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方写实肖像油画中光线的运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ling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实肖像油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起初是从宗教绘画中分离出来。中世纪末,肖像画创作开始迅速发展并呈现出写实性的风貌。十三世纪末人文思潮萌芽,资产阶级兴起,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期,人性自身开始日益受到重视,肖像画逐渐兴盛。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开始利用解剖、透视和光线,来真正实现肖像画再现客观的真实,追求平衡、庄重、理性与逻辑,表现对人性的尊重和赞美,精确地刻画出人性的真实与深度。达·芬奇、波提切利、拉斐尔等大师创作出许多不朽的肖像画杰作。之后,巴洛克风格艺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谨与理性,崇尚豪华和气派,注重情感、气氛的表现,具有醒目、扣人心弦、戏剧化的视觉效果。十九世纪的印象派画家开始注重自然外光下绘画的表现与研究,提倡走出画室到户外直接对景写生。他们摒弃了以往传统的光色和造型观念,画家重视自己的直观感受取缔了传统的绘画形式语言,创造出一种更加完美地描写视觉印象的绘画,又进一步完成了色彩的写实技术。
  一、聚集光线,点的凝集,凸显视觉效果
  当物质呈凝集状态的时候也会凝聚一种力量。光线的聚集照射可产生响亮的明暗关系,对象因聚集光线的照射得以清楚地显现于艺术家的视觉,中心之外的部分则依次根据受光的多少而渐隐于深色的阴影里。响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于光亮处。画家为表现对象的细节需得益于足够亮度的光线集中照射,含糊混沌的阴影使得画心受光处显得更加清晰了然。因此,受聚集光线照射的中心主体具有集中视觉、吸引眼球的效果,这种视觉现象契合人的视觉对所关注对象的认识的审美需求。绘画实践中,艺术家不断探索并挖掘这种觉审美经验,从而创造出极富戏剧性和感染力的绘画用光方式。
  在西方写实肖像油画作品处理中,画面简练而和谐统一效果的获得需着重于对取光方式以及光本身的表达与处理。因此,这种用光方法在欧洲油画作品处理中被广泛应用,以肖像画最为典型。最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这种用光方法来处理肖像画就已成熟,明暗渐隐法就是应用于这样的用光方式,让人物的面部突出而和谐,背景、手和衣饰等则巧妙地依光照的渐隐而被弱化。但肖像画创作中,对聚集光的运用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和视觉美感,到了17世纪的巴洛克时期,卡拉瓦乔、伦勃朗等大师将聚集光这种用光方式创造出了空前的盛世。如伦勃朗所作的《戴金盔的男子》。与以往所不同的是,他们更加亲睐于强烈而集中的光线和冲突下的阴影,注重光影的综合处理和表现人物精神内质的融合,揭示肖像内心世界的灵魂,对强烈光线的表达创造出戏剧性的视觉效果,具有特殊的表现张力。艺术家合理安排明暗节奏,选择适当的光照角度及强度,作品就因此具有艺术感染力。
  二、漫射光线,彰显和谐画面
  在我们生活世界,特别是在室外的光线就是最常见的漫射光线的照射效果。一般室外的漫射光线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其二就是多云天气引起的大气漫射光形成的一种柔和的漫射光照。光线充足而照度均匀是形成漫射光的根本条件。自然阳光强烈,但由于远离太阳,面积宽广的太阳光线形成强而均匀的漫射光照。多云天气的大气层对阳光的阻隔引起光线的均匀扩散,对象在这样的漫射光线下可以得到清晰明朗且柔和的光感,呈现出明亮、柔和且绚丽的色彩,明朗地显示对象的外观和细节。
  漫射光,揭示物象的内在结构与性质特征,使对象呈现明显的结构和颜色。早期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们在他们的绘画中大量运用漫射光线,来描绘出他们的艺术追求——清晰明朗,永恒的世界。因此,当时的作品中有着鲜艳的色彩和清晰的形象,没有浓重的阴影,画面上充满着柔和而永恒的光芒。在19世纪工业革命冲击下,描绘的领域拓展到户外光的表现和研究,受到人们的亲睐。漫射光的在绘画中得到一个更为合适的契机。研究漫射光照在户外各种不同的对象与条件下产生的千变万化成为他们的绘画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为他们的绘画作品增加了独特的视觉魅力。正由于对室外漫射光的观察和研究,使得印象派画家摆脱了传统光色理念的局限,挖掘漫射光的光与色彩的价值,丰富了油画的色彩语言。随着光色理论的不断完善,后期印象派画家更加重视利用漫射光的效果来表现自己的艺术愿望而与清晰、明朗、永恒的绘画理想愈来愈远。
  三、平光与逆光,领略特殊视觉
