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1
摘 要 运动损伤将会影响学生的训练、体育高考和比赛成绩。文章针对高中的田径专项学生在田径训练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和规律进行分析,为中学生预防田径运动损伤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 中学 田径 损伤
在田径训练中,运动损伤是经常发生的,运动损伤不仅给运动员身体和心理带来痛苦,也给运动训练带来损失。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和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神经系统,骨骼,血肉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协调和平衡肌肉收缩能力较差,易产生错误动作和运动损伤。了解田径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办法,对保证系统训练,提高训练质量,促进身体健康有积极作用。
一、中学田径训练损伤的主要原因
(一)缺乏预防运动损伤的知识,是造成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最主要原因。体育教师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或缺乏应有的预防知识,使得在训练实践中,不能够做到训练的科学化,不能积极主动地采取预防措施,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同时也缺乏对青少年运动员防治运动损伤、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使得青少年运动员缺乏经验,训练中思想麻痹,盲目冒失,或急于求成,或畏难恐惧造成运动损伤。
(二)训练计划的制定不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甚至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在训练中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训练计划,随意地安排每节训练课的内容和负荷。不能处理好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关系。不能处理好身体训练与轻运动技术训练的关系和比重。使得训练负荷的安排不合理,运动负荷超过了青少年的承受极限,尤其是局部器官承担负荷过重,造成运动损伤。专项化训练过早,片面追求金牌,训练课以大强度、大密度、大负荷量进行。在这样一种单调、片面、大负荷训练的作用下,会出现疲劳的积累,造成慢性和急性的损伤。在中、小学田径运动训练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为了应付区、县、市级举行的各类田径比赛,许多学校往往选择那些田径基础好而缺乏系统训练及身体素质全面训练不够的青少年进行集训,负荷上升较快;或在课余训练中没有处理好量和强度的关系,负荷大,而恢复不好。久之,导致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过度训练症出现。
(三)医务监督不够,没有必要的恢复手段。学生的营养状况差,或营养的摄入不平衡。训练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医务监督手段,不能对运动负荷进行及时的调整。
(四)准备活动不合理。青少年训练时有很强的活动欲望,训练前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在各器官系统功能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立即投入到训练或比赛中,由于肌肉的力量、韧带的伸展性都不够好,身体的协调性差,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和关节韧带扭伤。另外,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训练的内容结合不好,或缺乏专项准备活动,准备活动量过大,也易发生拉伤和扭伤。
(五)技术动作不合理。由于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违反了人体解剖结构的特点和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活动规律以及运动时的生物力学原理。尤其是初学者和少年儿童,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不平衡。容易造成错误动作的出现。造成运动损伤。
(六)身体素质不平衡。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降低运动损伤的危险性,即便是发生损伤,也可以降低损伤的严重性,而且有助于预防再损伤。身体素质尤其是一般身体素质的训练要全面和平衡。因为片面的专项化训练,使身体素质片面发展,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七)对环境适应能力差。对寒冷、炎热、风雨天等突变的天气适应能力差,气温过高容易发生中暑,气温过低容易出现肌肉僵硬、身体协调能力下降引起拉伤;潮热天气使人大量出汗,引发肌肉痉挛或虚脱等。
(八)心理素质差。情绪低落、紧张、害怕,都可以导致肌肉张力增加、动作协调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九)训练场地和器材设备较差。如场地泥泞、坚硬或粗糙不平,器材不坚固等也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二、中学田径训练损伤的预防
(一)加强教练员、运动员的防损伤意识,学习运动保健知识。资料显示,有40%的患者训练时很少受到防损伤教育,一些教练员淡薄的防损伤意识造成了运动员淡薄的安全防损伤观念。调查中还反映出运动员的运动保键知识、防损伤手段相对欠缺,这些主观上和客观上的不足,加之中学运动员易兴奋、好冲动的心理特点,导致他们在运动时很容易受伤。
(二)加强薄弱部位的专门练习,提高防损伤能力。如负重提踵和脚用力背屈、用脚跟着地行走等练习手段,既是防损伤练习,也是踝关节扭伤后康复训练措施;再如加强股后肌离心和向心收缩力量、协调股后肌与股四头肌肌力比、采用静力牵拉练习发展股后肌的伸展性,都有利于减少股后肌损伤。
(三)热身运动和整理活动。对中学运动员来说,抓好赛(训)前热身活动这个环节,可避免许多急性创伤。一套比较规范的热身活动应做到:内容和形式有针对性,加强肌肉伸展运动,负荷因人因项目因气候而异。训练后整理活动能缓解肌肉僵硬,减少慢性劳损,避免疲劳积累,加速受累部位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常见方法有静力牵拉肌肉、全身拍打放松、互相踩腿牵背以及徒手操,慢跑等。
(四)科学训练。采取循环渐进、区别对待等原则,减少急、慢性损伤,加强伤后医务监督和训练指导,对损伤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加强基本技术练习,促进动力定型,最大限度地减少技术失误的致伤率。
参考文献:
[1] 曲绵域,高云秋.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26.
[2] 贾绍华,薛士学.田径教学训练中防治运动损伤的措施[J].田径.1997(05).
