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三历史复习中的策略非常关键,是决定高考成绩优劣的关键。在这个阶段,有不少的同学看似非常的认真、努力,但成效就是不大,质量检测和月考的成绩就是不理想,更有不少的同学不是被动地听课做题,就是“跟着感觉走”,漫无目的翻课本、练模拟,其成绩总是难有起色这个阶段是一个艰苦的再认识过程,也是一个艰难的再提高过程。那么,怎么样才能在复习中出效率、见收获,本文结合本人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就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策略谈一谈粗浅的看法,以供同仁指正和同学们复习参考。
一、回归教材,全面掌握基础知识
教材是学习的对象,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和根本,具有全面的基础知识,是学生答题的前提,是解答好试题的基本保证。要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回归课本、强化基础,这是历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回归课本,依据考纲,夯实基础才是当务之急。
历史学科的知识面覆盖广、层次深、能力标准要求高,一般地讲,要熟记教材的基础知识,牢记教材的每一节内容、每一个知识点,这是基本要求。为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要求学生在复习中一定要多看教材,对教材的阅读至少要达到五、六遍以上,甚至还要过好“背”这一关。只有过好了“背”这一关,知识才能运用自如,才能“熟能生巧”,这样就会为我们以后的复习逐渐扫清障碍,最后真正做到“胸有成竹”。
当然,记住知识不是死记知识,许多同学很用功,大量的背诵和记忆,但是做题就错,实际上原因很简单,没有理解知识,何为理解知识呢?其实,理解无外乎就是对这个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意义有自己的认识,能够运用课本和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才不会变成瞬时记忆,做题时才能通过阅读材料提取出有效的历史信息,这才是破题的关键。
二、归纳整理,将所学知识专题化、系统化
归纳与整理是高三学生在复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各复习阶段,可分别建立章节知识结构体系、单元知识结构体系、单元内专题知识结构体系、模块式专题知识结构体系、热点问题知识结构体系等。有了知识间的联系线索,就会打破教材中的专题和章节的界限,使知识的综合成为可能。例如:人类社会历史无论是哪一个历史阶段,都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民族、外交关系、国际格局等方面表现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人类历史打破时间空间界限分类为政治文明史、经济文明史、思想文化史等三大方面。这样的知识归纳分类,集合成一个个专题,理清头绪,便于分析比较,加深理解。
我是依据历史知识门类,从纵向重组历史教材中的相关历史知识组成一个大专题,然后我们又可以根据内容需要组成一个个的子专题。如经济史这个大专题,我们可以分为中国古代经济、近代经济、世界近现代经济等三个专题,古代经济按生产部门分类我们还可分为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等子专题;按社会制度分类又可分为奴隶经济、封建经济等子专题;从经济制度建设方面,又可分为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子专题。另外还有一类是联系其它学科或时政热点问题重组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形成热点专题。如农业经济专题,可以从农业政策、产业结构、农村税费改革、水利兴修、作物分布、气候特征、土壤改良、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西部大开发,农业发展史和经验教训等方面运用政治、地理等学科知识,对教材中的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全方位透视。专题复习要特别注意揭示专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各专题之间历史事件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形成纵横相连,脉络清晰的立体之树。
通过过去几年的高考试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选择题经常就是一些小专题的试题,这种小专题的采用体现了对学生的能力考查的要求。只要我们平时善于归纳,勤于积累,将许多知识按规律串联起来,复习时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科学训练,进一步消化与巩固知识
复习的最后阶段,科学地强化习题训练,既可以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消化和巩固,查缺补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但在日常学习或复习当中,会经常发现不少学生或忽视练习,或盲目练习,其效果自然不佳,要提高练习效率,要注意的问题是:
1、掌握各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选择题,要仔细审题,看清题干和选项,读懂材料,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图表、识图题,要看清图表,回顾所学,分析图表的历史背景,再作答;许多同学选择题丢分严重的原因就是没有弄清楚材料的主旨,关键是要从材料之中找到关键的历史信息,这个信息可以是历史概念、时间、背景等等,所以要求我们的同学提取信息才是关键,有了这个信息才是破题的关键。
在解答材料解析题时,我们要求学生可用以下的套路解题:第一,先看材料出处,大致断定材料反映什么时期哪一方面的内容;第二,再审问题,列出问题要点;第三,带着问题审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将相关有效信息列在相关问题之后;第四,问题中有“根据材料”的,答案从材料中得出;“结合材料”的答案从材料和我们所学知识中求得——用这样的解题套路看起来比较机械呆板,实则省时、省力,学生往往材料只需看一遍就大功告成。
