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职业院校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中,要突出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资源要以就业为导向,兼顾专业的差异性;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就业地域性的特点,要求在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写方面,更多熔铸地方文化特色;课程内容设置要灵活多样,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和实践性,通过国学经典教育等传统文化课程开设来涵养学生人文修养。
【关键词】职业院校;语文课程;职业教育;专业差异;地域性
【中图分类号】G65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朝着纵深和精细化发展,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被逐渐提倡,国家和社会逐渐认识到职业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助推产业升级,提升劳动技能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作用,因而更多地从加大投资、政策引导、规划保障等方面鼓励和支持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迎来了一个如火如荼的发展新态势。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是职业院校学生身上所应该具备的基本标签,如果说专业知识是助力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打造熟练技术工艺的金锁,那么以语文为代表的人文教育则是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和服务意识的金钥匙。但是笔者通过抽样调查和梳理了相当一部分的职业院校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发现以语文为代表的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缺失、单调、过于机械、陈旧等老生常谈的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老师教授内容乏味、枯燥,以“育人”为目的的教育诉求,反而变成了学生逃课多,上课效果差等现象。究其问题根源,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种因素:
(1)语文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编写,偏离职业教育的现实要求和培养模式的独特性职业教育重在“职业”,突出“能力”,贵在“素养”;职业院校的语文课程设置更加凸显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更加重视学生的技能应用与个人综合素养的衔接,着重培养“工匠”意识和“担当、责任、奉献”的精神品质。而在职业院校以语文为代表的人文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课程设置单一,教材编写陈规守旧,容量大但内容驳杂,脱离学生实际、教育意义不高,专业针对性不强,教学实践课程难于实施等问题。针对以上现实问题和政策导向,在语文教材的开发上要特别注重专业设置的差异性及对语文课程资源要求的独特性。这里面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语文资源开发的专业差异性;二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譬如,以中药为主的专业课程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可以在生字词设置方面融入中药材常见易错字字词库,可以选择一些包含中医药文化的诗词文章作为讲授科目,例如唐诗宋词中对芍药的歌颂与吟唱,《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中一些优美的文辞并赋且呈现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的珍贵篇章等等;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把语文课程开设成为地理游览、现场导游、礼仪规范等范式,着重从学生的形体礼仪、言语表达、临场应变能力方面去提升,语文课程可以选择一些近现代以来介绍我国山川河流的声情并茂的文章,或如《水经注》《徐霞客游记》等一些记录我国大川大河、风土人情相关的古籍经典;当然,譬如网络资源经典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美丽中国》等地理科教资源,也可以融入课堂教学中来。同时,根据专业特点及就业需求可以开设相应的课程,以就业为导向,熔铸企业文化作为向心力,课程设置突出专业核心竞争力和文化内涵,比如管理类专业可以开设《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护理类及旅游类等服务性专业开设《礼仪学》;艺术类专业学生开设《古典文学欣赏》等等。
(2)课程资源的开发现状没有兼顾和顺应经济发展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忽略了现实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地域性的特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在教材编写,特别是以个性化和地域性见长的校本教材的编写方面,没有或者很少熔铸地方文化特色。比如笔者所在地安徽亳州,是一个以“老庄哲学”“曹魏文学”以及“养生文化”为载体的“亳文化”生态圈,那么在教材编写过程,要着重考虑融入这些文化内涵;同时亳州作为四大药都之一,其职业院校开设的中药学及相关医药学科占据半壁江山,语文课程资源设置更需要把中医药文化放在突出位置。
(3)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没有兼顾学生的接受能力、文化素养、兴趣爱好与课程设置、教育环境、教学手段等匹配程度。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其对文化课程的学习认知程度和学习兴趣方面远不及专业课程,所以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注重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正如有研究者指出:“学习者本身也是教学资源,在确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与形式时,学生的愿望、趣味、倾向非常重要”。所以在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中,形式要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让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参与语文教学活动,重点引导他们的积极健康的人生追求和树立脚踏实地,戒骄戒躁的稳重人格。当下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手机普及率高,网络资源充实,学生的人格成长和思维见识都逐渐早熟,可以通过排演小品、话剧,团体辩论,即兴演讲、临摹就业面试以及社会实践等内容,充分借助于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比如《感动中国》、《超级演说家》《今日说法》等栏目,以潜移默化的情感认知代替机械的道德绑架,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服务意识以及法制观念等等。
