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学习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既具基础性又有工具性特征的学科,它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的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多种复合性因素的深刻影响,当前职业中专语文课程及其教学活动呈现出不容乐观的发展趋势,甚而有严重下滑之虞。种种情形表明,职业中专语文课程教学已经到了非改革创新不可的程度了。本文基于以上认知,结合自身的实践与体会,试对此作出抛砖引玉之论,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商榷和借鉴。
关键词:职业中专;以生为本原则;语文创新教学;实践与思考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类学科,也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工具性学科。达尔文曾经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语文课程活动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让学生从中获得相应的课程知识,还要让他们获得比知识更为重要的运用能力。随着社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和开放性程度的不断加大,语文教学的途径和视野也在不断扩增,那种“霸教弱学”“以教定学”的教学理念和“用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传统模式已经显得越来越滞后,甚至成了新课程教学活动的障碍性因素。有人说:“过去教科书是语文学习的全部世界,如今社会生活成了语文学习的教科书。”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积极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创新活动。
一、简析职业中专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职专语文教学现状可用“疏于管理、缺乏创新,长期处于低层次化发展”一句话来概括。形成如此弊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来自于学生自身因素。客观说来,职专生普遍属于“三差生”行列,即基础成绩差、行为习惯差和学习品质差,他们大多数生长于独生子女生活环境,普遍带有“90后”“00后”的社会特质;进入职专以后,更加失去应试教学的压力,家庭、学校以及他们自己对学习方面的期望值不高,因而缺乏以学强身的精神和动力。二是来自于学校方面的因素。许多职业中专学校迫于“生存式”压力,把主要精力更多地投向新生源招收和准毕业生推销上,既疏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放松了对教学的目标任务管理和过程性监控。三是来自于教师方面的因素。其一,许多职专教师都肩负校外招受生源的使命任务,与教学工作相比,这是与绩效考评相挂钩的硬性指标,他们的教学精力难免不受牵制和影响;其二,有相当比例的职专教师在注重自我式发展的同时,大有把教学工作视为“第二职业“的倾向,教学信息严重地不对称,因而难以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其三,教学手段传统老套、简单机械,似乎与教学改革无缘甚至相距太远,课程形式过于明显,难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情趣。
二、对创新职专语文课程教学的简要性实践
1、坚持以生为本,积极有效地开展情趣性教学实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兴趣为表现形式的人的情感属于一种内生动力系统,积极性情感对人的行为实践往往能够发挥正能量的强化作用。因此,在职专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通过各类途径和形式,积极有效地开展情趣性实践活动。教师要认真分析并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蕴美,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需要,灵活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多元化课程活动,如针对教材中描述的事物现象或人物事件,组织学生开展一定形式的辩讨交流活动,以充分表达各自观点。如此而为,在有效调动主观能动性的同时,逐步把学生吸纳到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来,从中收获寓教于乐和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坚持以生为本,积极有效地开展多元化教学实践。西方有句谚语:“再美味的食物,也有吃腻的时候。”在职专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任务目标和学生情感等因素,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以不断刺激学生的学习心理,让他们在自主灵活、丰富新鲜的课程活动形式中经常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凸显语文课程活动的魅力形象。如多媒体语文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图文并茂、声像和谐和综合立体的活动情境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像、图、文和谐一体的动态效果。再如,有些课文内容可以直接让学生通过以合作和探究为主的自主学习中独立完成,教师则只需从旁进行适当地点拨和引导,这样反能让学生从中获得学习自信和成功信念;如果一味地“喂教”或越俎代庖,则会事与愿违和适得其反。
3、坚持以生为本,积极有效地开展激励性评价活动。学校教育是一项充满情感性的艺术实践活动。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等经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再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性元素对于“历经沧桑”的职专生来说,可谓是“急需品”和“常备药”。因此,在职专语文教学活動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激励为主的学生评价和学习评价机制,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向他们源源不断地输送一些激励性元素,以不断地鼓舞学习士气,提振他们的精神状态。如有效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让他们感到自己具有很大的学习后劲;不断放大学生的亮点和闪光之处,让他们逐步地恢复并增强自尊自信意识;珍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不同见解,积极推促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态势。如此,则能从中产生亲师信道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笔者在职专语文课程教学中的简要实践与思考。综上所述,学生才是课程教学活动中的真正主体,我们的教学改革和创新要始终指向“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唯一标准。只有这样,职专语文教学才能逐步摆脱不良的现状窘境,快速迎来美好灿烂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职业中专学校教育教学研究》(马文华)2011.9
