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见“大”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1988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永新说,阅读意味着改变,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是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可是,学生阅读量少,课内阅读少,阅读指导少,这已是当前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倡导大量阅读、围绕主题进行阅读和课内阅读,无疑为当前的阅读问题开了一剂良方。在小学阶段,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之外,更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梯度地带领学生阅读整本书,并在读中加强指导和交流。学生阅读的效果往往取决于阅读的时间、努力程度和閱读技巧。因此,教师除了保证学生一定的课内阅读时间之外,还应当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阅读,教师如何上好整本书阅读指导交流课呢?笔者根据课标对阅读的要求,结合分年段的重点,对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教学做了一定的探究,并在本校各个年级多个班级师生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各年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一、二年级为“微积累”,三、四年级为“微复述”,五、六年级为“微评价”。

一、二年级微积累教学策略


  课标指出,一、二年级学生阅读重在识字,积累好词好句,阅读整本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接触生字词,并在阅读中大量识字,逐步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因此,积累就成了一、二年级阅读的关键点,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促进阅读。
  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阅读要求或设计一些教学问题以体现上述目的。
  案例1:指导一年级学生阅读绘本故事《爷爷一定有办法》
  教师设计了一个“我是词句小博士”的环节,并提出了以下三个具体问题指导学生交流。
  1.绘本故事里藏了许许多多的生词宝宝,你在这本书里认识了哪些生词宝宝呢?请你分享给大家。
  2.你知道了哪些词语的意思,你能选一个,学着书上的话也说一句话吗?
  3.绘本故事里还有许多新鲜的、精美的句子,来读一读你最喜欢的那一句吧!
  上面的案例,三个具体的问题,都体现了“积累”的要求,由词语识记到理解运用,再到语句的读,层层推进。低年级整本书阅读处于起步阶段,要求不宜太高,只要学生在阅读中有兴趣,有点滴的积累,就可以了。

三、四年级微复述教学策略


  课标提出的三、四年级阅读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根据这些要求,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与复述相关的内容。如说说人物形象特点,让学生复述书中的精彩片段,把自己感受到的形象置于一个具体的故事情境之中,而不是让学生简要概括,泛泛而谈;感受语言的优美,也是让学生复述(朗读或背诵)原文,直接感受语言美。总之,微复述的设计大致要体现“微”和“复述”两个方面,“微”是小,具体,小语言,小片段,小环节,小过程;“复述”是学生交流展示的形式,以复述原文或回忆原文的内容为主,以降低学生阅读交流的难度。
  案例2:指导三年级学生阅读交流《夏洛的网》
  环节一:了解主要人物
  1.课件出示书中的人物图片或关键词语,让学生说出相关人物的名字。
  2.课件出示抢答题,让学生随着题目再一次进入书中的故事,回忆全书主要内容。
  这一环节的两个问题,一个与人物有关,一个与主要内容有关,采用了学生喜爱的方式答题,也是另一种方式对人物和内容的“复述”。
  环节二:感受人物形象
  1.你最喜欢这本书里哪个人物?告诉大家原因。注意要找出描写人物特点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同学们都喜欢夏洛、威尔伯,那你最讨厌的是谁?为什么?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吧。
  这一环节教师在引导交流时,注重让学生找出文中具体的语句去复述,去感受,去交流,这样明确的阅读方法,学生的感受就很实在具体,不再空洞无力。
  环节三:交流感人的故事
  你认为他(它)是怎样的人?特别打动你的是他(它)的什么?把他(它)的感人故事说一说吧。
  这一环节,教师也是通过复述故事的形式来让学生感受人物的特点,来关心书中人物的命运,这样就使整本书的交流变得简单而有趣,学生也就不会有畏难的情绪了。

