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名片】
黄鸣,1958年出生,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国际太阳能学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先后获CCTV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提名奖、“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称号。2006年作为主讲嘉宾登上联合国讲坛,2009年参加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黄鸣是《可再生能源法》议案的领衔提案人,直接推动了这部国家法律的颁布实施。同时,率先提出“G(green)能源替代”战略,建议用太阳能光热大规模替代工业、农业、建筑、生活等所需热能,该战略被列入了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2008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百强专家”,个人著有《皇明商道》、《将心共鸣》、《干法》等。
皇明公司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基地,掌握数百项国际国内领先核心技术,在全国甚至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作为6000员工、5万销售人员、几十亿产值的企业董事长,黄鸣引领着我国太阳能光热行业,把自己的企业打造成中国太阳能产业的领军企业,逐步成长为少数几个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民族产业之一。
“热爱是事业成功的首要条件,名利只是热爱事业的副产品。”
现在身价亿万、外人眼里风光无限的黄鸣,永远忘不了创业初期负债几百万苦苦坚持的岁月。
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的黄鸣,1982年被分配到德州石油钻井研究所工作。当了解到石油储量不够他们这一代人开采利用时,他不愿再为这个夕阳产业陪葬,于是在一次偶然中爱上了太阳能技术研究。
最初的几年里,黄鸣戏称自己是个 “三八—两半”人:八小时做好本职工作、八小时业余研究太阳能、八小时吃喝拉撒睡,半个国营半个个体、半个石油人半个太阳能人、半个脑力劳动者半个体力劳动者、半个徒弟半个师傅……
黄鸣说,创业初期,凡是太阳能行业的所有工种和岗位他都干过,钳工、模具工、焊工、钣金工、车工、铣工、设备维修工、刨工、管工、装卸工、工头、推销员、采购员、设计师、工艺师……什么都像,就是不像老板。光自个儿面对面讲解推销太阳能热水器就达上千台,一个人上楼顶安装热水器就400多台,还不算和其他人一起或集体安装的。
长期的劳苦不仅使黄鸣练就了忍耐、平和地面对危难的性格,还培育了办企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文化理念。在创建皇明这所太阳能产业“黄埔军校”的过程中,他这个“校长”既能当所有学科的“教员”,又能埋下身来当全部工种的 “校工”。这种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成为整个可再生能源行业的表率和标志。
多年来,先后有十几个国内家电大品牌试水太阳能热水器行业,但他们年销量的总和不及皇明公司的一半。除了皇明15年从市场开拓创新、技术研发创新、全自动生产线创新、质量体系创新等“0”基础集成创新所形成的全面核心竞争力不易被超越外,恐怕与他们都吃不了太阳能产业这份特别的苦有关。
谈起创业的感悟,黄鸣说:“创业中最重要的,是要把热爱放在首位。”因为热爱,就没有为了名和利的附加条件,这种没有名和利的热爱,会让你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况下,能保持创业激情,能忍受住寂寞和打击,能坚持坚持再坚持,等这个事业一下子火了,大家都一哄而上的时候,发现你已经跑到百里之外去了,你的基础已经非常坚实了,所以别人竞争不过你。
真正能够成功的创业者,都是把自己从事的事业当成唯一的选择,舍得全身心地热爱和付出。名利只是热爱事业的副产品,也是拼搏努力的必然结果。
黄鸣说,受电视剧电影的影响,很多人想做企业家,感觉屏幕上的老板生活很“优雅”,很奢华,得天地之宠,我虽然也被称为“企业家”,却与这样的生活方式无缘,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人戏称为“乡镇企业家”或“农民企业家”,长年承担着社会的责任、发展的压力、企业成长的风险。
黄鸣提醒正在进行创业和即将选择创业的年轻人,首先得有一个思想准备:创业是非常艰苦的,而且成功率是非常低的,甚至“一将成名万骨枯”。因此选择创业一定要慎重,要下决心去承受创业的千苦万难!
“我国光热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假如举办世界太阳能奥运会,八成金牌将属中国!”
