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高农业产出效率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农业结构性改革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通过四川省农业产业结构数据,借助于产值比率变更法测算近年来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变动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进一步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处于不断的调整及优化中;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产值增长的作用不显著且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农林牧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增长作用最强的是畜牧业,种植业居次位,林业的影响较低,而渔业则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农业产业;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效应;贡献率;四川省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9-0076-04
收稿日期:2017-05-0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编号:12XJY018);四川省软科学项目(编号:2014ZR0012);四川省统计局项目(编号:2016JGX24)。
作者简介:刘后平(1966—),男,重庆巫溪人,教授,主要从事农村经济、经济统计学研究。E-mail:lhp0622005@163.com。
通信作者:何宇飞,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用经济学、区域经济与发展。E-mail:heyufei2007@qq.com。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优化农业产品产业结构,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前中国农业发展与改革的热点,探索区域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与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自20世纪以来,对农业(本研究所说农业指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农业指种植、林、牧、渔四大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联系的研究[1-4]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是舒尔茨传统农业改造理论与罗默的新增长理论[5]。舒尔茨认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要加深农民对农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认知,以此提高农业产出效率[6]。以罗默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学派研究了以“内生技术变化”为核心的经济长期增长的可能性,在短期内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不同以及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在不同阶段所产生的不同效益在既定的资本、劳动、技术要素条件下,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不相同[7]。研究表明,农业发展与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国内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在其农业国的工业化理论中提出,发展中国家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也即农业和农村的工业与现代化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及关键所在[8]。罗其友分析了新时期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中应着重保证粮食的安全,进而优化产量、提高品质、减少成本、提升其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9]。杨婧分别对需求、要素的供给、制度等结构进行比较及回归分析,认为影响农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最大的是需求结构[10]。邓琨运用索洛经济模型,测算出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是种植业产业[11]。吴晚霞等运用多种方法,多层次地研究了当前四川省在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所取得的成效[12]。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主要着眼于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如促进宏观经济增长、引导农民增收等,而在实践研究上,主要关注农业生产结构比例调整,在农业内部结构变化对农业产出增长之间关联度研究方面目前比较欠缺。
本研究借助于四川省数据,首先通过产值比率变更法来测算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其次,选取了1985—2015年四川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数与种植业产业、林业产业、牧业产业、渔业产业产值指数进行回归分析,深入揭示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区域农业发展的贡献。
1 模型构建和数据来源
1.1 农业产值增长的比率变更法模型
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首先利用产值比率变更法。农业内部各产业产值的增长率以及农业内部各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这2个因素决定了地区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基于此,构建模型如下:
M=∑4i=1CiMi(i=1,2,3,4)。(1)
式中:M表示地区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率,Ci表示地区农业内部各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百分比,Mi表示地区农业内部各产业产值的增长率。利用该模型,可以测算出地区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率,进而利用该地实际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率与测算出的增长率之间的差额来计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2 产业结构变动对农业产值增长影响的回归模型
在产业结构存在差异性的状态下,用下式表示生产函数:
Y=F(X1,X2,…,Xn,A)。(2)
式中:Y表示总产出,Xi表示第i(i=1,2,…,n)产业部门的产出,A表示技术等因素。对式(2)進行全微分可得:
dY=∑ni=1YXidXi YAdA。(3)
式(3)中两边同时除以Y,可得:
dYY=∑ni=1XiY YXi dXiXi AY YA dAA。(4)
式中:XiY YXi代表对应于第i产业部门Xi的产出弹性,记为βi,AY YA dAA代表技术等的变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记为β0,则公式(4)可以改写为:
dYY=∑ni=1βidXiXi β0。(5)
因此,可以利用式(6)来测算产业内部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
lgY=β0 ∑ni=1βilgXi ε。(6)
