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卢姆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全部范围。”课堂教学中,若学生的生成是在教师的预设之中的,固然值得庆幸。但是,因为课堂教学是人的教学,学生是活泼的、开放的、有差异的,因而总会遇到很多始料未及的“意外”。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及时捕捉到这些“意外”并予以高度重视,重新调整教学结构,并有效利用这些非预设性的生成资源,课堂教学将会真正焕发生命灵性和无穷魅力。
一、善于捕捉学生的猜想,促进精彩生成
在课堂上教师要多留个心眼,要善于捕捉课堂的猜想,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创造性地发挥,这样可促进精彩生成。例如,我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首先提出:“我们研究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特征呢?”借助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借助100以内的数表来研究,先让学生找出3的倍数,再观察特征,说说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受知识迁移的影响去研究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但都没发现规律。适当的时候,我作出进一步提示:“将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观察呢?”这样有助于让学生发现规律,接着我进一步提出:“这个发现对于更大的数是否成立呢?”让学生猜测,在举例验证,从而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是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二、善于捕捉学生的疑惑,促进精彩生成
俗话说,学问学问,要学要问。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处于求知过程中的学生,能否大胆地质疑就成了判断其是否具有创造能力的标准之一。
我在教学“烙饼问题”时,学生对于烙3张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全班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是这样烙的,烙3张饼,先烙2张的正面,再烙两张的反面,最后1张正面、反面,可这个时间不是最少的。学生疑惑了,这时他们最想知道答案,于是我就顺势引导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圆片摆一摆,不一会儿,有一个女生举手了,“先烙2张饼的正面,用1分钟,翻过来拿掉1张;放上另一张烙1分钟,再把烙好的1张拿掉,翻过另一张,再放上开始拿下的那张饼烙1分钟,共用9分钟就都烙好了。”这位学生边说边演示,众学生顿悟了,情绪高涨地演示着,我又问:“那5张、7张呢?”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光要问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更重要的是把问的大部分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大胆质疑,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善于捕捉课堂上的错误,促进精彩生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活动。数学课堂则是师生共同参与的阵地。作为充分展示学生思维与才华的阵地,课堂上总会遇到很多始料未及的“意外”,对于课堂上学生生成的错误,教师大可不必隐藏。例如,学生在学习了简便计算后,我让学生计算243-199时,发现大多数学生这样进行计算:243-199=243-200-1=42。199不就是200-1吗,计算结果怎么会错?经过反思同学们从不同角度找出了错误的原因:①把243-199改成243-200-1相当于减了201,所以错了;②举例说明,买东西的时候,如果要付199元,应该先拿出200元,但还得找回1元,所以最后要加……
新的数学课堂呼唤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探究必然伴随着大量的差错生成。所以,老师如何对待学生的差错问题就越发凸显出来了。华应龙老师曾这样讲过:“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应该有意识地去避免学生犯错,因为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差错是我们老师的义务。”例如,我在“角的度量”这节内容时,当学生了解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度量时,我立即引导学生尝试量一量。之后,选择了一位测量错误的学生上台进行演示。他把角的顶点对准量角器的最左侧,一条边与0刻度线重合,结果另一条边刚好指向80度,所以他告诉大家这个角的度数是80度。我则不慌不忙,理解他为什么这么量,因为之前测量长度都是这么量的。然后由此生疑,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测量。
四、善待学生的异议,促进精彩生成
教师要善于体察学生学习方式上的差异,有效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火花并很好地加以利用。例如,我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当例1“145×12”经过学生自主探究后刚汇报完笔算方法时,一生举起手来:“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我把12分成4×3,先用145×4=580,再用580×3=1740。”
总之,在学生的思维超出我们的预设时,课堂,要为学生而开放,这样才能产生非预设生成的精彩。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才智,让他们在思维的碰撞中动态生成课堂的知识体系,老师要做他们思维火种的保护人和助燃剂。从孩子们的眼神里逮住教学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才能提升孩子们的生命活动质量,同时也促进教师创造性教育实践智慧的提升。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京港小学)
一、善于捕捉学生的猜想,促进精彩生成
在课堂上教师要多留个心眼,要善于捕捉课堂的猜想,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创造性地发挥,这样可促进精彩生成。例如,我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首先提出:“我们研究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特征呢?”借助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借助100以内的数表来研究,先让学生找出3的倍数,再观察特征,说说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受知识迁移的影响去研究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但都没发现规律。适当的时候,我作出进一步提示:“将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观察呢?”这样有助于让学生发现规律,接着我进一步提出:“这个发现对于更大的数是否成立呢?”让学生猜测,在举例验证,从而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是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二、善于捕捉学生的疑惑,促进精彩生成
俗话说,学问学问,要学要问。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处于求知过程中的学生,能否大胆地质疑就成了判断其是否具有创造能力的标准之一。
我在教学“烙饼问题”时,学生对于烙3张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全班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是这样烙的,烙3张饼,先烙2张的正面,再烙两张的反面,最后1张正面、反面,可这个时间不是最少的。学生疑惑了,这时他们最想知道答案,于是我就顺势引导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圆片摆一摆,不一会儿,有一个女生举手了,“先烙2张饼的正面,用1分钟,翻过来拿掉1张;放上另一张烙1分钟,再把烙好的1张拿掉,翻过另一张,再放上开始拿下的那张饼烙1分钟,共用9分钟就都烙好了。”这位学生边说边演示,众学生顿悟了,情绪高涨地演示着,我又问:“那5张、7张呢?”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光要问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更重要的是把问的大部分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大胆质疑,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善于捕捉课堂上的错误,促进精彩生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活动。数学课堂则是师生共同参与的阵地。作为充分展示学生思维与才华的阵地,课堂上总会遇到很多始料未及的“意外”,对于课堂上学生生成的错误,教师大可不必隐藏。例如,学生在学习了简便计算后,我让学生计算243-199时,发现大多数学生这样进行计算:243-199=243-200-1=42。199不就是200-1吗,计算结果怎么会错?经过反思同学们从不同角度找出了错误的原因:①把243-199改成243-200-1相当于减了201,所以错了;②举例说明,买东西的时候,如果要付199元,应该先拿出200元,但还得找回1元,所以最后要加……
新的数学课堂呼唤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探究必然伴随着大量的差错生成。所以,老师如何对待学生的差错问题就越发凸显出来了。华应龙老师曾这样讲过:“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应该有意识地去避免学生犯错,因为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差错是我们老师的义务。”例如,我在“角的度量”这节内容时,当学生了解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度量时,我立即引导学生尝试量一量。之后,选择了一位测量错误的学生上台进行演示。他把角的顶点对准量角器的最左侧,一条边与0刻度线重合,结果另一条边刚好指向80度,所以他告诉大家这个角的度数是80度。我则不慌不忙,理解他为什么这么量,因为之前测量长度都是这么量的。然后由此生疑,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测量。
四、善待学生的异议,促进精彩生成
教师要善于体察学生学习方式上的差异,有效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火花并很好地加以利用。例如,我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当例1“145×12”经过学生自主探究后刚汇报完笔算方法时,一生举起手来:“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我把12分成4×3,先用145×4=580,再用580×3=1740。”
总之,在学生的思维超出我们的预设时,课堂,要为学生而开放,这样才能产生非预设生成的精彩。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才智,让他们在思维的碰撞中动态生成课堂的知识体系,老师要做他们思维火种的保护人和助燃剂。从孩子们的眼神里逮住教学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才能提升孩子们的生命活动质量,同时也促进教师创造性教育实践智慧的提升。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京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