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道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ajia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说茶是最健康的饮料。除了本身的功用之外,它还别有浓厚的养心价值。人身体的大部分是水,每日补水是养命所需,咖啡、矿泉水、果汁、白开水……各领风骚,各具优势,但有一个问题,用它们来养身,各有千秋,而谈到养心,却恐怕未必。
  中国人说,哀莫大于心死。心死了,人也就成了废人。人有两条命要养:身体和灵魂,我们不会忘了吃饭以养身,但太多的人却时不时会忘记精神粮食的补给,甚至于灵魂枯萎而不自知。
  道、佛、儒的根本意义何在?是让心灵不死。在修性养心方面,茶独领风骚。茶集天灵地气,聚日精月华;水凝圣洁雨露,化雅霜瑞雪;人感古今之宙,居楼外之宇;魂含涌泉之魄,传山外之情。既能洁我心志,冶我性灵,亦能解我烦忧,长我寿诞,更能悦我情怀,慰我平生。可谓真情悠远、淳味无尽。
  曾撰一联:茶通金木水火土,情结东西南北中。意思是,真正要品出茶味,实在懂味外之韵。唐代刘贞亮说,茶有十德,即可尝滋味、可养身体、可驱腥气、可防疾病、可聚生气、可散闷气、可促礼节、可表敬意、可顺心意、可助行道。而我的总结是,茶带给我们的精神养料是慢、清、雅、和、敬五字经。也就是说,茶,五味俱全。
  第一是慢。喝茶忌快。中华文明如水滴穿石、垒土成台,讲究的是慢功夫,沉着而拒绝浮躁。茶之道,全在一个慢字,慢而得天下至道。一杯清茗在手,几滴甘露入口,顿时与外在的尘嚣拉开了距离。
  第二是清。清者静也,静者净也。老子说,清静为天下正。茶为至清之品,中含绿色环保、道法自然真谛,悦目悦心,是喝出来的清心寡欲,是可以喝的菩提世界。人世俯仰动静,玄机无限,中华文明独善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运筹帷幄、决策千里、既知险绝而复归平静之道。
  第三是雅。喝茶人万万俗不得,这成了品茗的潜规则。清茶与浊酒,清浊两境界。品饮间,清云古道,上下奏鸣,松风泉流,混成交响,但聞心声经声天籁声,竟声声自在;觉悟山色水色自然色,原色色皆空。
  第四是和。和即平淡、中和。真水无香,真人不语,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诗品》谓:“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品茶当如清风徐来,胸中自然惠风和畅。
  最后是敬。敬天、敬地、敬祖、敬人,是茶中之要。留一分敬心在茶里,多一分珍惜之情在人世。
  茶味虽淡,意思却浓。因为加入了太丰富的人生况味,每把一盏,心旷神怡。佛教将尘世比作苦海。人类生活在无边无际的方圆大地中,似一叶扁舟,甚至仅如浮萍一点。茶无时无刻在伴随你,每天都会向你道声珍重。对于古今风雪夜归人来说,那一壶热茶,永远属于天赐甘露;作为世上过客,品尝了生命的漂泊与安顿,茶可以是家,是得意的事业,也是心灵的驿站,是永恒的归宿。
  清夜了,静下心来,品饮一杯茶。一缕白雾中,你不仅可品出茶的香,滋润着肺腑,调养着身心,增益着生命,涤荡着灵魂。这就是茶的全部健康意义。
其他文献
那场返乡之旅像是一段没人知道结果、突然降临的休克疗法,  让李重回曾经逃避的环境,见到不想见到人,要么崩溃,要么重生  李在各个房子之间穿梭,修水管、通马桶、扫除门廊的积雪,有人觉得他可爱,有人嫌弃他笨拙,有人认为他粗鲁。他像个无头无脑的机器人,对一切似乎都抱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孤独地走路,极少言语,魂不守舍,心不在焉,像行尸走肉,经常在沉默不语和突然暴怒之间切换。人们只知道李是个落魄的维修工,
10月16日,CNN引用两位不具名人士的信源披露,沙特阿拉伯政府有可能会发表一份声明,承认其近日对沙特籍记者贾迈德·哈舒吉审讯不当,将其“误杀”。哈舒吉从10月2日进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沙特领事馆后,就音讯全无。    贾迈德·哈舒吉是一名60岁的资深记者,是军火商阿德南·哈舒吉的侄子。他有数次采访“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的特殊经历,并与许多国际政要、名流有往来。2017年起哈舒吉移居美国。他曾在