[2]《职专语文教学现象解读》(薛理)2013.4
关键词:职业中专;以生为本原则;语文创新教学;实践与思考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类学科,也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工具性学科。达尔文曾经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语文课程活动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让学生从中获得相应的课程知识,还要让他们获得比知识更为重要的运用能力。随着社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和开放性程度的不断加大,语文教学的途径和视野也在不断扩增,那种“霸教弱学”“以教定学”的教学理念和“用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传统模式已经显得越来越滞后,甚至成了新课程教学活动的障碍性因素。有人说:“过去教科书是语文学习的全部世界,如今社会生活成了语文学习的教科书。”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积极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创新活动。
一、简析职业中专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职专语文教学现状可用“疏于管理、缺乏创新,长期处于低层次化发展”一句话来概括。形成如此弊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来自于学生自身因素。客观说来,职专生普遍属于“三差生”行列,即基础成绩差、行为习惯差和学习品质差,他们大多数生长于独生子女生活环境,普遍带有“90后”“00后”的社会特质;进入职专以后,更加失去应试教学的压力,家庭、学校以及他们自己对学习方面的期望值不高,因而缺乏以学强身的精神和动力。二是来自于学校方面的因素。许多职业中专学校迫于“生存式”压力,把主要精力更多地投向新生源招收和准毕业生推销上,既疏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放松了对教学的目标任务管理和过程性监控。三是来自于教师方面的因素。其一,许多职专教师都肩负校外招受生源的使命任务,与教学工作相比,这是与绩效考评相挂钩的硬性指标,他们的教学精力难免不受牵制和影响;其二,有相当比例的职专教师在注重自我式发展的同时,大有把教学工作视为“第二职业“的倾向,教学信息严重地不对称,因而难以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其三,教学手段传统老套、简单机械,似乎与教学改革无缘甚至相距太远,课程形式过于明显,难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情趣。
二、对创新职专语文课程教学的简要性实践
1、坚持以生为本,积极有效地开展情趣性教学实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兴趣为表现形式的人的情感属于一种内生动力系统,积极性情感对人的行为实践往往能够发挥正能量的强化作用。因此,在职专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通过各类途径和形式,积极有效地开展情趣性实践活动。教师要认真分析并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蕴美,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需要,灵活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多元化课程活动,如针对教材中描述的事物现象或人物事件,组织学生开展一定形式的辩讨交流活动,以充分表达各自观点。如此而为,在有效调动主观能动性的同时,逐步把学生吸纳到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来,从中收获寓教于乐和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坚持以生为本,积极有效地开展多元化教学实践。西方有句谚语:“再美味的食物,也有吃腻的时候。”在职专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任务目标和学生情感等因素,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以不断刺激学生的学习心理,让他们在自主灵活、丰富新鲜的课程活动形式中经常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凸显语文课程活动的魅力形象。如多媒体语文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图文并茂、声像和谐和综合立体的活动情境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像、图、文和谐一体的动态效果。再如,有些课文内容可以直接让学生通过以合作和探究为主的自主学习中独立完成,教师则只需从旁进行适当地点拨和引导,这样反能让学生从中获得学习自信和成功信念;如果一味地“喂教”或越俎代庖,则会事与愿违和适得其反。
3、坚持以生为本,积极有效地开展激励性评价活动。学校教育是一项充满情感性的艺术实践活动。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等经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再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性元素对于“历经沧桑”的职专生来说,可谓是“急需品”和“常备药”。因此,在职专语文教学活動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激励为主的学生评价和学习评价机制,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向他们源源不断地输送一些激励性元素,以不断地鼓舞学习士气,提振他们的精神状态。如有效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让他们感到自己具有很大的学习后劲;不断放大学生的亮点和闪光之处,让他们逐步地恢复并增强自尊自信意识;珍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不同见解,积极推促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态势。如此,则能从中产生亲师信道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笔者在职专语文课程教学中的简要实践与思考。综上所述,学生才是课程教学活动中的真正主体,我们的教学改革和创新要始终指向“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唯一标准。只有这样,职专语文教学才能逐步摆脱不良的现状窘境,快速迎来美好灿烂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职业中专学校教育教学研究》(马文华)2011.9
[2]《职专语文教学现象解读》(薛理)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