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人们站在世界艺术珍品《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面前发出赞叹的时候,是否想到这位著名画家达?芬奇是从画鸡蛋这样简单的素描起步的呢?正是这单调而又枯燥的训练成就了画家不同寻常的眼力和技巧,他运用线条和色彩把实物实景转化为一幅幅图画,从而登上惊世骇俗的创作顶峰,数百年来为美术界奉若神明。以“文”比画,不难发现其相似之处,作文训练目的在于能把现实场景转化为一篇篇文章,通过文字表达产生栩栩如生的效应。所以,写作的基础是写实,小学作文训练就必须抓住“写实”这一根本。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教学应该着眼于训练学生掌握生活中工作中必需的书面表达的本领”,即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以适应将来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写实,作为小学作文训练基本方法就不言而喻地进入教学圈里来了。关于小学作文训练的操作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题材”,指出“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因此,我认为小学作文训练要紧扣“实”字,沿着词句段篇的发展顺序进行指导练笔。
一、实话实说,准确用词造句
教儿童运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建国以来的几部教学大纲都纳入作文教学范畴。所以,动笔之前的口语交际训练就要抓实,杜绝空话、假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听别人讲话、能复述别人的话、能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实话实说的好习惯。同时让学生在说话过程中进行观察和思考的训练以及准确用词造句的练习。
有位低年级的老师安排了一次说话训练,题目是:刚才到学校的路上,你看见了什么?老师把问题交给每一位学生,进行同桌互相交流,一時教室里议论纷纷。老师行间巡视,注意寻找有代表性的说话内容。经过充分的说话后,教师才指定几个同学发言,并以此为例进行课堂点评。有的同学说:“我在路上看见两个穿一只袖子的人。还插着刀子,在卖骨头,还围着很多人在买。”这句话表述得很乱,很“本地”但老师知道是要说而说不清的话,于是,先肯定这个同学说的实话,再分几个问题导述,让他表述清楚:我在上学路上,看见两个西藏人;他们只套着外衣的一只袖子,腰间扎着皮带,还别着一支短刀;他们在路旁摆地摊,上面放着许多药材,还有一些动物的骨头;许多人围在那里,一边看东西一边说价钱。”通过把问题细分,准确用词,逐一讲述,这位同学的见闻就一清二楚了。
二、实物实录,注意片段训练
义务教育教学大纲中传统的“字词句篇”的序列中插入“读段写段”的环节,减缓坡度,减轻难度,另一方面却加强基本功训练的力度。在作文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教学过程中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通过细观察、说见闻、讲感受、写片段,鼓励学生写“放胆文”,不限制习作的题目、内容、篇幅、文体等,不受拘束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或想法,以及想象中的事物。然后逐步让学生在练笔中领悟“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的门道。实物实录的训练也许有“胡子眉毛一把抓”之嫌,但作为过渡到成篇作文不无益处,它从不同的侧面对作文八点要求进行分解训练,在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培养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三、实事实写,练成篇作文
作文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而这种“体现”的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作文客体的认识和理解。当前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出现“不敢写实事”和“不会写实事”两大毛病,这也成了提高作文能力的障碍。“不敢写实事”的原因产生于长期以来教师对“思想健康”这一要求认识的偏颇,所以,作文课上经常有学生这样问:“老师,我写XXX行不行?”应当说,小学生练笔不存在“行不行”的问题,只存在“好不好”的问题。有一道作文题《书店见闻》,一个小朋友写道,他上书店买书,售货员顾着自己打毛线,对顾客爱理不理,害得他买不到中意的书。老师批评他选材不好,引导他像课文《书的故事》中鲁迅先生送书给卖票工作那样,写小朋友上书店买书,凑巧钱带不够,售货员掏出了自己的钱垫上,表现社会主义新风尚。这种引导危害了作文训练的真实性与科学性,尤其在“应试教育”模式中,类此甚多。
“不会写实事”成为习作教学研究的一大课题.它涉及到阅读课教学,命题科学性、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等方面问题,但就作文指导这一点而言,我认为要让学生会写实事,得先放下“作文指导”的架子,加强观察指导,如启发学生在观察中调动多种感官,抓住事物特点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丰富自己的见闻,加强实践和体验, 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获取作文素材。