(4)职业院校语文课时量普遍偏少,部分学校甚至没有开设,以“国学经典进课堂”的教学更多情况下无人问津,以至于传统文化当中的优秀资源被束之高阁,学生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被无形中断。“国学经典”现在已经逐渐成为中小学课堂的必修课,一些地方初中生在升入高中的考试中,还有国学教育的加试科目,国家和社会看到了古老传统文化优秀资源在学生的启蒙及至成人过程中的引导和指示作用,其对人格的健康培养、是非观念的辨析、积极进取的人生涵养等方面有着明辨的要求和启示,凝聚着数千年国人的经验智慧。国学经典课程设置也可以兼顾专业性质特点,课堂形式可以采用经典诵读、根据国学经典改编的话剧展演,适时开展各种国学经典知识比赛方式等等。
职业院校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要求我们适时打破“老师字、词、句、章的‘嚼烂’,学生听、记、背、考地循环”,充分利用现有的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学生专业的差异性,因地制宜,注重实践,把学生的人文素养熔铸于知识技能之中,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储存德能兼备、术业专攻、创新发展的完备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做出重要贡献,对于院校语文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学生培养模式的科学性以及教师专业成长的长远性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一般情况下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地域性,在服务地方经济、助推产业发展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大都选择留在就学地工作,无形之中,他们的就业环境,公司的企业文化以及当地的人文风俗与他们所学专业,接受的校园文化熏陶以及人文素养的积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所以,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地缘性、专业差异性以及现实针对性,都要求我们重视学生能力素养与就业导向的匹配程度,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与就业环境的融合度问题。
(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包括智力培养、能力培养、德育培养等要求,以语言文字应用为目的,注重对学生的文化内涵教育,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德育人文素养为培养目的,贯穿法制教育、感恩教育、奉献意识和服务精神,用企业文化熏陶熔铸于专业技能之中;以专业技能提升为培养目的,大力营造“工匠”精神氛围,追求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开拓创新、用知识武装头脑,用技能站稳脚步,用创新开拓领域;由此观之,职业院校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要注重以行动为导向,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主导倾向,提高他们的个人综合素养,增强职场意识,从而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未来的工作的挑战。
(三)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在拓宽教师教学空间、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的作用不容小觑。学校的发展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成才成人”作为办学指南;教师要更多关注学生内心的诉求,关注他们的知识结构、性格特点以及成长愿望,把更多心思花在如何组织教学,开展更好的课堂活动以及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方面上来;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软实力,也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诗歌朗诵、汉字听写、国学经典诵读、话剧展演、挑战主持人等形式比赛,活跃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参与感和展现自己的舞台。
(四)纵观职业教育发展的如火如荼,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凝聚社会核心价值力量、健全身心发展、培养美育人格的人文素养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以语文教育为代表的人文学科发展迫切要求以重视技能应用为培养目标的职业院校必须重新端正视角、焕发姿态、调整思路;叶圣陶在分析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时曾说“咱们生活,咱们劳动,咱们学习各种知识,咱们做各种工作,非跟别人打成一片不可,跟别人打成一片,非彼此了解不可。跟别人打成一片,彼此了解,全靠语文。”语文教育在职业院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职业教育的成败,不仅在于为社会输送了多少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更在于为社会培养了多少健全人格的劳动者和创造者。
对职业院校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一是科学分工、协调推进。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是一个庞杂的系统性的工程,以专业性、地域性为特点的校本教材的开发不能画地为牢、各自为战,需要全体同仁科学分工、资源共享,当然这需要一个健全的职业院校交流机构和平台,需要成立相关的语文学会或组织,由专人负责协调分工,统一规划教材,相互交流经验;例如,以中医药为专业特色职业院校,或者以医护、旅游等专业为特色的院校教师可以济济一堂、探讨交流,共同开发一套服务专业课程,融入地域特色的语文课程资源。
二是融入企业文化,助推就业筹码。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要及时融入和强化企业文化,要请相关企业负责人到校开展文化交流,语文教育工作者也要深入企业,探讨学习,分享经验,企业需要什么样素质或者什么特长的人才,在语文课程设置中要加大对学生的针对性需求的培养,可以增强他们就业意识,助推就业筹码。
三是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打破原先的单纯的知识评价和“一张试卷定结果”的局面,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实现基础知识和个人能力素养、价值导向的评定融合。可以采用量化积分的形式,比如,参加各种人文性质方面的实践活动,或者在院校内外参加的各种比赛语文测评时可以酌情加分,课程设置中的辩论赛、即兴演讲、话剧展演、国学经典或者诗歌朗读等等活动,都有相应的分值考量等等。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的语文资源的开发是一项任务艰巨、任重道远的建设工程,要从学校的办学实际出发,以学生的专业成长、个人素养的综合提高作为根本,变革旧的教学模式,活用教学课堂,充分利用校内外、网上网下的一切教学资源,才能更好地为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改革指明一条健康、良性发展的出路。
参考文献
[1]史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8).
[2]冯美娣,胡丽芳,黄木长.高职地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J].语文教学通讯,2011(6).
[3]徐漪平.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4(7).
[4]傅卫莉.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J].新课程研究,2009(7).
