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者不能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参与知识获取过程。培养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是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更重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本文从其概念着手,探讨了英语教学过程中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培养的前提及组织形式。
[关键词]大学英语 英语教学 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6-0251-02
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越来越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活动,并不断生成、不断发展、不断提升。大学英语教育也应该在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发展性能力,即会学习、会研究、会创新的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五个基本理念,其中一点是提高研究性学习能力。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要使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研究性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拓宽了课堂主渠道,丰富了课外英语活动内容,使学生初步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研究性学习始于美国,由英语“Inquiry learning”翻译而来。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从中获得知识、使用知识,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方式。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思想观念下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重点是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的一种探究式的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一种对教育的重新理解,对学生的认识。它要求教师调动和保护学生自我研究、自我探索的欲望和热情,这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原动力,也是提高自我学习的最佳方式。研究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做什么,怎么做,而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思考好的结论和答案。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观念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融会于学生自发的学习过程。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各个渠道获取信息来进行专题探讨,其目的是改变过去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多方面获取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即语言的交际功能,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其目标有:
(一)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学生从两方面参与研究探索:一方面,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学习活动来获得知识和亲身研究的体验,激发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过程要在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并具有一定的挑战,使学生有一种“乐于研究”的体验。
(二)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能够自主地发现、提出问题,熟悉研究过程,正确应用研究方法,并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相关资料和知识对探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出结论。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果交流展示,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更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资料分析和应用能力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必须学会主动地收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料,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设计,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所有资料进行整合、归纳、总结,利用有价值的资料解决探讨研究的问题。
(四)研究性学习培养的前提和组织模式
1.大学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培养的前提
(1)转变教师教育理念。为了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我们必须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大学英语新课程提出的要求。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研究者和创新者。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英语语言及其他学科各方面的知识,更新现有的知识结构水平,提高以适应现代教学模式的综合文化素质。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多渠道为学生提供获取语言知识及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英语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交际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统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习的能力,更好地提高英语课堂学习效率。
(2)培养学生预习的良好习惯。大学生已经完全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条件,多数学生有自主学习意识和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各门课程教学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效率的保障。英语教学更是如此,尤其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预习很重要。预习可以提高学生自学、研究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从而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和效果。因此,教师要有序指导学生预习,创设恰当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意识。每上完一节课,教师都应认真布置下一节课所要预习的内容和题目,同时布置的内容应该给学生留有更多思考、研究的空间。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言环境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条件,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英语的教学必须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而不是现实教学中脱离语言环境的英语教学。学生接触英语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出现了一种学习语言的不正常现象,“哑巴英语”。语言的最大用处是交际,而我们的学生学习语言只是为了背单词、背语法。这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置于真实的语境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语言的交际。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语言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大学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组织形式
(1)小组合作学习。传统的英语教学就是教师上课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给出学生问题的答案,很少考虑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所以出现学生英语考试成绩很高,但却连最简单的问候语也无法表达出来的英语教学怪现象。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培养学生熟练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已迫在眉睫。英语教学中学生语言实践就极其重要,现在英语教学状况是授课班级人数较多,不便于英语口语交际教学。因此,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小组练习英语,小组成员全员参与讨论和学习,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2)个人学习与集体讨论相结合。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总体目标,全班同学围绕一个共同的研究课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收集资料和整理信息的任务,通过与集体讨论之后,获得结论。个体学习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增加了学生已有的单词量,便于学生间相互学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的个人研究,小组合作、收集资料、独立钻研,培养了学生们研究能力、合作意识,加强了探究精神,培养了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由于其具有问题性、自主性、开放性、过程性、合作性、创新性等特点,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探究精神,增进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同时,获得交际的快乐,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0(6).
[2]周文胜.研究性课程探析[J].教育理论研究,2003(5).
[3]冯新瑞.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2(5).
[4]沈爱敏.寓研究性学习于英语教学中[J].中国教育创新期刊,2009(5).
[5]孙立明等.大学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12).
