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1999年1月21日,是吉林经开人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吉林经开区正式挂牌成立。2010年吉林经开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回首走过的20年时光,经开人有无限的感慨。20年,吉林经开人不负众望。从坐在麻袋包上绘就出第一张规划草图,到20.4平方公里面积开发完毕;从招商团队每年三个季度在外奔波,到200余个工业项目落地;从仅有1户成型企业,到拥有86户规模工业企业;从贷款50万元艰难起步,到4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吉林经开人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答卷。
基础建设升级荒地崛起工业新城
吉林经开区坐落于吉林市九站街,地处吉林省中部、长吉图先导区中间节点。作为长吉一体化的桥头堡,它与长东北、珲春、吉林省南部工业区遥相呼应。
建区之初,这里是一片荒野,没有办公楼,水电气配套严重不足,成型企业寥寥无几。几条老旧的县镇公路,根本无法承载内外通联的重责。
吉林经开区首届领导班子,肩负起建设全省经济重要支点的重责!从一台破吉普、4间办公室和 50万元贷款起步,随着专项规划、配套方案流程编制完成,重点工程全面铺开,基础设施全面升级。精心组织村屯整治,精细开展市容管理,精致实施绿化彩化,将经开区打造成一座花园工业区、生态工业区。
20年来,吉林经开区着重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管理、高标准建设,累计完成城建投资20亿元,全面推进基础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工作。截至目前,20.4平方公里国批面积基本开发完成,市政道路达到40条68公里、蒸汽管网24公里、给排水管网188公里、日供水能力18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3万吨、供汽能力260吨/小时。
吉林经开区累计投入20亿元,持续开展安居、就业、卫生、教育等民生实事,农村泥草房、社区危房、暖房子工程、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全面完成。医疗卫生提质扩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脱贫攻坚初战告捷,安全生产持续向好,污染防治攻坚扎实推进,综治维稳有效加强,社会大局总体稳定,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归属感不断攀升。
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敢闯敢试是经开人的特质。20载光阴流转,荒野崛起工业新城!吉林经开区正在我省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上高速驰骋。
经济持续增长产业布局深根固柢
吉林经开区始终坚持工业立区,历任领导一以贯之。
吉林经开区着重壮大龙头工业企业,引进重点项目。截至2018年,规模工业企业达到86户,其中产值超亿元的20户,纳税超千万元的12户,外资企业17户、上市企业7户。吉林康乃尔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现为世界最大的苯胺供应商;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现为亚洲最大的新能源供应商;吉林化纤集团是亚洲最大的腈纶纤维、碳纤维、竹纤维生产基地;吉林北沙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维生素E产能位列世界第三;坐落在吉林经开区的吉林市保税物流中心,自2017年初吉林化纤集团180吨腈纶毛条首单货物顺利通关后,发展势头迅猛,并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我国北方进出口贸易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近十年来,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排名全市前列,工业经济总量从全市倒数第一跃升至全市第二,成为全国产城融合示范区、首批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首个国家级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经过20年的发展,吉林经开区主导产业从单一的化纤纺织,发展到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四大产业并举,核心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
20年凤凰涅槃、20年脱胎换骨!不负国家所托,不辱省市寄予的历史使命。20年来,吉林经开区荣耀前行,打造了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样板。
智下招商妙棋项目建设硕果累累
20年来,吉林经开区围绕主导产业,充分运用领导招商、产业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代理招商等手段,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内外并举,招大引强,累计引进工业项目200余个,引进外资项目20余个,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吉林经开区紧盯多省化工产业转移契机,迅速出台外埠搬迁企业招商政策,领导挂帅,分区作战,小规模精准推介,小分队蹲点促进。众多外埠企业集中涌入,苏化5亿元的3000吨系列精细化学品等15个重大项目敲定,全部为产业类项目,其中外资项目2项、行业领军项目6项、盘活类项目7项。另有20余个优质项目正在推进中,为经济稳健發展强势赋能,迎来了招商引资的又一喜人局面。
抓开工、重前期,抓竣工、重投产,抓监督、重落实。依照确定的项目建设计划清单,建立年度项目跟踪机制。集中精力,强力推进3000吨系列精细化学品、系列吡啶等重点项目建设。