1.3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四川统计年鉴》(2005—2015),按照当年价格来计算四川省种植业产业、林业产业、畜牧业产业、渔业产业及农业生产总值。在回归分析中,采用1985—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其中,Y代表四川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数,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产业产值指数用Xi(i=1,2,3,4)分别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选取四川省2005—2015年的数据进行测算,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四川省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2005年为2 457.46亿元,其中种植业产业生产总值为1 037.20亿元,占农业产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2.21%;林业产值为69.94亿元,比重为2.85%;牧业产值为1 230.18亿元,比重为 50.06%;渔业产值为78.49亿元,比重为3.19%。四川省农林牧渔业产业生产总值2015年达到6 377.84亿元,相比上年,农业总产值增长率达到8.32%,其中种植业产业总值为 3 335.51 亿元,占全省农林牧渔业产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52.30%;林业产值205.82亿元,比重为3.23%;牧业产值为2 515.58亿元,比重下降到39.44%;渔业产值为210.52亿元,比重为3.30%。
近年来,伴随着四川省农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四川省农业内部各产业发展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图1、表1可以看出,2008年以来,四川省种植业的产值比例开始超过畜牧业产值比例,成为四川省第一产业中贡献最大的产业,因此种植业是四川省非常重要的农业产业,四川省种植业总体呈逐渐上升的趋势,2015年,种植业产业占全省农业生产总值的5230%。四川省林业产业在四川省第一产业中所占比例较低,近10年总体维持在3%左右,2015年为3.23%。根据相关数据,至2015年年底,四川省全省林地总面积为 2 402.4万h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9.43%。四川省的畜牧业生产总值比例
占全省第一产业比例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05年,四川省的畜牧业生产总值比例占全省第一产业的比例高达50.06%,2006—2007年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07年,四川省的畜牧业产值比例达到最高值,为54.21%,畜牧业成为四川省第一产业的绝对支柱,2007年后,畜牧业占四川省第一产业产值的比例总体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至2015年,畜牧业产值比例已降低到39.44%,但四川省主要的第一产业仍然以畜牧业产业为主体。四川省渔业占第一产业产值比例一直较低,2005—2015年年均维持在3%左右,四川省渔业产业生产总值2005年为78.49亿元,所占比例为 3.19%,至2015年,四川省渔业产值比例仅增加到3.30%,产值为210.52亿元,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四川省的渔业产业发展不足,渔业发展规模有限。四川省的种植业和畜牧业产业在四川省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四川省农业经济得以迅猛发展的主要动力。
从表2、表3可以看出,四川省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在2006年为5.89%,其中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分别为3.65%、9.74%、7.09%、11.05%。至2015年,四川省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上升到 8.32%,其中种植业产业、林业产业、牧业产业、渔业产业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分别为8.34%、5.01%、8.48%、9.45%。依据贡献率模型估算2005—2015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对四川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见表3。
结构的调整对四川省农业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年均维持在0.10% 左右。说明四川省这几年的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是有成效的,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处于转型及升级中,但是从总体上看对四川省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显著,四川省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转型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2.2 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变动对农业产值增长影响的回归分析
在二者关系的分析中,用1985—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作为数据样本,四川省农林牧渔业产业生产总值指数用Y表示,种植业产业、林业产业、牧业产业、渔业产业生产总值指数用Xi(i=1,2,3,4)表示。通过Eviews 7.2程序对采集的数据按公式(5)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四川省农业内部结构变动对农业变化产值增长的回归分析结果
变异来源系数标准误差t检验P值C-0.768 2090.196 973-3.900 0650.000 8lgX10.431 6490.034 20612.619 2400.000 0 lgX20.128 0830.014 3698.913 9240.000 0 lgX30.601 1620.065 6109.162 6520.000 0 lgX4-0.094 7600.040 891-2.317 3770.030 2 R20.999 730 调整后的R20.999 681 Durbin-Watson stat0.465 019 F检验20 355.240 000 Prob(F检验)0.000 000
从表4可以看出,该回归方程的判决系数R2=0.999 730,表明該回归模型在整体上拟合较好,相关解释变量lgX1、lgX2、lgX3、lgX4的参数在5%的显著水平下也都顺利通过t检验,表明农业内部各产业在整体上对农业生产总值有较强解释意义。但上述模型中D-W值为 0.465 019,模型存在序列相关性。
运用带残差项的一阶自回归模型进行修正,以便消除模型残差的序列相关性并作进一步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5。
修正后方程的判决系数R2=0.999 956,统计量值提高明显,D-W统计值为1.699 418,自相关性已不存在,方程整体上回归效果较好,除解释变量lgX4外,解释变量lgX1、lgX2、lgX3的参数都通过t检验,说明对于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种植业产业、林业产业、牧业产业这三大产业有相当高的解释意义。四川省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变动与农业经济发展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影响关系,删除不显著解释变量lgX4,得到方程如下:
lgY=-0.603 0.460 lgX1 0.091 lgX2 0.503 lgX3 0.670 AR。(7) 由公式(7)可知,四川省农业内部农林牧渔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差异性的影响关系,种植业的产出弹性为0.460,林业为0.091,而畜牧业产出弹性为0.503。说明四川省种植业产值每增加1%会带来0.46%的农业产值增量;林业产值每增加1%会带来0.091%的农业产值增量;畜牧业产值每增加1%会带来0.503%的农业产值增量。表明在四川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推动性最强的是畜牧业,种植业产业居次位,林业的影响较低,而渔业不显著。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3.1 结论
