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63-01
【关键词】学校卫生 ; 免疫规划 ; 预防接种; 实施方法
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人员相互接触密切,易感者密度高,易传播疾病,所以学校极易成为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滋生地,若不加以预防和控制,可能造成更大范围的流行。
疫苗的免疫接种是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在学校内开展群体性集中式接种,可短期或迅速提高人群抗体水平,保护易感人群,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近年来,我院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和部署,进行学校集中式免疫接种,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主要实施方法和体会探讨如下:
1 开展校内实施集中接种主要成效
近几年全区开展较大规模的7轮次学校内集中式预防接种(表1),除小部分散居对象要求在门诊接种外,其他绝大部分安排在校内接种。共接种14359人次,平均接种率98.02%,疫苗损耗系数在1.02以内,低于国家规范要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2例。AEFI发生率为13.9/10万,与常规接种AEFI发生率相近,由于处理恰当,未出现群体性反应,取得显著效果。
2 主要实施方案
2.1 制定实施方案,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建立领导机制
成立免疫接种活动领导小组,与上级疾控部门密切配合,教育和我们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我们负责免疫接种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技术培训与指导,制定具体的接种实施方案,教育部门配合我们卫生部门在学校设置临时接种点,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负责学校学生摸底调查、等记、报告、通知单发放及接种组织工作。
2.2 加强接种前的宣传动员和培训工作
在预防接种前开展针对性的宣传工作,重点为接种活动的意义、接种对象、接种时间和地点等,采取当地群众最易于接受的方式如文字、图片、使受种者或家长获取准确的信息,提高公众的知晓率,组织开展预防接种人员的培训,重点培训接种组织实施,摸底登记方法,接种现场安排和接种技术等内容。
2.3 完善临时接种点的设置和工作人员配备
在学校医务室,办公室和空教室等地设立临时接种点,禁止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室开展群体接种,合理设置等候、登记、接种、观察和AEFI处理等功能分区,接种点要有醒目的标记、张贴宣传画、横幅和接种禁忌告知等内容,每个接种点至少应配备现场组织员,现场登记员和现场接种员,3名以上工作人员直接参与现场接种工作,并根据接种对象适当增加人员。
现场组织员由学校班主任或校医担任,负责应种儿童的通知,接待及接种现场的组织工作,并负责在现场向家长进行有关免疫接种知识的宣传、动员工作,现场登记员由乡村医生或防疫医生担任,负责核实接种对象,询问儿童健康状况,有无禁忌症,对可疑发热的儿童测量体温,对应种儿童进行核实和接种登记,对已接种儿童进行标记,接种完成后进行资料的管理和汇总,现场接种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区卫生局发放的接种资格证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负责对应种对象进行接种。
2.4 做好AEFI的监测与处理
每个临时接种点应配备1名临床医生,负责AEFI的报告和处理,参与救治人员必须接受AEFI相关知识培训,明确常见AEFI的诊治原则和方法[1],救治行为必须符合技术规范。
3 讨论与分析
群体性预防接种是指在特定范围的时间内,针对可能受某种传染病感染的特定人,有组织地集中实施预防接种的活动[1]。由于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里的发育时期,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学校内群体性预防接种导致心因性反应时有发生[2-3],如果处理不当,对预防接种工作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内预防接种工作慎之又慎,有的甚至拒绝组织接种[4],为防病灭病的需要,在开展学校内群体性接种时应重点关注如下几个问题:
3.1 掌握适用范围,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是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5]第31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实施学校内群体性预防接种,应严格按《预防接种规范》的要求,掌握适用范围[6],实施群体性预防接种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周密部署,制定详细的接种实施方案,包括宣传动员、人员培训、后勤保障以及可能出现事件的应急处理等。
3.2 做好目标人群的摸底和相关物资的保障工作是前提
接种前应将目标对象进行摸底登记,根据知情同意原则,事先下发接种通知单,告知接种对象禁忌症等内容,对接种目标和对象进行登记造册,按1:1.1的比例安排疫苗,注射器和消毒等相关物资。同时做好疫苗的储存和运输工作,还应备有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和葡萄糖等药物,以供发生过敏反应时急救用。