走出去、引进来,利用我省和浙江对口合作契机,紧抓“飞地经济模式”,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吉林经开区招商行动为区域快速发展激发新活力。
坚持创新引领不断转换发展动能
以自主创新为引领,吉林经开区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健全平台功能,强化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蓄积经开动力。累计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园区)3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研发服务机构达到39家,与中科院、北京化工大学、吉林大学等12个知名院所建立紧密型战略合作关系,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46家。
全区累计承担国家和省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余项,取得科技研发成果134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7项、国内领先水平107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85%,创新驱动持续发力,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升。 在持续升温的竞争大潮中,经开人认识到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高质量人才队伍。吉林经开区深化改革,用人机制日渐灵活,将国家、省、市级开发区人才政策汇总交给招商部门,在洽谈项目的同时向客商介绍人才政策、服务措施等。设立财政专户,为创业创新人才提供资金扶持。累计自主定向招聘40余名重点高校硕博学子,为干部队伍注入青春活力,梯队建设步入快车道。
20年来,吉林经开区从仅有10余名干部的团队,不断壮大,吸纳各类人才。目前,经开区党政、企业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等方面人才数量达到2200人,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门类较为齐全、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
为了破解土地闲置利用低效等问题,吉林经开区创新出台《清理闲置及低效利用土地实施意见》《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不畏风险、动真碰硬,力破“连环锁”,走出“华容道”。清理出41宗2.68平方公里闲置低效利用土地,成功引进12个优质项目,节省资金10余亿元。在土地征收方面,区里创新实施“全有全无、均价补偿、阳光征收、全程监督”的新模式,近几年38个项目、近5平方公里土地整体征收到位,切实保障大项目落地建设,开创“经开模式”。
创新金融管理,吉林经开区深化“经营”实践,抓住“新三板”上市企业转板契机,创新性对正业生物、君旺股份、城发集塑实施股权投资2.4亿元,几年内可望带来20亿元收益。
将难点变亮点。吉林经开区以开拓者的姿态,创新突破,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开样板”。
完善管理服务经开软实力持续增强
多年来,吉林经开区着力打造“小政府、大服务”管理体制和精简高效运行机制,着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健全完善激励性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制,树立讲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培养了一大批懂经济、会管理、善服务的实用型干部,营造出“想干事干成事”的工作氛围。
在提高企业服务方面,吉林经开区推出领办代办制、“跑步式、保姆式、精准式”服务、干部包联企业等创新举措,及时解决企业困难,发展活力充分释放。他们还成立独立机构,健全规章制度,畅通诉求渠道,规范涉企行为,狠抓懒政怠政问题,激发政务服务“一池活水”。不断强化政务公开,深入推进“只跑一次”改革,有效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制度、“市场登记电子化”“多证合一”“先证后照”商事登记改革制度,综合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务实求新的党建工作为高素质队伍建设起到了思想引领作用。20年来,吉林经开区始终高举旗帜,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领导班子自2014年,连续4年在全市绩效考核中荣获优秀等次,部门50余次荣获省、市政府表彰,150余人次荣获国家和省、市政府及直属部门表彰,展现出务实争先的队伍风貌。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展未來豪情胸中荡。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吉林经开区人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方案:
突出“二次创业”一个主题,实施东区、新区两区联动,实现经济总量、产业集群、科创能力三大突破。
推进四个转变: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由工业为主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并重转变;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由规模扩张向总量、质量、效益全面提升转变;加快推进管理模式由单一、粗放型管理向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转变;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向城市新区转变。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历史;对事业的最好承诺,就是开创新的事业!”这是吉林经开人踏上新征程立下的誓言。(作者单位:吉林经开区党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