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质的重要性是无可代替的,化学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而转向新课程教育理念,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科学能力素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化学新课程;创新素质;科学能力素质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应以全面发展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为本。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化学新课程基本理念即是改变应试教育方法的弊端,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这是当前化学教学改革的重难点。如何把素质教育溶于化学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中?以下是本人提出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素质的几点思考。
一、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创造性思维泛指在创新思考中所需要运用的,能直接或间接地起到某种开拓突破作用的各种思考方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在每一节课上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去落实才能见效。这就要求教师在每一节课都必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及过程。创新思维常体现在思维广阔性、严密性和批判性。
(一)精心设问,开拓学生思维的广度
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往往会提出很多问题,但不是任何问题都会引起兴趣,使得学生认真思考的,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力求创设适合学生发现且新颖的问题,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广开思路,从不同侧面、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如:在讲授影响“气体”的溶解度的因素时,可拿一瓶可乐到教室。振动时会有大量的气泡,当开启可乐瓶的盖子时,有大量的气体涌出。教师故作很紧张的样子,向学生求助:谁能告诉老师这到底是什么气体?刚刚它们还好好的呆在瓶子里,为什么一打开盖子它们就跑出来了呢?谁有什么办法使汽泡少些或使汽泡更多些呢?还有平时喝完汽水、可乐后为什么老打嗝?这些问题、这些现象学生们平常生活中是再熟悉不过了,但可以教学生如何从化学的视角,用化学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很自然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问使问题得到了解决,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主动探求的创新思维能力,由此可见,精心设问,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二)利用缺条件题目,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没有严密的思维,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偶尔有意设置一些缺条件题目,让学生评价题目和补充条件,他们便会严密细致的思考,从多方面角度补充不同的条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则可以起到正面解题所起不到的效果。比如有这样一个题目: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求其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学生通过分析后,发现此题目是没有温度的,题目本身就是不严密。这样广开思路,既训练了思维的严密性,有训练了思维的多元化,不失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用错题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不盲目的相信教材和参考书,对别人的成果能客观地评价,敢于怀疑,从而达到反思教学。社会的进步本身就是对前人与历史的质疑和批判,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与创新,这样社会才会有新的事物与进步,化学学科也是一样,要想进步更新还必须不断的质疑与改变,这样更能促进化学学科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错题教学是培养思维批判性的一种很好方式。错题一般可设置成题目错误或解法错误两种,学生发现错误所在和错误原因以及改正错误得出正确结论的过程就是一种创新。
总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当今教育的素质培养,教师就要牢牢占领这块主阵地,抓住一切条件,采取各种办法措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水平。
二、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素质
(一)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就是在已有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不仅是使学生“学会”,更重要是使学生“会学”,俗话说“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如果不“会学”,就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培养学生不断摄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受益终身。
(二)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是智力三要素(观察、思维、创造)之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化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要培养学生进行有目的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实验时,大多学生喜欢化学但只是喜欢那些漂亮而神奇的实验现象,看了就看了,最后什么也没有学到。当实验完全后有部分学生又回归不学习的状态,又有些学生往往被某些新奇的现象所吸引而忘乎所以,常常出现无目的漫不经心的观察,而放过了实验目的所要求观察的主要内容,对于已经观察到的现象,也往往不能完整地描述出它的特点,当然更谈不上进一步根据实验现象去思维和形成教学目的所要求的化学概念了。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学生对其耀眼的强光、火星四射有很浓厚的兴趣,而对燃烧后的产物却不注意。这样,由于没有观察到黑色固体物质的生成,也就无法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又如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对实验现象有印象但是却没有充分留意两者现象的对比。因此,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首先明确实验目的,制订好观察目标。
(三)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能力是有目的地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认识和发现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实验能力既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又包括推理、计算,对数据分析处理以及对实验结论归纳总结、准确表述的能力。
教师应从以下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①能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和设备;②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③掌握实验方法;对立验现象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④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导出结论,写出实验报告,教师应积极创设实验条件,努力完成全部必做实验。有条件的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鼓励和指导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克服“教师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考试背实验”,只注重理论学习,不重视实验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件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他们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四)思维能力的培养
都说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有思则明,明则通,通则能应变。化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关键在于狠抓思维的启发、诱导、训练和发展。培养中学生思维能力已成为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训练思维能力要善于比较,比较是使学生思维活动展开的基本方法。如,在硫粉在空气中与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比较,分别是淡蓝色火焰与蓝紫色豁然。再如,水通电的化学方程式,与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以为这两个非常相似,是学生混淆的知识,但是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更清楚明白。
■参考文献
