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文明古国,诗词创作源远流长,众多诗人、词人的杰作灿若星河,让人爱不释手。
从古体诗到近体诗,从词到曲,诗词的发展演变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古代诗词的感知鉴赏也是不同的。初中阶段,从大体上能够了解诗词的意思及作者的感情,能够背一些名句就可以了。但是高中阶段,这些已显得肤浅,应从多方面入手来鉴赏。
一、在诗词中感知绘画美
诗词和绘画虽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创作,但它们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形象感染人。
1. 古代有很多大诗人、大词人,既是著名的文学家,又是很出名的画家,在他们的诗词中都能够看到祖国的大山、大川、大江、大河的美,这些伟大的诗人常常手执生花妙笔,把人间万象通过绚烂的色彩点缀在诗行间,表达他们内心的深切情怀和感受。例如,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王维,他的《山居秋暝》体现了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风格,其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一千古名句,写出了一幅美丽、宁静的山间秋夜图,将我们大家带入到了大自然中,皎洁的皓月,清澈的泉水,坚白的山石,青青的竹子,苍翠的松树,碧绿的荷叶,还有那映月的荷花,多美的一幅画,多么独特的色彩美呀!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铺墨着色五彩斑斓,令人赏心悦目,绿中融黄,青中寓白,色调柔和,引人入胜。不仅在直观上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而且色彩美也增强了意境美,生动如画地展现了大自然春和景明的旖旎风光和诗人欣喜若狂的飞扬神情。苏轼的著名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既是一幅早春景象图,又给我们很深的哲理性思考。春天来了,粉色、红色的桃花开了,绿绿的直直的竹林挺拔在江边,红绿相间,格外醒目、美丽。春江的水已很温暖,是那喜欢在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知道的,河豚使人油然而起强烈的食欲,想饱餐一顿美味鱼,这种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方法将读者好似带到了这幅画前,带到了江边……这些画面给人清新、宁静的美的感受。
2. 但也有很多诗人的诗词,我们在阅读、鉴赏时,感知到的却是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美。例如,杜甫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后两句诗写出了洞庭湖的美景,视野开阔,气象雄浑,内涵丰富,宏丽壮观,日夜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了。这首诗被誉为咏岳阳楼的绝唱,奥妙即在这两句诗,比起当年孟浩然的“气呑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一名句而蜚声诗坛的影响力来说,杜甫更胜一筹了。
3. 还有一些诗人的诗词,却给读者另外一种新奇的感受,雄奇、诡异、险峻的山川河流,好似突兀在读者的面前,使读者身临其境。例如,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著名乐府诗《蜀道难》中的描写就是如此。“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哇,好高好险呀!好似差一点就要掉下悬崖,下面却是波涛滚滚的回旋的急流!“剑阁峥嵘而崔嵬”,险峻高大的剑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读到这些诗句,更是令人毛骨悚然,不敢前行。高峻、险恶的蜀道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畏惧三分,不敢踏入四川,真正体现了杜甫的感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二、在诗词中感悟音乐美
《礼记·乐记》中说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这是说,音乐和人的内心世界可以表达每个人的感情、理想和追求,在读有些诗词时,会令读者感知到诗人、词人跳跃的音符、跳动的心。不同的乐器演奏出来的一种独特的音乐美。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一个片断,琵琶女弹奏曲子的那一段,被誉为音乐描写的千古绝唱。“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似有声……”乐曲旋律变化无穷,低沉舒缓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最后激越雄壮,收曲干脆利落。给读者的感觉就好比在听一场琵琶弹奏,身临其境般真实、感人,那才貌出众、生活凄凉的琵琶女形象已栩栩如生地浮现在读者面前,琵琶声好似还回响在听众的耳畔。
又如,在鉴赏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双调词《一剪梅》时,先教会学生唱这首词,将学生引入到哀婉、幽怨的曲调中,然后再一步步感悟作者的情怀,花的飘零、水的流逝、雁的高飞、红藕香残、玉簟秋,独上兰舟,孤独、寂寞、惆怅、饱尝相思之苦的作者形象犹如电视画面一样闪现眼前,凄凉、哀怨的乐曲声久久不断。
在欣赏诸如此类的杰作时,让人不能不为诗人精练的笔法、遣词造句的独特所佩服、感染,还让人品味到一字千金的价值,这对读者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获。