多年来,黄鸣和他的皇明公司一直致力于太阳能知识的传播和宣传。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消费者不知太阳能为何物时,皇明就启动声势浩大、地毯式太阳能科普活动启蒙市场。自1996年开始先后创办《太阳能科普报》,累计发放3亿份;1997年起发动“科普万里行”,迄今已行程8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2000圈……由此,董事长黄鸣先生被誉为“中国太阳能产业化第一人”。
黄鸣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主要提案人,他联合了56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可再生能源法的立法议案。该法案于2005年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高票快速通过,并于2006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
黄鸣还是第一个在全国提出“G能源替代”战略的人。他建议用太阳能光热大规模替代工业、农业、建筑、生活热能,大力推动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被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黄鸣多年来一直钟情于光热产业。和太阳能热利用相比,光伏产业产值大、利润高,很多人认为发展光电行业更有前途。然而,对于企业的技术发展路线,黄鸣有着自己的观点:“利用太阳能就一定要用作发电才是最有价值的,这是舆论和认识的一个严重误区!我们不发电直接利用太阳热,节约能源这样不是更好吗?”
他说,宾馆、医院、学校、企业一年要用多少热水啊,一个大宾馆一年要花几百万元的能源费来烧热水,我们完全可以直接用太阳能热水器来解决生产和生活用水问题。太阳能热水器成本低廉,相当于2毛钱一度电,最多5年时间就能收回成本,比任何能源都便宜。
发电、变电、输电,然后再变电、再用电,这个循环过程中至少消耗了70%的能源和效率,费了那么大功夫发出的电,顶多有30%转化为终端效率。“太阳能热利用直接转换的效率是50%,我们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
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市场前景,黄鸣表示严重的质疑。他认为,光伏发电成本在短时间内降到很低可能性不大。光伏发电的核心技术和市场销售都在国外,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需要引进很多技术、设备,终端使用需要国家大量的财政补贴,这不是一个产业发展的长久之计。
他说,我们在太阳能热利用项目上很强,成本低,应用广,在世界上技术都是领先的。 “假如举办世界太阳能奥运会,八成金牌将属中国!”黄鸣向记者介绍说,我国是世界太阳能热水器总量和太阳能节能环保第一大国;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累计替代常规能源达2亿吨标准煤;我国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程度最高;自有技术含量最高,整个太阳能光热产业自有技术占95%以上。据测算,同样是太阳能热利用装置,采集热能折合成电力,美国综合成本相当于4美分/KWh,折合人民币约0.32元,而我国由于设备人工等成本相对较低,仅相当于人民币0.15元/KWh。
黄鸣说,相比光伏而言,我国光热发电技术更有优势。
首先,光热发电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其次,光热发电还能改造沙漠。即搭一些架子,下面就可以种沙漠喜阴作物。同时,光热发电的时间损失效率好。也就是说,由于光热发电的集热依靠的是熔岩,就好比是一个蓄能槽。如果太阳被云挡住,发电电流功率波动也不大,甚至到晚上可以发电,这样对电网的冲击就小多了。其中,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中国的热发电方面跟国外的水平基本相当,起跑线差不多,而且中国还有自己的强项,比如说真空管、槽式发电等,竞赛场上,可以跑得更快。
因此,黄鸣建议,国家应该采取政策,抓住我们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东西,大力支持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发展,成为世界光热产业的领头羊。
“我们不但要举办世界太阳城大会,还要申办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彰显绿色大国形象!”
今年年初以来,德州市民们明显感受到迎接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的氛围越来越浓:太阳能路灯已经延伸到70~80公里,太阳能信号灯随处可见;容纳5000人的太阳谷国际会展中心和光立方、七星国际公园酒店等场馆拔地而起;市区绿化亮化工程加快实施,微风拂过的杨柳、草坪和湖面更加美丽动人……
然而对黄鸣来讲,感受最深的还是纷至沓来的众多媒体。自今年全国 “两会”开始,他本人就接受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30多家中央媒体和美国CNN、NBC、Business Week、英国BBC、路透社、南德意志报、韩国KBS等20余家国际媒体的采访,各路媒体络绎不绝,有时一天要接待三四拨记者。
中外各大媒体之所以纷纷来到德州,就是奔着9月16日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这恐怕是德州有史以来第一次受到如此关注!黄鸣说,这次大会之所以在中国太阳谷举行,是因为坐落在德州的中国太阳谷体现了高科技、低碳的最大成果,已经发展为全世界参照样板,未来绿色城市模板。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黄鸣,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积极呼吁我国政府申办2012年的“后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并建议会场依然设在德州的中国太阳谷。
一个企业家为什么要“疯”到去推动国际会议的申办?