2、习题训练要有选择性,训练后要有针对性的评析。
历史试题可渭浩如烟海,训练是有必要,但要有选择性、针对性,不宜过多过滥,如果不注意科学甄题,肯定会被题海所淹没。这就要求教师课后多做准备,不妨给自己进行题海战术,多研读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多研读市场上规范的复习资料,为学生做出选择。在科学甄选方面,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是大胆地把一些超纲、越本的题目删除;二是砍掉经教师集体商量后仍无法确定答案的题目;三是把内容相近、容易混淆的选择题目归类掌握,然后举一反三;四是把一些具有新意、创意的题目挑选出来,以拓宽自已的视野,增强变通能力。学生训练后,教师还要认真阅卷,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课上评讲时,不仅要讲正确答案,更重要评讲审题、解题方法,明晰解题思路,分析错误原因以及今后应注意的问题,让学生掌握要领。
3、总结反思,防止类似错误再犯。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要求建立一个错题集,将平时做练习或者考试中做错的题摘抄下来,写在一个本上。先记录失分的原因,然后再重新仔细地做一遍,最后总结以后解答此类问题时应该注意或应引起高度重视之处,有时看错题会比做套题成果更显著。当然,小本子也可以记录一些自认为比较典型的题目,定期翻看,加深印象,这样坚持下去,便不会觉得试卷讨厌,反而可以看到自已的进步。
四、互相交流,达到共同进步
在学习过程中,加强与同学交流也是我们夺取优异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如识记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他们采用什么好的记忆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他们又会从哪些方面去全面、辩证的分析与评价的?对于一些容易错的知识点,他们又是如何区别,如何牢记的?通过交流,可以发现自已的不足,还可以学到他人的长处。然后取他人之长来补已之短,在轻松的交流中得到经验,并在应试中去仔细体会。经实践,这种方法在我们这种寄缩生较多的农村学校优其可行,学生们可以在茶余饭后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另外提高学生论证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遵循以下几点:①观点正确,史论结合;②叙事有序,论证有力;③详细得当,要点全面;④文字准确,条理清晰;⑤认真检查,及时改正。回答材料题时必须要做到:答案规范化、答题序号化、每问段落化、内容要点化、重点条理化。平时回答问题、做各种类型的练习时要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能力的训练。
总之,高三历史备考复习中要依据对近三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分析、《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学生实际等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教学和复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挖掘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考生在文综历史考试中有良好的表现,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回归教材,全面掌握基础知识
教材是学习的对象,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和根本,具有全面的基础知识,是学生答题的前提,是解答好试题的基本保证。要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回归课本、强化基础,这是历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回归课本,依据考纲,夯实基础才是当务之急。
历史学科的知识面覆盖广、层次深、能力标准要求高,一般地讲,要熟记教材的基础知识,牢记教材的每一节内容、每一个知识点,这是基本要求。为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要求学生在复习中一定要多看教材,对教材的阅读至少要达到五、六遍以上,甚至还要过好“背”这一关。只有过好了“背”这一关,知识才能运用自如,才能“熟能生巧”,这样就会为我们以后的复习逐渐扫清障碍,最后真正做到“胸有成竹”。
当然,记住知识不是死记知识,许多同学很用功,大量的背诵和记忆,但是做题就错,实际上原因很简单,没有理解知识,何为理解知识呢?其实,理解无外乎就是对这个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意义有自己的认识,能够运用课本和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才不会变成瞬时记忆,做题时才能通过阅读材料提取出有效的历史信息,这才是破题的关键。
二、归纳整理,将所学知识专题化、系统化
归纳与整理是高三学生在复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各复习阶段,可分别建立章节知识结构体系、单元知识结构体系、单元内专题知识结构体系、模块式专题知识结构体系、热点问题知识结构体系等。有了知识间的联系线索,就会打破教材中的专题和章节的界限,使知识的综合成为可能。例如:人类社会历史无论是哪一个历史阶段,都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民族、外交关系、国际格局等方面表现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人类历史打破时间空间界限分类为政治文明史、经济文明史、思想文化史等三大方面。这样的知识归纳分类,集合成一个个专题,理清头绪,便于分析比较,加深理解。
