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德岗位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以东约14公里,是加德满都谷地的第三大城市。表面看来,巴德岗与中国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小镇差不多。在这个现在贵为世界文化遗产、过去曾经做过尼泊尔国都的古城里,见不到代表生活富足的光鲜时装和浮华的时尚符号,更别提标志着经济腾飞、城市化发展成绩的高大建筑与立交桥了。城内的建筑老旧,甚至有些破败;街道整洁,但是狭窄,路边时常见到成堆的稻谷和样式陈旧的木制农具;人们仍然穿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服装,大多数人的住所幽暗而逼仄,饮食也没那么多花样,只是米饭、油炸的面食和带着浓重咖喱味儿的黏稠豆汤。
按照常理推测,这里的人应该面目愁苦,神情中充盈着对困窘生活的不满和茫然无措的焦躁才对。但我见到的巴德岗原住民,脸上却是一副平静超然的神态,不喜不怒,不乐不悲,一如大大小小的神庙中被供奉的神像一样,安静祥和,泰然自若。
这样一个城市,能让全世界的游客以及文化、历史学者趋之若鹜,一定有它的道理。
活在中世纪
巴德岗创建于公元9世纪,12世纪时已发展成为尼泊尔的商业重镇,并被定为马拉王朝的首都;15世纪之后,这里又是尼泊尔历史上三个最强盛王国(加德满都、帕坦、巴德岗)之一的巴德岗王国的国都,直到18世纪后期统一的沙阿王朝建立后,才结束了其国都的历史。
正是由于作为一国之都近千年的历史,再加上历代君王多喜爱艺术、建筑和宗教,巴德岗聚集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众多文化古迹,成为尼泊尔中世纪文化艺术的发源地。20世纪80年代,巴德岗被联合国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亚洲受重点保护的18座古城之一。
巴德岗展现给世人的,是一座仍然活着的古城。祖先留下的遗产并没有成为高不可攀的“文物”,而是子孙后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清贫的生活似乎没有消磨掉他们生活的乐趣,外来文化也好像离他们很遥远,巴德岗的人们依旧淡然地过着属于自己的与世无争的日子。
在巴德岗,时光似乎停滞:巍峨的神庙中仍然香火缭绕;老人们坐在街边的长廊里,背靠着雕刻精美的黑色木柱,悠闲地晒着太阳,几百年来,无数朝拜神灵的信徒曾在这些长廊中休息过;遍布全城的水池,精美的石雕兽头嘴里流淌出清澈的泉水,人们还是像过去一样在这里洗衣沐浴……穿行在古旧的街巷之中,南亚特有的炽烈阳光从狭窄的街口倾泻下来,直射在斑驳的红砖墙上,映出一片赭红。那时节,仿佛时光倒转,一幅似真亦幻、散发着高贵气质和艺术气息的中世纪古城图景浮现在每个人眼前。
陶马迪旧城广场南侧有一个院落,石雕院门框架上的纹饰已经模糊,院子里树影婆娑,与广场上熙熙攘攘的热闹相比显得异常安静。我走进院子,举起相机对着一座黑色的石雕神像拍照,突然听到身后有人用英语说:“喂,你!”我转回身,吓了一跳,一个身穿警察制服、头戴红色贝雷帽、身高足有一米九的黑脸大汉叉着腰站在我面前,屁股后边还晃荡着一把曾经令无数人闻之胆寒的廓尔喀军刀!
