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实验中的安全教育
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知识一般是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概括归纳出来的。物理教师在讲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若能正确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因此,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然而,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常常隐藏着危险性,如,发生触电、爆炸、灼伤、割伤等事故,如何来防止这些事故的发生。在实验过程中如何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下面列举初中物理几个实验中的安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1.关于对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验的安全考虑。选择实验装置时首先应该考虑到实验过程中安全因素。如,当我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把试管的口无意间对准到某个同学的脸部,当加热到一定时间后就可能发生意外,塞子飞出去同时伴随着一些沸水也飞了出去,由于试管口对准了学生的脸部所以热水就可能把学生的脸烫了。根据安全要求,我们在做此实验时,必须使试管的口对准到没有学生的方向,这样塞子飞出去时塞子和热水就不会喷到学生的身上而造成伤害。(当然试管的口也不能対准教师)为了安全后来将此实验改为用电子火花发生器的点火爆炸实验:本实验的安全之处在于其使用塑料盒及塑料盖而不允许使用玻璃瓶,防止玻璃瓶爆炸伤害学生或教师引起安全事故。
2.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的实验的安全考虑。(1)人身安全,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操作规范,防止安全事故的关键是教师预先插好学生电源的插座,严禁学生随意拔下,教师及时控制好操作台的总开关。(2)设备安全(电表安全)首先选择好学生电源中电压的挡位,然后再考虑电表的量程,电表的量程一定要大于该用电器对应的额定值,从安全使用的角度来说,尽可能选用大量程。
3.酒精灯使用的安全考虑。酒精灯使用在热学实验中广泛存在,酒精灯使用前首先让学生学会正确安全地使用酒精灯:不能在点燃时添加酒精,不能用点燃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不能用嘴去吹灭酒精灯。关于为什么不能用嘴去吹灭酒精灯比较难理解,甚至有同学试验过,我们的确可以用嘴吹灭酒精灯。所以经常有同学提出这个问题。这里可能形成的现象称为“火雨”,是由于酒精灯内的酒精蒸汽过多,在气流的带动下,酒精蒸汽向上流动,同时在酒精灯外的空气带着火星流入,形成急速燃烧,造成了这个现象。“火雨”现象在酒精灯内的酒精较少的时候比较容易形成,所以学生不要去吹灭酒精灯,而应该使用灯帽。
二、教学过程中的相关物理知识与安全教育
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章节知识与安全有关,下面列举初中物理中的几个与安全问题有关的知识点。
1.安全用电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电学的有关知识,对学生进行日常用电安全教育,学生通过电学的学习,认识到电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安全隐患,如果不按要求操作同样会危及我们的生命。在讲解安全用电常识时,讲述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30mA时,会使人感到剧痛甚至神经麻痹,呼吸困难,有生命危险,电流超过100mA时,只要很短时间就可以使人呼吸窒息,心跳停止而死亡这一知识时,教育学生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用电器的绝缘部分等。
2.在惯性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不系安全带已经成为酒后驾车、超速行驶、之后的交通事故“第三杀手”。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突然刹车,由于惯性,人会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如果不系安全带是很危险的事情。安全带的使用就是防止由于惯性,对人造成不必要的伤亡,防止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或在发生事故时减轻受伤程度。
3.流体的压强规律是: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当人站在铁路旁时,火车高速驶过,火车两侧的气体流速会比稍远处大得多,压强就小得多,也就是人靠近火车的一侧空气压强比外侧小,气体会由压强大的地方移动到压强小的地方,由于速度差很多,压强也差得多,气体移动就比较快,人在气体移动中就感觉被“吸向”火车。所以火车站和地铁站的站台上要画白(黄)色安全线,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之外等车才能保证安全。
物理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必须将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将安全教育贯穿在整个物理教学之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使他们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安全观念深入其心,使每位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安全健康的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兴化市下圩中心校)
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知识一般是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概括归纳出来的。物理教师在讲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若能正确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因此,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然而,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常常隐藏着危险性,如,发生触电、爆炸、灼伤、割伤等事故,如何来防止这些事故的发生。在实验过程中如何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下面列举初中物理几个实验中的安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1.关于对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验的安全考虑。选择实验装置时首先应该考虑到实验过程中安全因素。如,当我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把试管的口无意间对准到某个同学的脸部,当加热到一定时间后就可能发生意外,塞子飞出去同时伴随着一些沸水也飞了出去,由于试管口对准了学生的脸部所以热水就可能把学生的脸烫了。根据安全要求,我们在做此实验时,必须使试管的口对准到没有学生的方向,这样塞子飞出去时塞子和热水就不会喷到学生的身上而造成伤害。(当然试管的口也不能対准教师)为了安全后来将此实验改为用电子火花发生器的点火爆炸实验:本实验的安全之处在于其使用塑料盒及塑料盖而不允许使用玻璃瓶,防止玻璃瓶爆炸伤害学生或教师引起安全事故。
2.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的实验的安全考虑。(1)人身安全,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操作规范,防止安全事故的关键是教师预先插好学生电源的插座,严禁学生随意拔下,教师及时控制好操作台的总开关。(2)设备安全(电表安全)首先选择好学生电源中电压的挡位,然后再考虑电表的量程,电表的量程一定要大于该用电器对应的额定值,从安全使用的角度来说,尽可能选用大量程。
3.酒精灯使用的安全考虑。酒精灯使用在热学实验中广泛存在,酒精灯使用前首先让学生学会正确安全地使用酒精灯:不能在点燃时添加酒精,不能用点燃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不能用嘴去吹灭酒精灯。关于为什么不能用嘴去吹灭酒精灯比较难理解,甚至有同学试验过,我们的确可以用嘴吹灭酒精灯。所以经常有同学提出这个问题。这里可能形成的现象称为“火雨”,是由于酒精灯内的酒精蒸汽过多,在气流的带动下,酒精蒸汽向上流动,同时在酒精灯外的空气带着火星流入,形成急速燃烧,造成了这个现象。“火雨”现象在酒精灯内的酒精较少的时候比较容易形成,所以学生不要去吹灭酒精灯,而应该使用灯帽。
二、教学过程中的相关物理知识与安全教育
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章节知识与安全有关,下面列举初中物理中的几个与安全问题有关的知识点。
1.安全用电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电学的有关知识,对学生进行日常用电安全教育,学生通过电学的学习,认识到电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安全隐患,如果不按要求操作同样会危及我们的生命。在讲解安全用电常识时,讲述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30mA时,会使人感到剧痛甚至神经麻痹,呼吸困难,有生命危险,电流超过100mA时,只要很短时间就可以使人呼吸窒息,心跳停止而死亡这一知识时,教育学生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用电器的绝缘部分等。
2.在惯性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不系安全带已经成为酒后驾车、超速行驶、之后的交通事故“第三杀手”。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突然刹车,由于惯性,人会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如果不系安全带是很危险的事情。安全带的使用就是防止由于惯性,对人造成不必要的伤亡,防止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或在发生事故时减轻受伤程度。
3.流体的压强规律是: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当人站在铁路旁时,火车高速驶过,火车两侧的气体流速会比稍远处大得多,压强就小得多,也就是人靠近火车的一侧空气压强比外侧小,气体会由压强大的地方移动到压强小的地方,由于速度差很多,压强也差得多,气体移动就比较快,人在气体移动中就感觉被“吸向”火车。所以火车站和地铁站的站台上要画白(黄)色安全线,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之外等车才能保证安全。
物理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必须将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将安全教育贯穿在整个物理教学之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使他们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安全观念深入其心,使每位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安全健康的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兴化市下圩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