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心到
我们常用“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来批评那些不专心读书的学生。若学生心不在焉或没有用心去钻研,他们就不会开动脑筋,只会像小和尚那样有口无心地在那儿“念经”,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读些什么,只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这种留声机式的读书是不可能读出书本的内容的。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永远不可能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也不可能掌握知识,更不用说获得对微言大义的深刻理解了。所以,读书切忌心不在焉。在读书时,只有心到了,开动起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对字义、句意、课文内容有较深的理解。
读书首先要心到,只有心到位,头埋得下去,屁股坐得下,才能致力于所攻的学问,才可能真正有所收获。
二、眼到
我们平时所讲的“眼观六路”,说的是目力当及东西南北、上下左右,这是在用眼睛去看宏观世界。学习必须用眼亲自看,不能靠道听途说。读书时要用眼看清楚书上的一字一句,有时还需要睁大眼睛对某些字的笔画仔细观看。有时为了悟出道道,需要凝目凝思。要做到眼到,就必须克服用手指读的习惯,只凭眼来看,速度就快了。在读书学习时,要具备一目十行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快读的训练,如多转动眼珠子。那些灵活的人,他们的眼珠子转起来滴溜溜的,这种人如果把眼神和心思集中在学习上,那他们从外界取得知识就会又多又快。另外,上网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切忌东张西望,为了取得所需资料,目标要专一,千万不要被各种各样的信息迷惑了方向。
三、口到
口到,就是要出声地读书。古人读书有时还摇头晃脑,那是“入神”读书的一种状态。口到,就是要让面部的肌肉和喉咙等器官受到震动,从而刺激大脑促进思考。发出了声有利于口舌间的协调,有益于大脑的记忆和判断。也许有人会说默读才是最好的方法。没错,在已经掌握读书的必要知识的基础上,为了加快速度,可以不动口,默默地记,这样还可以不影响他人的思维。但是,出声地读自有它的好处。读书时自己能听到自己的声音,这样便于纠正读错的地方,更便于强化巩固,所以响亮地朗读更适用于低年级学生的阅读。
四、耳到
耳朵除了接受自己读出声的信息外,还可以接受与他人合作互动中的信息。如果是听讲座、听报告、听广播等,那只能边听边用手记了。有句话叫“耳听八方”,说的是耳朵能同时察听到各方来声,它比看要快。现在,有些学生凭借学习机学习,或听录音,这都是借助耳朵来吸收外界信息。从信息的输入来说,耳聪目明就能听得多看得多,人就能变得知识丰富,分外聪明。当然,能听的东西很多,孔子主张“非礼勿听”,为了做学问,我们对听的内容必须有所选择。
五、手到
明代大学问家宋濂做学问的经验之一是“手自笔录”。读书时动手抄写、默写、做摘录、写批语和读后感以及写文章,都离不开手。长期懒笔不写文章,就很容易写不出文章来。一味地依赖电脑打字,你的书写能力就会退化。
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探究
卓 伟
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采用对于初中生系统化地学习语文知识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针对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进行探讨,意在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教学支撑。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技术融入到了初中语文教学之中,许多书本上无法直接表现的图像、视频、动画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许多知识都能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与传统的教师板书、学生摘抄的教学形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可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
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风筝》时,首先应当了解鲁迅先生创作的背景和风筝在课文中的作用。对此,在教学进行之前,可先用多媒体详细介绍鲁迅先生的基本资料、文学创作特点、文学创作发展以及鲁迅先生的主要文学作品等。然后,将《风筝》这篇文章的选用文集展现出来,并加以阐述,展现《风筝》创作时候的历史背景。与此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播放与《风筝》有关的影视作品,让学生从中感悟“风筝”的象征意义和文学内涵。进入正课后,可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风筝》的优美段落朗读,引导学生在倾听朗读的同时进行课文默读,进而感受《风筝》的整体文意。在
对难写的字词不抄写或不进行书写练习,你就不能掌握它的准确书写。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通过手进行创造性劳动,获取知识和维持自己的生命。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动手书写,就有利于思考、理解、记忆和巩固能力的提高。用手的过程既是信息吸收的过程,又是信息输出的过程,它能检查掌握知识的程度。现代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诫我们:“人生两宝,双手和大脑”,“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老”。他把动手与动脑高度结合起来,并凝结在自己的名字里——先有动手实践之“行”,后有动脑而得之“知”。
六、足到