从古体诗到近体诗,从词到曲,诗词的发展演变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古代诗词的感知鉴赏也是不同的。初中阶段,从大体上能够了解诗词的意思及作者的感情,能够背一些名句就可以了。但是高中阶段,这些已显得肤浅,应从多方面入手来鉴赏。
一、在诗词中感知绘画美
诗词和绘画虽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创作,但它们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形象感染人。
1. 古代有很多大诗人、大词人,既是著名的文学家,又是很出名的画家,在他们的诗词中都能够看到祖国的大山、大川、大江、大河的美,这些伟大的诗人常常手执生花妙笔,把人间万象通过绚烂的色彩点缀在诗行间,表达他们内心的深切情怀和感受。例如,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王维,他的《山居秋暝》体现了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风格,其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一千古名句,写出了一幅美丽、宁静的山间秋夜图,将我们大家带入到了大自然中,皎洁的皓月,清澈的泉水,坚白的山石,青青的竹子,苍翠的松树,碧绿的荷叶,还有那映月的荷花,多美的一幅画,多么独特的色彩美呀!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铺墨着色五彩斑斓,令人赏心悦目,绿中融黄,青中寓白,色调柔和,引人入胜。不仅在直观上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而且色彩美也增强了意境美,生动如画地展现了大自然春和景明的旖旎风光和诗人欣喜若狂的飞扬神情。苏轼的著名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既是一幅早春景象图,又给我们很深的哲理性思考。春天来了,粉色、红色的桃花开了,绿绿的直直的竹林挺拔在江边,红绿相间,格外醒目、美丽。春江的水已很温暖,是那喜欢在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知道的,河豚使人油然而起强烈的食欲,想饱餐一顿美味鱼,这种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方法将读者好似带到了这幅画前,带到了江边……这些画面给人清新、宁静的美的感受。
2. 但也有很多诗人的诗词,我们在阅读、鉴赏时,感知到的却是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美。例如,杜甫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后两句诗写出了洞庭湖的美景,视野开阔,气象雄浑,内涵丰富,宏丽壮观,日夜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了。这首诗被誉为咏岳阳楼的绝唱,奥妙即在这两句诗,比起当年孟浩然的“气呑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一名句而蜚声诗坛的影响力来说,杜甫更胜一筹了。
3. 还有一些诗人的诗词,却给读者另外一种新奇的感受,雄奇、诡异、险峻的山川河流,好似突兀在读者的面前,使读者身临其境。例如,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著名乐府诗《蜀道难》中的描写就是如此。“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哇,好高好险呀!好似差一点就要掉下悬崖,下面却是波涛滚滚的回旋的急流!“剑阁峥嵘而崔嵬”,险峻高大的剑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读到这些诗句,更是令人毛骨悚然,不敢前行。高峻、险恶的蜀道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畏惧三分,不敢踏入四川,真正体现了杜甫的感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二、在诗词中感悟音乐美
《礼记·乐记》中说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这是说,音乐和人的内心世界可以表达每个人的感情、理想和追求,在读有些诗词时,会令读者感知到诗人、词人跳跃的音符、跳动的心。不同的乐器演奏出来的一种独特的音乐美。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一个片断,琵琶女弹奏曲子的那一段,被誉为音乐描写的千古绝唱。“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似有声……”乐曲旋律变化无穷,低沉舒缓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最后激越雄壮,收曲干脆利落。给读者的感觉就好比在听一场琵琶弹奏,身临其境般真实、感人,那才貌出众、生活凄凉的琵琶女形象已栩栩如生地浮现在读者面前,琵琶声好似还回响在听众的耳畔。
又如,在鉴赏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双调词《一剪梅》时,先教会学生唱这首词,将学生引入到哀婉、幽怨的曲调中,然后再一步步感悟作者的情怀,花的飘零、水的流逝、雁的高飞、红藕香残、玉簟秋,独上兰舟,孤独、寂寞、惆怅、饱尝相思之苦的作者形象犹如电视画面一样闪现眼前,凄凉、哀怨的乐曲声久久不断。
在欣赏诸如此类的杰作时,让人不能不为诗人精练的笔法、遣词造句的独特所佩服、感染,还让人品味到一字千金的价值,这对读者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