摘 要 运动损伤将会影响学生的训练、体育高考和比赛成绩。文章针对高中的田径专项学生在田径训练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和规律进行分析,为中学生预防田径运动损伤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 中学 田径 损伤
在田径训练中,运动损伤是经常发生的,运动损伤不仅给运动员身体和心理带来痛苦,也给运动训练带来损失。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和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神经系统,骨骼,血肉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协调和平衡肌肉收缩能力较差,易产生错误动作和运动损伤。了解田径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办法,对保证系统训练,提高训练质量,促进身体健康有积极作用。
一、中学田径训练损伤的主要原因
(一)缺乏预防运动损伤的知识,是造成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最主要原因。体育教师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或缺乏应有的预防知识,使得在训练实践中,不能够做到训练的科学化,不能积极主动地采取预防措施,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同时也缺乏对青少年运动员防治运动损伤、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使得青少年运动员缺乏经验,训练中思想麻痹,盲目冒失,或急于求成,或畏难恐惧造成运动损伤。
(二)训练计划的制定不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甚至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在训练中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训练计划,随意地安排每节训练课的内容和负荷。不能处理好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关系。不能处理好身体训练与轻运动技术训练的关系和比重。使得训练负荷的安排不合理,运动负荷超过了青少年的承受极限,尤其是局部器官承担负荷过重,造成运动损伤。专项化训练过早,片面追求金牌,训练课以大强度、大密度、大负荷量进行。在这样一种单调、片面、大负荷训练的作用下,会出现疲劳的积累,造成慢性和急性的损伤。在中、小学田径运动训练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为了应付区、县、市级举行的各类田径比赛,许多学校往往选择那些田径基础好而缺乏系统训练及身体素质全面训练不够的青少年进行集训,负荷上升较快;或在课余训练中没有处理好量和强度的关系,负荷大,而恢复不好。久之,导致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过度训练症出现。
(三)医务监督不够,没有必要的恢复手段。学生的营养状况差,或营养的摄入不平衡。训练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医务监督手段,不能对运动负荷进行及时的调整。
(四)准备活动不合理。青少年训练时有很强的活动欲望,训练前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在各器官系统功能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立即投入到训练或比赛中,由于肌肉的力量、韧带的伸展性都不够好,身体的协调性差,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和关节韧带扭伤。另外,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训练的内容结合不好,或缺乏专项准备活动,准备活动量过大,也易发生拉伤和扭伤。
(五)技术动作不合理。由于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违反了人体解剖结构的特点和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活动规律以及运动时的生物力学原理。尤其是初学者和少年儿童,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不平衡。容易造成错误动作的出现。造成运动损伤。
(六)身体素质不平衡。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降低运动损伤的危险性,即便是发生损伤,也可以降低损伤的严重性,而且有助于预防再损伤。身体素质尤其是一般身体素质的训练要全面和平衡。因为片面的专项化训练,使身体素质片面发展,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七)对环境适应能力差。对寒冷、炎热、风雨天等突变的天气适应能力差,气温过高容易发生中暑,气温过低容易出现肌肉僵硬、身体协调能力下降引起拉伤;潮热天气使人大量出汗,引发肌肉痉挛或虚脱等。
(八)心理素质差。情绪低落、紧张、害怕,都可以导致肌肉张力增加、动作协调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九)训练场地和器材设备较差。如场地泥泞、坚硬或粗糙不平,器材不坚固等也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二、中学田径训练损伤的预防
(一)加强教练员、运动员的防损伤意识,学习运动保健知识。资料显示,有40%的患者训练时很少受到防损伤教育,一些教练员淡薄的防损伤意识造成了运动员淡薄的安全防损伤观念。调查中还反映出运动员的运动保键知识、防损伤手段相对欠缺,这些主观上和客观上的不足,加之中学运动员易兴奋、好冲动的心理特点,导致他们在运动时很容易受伤。
(二)加强薄弱部位的专门练习,提高防损伤能力。如负重提踵和脚用力背屈、用脚跟着地行走等练习手段,既是防损伤练习,也是踝关节扭伤后康复训练措施;再如加强股后肌离心和向心收缩力量、协调股后肌与股四头肌肌力比、采用静力牵拉练习发展股后肌的伸展性,都有利于减少股后肌损伤。
(三)热身运动和整理活动。对中学运动员来说,抓好赛(训)前热身活动这个环节,可避免许多急性创伤。一套比较规范的热身活动应做到:内容和形式有针对性,加强肌肉伸展运动,负荷因人因项目因气候而异。训练后整理活动能缓解肌肉僵硬,减少慢性劳损,避免疲劳积累,加速受累部位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常见方法有静力牵拉肌肉、全身拍打放松、互相踩腿牵背以及徒手操,慢跑等。
(四)科学训练。采取循环渐进、区别对待等原则,减少急、慢性损伤,加强伤后医务监督和训练指导,对损伤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加强基本技术练习,促进动力定型,最大限度地减少技术失误的致伤率。
参考文献:
[1] 曲绵域,高云秋.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26.
[2] 贾绍华,薛士学.田径教学训练中防治运动损伤的措施[J].田径.199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