  由特殊角度光照和明暗效果而形成平光和逆光两种用光方式,在写实肖像油画艺术中具有特殊意义。在写实肖像油画领域,从上方或稍稍朝前的侧光来清晰地再现空间中的立体对象是司空见惯的手法。平光主要使形象特征清晰,虽然没有明显的明暗关系,但形象特征是明确,立体感减弱,外在形体得到强化,加强了外观上抽象的形式感。艺术家们利用平光来创作肖像让受众的视线放在人物的五官上,使形象特征得到强化。因此,古典主义的一些画家经常使用平光,以创造出一种强调清晰线条效果的表现形式,这种风格像古代浅浮雕艺术效果。平面性得到特别的关注。如荷尔拜因就常采用这种手法来表现人物肖像,达到清晰传神的艺术效果。因此,许多画家大胆牺牲画面的三维立体感,使画面具有平面化的艺术形式。
  逆光是由光源从对象后面照射而产生,由于形象正面受少量光线照射而基本上浸没再阴影里,以至于五官模糊。在阴影里,有着非常丰富和微妙的明暗层次和颜色变化。因此,背光的物象在外形完整的特征下并不让受众感觉单调。画家往往钟情于逆光下的形体和那富有微妙变化的层次感,结合油画材料可以无限深入的属性加以细致表现,无论从哪方面都提高了绘画作品的审美性。印象派画家莫奈就多次描绘逆光场景,此探索逆光中物象的光色变化。由于物象处于阴暗逆光环境之中,形象模糊不清而沉浸在阴影里,相较于光照的清晰形象更富有一种能够激起受众想像的朦胧美。
  四、非光影,抽离自然的用光方式
  绘画作为视觉艺术,跟光的作用效果是分不开的。绘画虽需借助于光照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作品的风格都要表现或强调因光线产生的艺术效果。在这里,光与色或是明与暗不只是仅用于来指示一个对象之间各种不同范围内的差异,或表现物体的三维立体感,更不只是表明光照的效果。比如把眼睛和头发画成黑色仅仅是为了让它与面庞的浅色调子形成对比,把光源象征性地描绘成为一个发光体。这样的表现形式具有象征性和符号化审美特性,这种看起来似乎很新潮、很抽象的艺术表现方式在原始绘画中和儿童绘画中多被采用。
  当绘画不以再现客观真实为目的来求得光线的解放,艺术家不在单纯表现形、体以及空间时,艺术思维上就获得了极大的自由,作品极富主观性,尽情地表达属于艺术家内心的真实情感。现代派的艺术家更着重表现内心情感和稚拙风格更甚于之前所有流派对再现自然的热衷,平面的装饰趣味不需要停留获受限于光照效果的表达。在莫底里阿尼、马蒂斯以及毕加索等人的作品中,如《持扇女人》和《夫妻》,自然光的表现已被摈弃,从他们的作品里不难发现,不同对象有着各自独特的形与色的语言,而且看上去不再追求像文艺复兴时期的质感和巴洛克绘画的光辉,即便是运用明暗对比也只是表现对象的体积而不是光。这样的绘画风格中,把光这一造型媒介的作用藏了起来。从而,让形状、色彩和笔触等种种绘画元素的艺术表现力获得进一步的释放,进而绘画的形式语言得到丰富和突出。
其他文献
【摘要】: 钢琴的学习在我国乃至世界可以说是普及到了千家万户中。年幼的从3、4岁就开始启蒙学习;年长的到了老年还将钢琴作为业余时的娱乐。那么,如何将钢琴练到入境的程度呢?尤其对于在校的钢琴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  【关键词】:演奏;放松;手腕儿;基本功  一、概括  在今天的人们中许多人都对钢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记得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郎朗演奏钢琴曲子如同行云流水般自如的时候,自己也发至
期刊
【摘要】:立学做人是研究生的目标,而立学做人必重读书。读书在研究生阶段是搭建专业平台的基础,是提升自身的专业修养的渠道之一。不仅能帮助获取大量的专业信息,还能有帮助打开视野,拓展思维。研究生被看作是做学问的专业人才,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有选择,学会找方法,锻炼培养出行之有效的读书习惯。  【关键词】:研究生;读书习惯;思考  书籍是人类文明传承印记的重要载体,人不是天生就明白很多东西,但是先人会给后人
期刊
【摘要】:全文将通过从国学层面进一步阐述其在高校设计课程中的创意作用。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本人发现以国学为主的传统文化为创作元素的设计特别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能迎合当下流行的“中国风”设计的需求。也正是基于此,借鉴国学思想中的精华,并用来指导高校设计课程中的创意,以国学文化引领设计创意教学的发展。希望全文研究对于推动创意教学领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国学智慧;高校设计;创意指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的教育要真正取得效果,就必须注重高职院校教育的职业化方向,这是社会现实对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提出的尖锐却又切合实际的要求。本文从职业化的角度出发,阐述了高职院校实现这个目标的意义和途径,提出必须充分注重以人文教育引导高职院校的职业化教育方向,促成高职院校教育的职业化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职业化;人文教育;主体性  高职院校的教育要真正取得效果,就必须注重高职院校教育的
期刊
