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站在多元的角度,全方位地审视学生的需求,创设多元互动的情境,构建开放、和谐、充满生命和活力的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反思
当前,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推行,教育教学改革出现了许多新的成果,改革的范围涉及到教学的各个方面,从课堂设置到教材教法,都有人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新的做法。其中,“课堂教育的实效性的问题”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中引人关注的问题之一。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站在多元的角度,全方位地审视学生的需求,创设多元互动的情境,构建开放、和谐、充满生命和活力的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让他們自由、活泼、舒畅地学习,在理想的蓝天中飞翔。
一、依据课表,从学生实践出发,多层次的加工教材
拿到新教材时,早被斑斓的色彩,并茂的图文,远古的历史,最新的高科技深深的吸引着。在日常工作中,又常常觉得不好使用,因为(1)内容太少,够不上45分钟,如果补充内容又觉得难度很大。(2)内容很散,把握不住,前后内容连贯性不强,甚至让人觉得有点牵强。学生普遍反映,学生看起来轻松,但感到不塌实,心中无底,历史与社会的书没有用。课堂也成了一种摆设,上与不上一个样。带着老师的无奈,学生的遗憾,与同行一起探索,感到新课程主渠道是课堂,只有让新课表下的大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才能使学生要学、会学、乐学。为此,在教学中做出了以下尝试。
1.以丰富的想象去充实教材
新课程教材留给教师以巨大的空间,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平台,搭建自由表现的舞台。教师应抓住这个空白,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例如,九年级《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第一目:一道难解的题,教材以1998年长江罕见的洪水灾害为例,真实而生动地展示了PRED问题,这在内容上留下了许多空白。“你所在的学校、家乡有没有这样的难题?”一句简单的话,敲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一道道难题摆在我们面前。并不失时机地提出这些难题有解吗?许多同学热情高涨,纷纷献计献策。所以,在充实教材时,尽量用学生身边最熟知的事或人设置迷团,将校内、校外,个人的、集体的、生活的、科学的世界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获得运用知识的机会,获得成功的快乐。
2.正确利用对教材产生异议时的资源
如:九年级《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一目中,谈到中美关系时提到《中美联合声明》、《中美建交公报》、《八.一七公报》等有关内容。一同学举手质疑:从有关方面获得信息,布什在对台湾问题上,坚持“一个中国,两个原则”,既反对台湾独立,又明确反对大陆对台湾使用武力。一下子触及许多时政热点,这些问题敏感而尖锐,我肯定学生的质疑,这样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必有过多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不需要有戒备心,不会受到苛求和责备,能够比较自由地表达,并及时巧妙地将之转化为教学资源,请同学讨论,并分析美对华政策的双重性,并追求其原因。课后请同学搜集有关资料加深理解。这样既可以将生成的教学资源被合理的运用,使教学充满了生命活力,又可以促进个性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标新立异,师生关系也将更加和谐。一个学生的话使我感触颇深:“老师,你让我们的课堂又活跃起来了,又充满活力了,我们很喜欢。”
二、创新课堂语言空间,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之积极参与学习
课堂的效果如何应当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教师的语言流畅、思维宽泛、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不断变换施教信息的呈现形式,有激情启智作用。如果教学课堂出现闷课、死课、呆课的根源,是教师语言贫乏。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话说得好就会如意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服,发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总之,教学语言艺术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调,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创新课堂语言空间。
1.教学语言应具有教育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把教书育人结合起来,语言要文雅、纯洁、礼貌,绝不能说粗话、脏话。同时要坚决杜绝语病、口头禅(在教学中称之为“教学副语言”)。这个我深有感触:有一次,听领导讲话,该领导有个口头禅:“我跟你讲”,这是每句话的开头必用语。会议结束我除了数数一百二十个“我跟你讲”以外其他一无所知。
2.教学语言应具有启发性。
教学语言应具有启发性,否则,无论教学内容多丰富,也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服从教学内容的客观需要,又要照顾到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教师只有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兴趣爱好、知识水平、思想品德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到有的放失。如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所有性质没有变”这一知识点时,对所教的两个班级采取了不同的教学语言。对基础较好的一个班级,是通过复习“土地改革”、“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两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同时联想到“三农”问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然后进行讨论,对知识点进行拓展。而对基础较差的一个班级,而是采用对家里的责任田能不能卖进行辩论。最后得出结论: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性质没有变。
3.教学语言应富有情感,应善于以情感人
情感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没有情感就没有智慧,教师要利用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点燃智慧的火花。所以教师就必须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并善于进入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出现情绪冲动,迫使学生想要说、想要讲,教学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
三、重视教学过程反思,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育
1.通过反思,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
学生时时刻刻用眼睛和心灵观察和思考着教师,从学生的行为、思想状态、学习成绩及学生对老师的期待,都会反应我们的教学状况。如:上九年级《人权的历程》这一课时发现,原来上课一直认真讲,积极回答的个别同学精神状态大不如以前,课堂纪律也有些松懈。我没有对学生提出批评、指责。而是课后反复思考、总结,原来是由于某一些知识点太抽象,一时也找不到很好的补充材料,使得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说实话,自己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结果导致教学方法不灵活。对学生反馈的信息,未能很好地得到处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为此,我大量收集资料,与同组教师集体备课。功夫不负有心人,课堂气氛又回到了从前。
2.通过反思,提高自己的亲和力
许多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对付,许多事情往往是老师最后一个知道,师生之间有隔阂。所以我们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用自己正直的品质、开阔的胸怀、丰富和细腻的感情,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适当时可以得到推广,使学生有种成就感。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反思