黑脸大汉用溜圆的大眼睛盯着我,神态倒并不凶狠,用手指了一下我,又指指另外一个方向。我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心一下子就凉了:在一个被香火熏得漆黑的神龛前,坐着两位披着紫色纱丽的女人和两个十几岁的男孩,身后还有一男一女两个警察!完了!我一定是闯进什么禁区了,那两个女人和孩子应该也是被抓到的。“我,游客,就是拍个照……”我挥动着相机,用有限的几个英文单词解释着。黑脸大汉面无表情,冲我摆了一下头,向神龛走去,对那几个人呜啦呜啦地说了几句,一个穿深灰色T恤的男孩从身后摸出一个已经剥开的柚子。大汉接过柚子,剥出一大瓣递给我,又分给其他人,一边吃一边问:“中国?日本?”“中国,中国。”我连忙回答。“哦,中国,好!中国好!”所有人脸上都现出笑容,大汉又剥了一大瓣柚子塞到我手里,示意我赶快吃。我掰了一小块放到嘴里,淡粉色的果肉晶莹剔透,清凉酸甜。
虽然始终没搞懂我究竟误犯了什么规矩,但看来应该是虚惊一场了。我开始跟这几位聊天儿,半吊子中国英语“对战”大舌头尼泊尔英语,谁都听不太懂,却又好像能够心领神会。最后,黑脸大汉指挥我和两个警察、两个妇女、两个少年挤在黑糊糊的神龛前,他一边咔咔地按着快门,一边“OK,OK”地叫个不停。一个男孩趁我不备,把柚子皮扣到我头上,于是一群人像老朋友一样笑成一团。
古都里的田园牧歌
在巴德岗,最让游客着迷的,就是与当地的民众没有距离,仿佛是跟他们一起生活在300多年前的历史里。庄严的王宫、神圣的庙宇与世俗的平民生活,在巴德岗并非泾渭分明,而是水乳交融。所以虽为古都,但处处都能感受到田园牧歌般闲适诗意的氛围。
皇宫广场集中了巴德岗最精美的建筑艺术,镶嵌在暗红色宫墙上的黄金门(又称太阳门)熠熠发光,铜质镀金大门上的雕刻形态逼真、富丽堂皇。在游客们为这绝世精品赞叹不已的时候,总会有当地人走到门前,用手指蘸上红色或黄色的粉末和金盏花瓣,轻触门两侧的神像。在几百年来不知多少次满含敬意的触摸下,神像铜质的额头已经被人们的指头磨出了一个大洞!
黄金门东侧是55窗宫,宫墙面对广场的一面,有55扇连成一体的黑漆檀香木雕花窗,古朴庄重又不失精美。据说这是国王的后宫,每扇窗后都有一位美丽的嫔妃等候着宠幸。把后宫安排在面对广场的地方,让臣民们也有机会一睹芳容,或许也算是巴德岗民风淳厚的一个佐证。
在一条狭窄的小巷里,我正举着相机狂拍三个洗衣服的女人,旁边屋子的门开了,一大一小两个漂亮的小女孩站在门口,穿着干净的校服,一边刷牙一边看我拍照,姐姐的脸上还挂着没擦干的水珠。紧接着门里又钻出来一个调皮的男孩,冲我做着鬼脸。我把相机对准他们,孩子们并不躲闪,反而露出了大方的笑容。
在陶马迪旧城广场,登上尼泊尔最高的印度教神庙——尼亚塔坡拉神庙的第五层基座,仰头欣赏希克拉提希米女神的108个彩色木雕化身时,会发现坐在庙檐下的少男少女正旁若无人地牵着手倾诉衷肠。塔丘帕旧城广场上,有尼泊尔唯一供奉三神一体(创造神大梵天、破坏神湿婆和保护神毗湿奴)的达塔特瑞雅神的庙宇,在这样一个传统的古城里,这座庙宇檐下的木雕却是生动传神的性爱主题。 陶马迪旧城广场和塔丘帕旧城广场也是巴德岗最热闹的集市。早晨天还没亮,广场上就聚满了做生意的小贩,他们并不叫卖,只是静静地站或坐着,看着眼前过往的人们,有买主停下来,简单交谈几句,成交或者离开,然后再静静等待下一位主顾。
君王和平民,祭神和生存,精神与物质,就这样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信仰之城