[5].王永辉.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现状分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6).
作者简介:李元元,1986年生,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语文教学和职业教育;张淑湘,女,1988年生,亳州幼儿师范学校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职业院校;语文课程;职业教育;专业差异;地域性
【中图分类号】G65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朝着纵深和精细化发展,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被逐渐提倡,国家和社会逐渐认识到职业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助推产业升级,提升劳动技能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作用,因而更多地从加大投资、政策引导、规划保障等方面鼓励和支持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迎来了一个如火如荼的发展新态势。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是职业院校学生身上所应该具备的基本标签,如果说专业知识是助力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打造熟练技术工艺的金锁,那么以语文为代表的人文教育则是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和服务意识的金钥匙。但是笔者通过抽样调查和梳理了相当一部分的职业院校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发现以语文为代表的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缺失、单调、过于机械、陈旧等老生常谈的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老师教授内容乏味、枯燥,以“育人”为目的的教育诉求,反而变成了学生逃课多,上课效果差等现象。究其问题根源,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种因素:
(1)语文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编写,偏离职业教育的现实要求和培养模式的独特性职业教育重在“职业”,突出“能力”,贵在“素养”;职业院校的语文课程设置更加凸显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更加重视学生的技能应用与个人综合素养的衔接,着重培养“工匠”意识和“担当、责任、奉献”的精神品质。而在职业院校以语文为代表的人文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课程设置单一,教材编写陈规守旧,容量大但内容驳杂,脱离学生实际、教育意义不高,专业针对性不强,教学实践课程难于实施等问题。针对以上现实问题和政策导向,在语文教材的开发上要特别注重专业设置的差异性及对语文课程资源要求的独特性。这里面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语文资源开发的专业差异性;二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譬如,以中药为主的专业课程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可以在生字词设置方面融入中药材常见易错字字词库,可以选择一些包含中医药文化的诗词文章作为讲授科目,例如唐诗宋词中对芍药的歌颂与吟唱,《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中一些优美的文辞并赋且呈现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的珍贵篇章等等;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把语文课程开设成为地理游览、现场导游、礼仪规范等范式,着重从学生的形体礼仪、言语表达、临场应变能力方面去提升,语文课程可以选择一些近现代以来介绍我国山川河流的声情并茂的文章,或如《水经注》《徐霞客游记》等一些记录我国大川大河、风土人情相关的古籍经典;当然,譬如网络资源经典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美丽中国》等地理科教资源,也可以融入课堂教学中来。同时,根据专业特点及就业需求可以开设相应的课程,以就业为导向,熔铸企业文化作为向心力,课程设置突出专业核心竞争力和文化内涵,比如管理类专业可以开设《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护理类及旅游类等服务性专业开设《礼仪学》;艺术类专业学生开设《古典文学欣赏》等等。
(2)课程资源的开发现状没有兼顾和顺应经济发展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忽略了现实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地域性的特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在教材编写,特别是以个性化和地域性见长的校本教材的编写方面,没有或者很少熔铸地方文化特色。比如笔者所在地安徽亳州,是一个以“老庄哲学”“曹魏文学”以及“养生文化”为载体的“亳文化”生态圈,那么在教材编写过程,要着重考虑融入这些文化内涵;同时亳州作为四大药都之一,其职业院校开设的中药学及相关医药学科占据半壁江山,语文课程资源设置更需要把中医药文化放在突出位置。
(3)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没有兼顾学生的接受能力、文化素养、兴趣爱好与课程设置、教育环境、教学手段等匹配程度。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其对文化课程的学习认知程度和学习兴趣方面远不及专业课程,所以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注重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正如有研究者指出:“学习者本身也是教学资源,在确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与形式时,学生的愿望、趣味、倾向非常重要”。所以在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中,形式要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让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参与语文教学活动,重点引导他们的积极健康的人生追求和树立脚踏实地,戒骄戒躁的稳重人格。当下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手机普及率高,网络资源充实,学生的人格成长和思维见识都逐渐早熟,可以通过排演小品、话剧,团体辩论,即兴演讲、临摹就业面试以及社会实践等内容,充分借助于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比如《感动中国》、《超级演说家》《今日说法》等栏目,以潜移默化的情感认知代替机械的道德绑架,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服务意识以及法制观念等等。
(4)职业院校语文课时量普遍偏少,部分学校甚至没有开设,以“国学经典进课堂”的教学更多情况下无人问津,以至于传统文化当中的优秀资源被束之高阁,学生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被无形中断。“国学经典”现在已经逐渐成为中小学课堂的必修课,一些地方初中生在升入高中的考试中,还有国学教育的加试科目,国家和社会看到了古老传统文化优秀资源在学生的启蒙及至成人过程中的引导和指示作用,其对人格的健康培养、是非观念的辨析、积极进取的人生涵养等方面有着明辨的要求和启示,凝聚着数千年国人的经验智慧。国学经典课程设置也可以兼顾专业性质特点,课堂形式可以采用经典诵读、根据国学经典改编的话剧展演,适时开展各种国学经典知识比赛方式等等。
