,多媒体材料的选用,一定要科学合理,注重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课堂上,要把教师讲授与媒体教学有机结合,但应以讲授为主,以媒体教学为辅,让媒体教学服从、凸己合教师的讲解。除此之外,课堂上也并非什么时候使用媒体教学都能收到好效果,其问有一个抓时机找切人点的问题。教学内容与媒体达到最佳对接、切人,如突破难点时切人,创设情境时切人,学生情绪低落时切人,阐述重点时切人,归纳总结时切人等,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中仅仅将课件播放给学生看,收效是不大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教师的讲授结合起来。特别是那些年代久远的历史性体裁,通过多媒体动丽的演示,并在呈现课件内容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插人问题,即使不期望学生回答,也能促使他们的思考。例如,《詹天佑》一文中两种隧道的开凿办法和“人”字形线路的没计的动丽课件展示,远胜教师枯燥的千言万语,这样的课件展示不仅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看得真切,感得真实,更有助于学生透彻理解课文的难点,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远非上述的几点,它涉及各个方面,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学生方面的影响,还有各种教学环境的制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多多思考教学中的问题,不断地学习、探索和改进,多尝试一些教学的方法,多研究教学对象的需求,学会调控应变,善于总结、反思,就能取得课堂教学实实在在的效果。
(作者单位:洪泽县高良涧镇中心小学)
无论哪一门学科,课堂教学都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课程追求的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前两个维度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后一个维度教会学生做人,这就关系到学生德才兼备的问题。过去,我们的教学只重视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的状况,学生不会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长期枯燥的语言文字训练使他们的思维得不到发展,感情枯竭。现在,有些老师忽视语文双基教学,转而过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如果没有扎实的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就不会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素质,就不能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的日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将三者简单地叠加,更不能将三者孤立。在三维目标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其他两个日标得以实现的依托。因此,语文教学要以知识和能力训练为主线,同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将其充分地落实在过程与方法之中,这样三维目标才能够相互渗透,交融一体,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实现在整合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准确把握文本,精心设计环节
“把功夫用在课前,把本领显在课堂”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前提。深人研读文本,准确地解读文本,这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所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三维”教学目标,理出文本特点,做好学情分析。根据自己所教的班级的学情,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知识能力点、思想教育渗透点,挖掘训练要素,把握好教学的“度”与“量”,简化要求,找准教学的切人点,进而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设计比较合理实用的教学方案,这样的量体裁衣往往能在教学中收到实效。
课堂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有一定的限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追求教学内容的简约。“简约”不是简单、机械地减少教学内容,减少教学的知识容量,而是要求教师在深人解读教材上下工夫,在浅出教学内容上做文章。教师要大胆地处理教材,要学会取舍。我们要在教学目标、探究问题、技能训练、教学环节及板书上进行取舍,关注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等选择能让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内容”进行教学,做到“该教的就教,不该教的就不教”。教师只有善于剪枝,懂得取舍,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
三、优化教学方法,构筑有效课堂
在一些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看到一些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就会有各自不同的处理;即使相同的设计,在具体实施中也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效果。面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同的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所获得的效果也不一样,这里所体现的就是教师的智慧:到底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让具体的教学实施有效呢?
走进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的课堂教学都存在着低效现象。如“玩中学”的时间过多,练的频度和密度过低;过于注重形式上的热闹,忽视了语言课的实质和意义;活动的目的性不强,各项活动像零散的部件拼凑在一起,缺乏科学的整体设计。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状况、需求以及教学的内容、日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把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主体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教学方法会因课文的题材、体裁、教学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当然,教学也有基本的方法:(1)导人,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在课文教学过程中起着铺垫、定向、启迪、激情、激趣的作用;(2)初探,即让学生熟悉课文、白读自悟,它可以看作是重点探究前的“热身”;(3)深究,即研读、探究课文的重点部分,它是教学的主要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深人地理解、感悟课义;(4)总结,即对课文的研读、探究加以归纳和升华;(5)延伸,就是引导学生向着相关的知识领域进行拓展和迁移。语文教学如果能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新的疑惑走出课堂,便是成功的。
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习”。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而不应是教师不厌其烦地“教”去代替学生“学”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师生双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主观动因是内因,教师的启发诱导是外因,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哲理,教学方法的优化,就不只是指“教”法的优化,更应包括学生“学”法的优化,学生“会学”了才能“爱学”,“爱学”才能促进“会学”,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课堂上才具有发挥主体性的能力。
四、合理运用媒体,优化教学手段
实践证明,合理地应用一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较好地解决知识的重难点,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记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合理地运用媒体,可以有效地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讲求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切忌利用多媒体作秀。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不再是以语言训练为主体,取而代之的是频频亮相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身影”。然而,再先进的媒体在课堂中也只能起辅助教学的作用,不能完全代替教学活动。
提高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效就要做到适度、适量、适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媒体所提供的材料,既要与学生的实际相符合,义要与理论相一致。如果使用了学生不熟悉的材料来说明知识,学生会更加茫然;如果材料、理论两张皮,学生不知所云,教师也不能自圆其说。因此,多媒体材料的选用,一定要科学合理,注重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课堂上,要把教师讲授与媒体教学有机结合,但应以讲授为主,以媒体教学为辅,让媒体教学服从、凸己合教师的讲解。除此之外,课堂上也并非什么时候使用媒体教学都能收到好效果,其问有一个抓时机找切人点的问题。教学内容与媒体达到最佳对接、切人,如突破难点时切人,创设情境时切人,学生情绪低落时切人,阐述重点时切人,归纳总结时切人等,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中仅仅将课件播放给学生看,收效是不大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教师的讲授结合起来。特别是那些年代久远的历史性体裁,通过多媒体动丽的演示,并在呈现课件内容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插人问题,即使不期望学生回答,也能促使他们的思考。例如,《詹天佑》一文中两种隧道的开凿办法和“人”字形线路的没计的动丽课件展示,远胜教师枯燥的千言万语,这样的课件展示不仅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看得真切,感得真实,更有助于学生透彻理解课文的难点,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远非上述的几点,它涉及各个方面,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学生方面的影响,还有各种教学环境的制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多多思考教学中的问题,不断地学习、探索和改进,多尝试一些教学的方法,多研究教学对象的需求,学会调控应变,善于总结、反思,就能取得课堂教学实实在在的效果。
(作者单位:洪泽县高良涧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