巴德岗人和其他尼泊尔人一样,都是虔诚的信徒,因此巴德岗又称为巴克塔普尔(Bhaktapur),意为“信徒之城”。
巴德岗人一天的生活从敬神开始,以拜神结束。每天清晨,男人走出家门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自己信奉的神庙里或神祗(常常不只一个)前,祷告后轻抚神像额头或门楣上的雕刻,再敲一下悬挂在檐下的铜钟。着急赶路办事的,就在门外低下头,用右手反复轻触眉心和心口。女人们则梳洗干净,打扮齐整,手里托了装着大米、水果、鲜花、红色或黄色颜料和油灯的小铜盘,逐个拜祭至高无上的神灵。到了晚上,人们又聚集在神庙和神像前,点燃油灯,神情庄重地重演白天的祭祀仪式。
在陶马迪旧城广场附近的一家小杂货店里,黝黑壮实的店主恰克,在卖了我一瓶冰镇可乐后,听到我问他对自己的生活是否满意时,咧开大嘴非常肯定地摇了一下头(在尼泊尔,摇头表示同意)。我又问他如此满足的原因,他用黑白分明的大眼珠子盯了我一会儿,指着我胸前的照相机说:“你有尼康,但是这里,”他把宽大的手掌按在自己厚实的胸口上,“也应该有神。”
可能是对心中神明的尊崇,使巴德岗人忽略了生活的清苦;或许是从未动摇的信仰令他们寄希望于来世,而视现世的苦痛为必不可少的修炼;抑或是浸润在血液里的艺术家气质,让他们拥有了乐观平和的天性……不管是什么原因,都说明了幸福感是精神层面的自我感受,没有标准,不可比对,只能源于内心。
入夜,陶马迪旧城广场东侧的拜拉那神庙前,一排排祭神的小油灯随风摇曳。庙门旁边的石阶上,五六个人敲打着尼泊尔小鼓和几件金属乐器,和着节奏高声吟唱着晚祷的歌,悠长婉转的声音在空旷的广场上回荡,很快又在黑黢黢的街道中飘散无踪。乐音与歌声一停,古城中便一片寂静。没有喧闹的酒吧,没有灯火通明的商店,有的只是跟300年前的夜晚一样的安宁。
Tips
尼泊尔别样体验
尼泊尔以自然风光和独具特色的南亚文化而著称,看神庙、爬高山、骑大象、飞滑翔伞、漂流、发呆……都是大众熟知的玩法。其实,除却招牌“景点”,走近尼泊尔人的生活,还能发现很多别样的精彩。
1.巴德岗(Bhadgaon)逛自由市场
清晨,巴德岗的原住民们就开始在神庙前的广场上“练摊儿”,卖的东西以水果为主,随便堆在地上,卖相似乎差了些,但味道非常好,应该是没用化肥、添加剂“伺候”过。特别是香蕉,花上5元人民币,就可以买到一串10个,足够当午饭了。此外更有琳琅满目的日用品,展现出不一样的生活图景。
2.博卡拉(Pokhara)暴吃牛排
来尼泊尔的老外,一多半都是冲着博卡拉去的,这里是背包客的圣地、徒步者的天堂。此外,让人难忘的还有这里的牛排:厚厚的一块牛排,浇上厚厚的酱汁,再撒上胡椒,量大、份儿足、味儿好,不流口水都难。若在北京、上海,这样一块牛排没100元下不来,在博卡拉,40多元人民币即可拿下。记住,要告诉服务生最多做到五分熟,否则煎过了头儿,您就慢慢用它磨牙吧。
3.帕坦(Patan)古老水池里的露天洗浴
帕坦是加德满都谷地昔日的三个古老王国之一,与加德满都只有一河之隔。这里有数个几百年前修建的水池,清清的水流从精美的石雕兽头嘴里喷涌出来,附近居民就在这里洗衣沐浴。洗澡的人们男女分开,男人在角落里光着膀子抹肥皂,身上还要穿着长裤或短裤。女人们则占据了最多的水源,把上衣褪到胸口,弯下身去用水冲洗秀美的长发,身姿婀娜,尽显柔美。做了母亲的,自己洗好后一把抓来孩子,三下两下扒光衣裳,按到水下就像揉抹布一样开搓。