黄鸣说,中国一直被西方认为是 “排放大国”,而中国为节能减排做的努力及贡献很少被提及。比如说,中国的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十几年间推广集热器1.3亿平方米,占全球总推广量的76%,覆盖5000万家庭,近2亿人口,为世界节约了3亿多吨标准煤,减排2亿多吨二氧化碳及其他排放物。他相信,2012年的全球气候大会若能在中国举办,一定会给全人类“节能减排找到一条出路”。
由于亲身经历哥本哈根大会,黄鸣感受到了全球公众强烈的参与性,但总觉得有个遗憾。虽说哥本哈根大会旨在节能减排,但事实上并不是个节能的大会。低碳大会在高碳的建筑里开,这岂不是件很别扭的事?而在中国,我们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建筑,为什么不能到这里开?
目前,德州的太阳能微排国际酒店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大型“微排”商务会议酒店,采用太阳能集热系统,取暖、供热、制冷,将太阳能与酒店建筑完美结合;太阳谷微排国际会展中心运用了太阳能采暖制冷、太阳能光伏发电、BIPV技术、温屏节能玻璃、吊顶辐射技术、高效智能遮阳技术、楼宇智能控制技术等几十项国际领先技术。届时,中国太阳谷可同时容纳5000人开会、就餐,接待大型会议条件将更加成熟。
近年来,中国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方面承担了自己应有的责任。但是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排放、污染、消耗能源等有很多错误的看法,认为只做“加法”,实际我们做的“减法”远远比大家想象的多。
黄鸣激情地说:中国为世界的节能减排已经做出、还要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一个“绿色大国”的阳光形象,应该向全世界彰显!■
黄鸣,1958年出生,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国际太阳能学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先后获CCTV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提名奖、“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称号。2006年作为主讲嘉宾登上联合国讲坛,2009年参加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黄鸣是《可再生能源法》议案的领衔提案人,直接推动了这部国家法律的颁布实施。同时,率先提出“G(green)能源替代”战略,建议用太阳能光热大规模替代工业、农业、建筑、生活等所需热能,该战略被列入了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2008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百强专家”,个人著有《皇明商道》、《将心共鸣》、《干法》等。
皇明公司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基地,掌握数百项国际国内领先核心技术,在全国甚至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作为6000员工、5万销售人员、几十亿产值的企业董事长,黄鸣引领着我国太阳能光热行业,把自己的企业打造成中国太阳能产业的领军企业,逐步成长为少数几个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民族产业之一。
“热爱是事业成功的首要条件,名利只是热爱事业的副产品。”
现在身价亿万、外人眼里风光无限的黄鸣,永远忘不了创业初期负债几百万苦苦坚持的岁月。
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的黄鸣,1982年被分配到德州石油钻井研究所工作。当了解到石油储量不够他们这一代人开采利用时,他不愿再为这个夕阳产业陪葬,于是在一次偶然中爱上了太阳能技术研究。
最初的几年里,黄鸣戏称自己是个 “三八—两半”人:八小时做好本职工作、八小时业余研究太阳能、八小时吃喝拉撒睡,半个国营半个个体、半个石油人半个太阳能人、半个脑力劳动者半个体力劳动者、半个徒弟半个师傅……
