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成功学认为,自信是走向成功的重要素质之一。一个缺乏自信的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是很困难的。而在当下激烈竞争的现实环境中,要想拥有足够的自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你有一定的社会和物质方面的资源作后盾。常常听“成功人士”讲“成功”之道,怎么讲怎么在理,虽然在他“成功”之前可能并不知道什么是“成功学”,可是现在他成功了,也就有了一般人没有的话语自信。由此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一种现象:一些人一旦拥有了一定的权力、财富等,说话也就有了底气,就会自信满满,并由自信而自负,甚至会进入一种自我迷失的状态。
最近读一文章,说60年代初,赫鲁晓夫去一家展览馆观看现代艺术作品展,当他在一个展厅里看到苏联抽象派画家涅伊兹维斯特内的作品时,竟当着作者的面贬损道:“一头毛驴用尾巴也能比这画得好。”对此,画家表达了异议:“您不是艺术家也不是评论家,您有什么根据说这样的话?”赫鲁晓夫颇为自信地说:“我当矿工那会儿是不懂,我当基层干部时也不懂,在我逐步升迁的每一台阶上我都不懂,可我现在是部长会议主席和党的领袖,难道我还不懂吗?”这样的一番“大道理”,自然让在场的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事情到此还不算完,10多天后,赫鲁晓夫在与艺术家们座谈时又对现代艺术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当场斥责涅伊兹维斯特内:“你的艺术像什么?就像你钻进厕所马桶里,从那里向上张望,恰巧看见上厕所的人的身体的某个部分。这就是你的立场,你的艺术。”这样一番粗俗的评价让在场的艺术家们大为惊讶,而赫鲁晓夫却对自己“形象生动”的比喻非常得意。好在赫鲁晓夫一年多后就下台了,而且在回归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之后,逐渐意识到了自己此前的无知与无理,对自己曾经说过的话深为懊悔,他希望涅伊兹维斯特内能为自己设计墓碑,以此来求得和解。画家不计前嫌,为他设计了具有抽象主义艺术特质的墓碑,并且被人奉为经典。
赫鲁晓夫的事例说明,权力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能够给人以匪夷所思的力量和勇气,去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做一些不该做的事。这是由权力气场形成的自我意识膨胀所致。因此,只有从那种气场中摆脱出来,才会有一种如梦初醒的感觉,才能明白“今是而昨非”,才能走出曾经的迷途。
中国古代的帝王们因为拥有绝对的权力,因而也都是极端自信的。他们个个称“孤”道“寡”,貌似自谦,实是自负,意在表明与众不同,一人独尊,能不“孤”“寡”?就拿自诩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来说,喜欢艺术、自我欣赏也就罢了,他还要在收藏的历代名家书画上乱写乱题,丝毫不觉得这是对传世名作的不敬与破坏,还认为是御笔恩赐,增光添彩,足见其自信与自负达到了何种疯狂的程度!
现实当中我们也经常遭遇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自信者,其中尤以有权有势者居多。他们一般比较喜欢在自己并不专业的领域里显示“学识”与“才华”,以博取名声。记得有次在某处参观,路遇一地方要员,得知我们是搞新闻出版的,立即自信满满地声言“准备出一套大书”。虽然不太清楚他要出的“大书”是什么内容,但那种舍我其谁的气势,足以令专业作者编者们自惭形秽。而那一刻给人更为深切地感受是:权力真是个无比神奇的东西,就像赫鲁晓夫所说,只要到了那个位置上,一个人就会什么都懂。
说到一些人的无知,可能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处于混沌之态的无知,确实什么都不清楚,因而“无知者无畏”,虽身犯险境而不知恐惧;另一种则是权力与财富遮蔽之下的无知,这种无知表现为无所不知,借权挟势而无所顾忌。相比之下,后一种无知比前一种更加可怕。据说赫鲁晓夫在那段时间里,几乎对自己不大懂的诗歌、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都大加评论与褒贬,让自己“变成”了文化与艺术的绝对权威。现在看来,这样的故事既具有喜剧意味,也充满了悲剧色彩。