4. 加德满都(Kathmandu)够胆来坐公交车
尼泊尔路烂、车破、交通拥挤不堪。加德满都市内以“面的”为主,呼啸而过的车不关门,门口挂着三四个人,拼命抓着门框不让自己掉下去,车窗里则伸出来一堆脑袋和胳膊。跑长途的大巴座位还空着,车顶上就爬满了人,其实车票价格都一样,人家就图个凉快,还能看风景。虽然坐公交车是感受一个国家和城市普通生活的好方式,但在尼泊尔要体验这种经历确实需要些胆量。尼泊尔的公交车司机技术没得说,在山路上急转弯干净利索,还能在只有一个半车身宽的路上,卸了后视镜错车。
打折的面包店
在加德满都和博卡拉,世界各地的美食几乎都能找到,但如果想省点钱,可以去找家大一点的面包店。每天晚上9点钟以后,面包都会半价出售,买上一堆各式口味的面包,用不到10元人民币,连第二天的早、午饭都解决了。原以为只有中国人知道勤俭持家,进了几次面包店才发现,在门口排队等候打折时间的,一多半都是老外。
按照常理推测,这里的人应该面目愁苦,神情中充盈着对困窘生活的不满和茫然无措的焦躁才对。但我见到的巴德岗原住民,脸上却是一副平静超然的神态,不喜不怒,不乐不悲,一如大大小小的神庙中被供奉的神像一样,安静祥和,泰然自若。
这样一个城市,能让全世界的游客以及文化、历史学者趋之若鹜,一定有它的道理。
活在中世纪
巴德岗创建于公元9世纪,12世纪时已发展成为尼泊尔的商业重镇,并被定为马拉王朝的首都;15世纪之后,这里又是尼泊尔历史上三个最强盛王国(加德满都、帕坦、巴德岗)之一的巴德岗王国的国都,直到18世纪后期统一的沙阿王朝建立后,才结束了其国都的历史。
正是由于作为一国之都近千年的历史,再加上历代君王多喜爱艺术、建筑和宗教,巴德岗聚集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众多文化古迹,成为尼泊尔中世纪文化艺术的发源地。20世纪80年代,巴德岗被联合国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亚洲受重点保护的18座古城之一。
巴德岗展现给世人的,是一座仍然活着的古城。祖先留下的遗产并没有成为高不可攀的“文物”,而是子孙后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清贫的生活似乎没有消磨掉他们生活的乐趣,外来文化也好像离他们很遥远,巴德岗的人们依旧淡然地过着属于自己的与世无争的日子。
在巴德岗,时光似乎停滞:巍峨的神庙中仍然香火缭绕;老人们坐在街边的长廊里,背靠着雕刻精美的黑色木柱,悠闲地晒着太阳,几百年来,无数朝拜神灵的信徒曾在这些长廊中休息过;遍布全城的水池,精美的石雕兽头嘴里流淌出清澈的泉水,人们还是像过去一样在这里洗衣沐浴……穿行在古旧的街巷之中,南亚特有的炽烈阳光从狭窄的街口倾泻下来,直射在斑驳的红砖墙上,映出一片赭红。那时节,仿佛时光倒转,一幅似真亦幻、散发着高贵气质和艺术气息的中世纪古城图景浮现在每个人眼前。
陶马迪旧城广场南侧有一个院落,石雕院门框架上的纹饰已经模糊,院子里树影婆娑,与广场上熙熙攘攘的热闹相比显得异常安静。我走进院子,举起相机对着一座黑色的石雕神像拍照,突然听到身后有人用英语说:“喂,你!”我转回身,吓了一跳,一个身穿警察制服、头戴红色贝雷帽、身高足有一米九的黑脸大汉叉着腰站在我面前,屁股后边还晃荡着一把曾经令无数人闻之胆寒的廓尔喀军刀!