白居易写好诗句后,常走出家门读给老奶奶听,广泛听取她们的意见,所以他的诗特别通俗易懂。宋濂做学问的经验有“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他外出访求名师,才使自己学识丰富。向贤达请教学习,这是做好学问、提高自身水平的必要一环。人民群众中也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和力量,拜人民群众为师,虚心向他们请教学习,就能拥有知识和力量。如在语汇方面,你说歇后语“歪嘴吹喇叭——股邪气”生动形象吗?你说农谚“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深刻吗?你不到群众中去,光凭书本知识,就不容易取得这样寓意深刻的语言效果。学问是高深的,但它蕴藏于民众之中,为了做好学问,我们必须放开双腿到民众中去,到大师云集的地方去,以小学生的姿态虚心学习,这样才能修成正果。
总之,做学问,倘能做到以上“六到”,必定会使自己的学识突飞猛进。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长江中学(226200)
多媒体播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穿插一些诸如“同学们都有什么感受”、“鲁迅先生通过《风筝》回忆了怎样的故事”等问题。
再如,在学习《旅鼠之谜》一文时,对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就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课前预习,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之前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旅鼠的相关纪录片,让学生深切感受旅鼠的生活习性、特点和生活方式等。教师在播放过程中可穿插“同学们知道北极旅鼠吗”、“旅鼠到底有什么值得科学家们探索的奥秘”等问题。第二,通过多媒体展示旅鼠的生活习性、特点和生活方式等,逐渐引出旅鼠为何迁徙的问题,进而引入课文教学。第三,在多媒体技术应用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教师可挑选一些值得品鉴的段落进行朗读播放,加上一些相关的影音资料播放,让学生随着朗读进入旅鼠踪迹的寻觅过程。第四,利用多媒体展示《旅鼠之谜》的全文,通过明显的字体或者图片将学习目标展示出来。以上四个步骤,既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又可以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二、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承载了大量的情感信息,大多数教材内容都是从各个方面展现作者对于社会、自然及人生的感悟。故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尤为重要。初中语文的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利用自己的情感对教学内容进行再现,将情感深深地融入到教学当中。
例如,对于现代文教学,教师可以在对一篇课文主题思想的阐释中加入自己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设定明确的情感目标。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教师可以选择相对轻松和活泼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此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情感教学的开展做好铺垫。
再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情感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当仔细研究课文,深挖课文中的情感因素,以自身对课文的情感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走向,并将这种情感感悟保留下来。如此,教师在实际进行教学时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回忆美好童年,热爱自然环境,渴求知识,反对封建教育体制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情感过程进行教学。
三、开展情境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和开展情境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是学生自然融入课堂教学的途径。
例如,在讲授《背影》这篇课文时,除了要进行必要的课前知识储备,还要对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仔细研究。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注意生活中与父母相处的一些细节,积极尽孝并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背影》一文中洋溢着的人间真情,并让学生不断感悟文中的语言特色和人物内心情境。其后,教师可以通过有关“火车站”的音乐播放引导学生进行遐想,让学生将自己置于作者的位置,对文中的情感进行把握,这样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融入。最后,让学生分组感受父亲四次不同的送别情景,并阐述自己的情景感受。这样,课堂中就充斥了一种浓厚的父子感情氛围。
再如,在《桃花源记》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描绘和营造世外桃源的美丽景色。具体来说,教师可在教学前让学生欣赏一幅幅超凡脱俗、单纯美好的图片,让学生观赏“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同时教师要积极提出诸如“同学们看到美景的同时是否想到了世外桃源”等问题,进而引述出《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与世隔绝的美好安乐的环境。
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事业的进步之举。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我们必须不断创新教育形式。