值得思考的是,如果来自权力的自信与自负,针对的只是某个个体、某种专业和学术流派,抑或当权者自己想做些附庸风雅的事,其危害或负面影响倒也不会很大。但若在一些重要的领域,比如关乎国家民族未来的教育方面,官员们不能自省自警,心存敬畏,总有一些按捺不住的政绩冲动,总想展示自己并不专业的自信与强势,违背规律地指导干预,激情四射地谋划大动作,体现大手笔,必然会出大问题,其后果也将是災难性的,只不过这样的后果要在若干年后才能显现。
处在一个功利而浮躁的时代,我们常常在自卑与自信、自负之间穿梭,感受着其中的形形色色,心存忧虑而又无所适从,只能闲看浮云,静观落花,自省自悟了。
最近读一文章,说60年代初,赫鲁晓夫去一家展览馆观看现代艺术作品展,当他在一个展厅里看到苏联抽象派画家涅伊兹维斯特内的作品时,竟当着作者的面贬损道:“一头毛驴用尾巴也能比这画得好。”对此,画家表达了异议:“您不是艺术家也不是评论家,您有什么根据说这样的话?”赫鲁晓夫颇为自信地说:“我当矿工那会儿是不懂,我当基层干部时也不懂,在我逐步升迁的每一台阶上我都不懂,可我现在是部长会议主席和党的领袖,难道我还不懂吗?”这样的一番“大道理”,自然让在场的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事情到此还不算完,10多天后,赫鲁晓夫在与艺术家们座谈时又对现代艺术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当场斥责涅伊兹维斯特内:“你的艺术像什么?就像你钻进厕所马桶里,从那里向上张望,恰巧看见上厕所的人的身体的某个部分。这就是你的立场,你的艺术。”这样一番粗俗的评价让在场的艺术家们大为惊讶,而赫鲁晓夫却对自己“形象生动”的比喻非常得意。好在赫鲁晓夫一年多后就下台了,而且在回归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之后,逐渐意识到了自己此前的无知与无理,对自己曾经说过的话深为懊悔,他希望涅伊兹维斯特内能为自己设计墓碑,以此来求得和解。画家不计前嫌,为他设计了具有抽象主义艺术特质的墓碑,并且被人奉为经典。
赫鲁晓夫的事例说明,权力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能够给人以匪夷所思的力量和勇气,去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做一些不该做的事。这是由权力气场形成的自我意识膨胀所致。因此,只有从那种气场中摆脱出来,才会有一种如梦初醒的感觉,才能明白“今是而昨非”,才能走出曾经的迷途。
中国古代的帝王们因为拥有绝对的权力,因而也都是极端自信的。他们个个称“孤”道“寡”,貌似自谦,实是自负,意在表明与众不同,一人独尊,能不“孤”“寡”?就拿自诩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来说,喜欢艺术、自我欣赏也就罢了,他还要在收藏的历代名家书画上乱写乱题,丝毫不觉得这是对传世名作的不敬与破坏,还认为是御笔恩赐,增光添彩,足见其自信与自负达到了何种疯狂的程度!
现实当中我们也经常遭遇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自信者,其中尤以有权有势者居多。他们一般比较喜欢在自己并不专业的领域里显示“学识”与“才华”,以博取名声。记得有次在某处参观,路遇一地方要员,得知我们是搞新闻出版的,立即自信满满地声言“准备出一套大书”。虽然不太清楚他要出的“大书”是什么内容,但那种舍我其谁的气势,足以令专业作者编者们自惭形秽。而那一刻给人更为深切地感受是:权力真是个无比神奇的东西,就像赫鲁晓夫所说,只要到了那个位置上,一个人就会什么都懂。
说到一些人的无知,可能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处于混沌之态的无知,确实什么都不清楚,因而“无知者无畏”,虽身犯险境而不知恐惧;另一种则是权力与财富遮蔽之下的无知,这种无知表现为无所不知,借权挟势而无所顾忌。相比之下,后一种无知比前一种更加可怕。据说赫鲁晓夫在那段时间里,几乎对自己不大懂的诗歌、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都大加评论与褒贬,让自己“变成”了文化与艺术的绝对权威。现在看来,这样的故事既具有喜剧意味,也充满了悲剧色彩。
值得思考的是,如果来自权力的自信与自负,针对的只是某个个体、某种专业和学术流派,抑或当权者自己想做些附庸风雅的事,其危害或负面影响倒也不会很大。但若在一些重要的领域,比如关乎国家民族未来的教育方面,官员们不能自省自警,心存敬畏,总有一些按捺不住的政绩冲动,总想展示自己并不专业的自信与强势,违背规律地指导干预,激情四射地谋划大动作,体现大手笔,必然会出大问题,其后果也将是災难性的,只不过这样的后果要在若干年后才能显现。
处在一个功利而浮躁的时代,我们常常在自卑与自信、自负之间穿梭,感受着其中的形形色色,心存忧虑而又无所适从,只能闲看浮云,静观落花,自省自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