实事实写的关键是转变作文教学的观念。把握真实,写得实在,作文基本功训练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有了这个前提条件,语言文字训练才能产生相应的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浦县霞美中心学校 363200)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教学应该着眼于训练学生掌握生活中工作中必需的书面表达的本领”,即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以适应将来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写实,作为小学作文训练基本方法就不言而喻地进入教学圈里来了。关于小学作文训练的操作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题材”,指出“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因此,我认为小学作文训练要紧扣“实”字,沿着词句段篇的发展顺序进行指导练笔。
一、实话实说,准确用词造句
教儿童运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建国以来的几部教学大纲都纳入作文教学范畴。所以,动笔之前的口语交际训练就要抓实,杜绝空话、假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听别人讲话、能复述别人的话、能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实话实说的好习惯。同时让学生在说话过程中进行观察和思考的训练以及准确用词造句的练习。
有位低年级的老师安排了一次说话训练,题目是:刚才到学校的路上,你看见了什么?老师把问题交给每一位学生,进行同桌互相交流,一時教室里议论纷纷。老师行间巡视,注意寻找有代表性的说话内容。经过充分的说话后,教师才指定几个同学发言,并以此为例进行课堂点评。有的同学说:“我在路上看见两个穿一只袖子的人。还插着刀子,在卖骨头,还围着很多人在买。”这句话表述得很乱,很“本地”但老师知道是要说而说不清的话,于是,先肯定这个同学说的实话,再分几个问题导述,让他表述清楚:我在上学路上,看见两个西藏人;他们只套着外衣的一只袖子,腰间扎着皮带,还别着一支短刀;他们在路旁摆地摊,上面放着许多药材,还有一些动物的骨头;许多人围在那里,一边看东西一边说价钱。”通过把问题细分,准确用词,逐一讲述,这位同学的见闻就一清二楚了。
二、实物实录,注意片段训练
义务教育教学大纲中传统的“字词句篇”的序列中插入“读段写段”的环节,减缓坡度,减轻难度,另一方面却加强基本功训练的力度。在作文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教学过程中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通过细观察、说见闻、讲感受、写片段,鼓励学生写“放胆文”,不限制习作的题目、内容、篇幅、文体等,不受拘束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或想法,以及想象中的事物。然后逐步让学生在练笔中领悟“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的门道。实物实录的训练也许有“胡子眉毛一把抓”之嫌,但作为过渡到成篇作文不无益处,它从不同的侧面对作文八点要求进行分解训练,在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培养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三、实事实写,练成篇作文
作文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而这种“体现”的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作文客体的认识和理解。当前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出现“不敢写实事”和“不会写实事”两大毛病,这也成了提高作文能力的障碍。“不敢写实事”的原因产生于长期以来教师对“思想健康”这一要求认识的偏颇,所以,作文课上经常有学生这样问:“老师,我写XXX行不行?”应当说,小学生练笔不存在“行不行”的问题,只存在“好不好”的问题。有一道作文题《书店见闻》,一个小朋友写道,他上书店买书,售货员顾着自己打毛线,对顾客爱理不理,害得他买不到中意的书。老师批评他选材不好,引导他像课文《书的故事》中鲁迅先生送书给卖票工作那样,写小朋友上书店买书,凑巧钱带不够,售货员掏出了自己的钱垫上,表现社会主义新风尚。这种引导危害了作文训练的真实性与科学性,尤其在“应试教育”模式中,类此甚多。
“不会写实事”成为习作教学研究的一大课题.它涉及到阅读课教学,命题科学性、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等方面问题,但就作文指导这一点而言,我认为要让学生会写实事,得先放下“作文指导”的架子,加强观察指导,如启发学生在观察中调动多种感官,抓住事物特点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丰富自己的见闻,加强实践和体验, 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获取作文素材。
实事实写的关键是转变作文教学的观念。把握真实,写得实在,作文基本功训练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有了这个前提条件,语言文字训练才能产生相应的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浦县霞美中心学校 3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