当前,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推行,教育教学改革出现了许多新的成果,改革的范围涉及到教学的各个方面,从课堂设置到教材教法,都有人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新的做法。其中,“课堂教育的实效性的问题”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中引人关注的问题之一。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站在多元的角度,全方位地审视学生的需求,创设多元互动的情境,构建开放、和谐、充满生命和活力的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让他們自由、活泼、舒畅地学习,在理想的蓝天中飞翔。
一、依据课表,从学生实践出发,多层次的加工教材
拿到新教材时,早被斑斓的色彩,并茂的图文,远古的历史,最新的高科技深深的吸引着。在日常工作中,又常常觉得不好使用,因为(1)内容太少,够不上45分钟,如果补充内容又觉得难度很大。(2)内容很散,把握不住,前后内容连贯性不强,甚至让人觉得有点牵强。学生普遍反映,学生看起来轻松,但感到不塌实,心中无底,历史与社会的书没有用。课堂也成了一种摆设,上与不上一个样。带着老师的无奈,学生的遗憾,与同行一起探索,感到新课程主渠道是课堂,只有让新课表下的大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才能使学生要学、会学、乐学。为此,在教学中做出了以下尝试。
1.以丰富的想象去充实教材
新课程教材留给教师以巨大的空间,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平台,搭建自由表现的舞台。教师应抓住这个空白,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例如,九年级《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第一目:一道难解的题,教材以1998年长江罕见的洪水灾害为例,真实而生动地展示了PRED问题,这在内容上留下了许多空白。“你所在的学校、家乡有没有这样的难题?”一句简单的话,敲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一道道难题摆在我们面前。并不失时机地提出这些难题有解吗?许多同学热情高涨,纷纷献计献策。所以,在充实教材时,尽量用学生身边最熟知的事或人设置迷团,将校内、校外,个人的、集体的、生活的、科学的世界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获得运用知识的机会,获得成功的快乐。
2.正确利用对教材产生异议时的资源
如:九年级《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一目中,谈到中美关系时提到《中美联合声明》、《中美建交公报》、《八.一七公报》等有关内容。一同学举手质疑:从有关方面获得信息,布什在对台湾问题上,坚持“一个中国,两个原则”,既反对台湾独立,又明确反对大陆对台湾使用武力。一下子触及许多时政热点,这些问题敏感而尖锐,我肯定学生的质疑,这样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必有过多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不需要有戒备心,不会受到苛求和责备,能够比较自由地表达,并及时巧妙地将之转化为教学资源,请同学讨论,并分析美对华政策的双重性,并追求其原因。课后请同学搜集有关资料加深理解。这样既可以将生成的教学资源被合理的运用,使教学充满了生命活力,又可以促进个性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标新立异,师生关系也将更加和谐。一个学生的话使我感触颇深:“老师,你让我们的课堂又活跃起来了,又充满活力了,我们很喜欢。”
二、创新课堂语言空间,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之积极参与学习
课堂的效果如何应当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教师的语言流畅、思维宽泛、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不断变换施教信息的呈现形式,有激情启智作用。如果教学课堂出现闷课、死课、呆课的根源,是教师语言贫乏。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话说得好就会如意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服,发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总之,教学语言艺术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调,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创新课堂语言空间。
1.教学语言应具有教育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把教书育人结合起来,语言要文雅、纯洁、礼貌,绝不能说粗话、脏话。同时要坚决杜绝语病、口头禅(在教学中称之为“教学副语言”)。这个我深有感触:有一次,听领导讲话,该领导有个口头禅:“我跟你讲”,这是每句话的开头必用语。会议结束我除了数数一百二十个“我跟你讲”以外其他一无所知。
2.教学语言应具有启发性。
教学语言应具有启发性,否则,无论教学内容多丰富,也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服从教学内容的客观需要,又要照顾到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教师只有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兴趣爱好、知识水平、思想品德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到有的放失。如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所有性质没有变”这一知识点时,对所教的两个班级采取了不同的教学语言。对基础较好的一个班级,是通过复习“土地改革”、“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两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同时联想到“三农”问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然后进行讨论,对知识点进行拓展。而对基础较差的一个班级,而是采用对家里的责任田能不能卖进行辩论。最后得出结论: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性质没有变。
3.教学语言应富有情感,应善于以情感人
情感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没有情感就没有智慧,教师要利用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点燃智慧的火花。所以教师就必须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并善于进入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出现情绪冲动,迫使学生想要说、想要讲,教学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
三、重视教学过程反思,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育
1.通过反思,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
学生时时刻刻用眼睛和心灵观察和思考着教师,从学生的行为、思想状态、学习成绩及学生对老师的期待,都会反应我们的教学状况。如:上九年级《人权的历程》这一课时发现,原来上课一直认真讲,积极回答的个别同学精神状态大不如以前,课堂纪律也有些松懈。我没有对学生提出批评、指责。而是课后反复思考、总结,原来是由于某一些知识点太抽象,一时也找不到很好的补充材料,使得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说实话,自己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结果导致教学方法不灵活。对学生反馈的信息,未能很好地得到处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为此,我大量收集资料,与同组教师集体备课。功夫不负有心人,课堂气氛又回到了从前。
2.通过反思,提高自己的亲和力
许多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对付,许多事情往往是老师最后一个知道,师生之间有隔阂。所以我们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用自己正直的品质、开阔的胸怀、丰富和细腻的感情,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适当时可以得到推广,使学生有种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