黄鸣说,创业初期,凡是太阳能行业的所有工种和岗位他都干过,钳工、模具工、焊工、钣金工、车工、铣工、设备维修工、刨工、管工、装卸工、工头、推销员、采购员、设计师、工艺师……什么都像,就是不像老板。光自个儿面对面讲解推销太阳能热水器就达上千台,一个人上楼顶安装热水器就400多台,还不算和其他人一起或集体安装的。
长期的劳苦不仅使黄鸣练就了忍耐、平和地面对危难的性格,还培育了办企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文化理念。在创建皇明这所太阳能产业“黄埔军校”的过程中,他这个“校长”既能当所有学科的“教员”,又能埋下身来当全部工种的 “校工”。这种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成为整个可再生能源行业的表率和标志。
多年来,先后有十几个国内家电大品牌试水太阳能热水器行业,但他们年销量的总和不及皇明公司的一半。除了皇明15年从市场开拓创新、技术研发创新、全自动生产线创新、质量体系创新等“0”基础集成创新所形成的全面核心竞争力不易被超越外,恐怕与他们都吃不了太阳能产业这份特别的苦有关。
谈起创业的感悟,黄鸣说:“创业中最重要的,是要把热爱放在首位。”因为热爱,就没有为了名和利的附加条件,这种没有名和利的热爱,会让你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况下,能保持创业激情,能忍受住寂寞和打击,能坚持坚持再坚持,等这个事业一下子火了,大家都一哄而上的时候,发现你已经跑到百里之外去了,你的基础已经非常坚实了,所以别人竞争不过你。
真正能够成功的创业者,都是把自己从事的事业当成唯一的选择,舍得全身心地热爱和付出。名利只是热爱事业的副产品,也是拼搏努力的必然结果。
黄鸣说,受电视剧电影的影响,很多人想做企业家,感觉屏幕上的老板生活很“优雅”,很奢华,得天地之宠,我虽然也被称为“企业家”,却与这样的生活方式无缘,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人戏称为“乡镇企业家”或“农民企业家”,长年承担着社会的责任、发展的压力、企业成长的风险。
黄鸣提醒正在进行创业和即将选择创业的年轻人,首先得有一个思想准备:创业是非常艰苦的,而且成功率是非常低的,甚至“一将成名万骨枯”。因此选择创业一定要慎重,要下决心去承受创业的千苦万难!
“我国光热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假如举办世界太阳能奥运会,八成金牌将属中国!”
多年来,黄鸣和他的皇明公司一直致力于太阳能知识的传播和宣传。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消费者不知太阳能为何物时,皇明就启动声势浩大、地毯式太阳能科普活动启蒙市场。自1996年开始先后创办《太阳能科普报》,累计发放3亿份;1997年起发动“科普万里行”,迄今已行程8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2000圈……由此,董事长黄鸣先生被誉为“中国太阳能产业化第一人”。
黄鸣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主要提案人,他联合了56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可再生能源法的立法议案。该法案于2005年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高票快速通过,并于2006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
黄鸣还是第一个在全国提出“G能源替代”战略的人。他建议用太阳能光热大规模替代工业、农业、建筑、生活热能,大力推动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被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黄鸣多年来一直钟情于光热产业。和太阳能热利用相比,光伏产业产值大、利润高,很多人认为发展光电行业更有前途。然而,对于企业的技术发展路线,黄鸣有着自己的观点:“利用太阳能就一定要用作发电才是最有价值的,这是舆论和认识的一个严重误区!我们不发电直接利用太阳热,节约能源这样不是更好吗?”