【摘要】:音乐剧(Musical theater,Musicals)即歌舞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形式,结合了声乐、对白、表演、舞蹈,自诞生伊始便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主要针对在普通高校舞蹈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音乐剧的意义与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普通高校;舞蹈教育;音乐剧  音乐剧这种形式集齐戏剧、舞蹈、音乐于一体,这一形式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音乐剧通俗易懂、幽默风趣,伴随歌舞场面,自诞生伊始
期刊
【摘要】:新知识的形成都是在延续旧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够让原有的知识、经验带动新知识的产生,那么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上更有兴趣,也能让我们的教学活动事半功倍。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都有其内在联系,经验的延续产生新的知识,新知的延续激发运用,运用的延续产生感悟,感悟的延续又产生新的经验。这样的学习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环往复,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在这种延续性的学习中能
期刊
目前,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这些新时代的教师更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个能够让他们张扬个性的场所,让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求日益增加,使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他们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释放天性,展现出学生独有的“活”。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该怎么办?就此问题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动、好强、好玩、是青少年的特性,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根
期刊
【摘要】: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继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部于2013年1月18日即发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并于当年春季开始执行。四川是人文的四川,富庶的四川,生态的四川。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在改革开放步伐的逐步深入下名四川的文化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正在谱写新的篇章。四川省的文艺宣传工作在成都如火
期刊
【摘要】:想象力是幼儿的基本能力,培养幼儿想象力能够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发育,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想象力需要从多方面联合入手,本文针对如何培养幼儿想象力进行了分析,供相关的学前教育人员参考。  【关键词】:幼儿;想象力;培养;策略  一、前言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和知识相比,想象力更为重要,这是因为人在学习的工程中,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力是推动知识进步和进化的源泉,幼儿想
期刊
【摘要】:书法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育部颁布的政策也可以看出,在新中国建立之后,虽然早期书法课没有设置专门课程,还未形成独立学科,但从局部看也有所关注,从开始的写字课到现在的书法课,社会已经开始认可书法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意识到书法艺术的审美提高是必要的。不过缺乏统一管理及课程设置,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教材规范,培养宗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匹配等问题,这不是一代人的问题,这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