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素材,让习作更加鲜活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j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今日,习作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学生不知道该写什么,更有甚者脑袋一片空白,总觉得无话可说,挤牙膏似的能写一点是一点。写作对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而言十分痛苦,大部分学生搜肠刮肚、抓耳挠腮也很难写好一篇文章,为了完成一篇习作要么瞎编乱造,胡写一通,要么东搬西抄,凑成一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状?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其实很多学生缺乏写作的素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怎么去有感而言、有感
  而发。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十分喜欢游戏,即使只有短短的课件十分钟,学生也是争分夺秒地玩游戏。为什么游戏有这么大的魅力让学生如此热爱?如果把游戏也搬入作文教学可不可以?这样的想法一旦在脑子里生根发芽,就一发不可收拾,经过精心设计和小心实践,证明将游戏的体验当作习作素材刻入学生的大脑是十分直接有效的。
  一、当堂习作,创造游戏体验
  在游戏的情境中写作,能激发学生的极大的写作兴趣。
  为了让学生避免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千篇一律地概念化写作、脸谱化创作,笔者特意设置了一些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感受、观察、想象,然后把这样鲜活的体验记录下来。
  例如我在一次作文的指导课中,进行了一场哑剧表演。
  先让一个学生暂时离开班级,躲在门外,不能看只能用耳朵听。其余的学生留在班级看我的表演,要求他们认真地观察我的表演,特别是动作的描述要越具体越好,说的不够到位的地方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于是,我开始装模作样地在讲台批改作业,这时同学们底下已经开始议论纷纷,窃窃私语。不一会儿我又开始用手在空中飞舞,用力地拍打,同时眉头紧锁,这时学生观察得更认真了。接着我开始站起来拍打,突然迅速地拍打在黑板上,然后看了下手掌心,洋洋得意。这时学生已经前俯后仰地笑成一团。他们有的趴在地板上,有的已经笑得喘不过气来,有的捂着肚子久久不能自已。
  还没等我说,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学生A说:一天老师正在专心致志地改作业,突然不知道哪里飞来了一只蚊子,嗡嗡地乱叫,不一会居然停在老师手背上。于是老师猛地拍下去。没打到,老师又朝空中拍打还是没打到。正当老师要泄气时,眼前一亮,老师迅速地一拍掌,居然打到了。学生B迫不及待地补充:老师,他说得还不够具体,可以加上打蚊子时的心理。学生C又补充说道:动作描写太单一,老师猫着腰的动作没有提到……就这样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已经把这场哑剧表演说得十分具体而又生动。
  当大部分学生还沉浸在课堂欢乐的氛围中时,被我们请出教室的小勇士,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我请他来说说听到了什么,猜一猜到底发生了什么。他很高兴地说:“我听到了啪啪的声音,然后大家都在笑。估计是在表演拍掌,大家觉得很开心,但是我又听到有的人在叫苍蝇蚊子什么的。”只见他抓耳挠腮地看着大家,而底下的学生却捂着嘴偷偷笑着。于是我让一个学生把刚才看到的再描述一次,边说请那个没在场的学生表演,看看这样的配合是否和谐。再次引导学生仔细认真地观察,特别是此刻的心理想法。
  就这样,一堂游戏似的作文课,给学生留下的不仅仅是欢乐,还在欢乐中教会学生怎么去把握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怎样去仔细地观察。这样的情境教学大大降低了写作的难度,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也增强了习作的自信心,学生自然乐意写作。
  二、偶发事件,化被动为主动
  习作来源于生活,就像鱼离不開水,人离不开空气。离开生活的习作就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毫无生气可言。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更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样美的眼睛就很需要依靠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只要老师能抓住这样的契机,就很容易成为学生的习作大餐。
  一次偶然的机会,班级一位很调皮的学生偷偷带了蚕宝宝。班级其他学生发现了马上跑来告状。本来按照平时的做法,我会把这个蚕宝宝没收了,再把这件事告之家长处理。但是当时脑子灵光一闪,对呀,这个单元就是要写小动物。这不就是现成的作文素材吗?于是我对这个调皮的学生说,想要回蚕宝宝就得靠自己的写作实力了。
  我把蚕宝宝放在了班级的展示仪上,引导学生观察。刚好两只蚕宝宝个性迥异,一只活泼好动,不停地扭来扭去,一只却静悄悄地似乎睡着了一样。有的学生不仅能很好地观察,甚至充分发挥了想象力,那只活泼好动的蚕宝宝不一会就把桑叶吃出一个洞洞来。
  同学A说:它穿上了一件绿衣裳,似乎在说瞧我厉害吧,这件衣服可是我自己做的呢!同学B说:它好像是在打地道,似乎想把盒子也钻出一个洞来。一句句话语给我惊喜,我想,有了这样鲜活的素材,再写其他的小动物,学生也能如此耐下心来仔细观察一番。有这样的耐心的观察何愁写不好一篇动物习作呢!正如老舍笔下的《猫》,丰子恺的《白鹅》,也许学生笔下也会有许多令我赞叹不已的好作品。
  就这样一次偶发事件也成为了习作的素材,化被动为主动,又给学生好好上了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三、校园活动,趣味无穷
  校园就是学生一个很重要的活动阵地,每天都有不一样的事情发生。特别是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这样的事情极大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些事情,习作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事半功倍的。
  这些活动都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能把握好尺度,对学生而言,颇有益处。比如学校举办的开学式、爱心义买义卖活动、班班有歌声班班有美展,甚至消防演练、防地震疏散演习等等。比如一次迎接六一举办班班有美展活动,班级的学生普遍都喜欢画画。利用这个特点,我就让学生以《我的作品》为题,再动手制作、绘制美展作品的时候,记录自己是怎样做的;在做旗袍的手工艺品时,有没有哪些小插曲,遇到了哪些困难等等。这既能完成作品,又能完成一篇文章,岂不是两全其美。
  新《课标》明确告诉我们,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所以在习作教学中,为学生尽可能地提供素材,感受生活体验习作的乐趣。鼓励学生在体验中真实地自我表达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我们的习作教学要紧紧地与生活相结合,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当堂习作,让瞬间成为永恒。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今,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中心。学校作为重要的教育机构,具有教书和育人的重要责任。但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由于过于追求考试的分数,而忽视了“育人”的过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摒除传统的语文教育观,立足于小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本文将深入挖掘古诗词中的优秀内容,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延续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根。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传统美德  在古诗词教学中