我们常用“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来批评那些不专心读书的学生。若学生心不在焉或没有用心去钻研,他们就不会开动脑筋,只会像小和尚那样有口无心地在那儿“念经”,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读些什么,只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这种留声机式的读书是不可能读出书本的内容的。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永远不可能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也不可能掌握知识,更不用说获得对微言大义的深刻理解了。所以,读书切忌心不在焉。在读书时,只有心到了,开动起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对字义、句意、课文内容有较深的理解。
读书首先要心到,只有心到位,头埋得下去,屁股坐得下,才能致力于所攻的学问,才可能真正有所收获。
二、眼到
我们平时所讲的“眼观六路”,说的是目力当及东西南北、上下左右,这是在用眼睛去看宏观世界。学习必须用眼亲自看,不能靠道听途说。读书时要用眼看清楚书上的一字一句,有时还需要睁大眼睛对某些字的笔画仔细观看。有时为了悟出道道,需要凝目凝思。要做到眼到,就必须克服用手指读的习惯,只凭眼来看,速度就快了。在读书学习时,要具备一目十行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快读的训练,如多转动眼珠子。那些灵活的人,他们的眼珠子转起来滴溜溜的,这种人如果把眼神和心思集中在学习上,那他们从外界取得知识就会又多又快。另外,上网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切忌东张西望,为了取得所需资料,目标要专一,千万不要被各种各样的信息迷惑了方向。
三、口到
口到,就是要出声地读书。古人读书有时还摇头晃脑,那是“入神”读书的一种状态。口到,就是要让面部的肌肉和喉咙等器官受到震动,从而刺激大脑促进思考。发出了声有利于口舌间的协调,有益于大脑的记忆和判断。也许有人会说默读才是最好的方法。没错,在已经掌握读书的必要知识的基础上,为了加快速度,可以不动口,默默地记,这样还可以不影响他人的思维。但是,出声地读自有它的好处。读书时自己能听到自己的声音,这样便于纠正读错的地方,更便于强化巩固,所以响亮地朗读更适用于低年级学生的阅读。
四、耳到
耳朵除了接受自己读出声的信息外,还可以接受与他人合作互动中的信息。如果是听讲座、听报告、听广播等,那只能边听边用手记了。有句话叫“耳听八方”,说的是耳朵能同时察听到各方来声,它比看要快。现在,有些学生凭借学习机学习,或听录音,这都是借助耳朵来吸收外界信息。从信息的输入来说,耳聪目明就能听得多看得多,人就能变得知识丰富,分外聪明。当然,能听的东西很多,孔子主张“非礼勿听”,为了做学问,我们对听的内容必须有所选择。
五、手到
明代大学问家宋濂做学问的经验之一是“手自笔录”。读书时动手抄写、默写、做摘录、写批语和读后感以及写文章,都离不开手。长期懒笔不写文章,就很容易写不出文章来。一味地依赖电脑打字,你的书写能力就会退化。
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探究
卓 伟
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采用对于初中生系统化地学习语文知识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针对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进行探讨,意在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教学支撑。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技术融入到了初中语文教学之中,许多书本上无法直接表现的图像、视频、动画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许多知识都能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与传统的教师板书、学生摘抄的教学形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可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
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风筝》时,首先应当了解鲁迅先生创作的背景和风筝在课文中的作用。对此,在教学进行之前,可先用多媒体详细介绍鲁迅先生的基本资料、文学创作特点、文学创作发展以及鲁迅先生的主要文学作品等。然后,将《风筝》这篇文章的选用文集展现出来,并加以阐述,展现《风筝》创作时候的历史背景。与此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播放与《风筝》有关的影视作品,让学生从中感悟“风筝”的象征意义和文学内涵。进入正课后,可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风筝》的优美段落朗读,引导学生在倾听朗读的同时进行课文默读,进而感受《风筝》的整体文意。在
对难写的字词不抄写或不进行书写练习,你就不能掌握它的准确书写。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通过手进行创造性劳动,获取知识和维持自己的生命。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动手书写,就有利于思考、理解、记忆和巩固能力的提高。用手的过程既是信息吸收的过程,又是信息输出的过程,它能检查掌握知识的程度。现代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诫我们:“人生两宝,双手和大脑”,“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老”。他把动手与动脑高度结合起来,并凝结在自己的名字里——先有动手实践之“行”,后有动脑而得之“知”。
六、足到