黑脸大汉用溜圆的大眼睛盯着我,神态倒并不凶狠,用手指了一下我,又指指另外一个方向。我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心一下子就凉了:在一个被香火熏得漆黑的神龛前,坐着两位披着紫色纱丽的女人和两个十几岁的男孩,身后还有一男一女两个警察!完了!我一定是闯进什么禁区了,那两个女人和孩子应该也是被抓到的。“我,游客,就是拍个照……”我挥动着相机,用有限的几个英文单词解释着。黑脸大汉面无表情,冲我摆了一下头,向神龛走去,对那几个人呜啦呜啦地说了几句,一个穿深灰色T恤的男孩从身后摸出一个已经剥开的柚子。大汉接过柚子,剥出一大瓣递给我,又分给其他人,一边吃一边问:“中国?日本?”“中国,中国。”我连忙回答。“哦,中国,好!中国好!”所有人脸上都现出笑容,大汉又剥了一大瓣柚子塞到我手里,示意我赶快吃。我掰了一小块放到嘴里,淡粉色的果肉晶莹剔透,清凉酸甜。
虽然始终没搞懂我究竟误犯了什么规矩,但看来应该是虚惊一场了。我开始跟这几位聊天儿,半吊子中国英语“对战”大舌头尼泊尔英语,谁都听不太懂,却又好像能够心领神会。最后,黑脸大汉指挥我和两个警察、两个妇女、两个少年挤在黑糊糊的神龛前,他一边咔咔地按着快门,一边“OK,OK”地叫个不停。一个男孩趁我不备,把柚子皮扣到我头上,于是一群人像老朋友一样笑成一团。
古都里的田园牧歌
在巴德岗,最让游客着迷的,就是与当地的民众没有距离,仿佛是跟他们一起生活在300多年前的历史里。庄严的王宫、神圣的庙宇与世俗的平民生活,在巴德岗并非泾渭分明,而是水乳交融。所以虽为古都,但处处都能感受到田园牧歌般闲适诗意的氛围。
皇宫广场集中了巴德岗最精美的建筑艺术,镶嵌在暗红色宫墙上的黄金门(又称太阳门)熠熠发光,铜质镀金大门上的雕刻形态逼真、富丽堂皇。在游客们为这绝世精品赞叹不已的时候,总会有当地人走到门前,用手指蘸上红色或黄色的粉末和金盏花瓣,轻触门两侧的神像。在几百年来不知多少次满含敬意的触摸下,神像铜质的额头已经被人们的指头磨出了一个大洞!
黄金门东侧是55窗宫,宫墙面对广场的一面,有55扇连成一体的黑漆檀香木雕花窗,古朴庄重又不失精美。据说这是国王的后宫,每扇窗后都有一位美丽的嫔妃等候着宠幸。把后宫安排在面对广场的地方,让臣民们也有机会一睹芳容,或许也算是巴德岗民风淳厚的一个佐证。
在一条狭窄的小巷里,我正举着相机狂拍三个洗衣服的女人,旁边屋子的门开了,一大一小两个漂亮的小女孩站在门口,穿着干净的校服,一边刷牙一边看我拍照,姐姐的脸上还挂着没擦干的水珠。紧接着门里又钻出来一个调皮的男孩,冲我做着鬼脸。我把相机对准他们,孩子们并不躲闪,反而露出了大方的笑容。
在陶马迪旧城广场,登上尼泊尔最高的印度教神庙——尼亚塔坡拉神庙的第五层基座,仰头欣赏希克拉提希米女神的108个彩色木雕化身时,会发现坐在庙檐下的少男少女正旁若无人地牵着手倾诉衷肠。塔丘帕旧城广场上,有尼泊尔唯一供奉三神一体(创造神大梵天、破坏神湿婆和保护神毗湿奴)的达塔特瑞雅神的庙宇,在这样一个传统的古城里,这座庙宇檐下的木雕却是生动传神的性爱主题。 陶马迪旧城广场和塔丘帕旧城广场也是巴德岗最热闹的集市。早晨天还没亮,广场上就聚满了做生意的小贩,他们并不叫卖,只是静静地站或坐着,看着眼前过往的人们,有买主停下来,简单交谈几句,成交或者离开,然后再静静等待下一位主顾。
君王和平民,祭神和生存,精神与物质,就这样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信仰之城
巴德岗人和其他尼泊尔人一样,都是虔诚的信徒,因此巴德岗又称为巴克塔普尔(Bhaktapur),意为“信徒之城”。
巴德岗人一天的生活从敬神开始,以拜神结束。每天清晨,男人走出家门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自己信奉的神庙里或神祗(常常不只一个)前,祷告后轻抚神像额头或门楣上的雕刻,再敲一下悬挂在檐下的铜钟。着急赶路办事的,就在门外低下头,用右手反复轻触眉心和心口。女人们则梳洗干净,打扮齐整,手里托了装着大米、水果、鲜花、红色或黄色颜料和油灯的小铜盘,逐个拜祭至高无上的神灵。到了晚上,人们又聚集在神庙和神像前,点燃油灯,神情庄重地重演白天的祭祀仪式。