3.1.1 农业内部各产业对区域农业发展贡献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从四川省来看,对农业经济发展推动性最强的是畜牧业产业,种植业产业居次位,林业产业的影响较低,而渔业不显著。拉动四川省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产业是畜牧业产业,种植业产业在四川省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林业、渔业比重偏低,林业、渔业发展较缓慢,对于四川省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
3.1.2 农业内部产业发展不平衡 对2005—2015年四川省农业内部各部门的生产总值和比重进行分析,自2005年以后,种植业产业在四川农业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日趋上升,畜牧业产业占比逐渐下降,林业、渔业基本稳定,但是农业内部各产业的发展仍然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种植业、畜牧业作为四川农业两大主导性产业,对四川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巨大,四川省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林业和渔业资源大省,2015年,林业、渔业的产值分别仅有205.82亿元、210.52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3.23%、3.30%。林业和渔业的市场潜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要增加对于林业和渔业发展的投入,从而在整体上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3.1.3 农业发展的产业化程度较低,区域特色不明显 四川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与先进省份相比还有着不小的差距。长期以来,四川省农业的生产、加工与流通环节各自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对经济增长的牵引力不足,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商品率低、产出效益低等问题,产品的品质也不够优良,品牌效应不强,农业区域资源配置不合理,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模式也较单一,这些都限制了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
3.2 政策建议
自2012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农业发展,我国和各省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但是,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2.1 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 从四川省来看,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合理性不够,种植业占比较高,应适当降低种植业比重,畜牧業发展较好,林业和渔业产业占比较低,应当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引导林业和渔业产业发展。在种植业方面,适当增加种植一些特色经济作物;林业方面在保持良好发展的同时注意环境保护,决不能出现过度砍伐的情况;畜牧业产业进一步发展要做到运用科技来转型升级产业生产方式,利用好政策扶持和市场有利的发展时机,最终实现畜牧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渔业发展应因地制宜,对渔业产业进行集中化管理,形成适度规模的渔业产业集群。
3.2.2 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合理布局产业 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各区域应选择在区域内甚至在全国有一定竞争力或者有市场发展潜力的产品作为重点发展项目。同时合理布局区域农业产业:在种植业产业发达的地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优质水稻、地方特色优质水果、生态绿色蔬菜等;在林业产业发达地区大力发展花木果蔬业等;在畜牧业产业发达地区建立牛羊产业基地、优质家畜供应基地等;在渔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建立渔业养殖和农家乐的农业旅游业一体的家庭渔场;综合考虑区域发展情况,在农林牧渔产业均发展较好的地区,有选择性的发展不同产业,起到查漏补缺作用。
3.2.3 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形成品牌效应 区域省份应在推进农业产业升级的同时创新经营机制,形成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增加销售渠道,扩大市场占有率,在经营过程中推进名牌战略,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培育出在省区、全国有
影响的名牌;与此同时,要做好对区域农产品名牌的宣传与推广工作,提升特色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整体形象;严格依据农产品生产标准和质量监督检验标准对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以便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四川农产品的良好声誉。
参考文献:
[1]Williamson.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M]. New York:Free Press,1985:1424-1425.
[2]Chang T Y. 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al policies on agriculture structure adjustment in Taiwan:An analysis of off-farm labor movement[J].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2011,3(1):67-79.
[3]Wu Z L. Research on regional difference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y Systems and Intelligent Services. IEEE,2011:140-144.
[4]Wang X,Wu S,Feng 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agricultural growth:The case of China[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and E-Government. IEEE,2010:5315-5318.
[5]戴维·罗默. 高级宏观经济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西奥多·W.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 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78-85.
[7]Romer P M. Increasing returns to long-run growth[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5):1002-1037.
[8]张培刚. 农业与工业化[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9]罗其友. 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探讨[J]. 中国农业信息,2015(1):13-14.
[10]杨 婧. 我国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杭州:浙江大学,2013:25-28.
[11]邓 琨.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四川省为例[J]. 广东农业科学,2011(9):193-196.