五、六年级微评价教学策略


  课标中关于五、六年级的阅读要求是: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和同情等感受。
  “微评价”要求学生对阅读书籍要有自己的个性阅读,有个人的阅读评价。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可引导学生做好批注,写上自己的看法感受(这是评价);阅读交流时,可以设计“说说你印象深刻的人,为什么(评价人)”“谈谈你对某件事的看法,你认为他这样做对吗(评价事)”“读了这本书,你有什么收获(阅读评价)”之类的问题。
  案例3:指导五年级学生阅读交流《城南旧事》
  1.书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的印象中他(她)是个怎样的人?
  2.请你从以下三个话题中选择一个,结合书中的片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1)秀贞疯不疯?
  (2)藏在茅草堆里的青年是不是坏人?
  (3)宋妈爱不爱小栓子和小丫头?
  以上两个交流问题的设计,以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评价为主,符合高段学生阅读的要求。
  案例4:指导六年级学生阅读交流《狼王梦》
  1.狼王梦是谁的梦想?紫岚是一匹怎样的狼呢?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2.同学们对于紫岚的看法有褒有贬,看来同学们读书读出自己的想法来了,现在我们再走近紫岚的四个孩子,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这两个问题,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评价交流。
  部编版教材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突出“三位一体”,即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练习方法,课外阅读使用方法。阅读策略单元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使他们成为积极的阅读者。尽管不能期望学生通过这一个单元的学习就完全掌握相应的阅读策略,但是通过策略单元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策略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在之后的语文学习中,不断地运用,从而形成熟练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尤其重视学生阅读策略的掌握,而“三微”式阅读教学策略,就是基于当前推进阅读教学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总结出来的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它通俗易懂,易于操作,注重学生阅读中的点滴积累,有一定的顺序性,循序渐进,逐步上升。它又是各年段在阅读内容上的体现,也是阅读课指导交流形式上的呈现。它从细微的关键处入手,培养学生阅读的大能力。
  “三微”式阅读教学策略,简洁却不简单。
  作者简介: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平都第一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文本】  《秋天的风》刘益善  (选自《小学语文新补充读本》)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毕国瑛  (选自《小学语文新补充读本》)  《山茶花》郭沫若  (选自《小学语文新补充读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走进秋的怀抱,感受秋天的声色美。  2.赏读诗文,在语言情境中进一步学习观察,丰富积累,想象表达,深化对秋的体验和感悟。  3.激发对秋的喜爱之情,学做一个热爱生活
期刊
当下的大教育观和大语文观要求教师从课堂中走出来,要具备语文课程意识。课程意识除关注教学目标本身的合理性之外,还需更多地关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是否有教育意义,也就是教学的价值问题,即关注教学中的人、关注教学究竟是为了什么的问题。  一、基于语用的读写结合教学能有效体现课程价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
期刊
近日,我执教了学校主题阅读校本教材——《现代美文阅读》五(下)中的主题单元“异域风情”,这一单元共有四篇散文。短短的40分钟是有限的,要在一节课上呈现一个单元的主题教学该如何展开?于是,在备课时,我首先在思索这样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我该“教什么”。  “教什么”——大胆取舍,让教学内容精简  思考一:这一单元的四篇散文的教学是否都要在课堂上呈现?  “异域风情”这一单元共有四篇散文:《与象共舞》《
期刊
泰格特的小小说《窗》,塑造出了两个迥异的形象——“近窗者”与“远窗者”,通过塑造他们道德品质上的崇高与卑劣、精神面貌上的光彩照人与污秽不堪,形成令人惊诧的强烈反差,体现了惩恶扬善的主题。“远窗者”是“恶”的代表,然而真的如此吗?“远窗者”到底是谁?  一、他是一个普通人  原文中有这样几段文字。  1.“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
期刊
要上好习作讲评课,取得实效,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引导,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层次的读,采用“导”“读”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领悟写法、学会修改,促进习作能力不断提高。下面,我就以《一次体验活动——穿针引线》这篇习作的讲评课为例,来谈一谈我的做法。  一、目标导向,研读习作  教学目标具有导学、导教、导测评的功能。所以在目标导向教学中,目标的设置与适当陈述是极为重要的,是教学科学化的第一步。学生的作文就是作文讲
期刊
2.选画面,写“村居”  选择其中一个喜爱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把它写具体、写形象、写生动。  (1)学生写话。  (2)交流写话。  3.赏“村居”,谈感受  在你们的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呢?  设计意图:从为画面取名,再到写画面,旨在让学生展开想象,分别用提炼画面标题、一句话、一段话来描绘村居画面,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感悟和赞美。  三、吟唱,感受词的魅力  1. 吟诵  茅檐、小溪、青草,
期刊
王维的《山居秋暝》,入选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与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李颀的《送魏万之京》、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高适的《燕歌行》和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一起构成“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专题。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巅峰,王维为其中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歌清新淡雅,禅境空灵,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天傍晚雨后的山村风景。诗人选取四个最富有特征的片段,不加藻饰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2018年第9期“汉字学运用”专栏中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从高中语文教学看小学识字教学》,作者陈玉琴、金文伟老师认为,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小学、初中的语文知识教正确了,基础打好了,高中语文课就可以节省时间讲授更多的知识;要是教得不到位,学生语文能力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就需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去补,从而影响高中语文知识的讲授,影响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节奏。  《义务教育语
期刊
“同构”,源于美学思想中的一个名词。在当前追求文本创造性解读、多元化解读的今天,笔者也对“同构”一词在概念上进行延伸,探索基于“同构”意识下的语文文本审美性解读。具体可以理解为,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文本之间,通过某种相同或者类似的系统结构进行同构解读,继而能够有效唤醒学生旧有的审美经验。不过这里的同构性,更多源于对象的同构。一、源于编者对话,同构文本背景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解读
期刊
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在不断地进行着,但课堂的氛围还是那样的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语文成绩仍然停滞不前。有一段时间,我也曾在语文教学中迷失方向,就像一只无头的苍蝇到处乱飞乱闯地去寻找那一道语文教学独特的风景。直到2014年,我有幸接触到“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才重新认识了语文教学。通过不断地学习、反思与实践,我领略到了“语文主题学习”给语文课堂带来的一道道曙光,现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之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