在陶马迪旧城广场附近的一家小杂货店里,黝黑壮实的店主恰克,在卖了我一瓶冰镇可乐后,听到我问他对自己的生活是否满意时,咧开大嘴非常肯定地摇了一下头(在尼泊尔,摇头表示同意)。我又问他如此满足的原因,他用黑白分明的大眼珠子盯了我一会儿,指着我胸前的照相机说:“你有尼康,但是这里,”他把宽大的手掌按在自己厚实的胸口上,“也应该有神。”
可能是对心中神明的尊崇,使巴德岗人忽略了生活的清苦;或许是从未动摇的信仰令他们寄希望于来世,而视现世的苦痛为必不可少的修炼;抑或是浸润在血液里的艺术家气质,让他们拥有了乐观平和的天性……不管是什么原因,都说明了幸福感是精神层面的自我感受,没有标准,不可比对,只能源于内心。
入夜,陶马迪旧城广场东侧的拜拉那神庙前,一排排祭神的小油灯随风摇曳。庙门旁边的石阶上,五六个人敲打着尼泊尔小鼓和几件金属乐器,和着节奏高声吟唱着晚祷的歌,悠长婉转的声音在空旷的广场上回荡,很快又在黑黢黢的街道中飘散无踪。乐音与歌声一停,古城中便一片寂静。没有喧闹的酒吧,没有灯火通明的商店,有的只是跟300年前的夜晚一样的安宁。
Tips
尼泊尔别样体验
尼泊尔以自然风光和独具特色的南亚文化而著称,看神庙、爬高山、骑大象、飞滑翔伞、漂流、发呆……都是大众熟知的玩法。其实,除却招牌“景点”,走近尼泊尔人的生活,还能发现很多别样的精彩。
1.巴德岗(Bhadgaon)逛自由市场
清晨,巴德岗的原住民们就开始在神庙前的广场上“练摊儿”,卖的东西以水果为主,随便堆在地上,卖相似乎差了些,但味道非常好,应该是没用化肥、添加剂“伺候”过。特别是香蕉,花上5元人民币,就可以买到一串10个,足够当午饭了。此外更有琳琅满目的日用品,展现出不一样的生活图景。
2.博卡拉(Pokhara)暴吃牛排
来尼泊尔的老外,一多半都是冲着博卡拉去的,这里是背包客的圣地、徒步者的天堂。此外,让人难忘的还有这里的牛排:厚厚的一块牛排,浇上厚厚的酱汁,再撒上胡椒,量大、份儿足、味儿好,不流口水都难。若在北京、上海,这样一块牛排没100元下不来,在博卡拉,40多元人民币即可拿下。记住,要告诉服务生最多做到五分熟,否则煎过了头儿,您就慢慢用它磨牙吧。
3.帕坦(Patan)古老水池里的露天洗浴
帕坦是加德满都谷地昔日的三个古老王国之一,与加德满都只有一河之隔。这里有数个几百年前修建的水池,清清的水流从精美的石雕兽头嘴里喷涌出来,附近居民就在这里洗衣沐浴。洗澡的人们男女分开,男人在角落里光着膀子抹肥皂,身上还要穿着长裤或短裤。女人们则占据了最多的水源,把上衣褪到胸口,弯下身去用水冲洗秀美的长发,身姿婀娜,尽显柔美。做了母亲的,自己洗好后一把抓来孩子,三下两下扒光衣裳,按到水下就像揉抹布一样开搓。
4. 加德满都(Kathmandu)够胆来坐公交车
尼泊尔路烂、车破、交通拥挤不堪。加德满都市内以“面的”为主,呼啸而过的车不关门,门口挂着三四个人,拼命抓着门框不让自己掉下去,车窗里则伸出来一堆脑袋和胳膊。跑长途的大巴座位还空着,车顶上就爬满了人,其实车票价格都一样,人家就图个凉快,还能看风景。虽然坐公交车是感受一个国家和城市普通生活的好方式,但在尼泊尔要体验这种经历确实需要些胆量。尼泊尔的公交车司机技术没得说,在山路上急转弯干净利索,还能在只有一个半车身宽的路上,卸了后视镜错车。
打折的面包店
在加德满都和博卡拉,世界各地的美食几乎都能找到,但如果想省点钱,可以去找家大一点的面包店。每天晚上9点钟以后,面包都会半价出售,买上一堆各式口味的面包,用不到10元人民币,连第二天的早、午饭都解决了。原以为只有中国人知道勤俭持家,进了几次面包店才发现,在门口排队等候打折时间的,一多半都是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