[12]吴晚霞,曹正勇. 四川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分析[J]. 新疆农垦经济,2013(6):53-57. 王 恒.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大连乡村旅游业态升级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9):80-85.
关键词:农业产业;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效应;贡献率;四川省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9-0076-04
收稿日期:2017-05-0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编号:12XJY018);四川省软科学项目(编号:2014ZR0012);四川省统计局项目(编号:2016JGX24)。
作者简介:刘后平(1966—),男,重庆巫溪人,教授,主要从事农村经济、经济统计学研究。E-mail:lhp0622005@163.com。
通信作者:何宇飞,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用经济学、区域经济与发展。E-mail:heyufei2007@qq.com。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优化农业产品产业结构,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前中国农业发展与改革的热点,探索区域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与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自20世纪以来,对农业(本研究所说农业指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农业指种植、林、牧、渔四大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联系的研究[1-4]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是舒尔茨传统农业改造理论与罗默的新增长理论[5]。舒尔茨认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要加深农民对农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认知,以此提高农业产出效率[6]。以罗默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学派研究了以“内生技术变化”为核心的经济长期增长的可能性,在短期内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不同以及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在不同阶段所产生的不同效益在既定的资本、劳动、技术要素条件下,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不相同[7]。研究表明,农业发展与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国内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在其农业国的工业化理论中提出,发展中国家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也即农业和农村的工业与现代化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及关键所在[8]。罗其友分析了新时期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中应着重保证粮食的安全,进而优化产量、提高品质、减少成本、提升其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9]。杨婧分别对需求、要素的供给、制度等结构进行比较及回归分析,认为影响农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最大的是需求结构[10]。邓琨运用索洛经济模型,测算出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是种植业产业[11]。吴晚霞等运用多种方法,多层次地研究了当前四川省在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所取得的成效[12]。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主要着眼于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如促进宏观经济增长、引导农民增收等,而在实践研究上,主要关注农业生产结构比例调整,在农业内部结构变化对农业产出增长之间关联度研究方面目前比较欠缺。
本研究借助于四川省数据,首先通过产值比率变更法来测算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其次,选取了1985—2015年四川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数与种植业产业、林业产业、牧业产业、渔业产业产值指数进行回归分析,深入揭示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区域农业发展的贡献。
1 模型构建和数据来源
1.1 农业产值增长的比率变更法模型
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首先利用产值比率变更法。农业内部各产业产值的增长率以及农业内部各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这2个因素决定了地区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基于此,构建模型如下:
M=∑4i=1CiMi(i=1,2,3,4)。(1)
式中:M表示地区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率,Ci表示地区农业内部各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百分比,Mi表示地区农业内部各产业产值的增长率。利用该模型,可以测算出地区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率,进而利用该地实际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率与测算出的增长率之间的差额来计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2 产业结构变动对农业产值增长影响的回归模型
在产业结构存在差异性的状态下,用下式表示生产函数:
Y=F(X1,X2,…,Xn,A)。(2)
式中:Y表示总产出,Xi表示第i(i=1,2,…,n)产业部门的产出,A表示技术等因素。对式(2)進行全微分可得:
dY=∑ni=1YXidXi YAdA。(3)
式(3)中两边同时除以Y,可得:
dYY=∑ni=1XiY YXi dXiXi AY YA dAA。(4)
式中:XiY YXi代表对应于第i产业部门Xi的产出弹性,记为βi,AY YA dAA代表技术等的变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记为β0,则公式(4)可以改写为:
dYY=∑ni=1βidXiXi β0。(5)
因此,可以利用式(6)来测算产业内部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
lgY=β0 ∑ni=1βilgXi ε。(6)
1.3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四川统计年鉴》(2005—2015),按照当年价格来计算四川省种植业产业、林业产业、畜牧业产业、渔业产业及农业生产总值。在回归分析中,采用1985—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其中,Y代表四川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数,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产业产值指数用Xi(i=1,2,3,4)分别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选取四川省2005—2015年的数据进行测算,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四川省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2005年为2 457.46亿元,其中种植业产业生产总值为1 037.20亿元,占农业产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2.21%;林业产值为69.94亿元,比重为2.85%;牧业产值为1 230.18亿元,比重为 50.06%;渔业产值为78.49亿元,比重为3.19%。四川省农林牧渔业产业生产总值2015年达到6 377.84亿元,相比上年,农业总产值增长率达到8.32%,其中种植业产业总值为 3 335.51 亿元,占全省农林牧渔业产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52.30%;林业产值205.82亿元,比重为3.23%;牧业产值为2 515.58亿元,比重下降到39.44%;渔业产值为210.52亿元,比重为3.30%。