[5]钟运生.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J].教育探索,2009(9).
责任编辑:武聪
[关键词]大学英语 英语教学 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6-0251-02
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越来越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活动,并不断生成、不断发展、不断提升。大学英语教育也应该在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发展性能力,即会学习、会研究、会创新的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五个基本理念,其中一点是提高研究性学习能力。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要使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研究性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拓宽了课堂主渠道,丰富了课外英语活动内容,使学生初步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研究性学习始于美国,由英语“Inquiry learning”翻译而来。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从中获得知识、使用知识,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方式。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思想观念下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重点是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的一种探究式的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一种对教育的重新理解,对学生的认识。它要求教师调动和保护学生自我研究、自我探索的欲望和热情,这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原动力,也是提高自我学习的最佳方式。研究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做什么,怎么做,而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思考好的结论和答案。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观念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融会于学生自发的学习过程。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各个渠道获取信息来进行专题探讨,其目的是改变过去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多方面获取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即语言的交际功能,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其目标有:
(一)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学生从两方面参与研究探索:一方面,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学习活动来获得知识和亲身研究的体验,激发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过程要在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并具有一定的挑战,使学生有一种“乐于研究”的体验。
(二)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能够自主地发现、提出问题,熟悉研究过程,正确应用研究方法,并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相关资料和知识对探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出结论。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果交流展示,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更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资料分析和应用能力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必须学会主动地收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料,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设计,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所有资料进行整合、归纳、总结,利用有价值的资料解决探讨研究的问题。
(四)研究性学习培养的前提和组织模式
1.大学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培养的前提
(1)转变教师教育理念。为了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我们必须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大学英语新课程提出的要求。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研究者和创新者。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英语语言及其他学科各方面的知识,更新现有的知识结构水平,提高以适应现代教学模式的综合文化素质。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多渠道为学生提供获取语言知识及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英语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交际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统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习的能力,更好地提高英语课堂学习效率。
(2)培养学生预习的良好习惯。大学生已经完全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条件,多数学生有自主学习意识和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各门课程教学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效率的保障。英语教学更是如此,尤其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预习很重要。预习可以提高学生自学、研究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从而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和效果。因此,教师要有序指导学生预习,创设恰当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意识。每上完一节课,教师都应认真布置下一节课所要预习的内容和题目,同时布置的内容应该给学生留有更多思考、研究的空间。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言环境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条件,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英语的教学必须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而不是现实教学中脱离语言环境的英语教学。学生接触英语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出现了一种学习语言的不正常现象,“哑巴英语”。语言的最大用处是交际,而我们的学生学习语言只是为了背单词、背语法。这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置于真实的语境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语言的交际。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语言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大学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组织形式
(1)小组合作学习。传统的英语教学就是教师上课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给出学生问题的答案,很少考虑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所以出现学生英语考试成绩很高,但却连最简单的问候语也无法表达出来的英语教学怪现象。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培养学生熟练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已迫在眉睫。英语教学中学生语言实践就极其重要,现在英语教学状况是授课班级人数较多,不便于英语口语交际教学。因此,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小组练习英语,小组成员全员参与讨论和学习,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2)个人学习与集体讨论相结合。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总体目标,全班同学围绕一个共同的研究课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收集资料和整理信息的任务,通过与集体讨论之后,获得结论。个体学习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增加了学生已有的单词量,便于学生间相互学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的个人研究,小组合作、收集资料、独立钻研,培养了学生们研究能力、合作意识,加强了探究精神,培养了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由于其具有问题性、自主性、开放性、过程性、合作性、创新性等特点,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探究精神,增进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同时,获得交际的快乐,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0(6).
[2]周文胜.研究性课程探析[J].教育理论研究,2003(5).
[3]冯新瑞.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2(5).
[4]沈爱敏.寓研究性学习于英语教学中[J].中国教育创新期刊,2009(5).
[5]孙立明等.大学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12).
[5]钟运生.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J].教育探索,2009(9).
责任编辑: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