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65岁的老党员白洪喜是东辽县云顶镇西园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别看他已年过花甲,却充满了斗志,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帮别人谋富裕。十几年来,白洪喜帮助了数位西园村青年农民创业致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王景辉了。
王景辉是西园村土生土长的农民,他3岁时母亲便去世了,父亲一个人抚养姐弟五人,家中非常困难。王景辉从小便下定决心,要改变家庭现状,让父亲和姐姐们过上好日子。凭着这种不服输的劲头,让时时刻刻都在“发挥余热”的白洪喜注意到了王景辉,说起这段经历,白洪喜笑着说:“当时我就觉得这孩子懂事儿,头脑聪明,踏实有决心,就决定帮一帮他。”
1992年,辽源市地毯厂在西园村建立分厂,白洪喜协调关系,让王景辉去地毯厂上班,这份工作解决了王景辉的温饱问题。不仅如此,白洪喜还给王景辉提供了扣大棚的创收机会。白洪喜亲自运送扣大棚所需的材料,和王景辉一起研究方案,最终将大棚扣了起来,看着初具规模的大棚,王景辉心里充满感激,白洪喜不仅解决了他的温饱问题,还让他有了额外收入,他家的日子逐渐好了起来。
1996年,王景輝从地毯厂辞职,有了一些积蓄的他在白洪喜的帮助下做起了豆腐,看着豆腐渣浪费掉,白洪喜感觉很心痛,就向王景辉建议将豆腐渣利用起来。就这样,一座猪舍建了起来,豆腐渣全部用作猪仔的饲料,既节省了资金,又绿色环保,看着一天天长大的猪仔,白洪喜的脸上充满笑容。乡亲们说:“老白那段日子比景辉还要激动,就好像是他家的买卖做成了一样。”
做了几年买卖的王景辉遇到了难事儿。看着愁眉苦脸又对自己躲躲闪闪的王景辉,白洪喜拎了两壶酒到他家,在聊天的过程中得知,原来王景辉是因为资金短缺的事儿发愁。
几个月前,白洪喜对王景辉说,西园村村民的化肥都是从村里统一进货,村里租大车从市里拉货,然后村民们统一去取,有的村民路途远,运输起来很费力气,尤其是几户村民腿脚不利索,取一趟化肥很麻烦。白洪喜建议王景辉买一辆车,给大家运送化肥,既方便了乡亲们,又能赚点钱。王景辉认为可行,但一时凑不够钱,又不好意思麻烦白洪喜,所以躲着白洪喜,怕他问起买车的事儿。
后来,白洪喜听着王景辉将躲着自己的前因后果全盘托出,对王景辉说:“你不够意思,有难事儿不找我,还躲起来,这事儿交给我。”第二天一大早,白洪喜就跑到了信用社,了解相关政策,为王景辉争取到了贷款。喜提三轮车的王景辉激动地拽过白洪喜,要好好谢谢他,白洪喜却摆摆手,说:“你要想谢我,就抓紧富起来,还了贷款,再带别人富。”
就这样,每到施肥的季节,在西园村总能看到一名皮肤黝黑、充满干劲儿的青年,驾驶着一辆三轮车,风雨无阻地运载着化肥,将它们运送到每一户村民家中。
经过几年的打拼,王景辉已经在西园村闯出了名堂,周边村的村民都知道王景辉的名字,更知道在王景辉背后默默支持着他的白洪喜。
2003年,王景辉发现机械化耕种是一个发展趋势,便找到白洪喜,说起了自己的打算:“能不能在发展机械化耕种上做一些文章。”白洪喜当机立断,答应为王景辉谋划机械化耕种。要想耕种,最重要的就是地的问题,白洪喜召开了村民委员会,经过协商,答应将村委会的旧楼和大院给王景辉使用,发展机械化耕种。场地解决后,资金需要到位,白洪喜又为王景辉联系了贷款,解决了王景辉的资金问题。有的村民说白洪喜“傻”,有这赚钱的大好事儿为什么不给自己,要帮一个“外人”。白洪喜笑着说:“我愿意这样‘傻’下去,我才不做‘聪明’人呢。”十几年来,白洪喜为王景辉争取到的贷款已经有几百万元。
2007年10月,王景辉组建了东辽县云顶镇东方红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起初的合作社成员只有11人,只有农产品种植,合作项目非常单一,盈利项目非常有限。白洪喜在了解这一情况后,挨家挨户走访,鼓励村民去合作社,并且为王景辉担保,让村民们都信任王景辉,跟着他干,这样既能让村民们赚到钱,又不必背井离乡。随着参与合作社的村民逐渐增多,需要扩大种植规模,白洪喜又帮助王景辉搞土地流转,从300亩到后来的3000亩再到一万亩的种植面积,随着合作社的规模越来越大,村民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那些曾经说白洪喜“傻”的人,都对白洪喜很敬佩,是白洪喜的“傻”劲儿让大家伙富了起来。
过了几年,王景辉看到农村劳动力正不断向城镇转移,留在农村务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农业生产人员趋于老龄化。王景辉想,如果能将土地流转经营的话,一方面可以扩大合作社种植规模,另一方面还能帮助合作社附近的村民“托管”粮田。于是,他成立了东辽县云顶亿发农机专业合作社,并与东辽县云顶镇李店村、水缸村、康平村等达成协议,为其“托管”粮田。当年流转土地种植面积达到380亩,实现由单体机械作业向农机合作社集团作业发展。2013年,东辽县云顶亿发农机专业合作社还被评为五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拿着奖章的王景辉立刻跑去找白洪喜,将白洪喜抱住,嘴里不停地说着感谢。