白居易写好诗句后,常走出家门读给老奶奶听,广泛听取她们的意见,所以他的诗特别通俗易懂。宋濂做学问的经验有“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他外出访求名师,才使自己学识丰富。向贤达请教学习,这是做好学问、提高自身水平的必要一环。人民群众中也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和力量,拜人民群众为师,虚心向他们请教学习,就能拥有知识和力量。如在语汇方面,你说歇后语“歪嘴吹喇叭——股邪气”生动形象吗?你说农谚“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深刻吗?你不到群众中去,光凭书本知识,就不容易取得这样寓意深刻的语言效果。学问是高深的,但它蕴藏于民众之中,为了做好学问,我们必须放开双腿到民众中去,到大师云集的地方去,以小学生的姿态虚心学习,这样才能修成正果。
总之,做学问,倘能做到以上“六到”,必定会使自己的学识突飞猛进。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长江中学(226200)
多媒体播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穿插一些诸如“同学们都有什么感受”、“鲁迅先生通过《风筝》回忆了怎样的故事”等问题。
再如,在学习《旅鼠之谜》一文时,对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就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课前预习,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之前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旅鼠的相关纪录片,让学生深切感受旅鼠的生活习性、特点和生活方式等。教师在播放过程中可穿插“同学们知道北极旅鼠吗”、“旅鼠到底有什么值得科学家们探索的奥秘”等问题。第二,通过多媒体展示旅鼠的生活习性、特点和生活方式等,逐渐引出旅鼠为何迁徙的问题,进而引入课文教学。第三,在多媒体技术应用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教师可挑选一些值得品鉴的段落进行朗读播放,加上一些相关的影音资料播放,让学生随着朗读进入旅鼠踪迹的寻觅过程。第四,利用多媒体展示《旅鼠之谜》的全文,通过明显的字体或者图片将学习目标展示出来。以上四个步骤,既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又可以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二、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承载了大量的情感信息,大多数教材内容都是从各个方面展现作者对于社会、自然及人生的感悟。故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尤为重要。初中语文的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利用自己的情感对教学内容进行再现,将情感深深地融入到教学当中。
例如,对于现代文教学,教师可以在对一篇课文主题思想的阐释中加入自己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设定明确的情感目标。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教师可以选择相对轻松和活泼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此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情感教学的开展做好铺垫。
再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情感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当仔细研究课文,深挖课文中的情感因素,以自身对课文的情感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走向,并将这种情感感悟保留下来。如此,教师在实际进行教学时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回忆美好童年,热爱自然环境,渴求知识,反对封建教育体制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情感过程进行教学。
三、开展情境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和开展情境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是学生自然融入课堂教学的途径。
例如,在讲授《背影》这篇课文时,除了要进行必要的课前知识储备,还要对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仔细研究。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注意生活中与父母相处的一些细节,积极尽孝并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背影》一文中洋溢着的人间真情,并让学生不断感悟文中的语言特色和人物内心情境。其后,教师可以通过有关“火车站”的音乐播放引导学生进行遐想,让学生将自己置于作者的位置,对文中的情感进行把握,这样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融入。最后,让学生分组感受父亲四次不同的送别情景,并阐述自己的情景感受。这样,课堂中就充斥了一种浓厚的父子感情氛围。
再如,在《桃花源记》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描绘和营造世外桃源的美丽景色。具体来说,教师可在教学前让学生欣赏一幅幅超凡脱俗、单纯美好的图片,让学生观赏“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同时教师要积极提出诸如“同学们看到美景的同时是否想到了世外桃源”等问题,进而引述出《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与世隔绝的美好安乐的环境。
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事业的进步之举。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我们必须不断创新教育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