职业院校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要求我们适时打破“老师字、词、句、章的‘嚼烂’,学生听、记、背、考地循环”,充分利用现有的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学生专业的差异性,因地制宜,注重实践,把学生的人文素养熔铸于知识技能之中,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储存德能兼备、术业专攻、创新发展的完备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做出重要贡献,对于院校语文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学生培养模式的科学性以及教师专业成长的长远性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一般情况下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地域性,在服务地方经济、助推产业发展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大都选择留在就学地工作,无形之中,他们的就业环境,公司的企业文化以及当地的人文风俗与他们所学专业,接受的校园文化熏陶以及人文素养的积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所以,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地缘性、专业差异性以及现实针对性,都要求我们重视学生能力素养与就业导向的匹配程度,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与就业环境的融合度问题。
(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包括智力培养、能力培养、德育培养等要求,以语言文字应用为目的,注重对学生的文化内涵教育,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德育人文素养为培养目的,贯穿法制教育、感恩教育、奉献意识和服务精神,用企业文化熏陶熔铸于专业技能之中;以专业技能提升为培养目的,大力营造“工匠”精神氛围,追求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开拓创新、用知识武装头脑,用技能站稳脚步,用创新开拓领域;由此观之,职业院校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要注重以行动为导向,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主导倾向,提高他们的个人综合素养,增强职场意识,从而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未来的工作的挑战。
(三)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在拓宽教师教学空间、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的作用不容小觑。学校的发展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成才成人”作为办学指南;教师要更多关注学生内心的诉求,关注他们的知识结构、性格特点以及成长愿望,把更多心思花在如何组织教学,开展更好的课堂活动以及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方面上来;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软实力,也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诗歌朗诵、汉字听写、国学经典诵读、话剧展演、挑战主持人等形式比赛,活跃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参与感和展现自己的舞台。
(四)纵观职业教育发展的如火如荼,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凝聚社会核心价值力量、健全身心发展、培养美育人格的人文素养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以语文教育为代表的人文学科发展迫切要求以重视技能应用为培养目标的职业院校必须重新端正视角、焕发姿态、调整思路;叶圣陶在分析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时曾说“咱们生活,咱们劳动,咱们学习各种知识,咱们做各种工作,非跟别人打成一片不可,跟别人打成一片,非彼此了解不可。跟别人打成一片,彼此了解,全靠语文。”语文教育在职业院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职业教育的成败,不仅在于为社会输送了多少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更在于为社会培养了多少健全人格的劳动者和创造者。
对职业院校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一是科学分工、协调推进。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是一个庞杂的系统性的工程,以专业性、地域性为特点的校本教材的开发不能画地为牢、各自为战,需要全体同仁科学分工、资源共享,当然这需要一个健全的职业院校交流机构和平台,需要成立相关的语文学会或组织,由专人负责协调分工,统一规划教材,相互交流经验;例如,以中医药为专业特色职业院校,或者以医护、旅游等专业为特色的院校教师可以济济一堂、探讨交流,共同开发一套服务专业课程,融入地域特色的语文课程资源。
二是融入企业文化,助推就业筹码。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要及时融入和强化企业文化,要请相关企业负责人到校开展文化交流,语文教育工作者也要深入企业,探讨学习,分享经验,企业需要什么样素质或者什么特长的人才,在语文课程设置中要加大对学生的针对性需求的培养,可以增强他们就业意识,助推就业筹码。
三是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打破原先的单纯的知识评价和“一张试卷定结果”的局面,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实现基础知识和个人能力素养、价值导向的评定融合。可以采用量化积分的形式,比如,参加各种人文性质方面的实践活动,或者在院校内外参加的各种比赛语文测评时可以酌情加分,课程设置中的辩论赛、即兴演讲、话剧展演、国学经典或者诗歌朗读等等活动,都有相应的分值考量等等。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的语文资源的开发是一项任务艰巨、任重道远的建设工程,要从学校的办学实际出发,以学生的专业成长、个人素养的综合提高作为根本,变革旧的教学模式,活用教学课堂,充分利用校内外、网上网下的一切教学资源,才能更好地为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改革指明一条健康、良性发展的出路。
参考文献
[1]史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8).
[2]冯美娣,胡丽芳,黄木长.高职地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J].语文教学通讯,2011(6).
[3]徐漪平.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4(7).
[4]傅卫莉.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J].新课程研究,2009(7).
[5].王永辉.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现状分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6).
作者简介:李元元,1986年生,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语文教学和职业教育;张淑湘,女,1988年生,亳州幼儿师范学校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