近年来,伴随着四川省农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四川省农业内部各产业发展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图1、表1可以看出,2008年以来,四川省种植业的产值比例开始超过畜牧业产值比例,成为四川省第一产业中贡献最大的产业,因此种植业是四川省非常重要的农业产业,四川省种植业总体呈逐渐上升的趋势,2015年,种植业产业占全省农业生产总值的5230%。四川省林业产业在四川省第一产业中所占比例较低,近10年总体维持在3%左右,2015年为3.23%。根据相关数据,至2015年年底,四川省全省林地总面积为 2 402.4万h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9.43%。四川省的畜牧业生产总值比例
占全省第一产业比例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05年,四川省的畜牧业生产总值比例占全省第一产业的比例高达50.06%,2006—2007年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07年,四川省的畜牧业产值比例达到最高值,为54.21%,畜牧业成为四川省第一产业的绝对支柱,2007年后,畜牧业占四川省第一产业产值的比例总体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至2015年,畜牧业产值比例已降低到39.44%,但四川省主要的第一产业仍然以畜牧业产业为主体。四川省渔业占第一产业产值比例一直较低,2005—2015年年均维持在3%左右,四川省渔业产业生产总值2005年为78.49亿元,所占比例为 3.19%,至2015年,四川省渔业产值比例仅增加到3.30%,产值为210.52亿元,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四川省的渔业产业发展不足,渔业发展规模有限。四川省的种植业和畜牧业产业在四川省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四川省农业经济得以迅猛发展的主要动力。
从表2、表3可以看出,四川省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在2006年为5.89%,其中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分别为3.65%、9.74%、7.09%、11.05%。至2015年,四川省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上升到 8.32%,其中种植业产业、林业产业、牧业产业、渔业产业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分别为8.34%、5.01%、8.48%、9.45%。依据贡献率模型估算2005—2015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对四川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见表3。
结构的调整对四川省农业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年均维持在0.10% 左右。说明四川省这几年的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是有成效的,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处于转型及升级中,但是从总体上看对四川省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显著,四川省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转型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2.2 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变动对农业产值增长影响的回归分析
在二者关系的分析中,用1985—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作为数据样本,四川省农林牧渔业产业生产总值指数用Y表示,种植业产业、林业产业、牧业产业、渔业产业生产总值指数用Xi(i=1,2,3,4)表示。通过Eviews 7.2程序对采集的数据按公式(5)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四川省农业内部结构变动对农业变化产值增长的回归分析结果
变异来源系数标准误差t检验P值C-0.768 2090.196 973-3.900 0650.000 8lgX10.431 6490.034 20612.619 2400.000 0 lgX20.128 0830.014 3698.913 9240.000 0 lgX30.601 1620.065 6109.162 6520.000 0 lgX4-0.094 7600.040 891-2.317 3770.030 2 R20.999 730 调整后的R20.999 681 Durbin-Watson stat0.465 019 F检验20 355.240 000 Prob(F检验)0.000 000
从表4可以看出,该回归方程的判决系数R2=0.999 730,表明該回归模型在整体上拟合较好,相关解释变量lgX1、lgX2、lgX3、lgX4的参数在5%的显著水平下也都顺利通过t检验,表明农业内部各产业在整体上对农业生产总值有较强解释意义。但上述模型中D-W值为 0.465 019,模型存在序列相关性。
运用带残差项的一阶自回归模型进行修正,以便消除模型残差的序列相关性并作进一步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5。
修正后方程的判决系数R2=0.999 956,统计量值提高明显,D-W统计值为1.699 418,自相关性已不存在,方程整体上回归效果较好,除解释变量lgX4外,解释变量lgX1、lgX2、lgX3的参数都通过t检验,说明对于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种植业产业、林业产业、牧业产业这三大产业有相当高的解释意义。四川省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变动与农业经济发展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影响关系,删除不显著解释变量lgX4,得到方程如下:
lgY=-0.603 0.460 lgX1 0.091 lgX2 0.503 lgX3 0.670 AR。(7) 由公式(7)可知,四川省农业内部农林牧渔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差异性的影响关系,种植业的产出弹性为0.460,林业为0.091,而畜牧业产出弹性为0.503。说明四川省种植业产值每增加1%会带来0.46%的农业产值增量;林业产值每增加1%会带来0.091%的农业产值增量;畜牧业产值每增加1%会带来0.503%的农业产值增量。表明在四川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推动性最强的是畜牧业,种植业产业居次位,林业的影响较低,而渔业不显著。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3.1 结论
3.1.1 农业内部各产业对区域农业发展贡献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从四川省来看,对农业经济发展推动性最强的是畜牧业产业,种植业产业居次位,林业产业的影响较低,而渔业不显著。拉动四川省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产业是畜牧业产业,种植业产业在四川省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林业、渔业比重偏低,林业、渔业发展较缓慢,对于四川省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