[1]文庆城.现代化学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孙建民,孔繁升初.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素质教育;化学新课程;创新素质;科学能力素质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应以全面发展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为本。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化学新课程基本理念即是改变应试教育方法的弊端,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这是当前化学教学改革的重难点。如何把素质教育溶于化学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中?以下是本人提出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素质的几点思考。
一、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创造性思维泛指在创新思考中所需要运用的,能直接或间接地起到某种开拓突破作用的各种思考方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在每一节课上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去落实才能见效。这就要求教师在每一节课都必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及过程。创新思维常体现在思维广阔性、严密性和批判性。
(一)精心设问,开拓学生思维的广度
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往往会提出很多问题,但不是任何问题都会引起兴趣,使得学生认真思考的,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力求创设适合学生发现且新颖的问题,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广开思路,从不同侧面、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如:在讲授影响“气体”的溶解度的因素时,可拿一瓶可乐到教室。振动时会有大量的气泡,当开启可乐瓶的盖子时,有大量的气体涌出。教师故作很紧张的样子,向学生求助:谁能告诉老师这到底是什么气体?刚刚它们还好好的呆在瓶子里,为什么一打开盖子它们就跑出来了呢?谁有什么办法使汽泡少些或使汽泡更多些呢?还有平时喝完汽水、可乐后为什么老打嗝?这些问题、这些现象学生们平常生活中是再熟悉不过了,但可以教学生如何从化学的视角,用化学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很自然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问使问题得到了解决,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主动探求的创新思维能力,由此可见,精心设问,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二)利用缺条件题目,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没有严密的思维,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偶尔有意设置一些缺条件题目,让学生评价题目和补充条件,他们便会严密细致的思考,从多方面角度补充不同的条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则可以起到正面解题所起不到的效果。比如有这样一个题目: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求其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学生通过分析后,发现此题目是没有温度的,题目本身就是不严密。这样广开思路,既训练了思维的严密性,有训练了思维的多元化,不失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用错题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不盲目的相信教材和参考书,对别人的成果能客观地评价,敢于怀疑,从而达到反思教学。社会的进步本身就是对前人与历史的质疑和批判,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与创新,这样社会才会有新的事物与进步,化学学科也是一样,要想进步更新还必须不断的质疑与改变,这样更能促进化学学科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错题教学是培养思维批判性的一种很好方式。错题一般可设置成题目错误或解法错误两种,学生发现错误所在和错误原因以及改正错误得出正确结论的过程就是一种创新。
总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当今教育的素质培养,教师就要牢牢占领这块主阵地,抓住一切条件,采取各种办法措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水平。
二、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素质
(一)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就是在已有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不仅是使学生“学会”,更重要是使学生“会学”,俗话说“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如果不“会学”,就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培养学生不断摄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受益终身。
(二)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是智力三要素(观察、思维、创造)之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化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要培养学生进行有目的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实验时,大多学生喜欢化学但只是喜欢那些漂亮而神奇的实验现象,看了就看了,最后什么也没有学到。当实验完全后有部分学生又回归不学习的状态,又有些学生往往被某些新奇的现象所吸引而忘乎所以,常常出现无目的漫不经心的观察,而放过了实验目的所要求观察的主要内容,对于已经观察到的现象,也往往不能完整地描述出它的特点,当然更谈不上进一步根据实验现象去思维和形成教学目的所要求的化学概念了。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学生对其耀眼的强光、火星四射有很浓厚的兴趣,而对燃烧后的产物却不注意。这样,由于没有观察到黑色固体物质的生成,也就无法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又如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对实验现象有印象但是却没有充分留意两者现象的对比。因此,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首先明确实验目的,制订好观察目标。
(三)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能力是有目的地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认识和发现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实验能力既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又包括推理、计算,对数据分析处理以及对实验结论归纳总结、准确表述的能力。
教师应从以下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①能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和设备;②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③掌握实验方法;对立验现象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④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导出结论,写出实验报告,教师应积极创设实验条件,努力完成全部必做实验。有条件的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鼓励和指导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克服“教师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考试背实验”,只注重理论学习,不重视实验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件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他们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四)思维能力的培养
都说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有思则明,明则通,通则能应变。化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关键在于狠抓思维的启发、诱导、训练和发展。培养中学生思维能力已成为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训练思维能力要善于比较,比较是使学生思维活动展开的基本方法。如,在硫粉在空气中与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比较,分别是淡蓝色火焰与蓝紫色豁然。再如,水通电的化学方程式,与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以为这两个非常相似,是学生混淆的知识,但是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更清楚明白。
■参考文献
[1]文庆城.现代化学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孙建民,孔繁升初.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