2014年3月10日是王景辉终生难忘的日子,吉林省景辉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占地面积32016平方米。它是以种植、养殖为主,集养殖、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储运、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粮食加工企业,间接带动200余名农民工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2万余元。2017年,公司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目前,景辉家庭农场有限公司采用农业循环产业链,年收入达到1300万元,通过种植农副产品、养殖畜牧、秸秆综合利用,将秸秆三化变废为宝。王景辉利用秸秆生产青、黄贮膨化罐头饲料,喂养牛群,还建立了秸秆颗粒加工生产线,将秸秆加工成秸秆生物质燃料颗粒,生物质燃料燃烧后的灰烬是品质极高的优质有机钾肥。整个循环产业链形成了秸秆膨化饲料喂养牛,牛产生的粪便直接喂养蚯蚓,所产生的蚯蚓粪是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用于盆景园林、瓜果、蔬菜大棚等,产生有机果蔬食品。
2016年王景辉被选为吉林省党代表,2017年被选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几年来,经西园村关工委帮扶的青年农民,在各自的创业致富的事业上,都取得了很大成果。
在白洪喜的帮助下,村民丁铁刚2017年养牛出栏60头,获利20多万元,现存栏肉牛100余头,价值近200万元。村民祁长江种植高蛋白绿皮豆千余亩,收入可达40多万元。不仅如此,郑浩、邢海波、李清波、郑庆丰、郑云良等一批青年也都相继积极行动起来,利用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立志创业。
白洪喜说,他虽然岁数越来越大,但还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帮助村民们。他现在又帮王景辉策划今年的种植、养殖、加工等项目,并且重点研究乡村特色旅游项目,白洪喜有信心今年通过关工委和王景辉等一批青年农民的共同努力,将家乡建设得越来越好。
如今,王景辉的景辉家庭农场有限公司配合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共同打造第三批有机生态小镇,参加并建设了以“美丽乡村”、文化娱乐、生态宜居、休闲旅游、养老养生吧“五位一体”的新型景辉农业庄园。王景辉说,他希望让东北的绿色旅游的名片在全国唱响。
从温饱到小富
王景辉是西园村土生土长的农民,他3岁时母亲便去世了,父亲一个人抚养姐弟五人,家中非常困难。王景辉从小便下定决心,要改变家庭现状,让父亲和姐姐们过上好日子。凭着这种不服输的劲头,让时时刻刻都在“发挥余热”的白洪喜注意到了王景辉,说起这段经历,白洪喜笑着说:“当时我就觉得这孩子懂事儿,头脑聪明,踏实有决心,就决定帮一帮他。”
1992年,辽源市地毯厂在西园村建立分厂,白洪喜协调关系,让王景辉去地毯厂上班,这份工作解决了王景辉的温饱问题。不仅如此,白洪喜还给王景辉提供了扣大棚的创收机会。白洪喜亲自运送扣大棚所需的材料,和王景辉一起研究方案,最终将大棚扣了起来,看着初具规模的大棚,王景辉心里充满感激,白洪喜不仅解决了他的温饱问题,还让他有了额外收入,他家的日子逐渐好了起来。
1996年,王景輝从地毯厂辞职,有了一些积蓄的他在白洪喜的帮助下做起了豆腐,看着豆腐渣浪费掉,白洪喜感觉很心痛,就向王景辉建议将豆腐渣利用起来。就这样,一座猪舍建了起来,豆腐渣全部用作猪仔的饲料,既节省了资金,又绿色环保,看着一天天长大的猪仔,白洪喜的脸上充满笑容。乡亲们说:“老白那段日子比景辉还要激动,就好像是他家的买卖做成了一样。”
做了几年买卖的王景辉遇到了难事儿。看着愁眉苦脸又对自己躲躲闪闪的王景辉,白洪喜拎了两壶酒到他家,在聊天的过程中得知,原来王景辉是因为资金短缺的事儿发愁。
几个月前,白洪喜对王景辉说,西园村村民的化肥都是从村里统一进货,村里租大车从市里拉货,然后村民们统一去取,有的村民路途远,运输起来很费力气,尤其是几户村民腿脚不利索,取一趟化肥很麻烦。白洪喜建议王景辉买一辆车,给大家运送化肥,既方便了乡亲们,又能赚点钱。王景辉认为可行,但一时凑不够钱,又不好意思麻烦白洪喜,所以躲着白洪喜,怕他问起买车的事儿。
后来,白洪喜听着王景辉将躲着自己的前因后果全盘托出,对王景辉说:“你不够意思,有难事儿不找我,还躲起来,这事儿交给我。”第二天一大早,白洪喜就跑到了信用社,了解相关政策,为王景辉争取到了贷款。喜提三轮车的王景辉激动地拽过白洪喜,要好好谢谢他,白洪喜却摆摆手,说:“你要想谢我,就抓紧富起来,还了贷款,再带别人富。”
就这样,每到施肥的季节,在西园村总能看到一名皮肤黝黑、充满干劲儿的青年,驾驶着一辆三轮车,风雨无阻地运载着化肥,将它们运送到每一户村民家中。
从小富到都富
经过几年的打拼,王景辉已经在西园村闯出了名堂,周边村的村民都知道王景辉的名字,更知道在王景辉背后默默支持着他的白洪喜。