他说,宾馆、医院、学校、企业一年要用多少热水啊,一个大宾馆一年要花几百万元的能源费来烧热水,我们完全可以直接用太阳能热水器来解决生产和生活用水问题。太阳能热水器成本低廉,相当于2毛钱一度电,最多5年时间就能收回成本,比任何能源都便宜。
发电、变电、输电,然后再变电、再用电,这个循环过程中至少消耗了70%的能源和效率,费了那么大功夫发出的电,顶多有30%转化为终端效率。“太阳能热利用直接转换的效率是50%,我们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
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市场前景,黄鸣表示严重的质疑。他认为,光伏发电成本在短时间内降到很低可能性不大。光伏发电的核心技术和市场销售都在国外,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需要引进很多技术、设备,终端使用需要国家大量的财政补贴,这不是一个产业发展的长久之计。
他说,我们在太阳能热利用项目上很强,成本低,应用广,在世界上技术都是领先的。 “假如举办世界太阳能奥运会,八成金牌将属中国!”黄鸣向记者介绍说,我国是世界太阳能热水器总量和太阳能节能环保第一大国;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累计替代常规能源达2亿吨标准煤;我国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程度最高;自有技术含量最高,整个太阳能光热产业自有技术占95%以上。据测算,同样是太阳能热利用装置,采集热能折合成电力,美国综合成本相当于4美分/KWh,折合人民币约0.32元,而我国由于设备人工等成本相对较低,仅相当于人民币0.15元/KWh。
黄鸣说,相比光伏而言,我国光热发电技术更有优势。
首先,光热发电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其次,光热发电还能改造沙漠。即搭一些架子,下面就可以种沙漠喜阴作物。同时,光热发电的时间损失效率好。也就是说,由于光热发电的集热依靠的是熔岩,就好比是一个蓄能槽。如果太阳被云挡住,发电电流功率波动也不大,甚至到晚上可以发电,这样对电网的冲击就小多了。其中,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中国的热发电方面跟国外的水平基本相当,起跑线差不多,而且中国还有自己的强项,比如说真空管、槽式发电等,竞赛场上,可以跑得更快。
因此,黄鸣建议,国家应该采取政策,抓住我们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东西,大力支持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发展,成为世界光热产业的领头羊。
“我们不但要举办世界太阳城大会,还要申办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彰显绿色大国形象!”
今年年初以来,德州市民们明显感受到迎接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的氛围越来越浓:太阳能路灯已经延伸到70~80公里,太阳能信号灯随处可见;容纳5000人的太阳谷国际会展中心和光立方、七星国际公园酒店等场馆拔地而起;市区绿化亮化工程加快实施,微风拂过的杨柳、草坪和湖面更加美丽动人……
然而对黄鸣来讲,感受最深的还是纷至沓来的众多媒体。自今年全国 “两会”开始,他本人就接受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30多家中央媒体和美国CNN、NBC、Business Week、英国BBC、路透社、南德意志报、韩国KBS等20余家国际媒体的采访,各路媒体络绎不绝,有时一天要接待三四拨记者。
中外各大媒体之所以纷纷来到德州,就是奔着9月16日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这恐怕是德州有史以来第一次受到如此关注!黄鸣说,这次大会之所以在中国太阳谷举行,是因为坐落在德州的中国太阳谷体现了高科技、低碳的最大成果,已经发展为全世界参照样板,未来绿色城市模板。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黄鸣,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积极呼吁我国政府申办2012年的“后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并建议会场依然设在德州的中国太阳谷。
一个企业家为什么要“疯”到去推动国际会议的申办?
黄鸣说,中国一直被西方认为是 “排放大国”,而中国为节能减排做的努力及贡献很少被提及。比如说,中国的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十几年间推广集热器1.3亿平方米,占全球总推广量的76%,覆盖5000万家庭,近2亿人口,为世界节约了3亿多吨标准煤,减排2亿多吨二氧化碳及其他排放物。他相信,2012年的全球气候大会若能在中国举办,一定会给全人类“节能减排找到一条出路”。
由于亲身经历哥本哈根大会,黄鸣感受到了全球公众强烈的参与性,但总觉得有个遗憾。虽说哥本哈根大会旨在节能减排,但事实上并不是个节能的大会。低碳大会在高碳的建筑里开,这岂不是件很别扭的事?而在中国,我们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建筑,为什么不能到这里开?
目前,德州的太阳能微排国际酒店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大型“微排”商务会议酒店,采用太阳能集热系统,取暖、供热、制冷,将太阳能与酒店建筑完美结合;太阳谷微排国际会展中心运用了太阳能采暖制冷、太阳能光伏发电、BIPV技术、温屏节能玻璃、吊顶辐射技术、高效智能遮阳技术、楼宇智能控制技术等几十项国际领先技术。届时,中国太阳谷可同时容纳5000人开会、就餐,接待大型会议条件将更加成熟。
近年来,中国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方面承担了自己应有的责任。但是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排放、污染、消耗能源等有很多错误的看法,认为只做“加法”,实际我们做的“减法”远远比大家想象的多。
黄鸣激情地说:中国为世界的节能减排已经做出、还要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一个“绿色大国”的阳光形象,应该向全世界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