“显然,支撑‘新周期’的动力并没有出现。我认为,作出中国经济从‘新常态’转入了‘新周期’,可能会进入一轮较为强劲的经济复苏的判断,为时尚早。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的稳定期,理论界与研究机构还是要慎言‘新周期’,不妨再多观察。”  最近,关于“新周期”的争议还在延续。  方正宏观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是“新周期”概念的提出者。今年2月,任泽平首提“新周期“的概念;4月,他发表了《站在
邱水平和郝平有不少共同点:他们都是“老北大”,分别于1979、1978年年考上北大,是恢复高考后的“新三届”学生;二人都是高中应届毕业生,没有上山下乡的经历;都是文科生,一个学法律,一个学历史;两人均在大四毕业前入党;他们都曾在北大做过学生工作,先后在学生工作部担任正副部长。  10月26日下午,正在中国访问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到访北京大学。在校内的英杰交流中心迎接他的,是刚上任的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
辛小姐大学时的男友是个节俭的男生,也不能说他不体贴,比如说他常常会像妈妈样劝辛小姐好好吃东西:“快吃草莓,再不吃就坏了。”或者,“把青菜吃完,剩下就得倒了。”辛小姐很不喜欢他这么说,好像这些食物的历史使命就是果腹而已,它们诱人的色、香、味乃至营养成分都全无价值,毫无意义。  所以当辛小姐遇到她的第二任男友十分惊喜,因为他特别擅长美化食物,给吃东西这件寻常事添加了一重曲径通幽的腔调。比如一盘大闸蟹,
如果按照市场规律,中心城区出现城市病,市场主体就会向外扩散,  同时需要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也向外扩展,恰恰因为政府没有遵循  市场趋势和规律,导致市场主体无法向外扩散生存,所以导致了城市病  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当下,陆铭教授的新书《大国大城》可谓非常及时,核心观点和重要价值,是破除关于中国今天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中普遍存有的三个根深蒂固的误解。  第一,我国的大城市到
街头是每一个普通人生命轨迹的交汇之处。每一天,无数个人在这个空间相遇,分离。如滚滚洪流在生命的那一刹那有了短暂的交汇,然后又沿着各自的轨迹,不断向前。每个人像粒子一样,本身无形,但在街道这样的空间相遇碰撞,我们才发现他们的存在。而这种碰撞发生时,摄影师冯立恰好在旁边按下了快门。冯立为了提高这种在场的可能性,每天带着相机在街头游走,就连取快递的时候也要带上相机。开香槟的女孩。受伤的厨师。  冯立出生
如果评选中国社会最关注且最具争议性的话题,教育毋庸置疑首当其冲。近日,关于上海某些民办学校在幼升小招生時用“奇葩”试题考察学生和家长的做法,再次撩拨公众的神经,众人感叹,“原来小升初的压力现在已经提前了7年!”或者“高考已经提前到幼升小了!”甚至是“阶层分化已经在幼儿阶段形成!”  这一个个感叹号让家长们陷入无边的焦虑之中。一位家长将此形容为一场军备竞赛,“当别人在朋友圈炫耀说,他家孩子已经造出几
模特出身的黛安·克鲁格(Diane Kruger)是德國演员在全球的代表面孔之一。从《特洛伊》中的海伦开始,她的美貌和好品位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是凭借出众演技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員奖的克鲁格不认为美貌对于演艺事业有什么帮助。她说:“是你的情绪和你的角色让你投入到工作中去,相貌不是必须的。当然,美貌可以敲开通往好莱坞的大门,但这远远不够。”
咖啡和茶之间,好像有一种奇怪的对立关系,就像阶级矛盾一样难以调和。  美国真人秀节目里,女孩子为了了解男孩子,给他出了几道选择题,看看他们有没有情投意合的可能性。“猫还是狗”,“圣诞节还是感恩节”,“咖啡还是茶”——男孩子选了咖啡。女孩子摇摇头,不行啊。看来在美国也有这个问题,喝咖啡的和喝茶的在一起,能走多远呢?  我在国贸当打工妹的时候,听到从美国学成归来的同事跟客户说:“这附近真没什么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