3.3 配足临时接种点人员,维持好接种现场秩序是关键
临时接种点工作人员应按要求配足配全,现场组织员要维持好现场接种秩序,学生逐一排队进入接种室,接种后到观察室休息15-30分钟,对个别精神紧张,恐慌的学生予以心里安抚、解释。接种秩序混乱容易出现精神紧张局面,易导致接种查错或接种事故的发生。因此,维持现场接种秩序也非常关键。
3.4 加强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和AEFI的监测处理工作是必备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要做到对接种对象安全、实施接种者安全和对社区环境安全[7],除常规进行皮肤消毒等注射安全外,现场接种完成后,还应及时清理接种器材,处理剩余疫苗,将使用后的接种废物带回,按我国《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并对接种现场清扫消毒,整洁完好地交还学校。发现AEFI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及时处理。遵照"现临床救治、后调查诊断"的原则开展AEFI的临床救治工作,做到早期、正规和系统的治疗。临时接种救治医生要掌握常见AEFI的识别能力,如2008年10月在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期间,某小学一名学生接种后出现晕针现象,脸色苍白、冒冷汗,立即将学生转至接种观察室,给予服用白糖水、精神疏导后症状缓解,若未及时处理事态可能进一步扩大。
3.5 做好缓种对象的接种工作
为保证接种安全,部分学生因发热或其他症状需缓种,应待症状消除恢复健康后进行接种。另外,对部分目标对象因事假等原因未完成接种的,也应及时追踪到位,通知他們到我院门诊接种并做好相关记录,以提高免疫覆盖率,降低传染病。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S〕,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2] 胡云峰,一起接种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引起群发性癔症的报告〔J〕,中国计划免疫,2004,10(4):224.
[3] 王陇德,主编,现场流行病学案例与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8-272.
[4] 董国强,张玉玲,徐明峰等,中小学生在校预防接种存在问题的探讨〔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1,7(4):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S〕,2005.
[6] 王陇德,主编,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3-99.
[7] 武安众,预防接种与安全注射〔J〕,医学动物防制,2007,23(5):364-365.
【关键词】学校卫生 ; 免疫规划 ; 预防接种; 实施方法
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人员相互接触密切,易感者密度高,易传播疾病,所以学校极易成为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滋生地,若不加以预防和控制,可能造成更大范围的流行。
疫苗的免疫接种是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在学校内开展群体性集中式接种,可短期或迅速提高人群抗体水平,保护易感人群,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近年来,我院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和部署,进行学校集中式免疫接种,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主要实施方法和体会探讨如下:
1 开展校内实施集中接种主要成效
近几年全区开展较大规模的7轮次学校内集中式预防接种(表1),除小部分散居对象要求在门诊接种外,其他绝大部分安排在校内接种。共接种14359人次,平均接种率98.02%,疫苗损耗系数在1.02以内,低于国家规范要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2例。AEFI发生率为13.9/10万,与常规接种AEFI发生率相近,由于处理恰当,未出现群体性反应,取得显著效果。
2 主要实施方案
2.1 制定实施方案,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建立领导机制
成立免疫接种活动领导小组,与上级疾控部门密切配合,教育和我们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我们负责免疫接种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技术培训与指导,制定具体的接种实施方案,教育部门配合我们卫生部门在学校设置临时接种点,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负责学校学生摸底调查、等记、报告、通知单发放及接种组织工作。
2.2 加强接种前的宣传动员和培训工作
在预防接种前开展针对性的宣传工作,重点为接种活动的意义、接种对象、接种时间和地点等,采取当地群众最易于接受的方式如文字、图片、使受种者或家长获取准确的信息,提高公众的知晓率,组织开展预防接种人员的培训,重点培训接种组织实施,摸底登记方法,接种现场安排和接种技术等内容。
2.3 完善临时接种点的设置和工作人员配备
在学校医务室,办公室和空教室等地设立临时接种点,禁止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室开展群体接种,合理设置等候、登记、接种、观察和AEFI处理等功能分区,接种点要有醒目的标记、张贴宣传画、横幅和接种禁忌告知等内容,每个接种点至少应配备现场组织员,现场登记员和现场接种员,3名以上工作人员直接参与现场接种工作,并根据接种对象适当增加人员。