我是依据历史知识门类,从纵向重组历史教材中的相关历史知识组成一个大专题,然后我们又可以根据内容需要组成一个个的子专题。如经济史这个大专题,我们可以分为中国古代经济、近代经济、世界近现代经济等三个专题,古代经济按生产部门分类我们还可分为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等子专题;按社会制度分类又可分为奴隶经济、封建经济等子专题;从经济制度建设方面,又可分为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子专题。另外还有一类是联系其它学科或时政热点问题重组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形成热点专题。如农业经济专题,可以从农业政策、产业结构、农村税费改革、水利兴修、作物分布、气候特征、土壤改良、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西部大开发,农业发展史和经验教训等方面运用政治、地理等学科知识,对教材中的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全方位透视。专题复习要特别注意揭示专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各专题之间历史事件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形成纵横相连,脉络清晰的立体之树。
通过过去几年的高考试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选择题经常就是一些小专题的试题,这种小专题的采用体现了对学生的能力考查的要求。只要我们平时善于归纳,勤于积累,将许多知识按规律串联起来,复习时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科学训练,进一步消化与巩固知识
复习的最后阶段,科学地强化习题训练,既可以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消化和巩固,查缺补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但在日常学习或复习当中,会经常发现不少学生或忽视练习,或盲目练习,其效果自然不佳,要提高练习效率,要注意的问题是:
1、掌握各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选择题,要仔细审题,看清题干和选项,读懂材料,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图表、识图题,要看清图表,回顾所学,分析图表的历史背景,再作答;许多同学选择题丢分严重的原因就是没有弄清楚材料的主旨,关键是要从材料之中找到关键的历史信息,这个信息可以是历史概念、时间、背景等等,所以要求我们的同学提取信息才是关键,有了这个信息才是破题的关键。
在解答材料解析题时,我们要求学生可用以下的套路解题:第一,先看材料出处,大致断定材料反映什么时期哪一方面的内容;第二,再审问题,列出问题要点;第三,带着问题审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将相关有效信息列在相关问题之后;第四,问题中有“根据材料”的,答案从材料中得出;“结合材料”的答案从材料和我们所学知识中求得——用这样的解题套路看起来比较机械呆板,实则省时、省力,学生往往材料只需看一遍就大功告成。
2、习题训练要有选择性,训练后要有针对性的评析。
历史试题可渭浩如烟海,训练是有必要,但要有选择性、针对性,不宜过多过滥,如果不注意科学甄题,肯定会被题海所淹没。这就要求教师课后多做准备,不妨给自己进行题海战术,多研读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多研读市场上规范的复习资料,为学生做出选择。在科学甄选方面,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是大胆地把一些超纲、越本的题目删除;二是砍掉经教师集体商量后仍无法确定答案的题目;三是把内容相近、容易混淆的选择题目归类掌握,然后举一反三;四是把一些具有新意、创意的题目挑选出来,以拓宽自已的视野,增强变通能力。学生训练后,教师还要认真阅卷,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课上评讲时,不仅要讲正确答案,更重要评讲审题、解题方法,明晰解题思路,分析错误原因以及今后应注意的问题,让学生掌握要领。
3、总结反思,防止类似错误再犯。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要求建立一个错题集,将平时做练习或者考试中做错的题摘抄下来,写在一个本上。先记录失分的原因,然后再重新仔细地做一遍,最后总结以后解答此类问题时应该注意或应引起高度重视之处,有时看错题会比做套题成果更显著。当然,小本子也可以记录一些自认为比较典型的题目,定期翻看,加深印象,这样坚持下去,便不会觉得试卷讨厌,反而可以看到自已的进步。
四、互相交流,达到共同进步
在学习过程中,加强与同学交流也是我们夺取优异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如识记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他们采用什么好的记忆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他们又会从哪些方面去全面、辩证的分析与评价的?对于一些容易错的知识点,他们又是如何区别,如何牢记的?通过交流,可以发现自已的不足,还可以学到他人的长处。然后取他人之长来补已之短,在轻松的交流中得到经验,并在应试中去仔细体会。经实践,这种方法在我们这种寄缩生较多的农村学校优其可行,学生们可以在茶余饭后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另外提高学生论证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遵循以下几点:①观点正确,史论结合;②叙事有序,论证有力;③详细得当,要点全面;④文字准确,条理清晰;⑤认真检查,及时改正。回答材料题时必须要做到:答案规范化、答题序号化、每问段落化、内容要点化、重点条理化。平时回答问题、做各种类型的练习时要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能力的训练。
总之,高三历史备考复习中要依据对近三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分析、《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学生实际等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教学和复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挖掘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考生在文综历史考试中有良好的表现,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