3.1.2 农业内部产业发展不平衡 对2005—2015年四川省农业内部各部门的生产总值和比重进行分析,自2005年以后,种植业产业在四川农业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日趋上升,畜牧业产业占比逐渐下降,林业、渔业基本稳定,但是农业内部各产业的发展仍然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种植业、畜牧业作为四川农业两大主导性产业,对四川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巨大,四川省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林业和渔业资源大省,2015年,林业、渔业的产值分别仅有205.82亿元、210.52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3.23%、3.30%。林业和渔业的市场潜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要增加对于林业和渔业发展的投入,从而在整体上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3.1.3 农业发展的产业化程度较低,区域特色不明显 四川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与先进省份相比还有着不小的差距。长期以来,四川省农业的生产、加工与流通环节各自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对经济增长的牵引力不足,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商品率低、产出效益低等问题,产品的品质也不够优良,品牌效应不强,农业区域资源配置不合理,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模式也较单一,这些都限制了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
3.2 政策建议
自2012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农业发展,我国和各省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但是,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2.1 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 从四川省来看,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合理性不够,种植业占比较高,应适当降低种植业比重,畜牧業发展较好,林业和渔业产业占比较低,应当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引导林业和渔业产业发展。在种植业方面,适当增加种植一些特色经济作物;林业方面在保持良好发展的同时注意环境保护,决不能出现过度砍伐的情况;畜牧业产业进一步发展要做到运用科技来转型升级产业生产方式,利用好政策扶持和市场有利的发展时机,最终实现畜牧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渔业发展应因地制宜,对渔业产业进行集中化管理,形成适度规模的渔业产业集群。
3.2.2 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合理布局产业 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各区域应选择在区域内甚至在全国有一定竞争力或者有市场发展潜力的产品作为重点发展项目。同时合理布局区域农业产业:在种植业产业发达的地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优质水稻、地方特色优质水果、生态绿色蔬菜等;在林业产业发达地区大力发展花木果蔬业等;在畜牧业产业发达地区建立牛羊产业基地、优质家畜供应基地等;在渔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建立渔业养殖和农家乐的农业旅游业一体的家庭渔场;综合考虑区域发展情况,在农林牧渔产业均发展较好的地区,有选择性的发展不同产业,起到查漏补缺作用。
3.2.3 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形成品牌效应 区域省份应在推进农业产业升级的同时创新经营机制,形成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增加销售渠道,扩大市场占有率,在经营过程中推进名牌战略,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培育出在省区、全国有
影响的名牌;与此同时,要做好对区域农产品名牌的宣传与推广工作,提升特色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整体形象;严格依据农产品生产标准和质量监督检验标准对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以便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四川农产品的良好声誉。
参考文献:
[1]Williamson.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M]. New York:Free Press,1985:1424-1425.
[2]Chang T Y. 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al policies on agriculture structure adjustment in Taiwan:An analysis of off-farm labor movement[J].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2011,3(1):67-79.
[3]Wu Z L. Research on regional difference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y Systems and Intelligent Services. IEEE,2011:140-144.
[4]Wang X,Wu S,Feng 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agricultural growth:The case of China[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and E-Government. IEEE,2010:5315-5318.
[5]戴维·罗默. 高级宏观经济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西奥多·W.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 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78-85.
[7]Romer P M. Increasing returns to long-run growth[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5):1002-1037.
[8]张培刚. 农业与工业化[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9]罗其友. 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探讨[J]. 中国农业信息,2015(1):13-14.
[10]杨 婧. 我国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杭州:浙江大学,2013:25-28.
[11]邓 琨.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四川省为例[J]. 广东农业科学,2011(9):193-196.
[12]吴晚霞,曹正勇. 四川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分析[J]. 新疆农垦经济,2013(6):53-57. 王 恒.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大连乡村旅游业态升级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9):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