现场组织员由学校班主任或校医担任,负责应种儿童的通知,接待及接种现场的组织工作,并负责在现场向家长进行有关免疫接种知识的宣传、动员工作,现场登记员由乡村医生或防疫医生担任,负责核实接种对象,询问儿童健康状况,有无禁忌症,对可疑发热的儿童测量体温,对应种儿童进行核实和接种登记,对已接种儿童进行标记,接种完成后进行资料的管理和汇总,现场接种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区卫生局发放的接种资格证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负责对应种对象进行接种。
2.4 做好AEFI的监测与处理
每个临时接种点应配备1名临床医生,负责AEFI的报告和处理,参与救治人员必须接受AEFI相关知识培训,明确常见AEFI的诊治原则和方法[1],救治行为必须符合技术规范。
3 讨论与分析
群体性预防接种是指在特定范围的时间内,针对可能受某种传染病感染的特定人,有组织地集中实施预防接种的活动[1]。由于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里的发育时期,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学校内群体性预防接种导致心因性反应时有发生[2-3],如果处理不当,对预防接种工作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内预防接种工作慎之又慎,有的甚至拒绝组织接种[4],为防病灭病的需要,在开展学校内群体性接种时应重点关注如下几个问题:
3.1 掌握适用范围,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是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5]第31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实施学校内群体性预防接种,应严格按《预防接种规范》的要求,掌握适用范围[6],实施群体性预防接种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周密部署,制定详细的接种实施方案,包括宣传动员、人员培训、后勤保障以及可能出现事件的应急处理等。
3.2 做好目标人群的摸底和相关物资的保障工作是前提
接种前应将目标对象进行摸底登记,根据知情同意原则,事先下发接种通知单,告知接种对象禁忌症等内容,对接种目标和对象进行登记造册,按1:1.1的比例安排疫苗,注射器和消毒等相关物资。同时做好疫苗的储存和运输工作,还应备有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和葡萄糖等药物,以供发生过敏反应时急救用。
3.3 配足临时接种点人员,维持好接种现场秩序是关键
临时接种点工作人员应按要求配足配全,现场组织员要维持好现场接种秩序,学生逐一排队进入接种室,接种后到观察室休息15-30分钟,对个别精神紧张,恐慌的学生予以心里安抚、解释。接种秩序混乱容易出现精神紧张局面,易导致接种查错或接种事故的发生。因此,维持现场接种秩序也非常关键。
3.4 加强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和AEFI的监测处理工作是必备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要做到对接种对象安全、实施接种者安全和对社区环境安全[7],除常规进行皮肤消毒等注射安全外,现场接种完成后,还应及时清理接种器材,处理剩余疫苗,将使用后的接种废物带回,按我国《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并对接种现场清扫消毒,整洁完好地交还学校。发现AEFI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及时处理。遵照"现临床救治、后调查诊断"的原则开展AEFI的临床救治工作,做到早期、正规和系统的治疗。临时接种救治医生要掌握常见AEFI的识别能力,如2008年10月在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期间,某小学一名学生接种后出现晕针现象,脸色苍白、冒冷汗,立即将学生转至接种观察室,给予服用白糖水、精神疏导后症状缓解,若未及时处理事态可能进一步扩大。
3.5 做好缓种对象的接种工作
为保证接种安全,部分学生因发热或其他症状需缓种,应待症状消除恢复健康后进行接种。另外,对部分目标对象因事假等原因未完成接种的,也应及时追踪到位,通知他們到我院门诊接种并做好相关记录,以提高免疫覆盖率,降低传染病。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S〕,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2] 胡云峰,一起接种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引起群发性癔症的报告〔J〕,中国计划免疫,2004,10(4):224.
[3] 王陇德,主编,现场流行病学案例与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8-272.
[4] 董国强,张玉玲,徐明峰等,中小学生在校预防接种存在问题的探讨〔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1,7(4):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S〕,2005.
[6] 王陇德,主编,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3-99.
[7] 武安众,预防接种与安全注射〔J〕,医学动物防制,2007,23(5):364-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