摘 要:古诗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传统的文化知识,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本文探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并提出几点切实有效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文教学 传统文化  一、诗文朗诵,加强情境解读  古诗文的节奏、韵律和对仗体现着汉字、汉语的魅力,因此教师在对古诗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古诗文进行朗读,有助于快速地进入古诗文所
摘 要:传承传统文化,应从娃娃抓起。这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得以发展,并代代相传、熠熠生辉的需要。应该在小学低年级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小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接受到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品质、行为素养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促进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充分实现素质教育下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传统文化 问题 对策  中华优秀传
摘 要:中学时政教育是中学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时政教育的多样化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仍处于应付考试、取得高分的境地。中学时政教育的有效教学,旨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关键词:中学 时政教育 有效教学  “中学时政教育是指对中学生开展的时事政治教育,即对中学生进行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
摘 要:傳统文化经典,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也是中国人文化身份的象征。通过经典传唱能激发中学生对传统文化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中学生爱上传统文化。本文根据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学生对传统文化不重视、缺乏兴趣等现象,从明确活动目标、组建传唱社团、融入语文课堂、开展多彩活动、鼓励个性创作、校内外结合六个方面来探索通过引入经典传唱这一形式有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经典传唱 传统文化 探索  传统文化经
摘 要: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把课文分为讲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三类,其中课内自读课文所占比例约为百分之三十,日趋与讲读课文比例相当。学生的语文素养基本源于讲读课与自读课的学习,如何上好自读课成为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热议话题。本人就自读课上教师应具有的意识作一些研究,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进行论述,旨在探究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自读课 学生主体 助读系统 单元支架  统编
摘 要:乡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古诗词的学习具有文化意义,进而帮助学生提升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而且还对小学语文教学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避免学生过度关注语文知识,而忽视了本地的文化。  关键词:乡土文化 古诗词 综合素质 有效结合  一、乡土文化与小学古诗词教学结合的情况  乡土文化与语文教学密切相关。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资源,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但是
摘 要:在我国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也有着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农村小学教育作为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最主要阵地,对农村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阅读能力更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然而由于农村教师自身素养等方面的不足,并不能很好地培养与教育农村小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因此,本文以农村小学中年级为例,针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悦读能力,提出相应的教学措施,以促进农村小学
摘 要:我国历史文化悠久,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了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高中语文在立德树人的同时,还要注重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值得语文教师展开深入研究。本文作者认为,渗透传统文化首先要以丰富学生的文言文知识为基础,然后要深入挖掘教材,营造深入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并通过开设独立的阅读课,使学生在课内与课外都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些教学建议与实践值得语文教师同仁借鉴
摘 要:“复制粘贴”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当今教育的现状,教师课上讲的内容,学生需要一字不差地复制下来,然后尽力粘贴到自己的头脑中。学生早已厌倦了这种寡淡无味的课堂氛围和这种枯燥的教学方法。学生本来是课堂的主体,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才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对象。“应试教育”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运用自如,而且也习惯了这种教育模式。新课程改革旨在改变这一现象,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