2003年,王景辉发现机械化耕种是一个发展趋势,便找到白洪喜,说起了自己的打算:“能不能在发展机械化耕种上做一些文章。”白洪喜当机立断,答应为王景辉谋划机械化耕种。要想耕种,最重要的就是地的问题,白洪喜召开了村民委员会,经过协商,答应将村委会的旧楼和大院给王景辉使用,发展机械化耕种。场地解决后,资金需要到位,白洪喜又为王景辉联系了贷款,解决了王景辉的资金问题。有的村民说白洪喜“傻”,有这赚钱的大好事儿为什么不给自己,要帮一个“外人”。白洪喜笑着说:“我愿意这样‘傻’下去,我才不做‘聪明’人呢。”十几年来,白洪喜为王景辉争取到的贷款已经有几百万元。
2007年10月,王景辉组建了东辽县云顶镇东方红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起初的合作社成员只有11人,只有农产品种植,合作项目非常单一,盈利项目非常有限。白洪喜在了解这一情况后,挨家挨户走访,鼓励村民去合作社,并且为王景辉担保,让村民们都信任王景辉,跟着他干,这样既能让村民们赚到钱,又不必背井离乡。随着参与合作社的村民逐渐增多,需要扩大种植规模,白洪喜又帮助王景辉搞土地流转,从300亩到后来的3000亩再到一万亩的种植面积,随着合作社的规模越来越大,村民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那些曾经说白洪喜“傻”的人,都对白洪喜很敬佩,是白洪喜的“傻”劲儿让大家伙富了起来。
过了几年,王景辉看到农村劳动力正不断向城镇转移,留在农村务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农业生产人员趋于老龄化。王景辉想,如果能将土地流转经营的话,一方面可以扩大合作社种植规模,另一方面还能帮助合作社附近的村民“托管”粮田。于是,他成立了东辽县云顶亿发农机专业合作社,并与东辽县云顶镇李店村、水缸村、康平村等达成协议,为其“托管”粮田。当年流转土地种植面积达到380亩,实现由单体机械作业向农机合作社集团作业发展。2013年,东辽县云顶亿发农机专业合作社还被评为五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拿着奖章的王景辉立刻跑去找白洪喜,将白洪喜抱住,嘴里不停地说着感谢。
2014年3月10日是王景辉终生难忘的日子,吉林省景辉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占地面积32016平方米。它是以种植、养殖为主,集养殖、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储运、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粮食加工企业,间接带动200余名农民工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2万余元。2017年,公司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目前,景辉家庭农场有限公司采用农业循环产业链,年收入达到1300万元,通过种植农副产品、养殖畜牧、秸秆综合利用,将秸秆三化变废为宝。王景辉利用秸秆生产青、黄贮膨化罐头饲料,喂养牛群,还建立了秸秆颗粒加工生产线,将秸秆加工成秸秆生物质燃料颗粒,生物质燃料燃烧后的灰烬是品质极高的优质有机钾肥。整个循环产业链形成了秸秆膨化饲料喂养牛,牛产生的粪便直接喂养蚯蚓,所产生的蚯蚓粪是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用于盆景园林、瓜果、蔬菜大棚等,产生有机果蔬食品。
从都富到扬名
2016年王景辉被选为吉林省党代表,2017年被选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几年来,经西园村关工委帮扶的青年农民,在各自的创业致富的事业上,都取得了很大成果。
在白洪喜的帮助下,村民丁铁刚2017年养牛出栏60头,获利20多万元,现存栏肉牛100余头,价值近200万元。村民祁长江种植高蛋白绿皮豆千余亩,收入可达40多万元。不仅如此,郑浩、邢海波、李清波、郑庆丰、郑云良等一批青年也都相继积极行动起来,利用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立志创业。
白洪喜说,他虽然岁数越来越大,但还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帮助村民们。他现在又帮王景辉策划今年的种植、养殖、加工等项目,并且重点研究乡村特色旅游项目,白洪喜有信心今年通过关工委和王景辉等一批青年农民的共同努力,将家乡建设得越来越好。
如今,王景辉的景辉家庭农场有限公司配合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共同打造第三批有机生态小镇,参加并建设了以“美丽乡村”、文化娱乐、生态宜居、休闲旅游、养老养生吧“五位一体”的新型景辉农业庄园。王景辉说,他希望让东北的绿色旅游的名片在全国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