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探究能力的方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Emp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教育在小学一直处于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的进行探究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1)精心设疑,促使学生动脑筋想问题。(2)巧设障碍或矛盾,促使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3)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加深对所探究知识的理解。(4)使学习目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5)提供有结构的研究材料,为学生探究活动创造条件。(6)通过积极评价,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探究能力;培养方法;研究效果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是以从培养学生科学习惯出发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从这个意思上讲,科学课的科学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进行有效性的科学探究,也间接地影响着科学习惯、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等科学基本素养的养成。
  面对新课程中提出的“科学教育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精神我们的科学教育必须要有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来指导和实施。为更好地了解小学科学课,走进小学科学教学课,区分好自然教学与小学科学教学,借此机会跟各位同行谈谈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点看法,以此来给大家一点参考的信息,以便日后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能注意到有关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问题。
  一、什么是探究能力及其意义
  “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作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由此我们知道,学生的科学探究式学习活动在本质上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很多相似之处。
  “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是小学科学的一种模式的研究。它是指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探究活动等过程获取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性学习就是从学生的素质为着眼点,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包括探究性自学和探究性实践两大方面的内容。
  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
  (一)精心设疑,促使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问题是引起思维的动因。当问题刺激大脑,大脑就会大大的加紧活动,甚至可能想出自己也料想不到的新认识,好办法来。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特别是问题的答案与学生预想相反的问题),采用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对于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有重要意义。各的办法,各有各的理由。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巧设障碍或矛盾,促使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改变过去实验时动手多,动脑少,按着课本或教师的提示,照着葫芦画瓢的做法,我在设计教学时经常增加一些实验,有时还有意设置一些障碍,以促使学生动脑筋、想办法。
  (三)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加深对所探究知识的理解。教学中要求学生观察的内容很多,但是有些内容需要观察的时间很长,当堂课根本无法完成。这时,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丰富表现力,利用它把在教室里或在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但又必须让学生观察的事物展示在他们的面前,再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很短时间内完成观察任务。
  (四)使学习目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由认同目标,自主选择目标,逐步过渡到自我设计学习目标,确立自己的知识技能目标,诱发他们“我要学”、“我要发展”的内在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获得教学的成功。这就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领悟了“自主”,确立了学习过程中的“自我”。
  (五)提供有结构的研究材料,为学生探究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有结构材料,能有效为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创造条件。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能归纳、概括出科学结论,是由于他们对有结构材料的观察、实验、分析综合得出来的,因此,提供结构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结构材料”是指材料的构成和搭配是根据所学知识认知原理精心设计,各种材料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材料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为学生学习某种知识,提供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能启发学生思路朝着建立某种概念,归纳某种规律方向发展。
  (六)利用积极评价,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一提到评价,老师们往往会联想到考查、考试。其实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涉及到许多方面,考查、考试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在科学课的标准中,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作了详细的叙述。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因此,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探究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探究过程。
  三、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性,把学生引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科学家的探索研究经历告诉我们,探究的过程是艰苦的,往往一个课题要经历千百次不懈的努力,最后才能获得成功。美国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他发明电灯就进行了一千六百多次的實验。大科学家尚且如此,小学生探究活动,我们绝不要担心失败,经历失败后获得的成功,对学生的影响更强烈。他们在发展智能的同时情商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另外探究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通晓科学学科的科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信息课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教学模式运用、合作探究理念、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等方面探究如何搞好信息技术课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教学探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小学普及,成为中小学生必需的一种工具。在信息技术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然和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无疑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加强业务水平
摘要:整体法就是对物理问题中的整个系统或整个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运用整体法去分析问题,可以从整体上去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而不必去研究系统内部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和每一运动过程的环节,本文结合具体例子讨论了“整体法”中研究对象整体化及研究过程整体化的应用,说明此法可以避开中间量的求解,避繁就简,收到高效快速解决问题的效果。  关键词:整体法;研究对象整体化;研究过程整体化;应用    1. 引言 
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在很多学生都对物理产生了畏难甚至是抵触情绪,其主要原因在于高中阶段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升学应试的题海战术中,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失去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学习的自主时间越来越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产生悬念。  例如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时先让学生观察牛顿管内物体
期刊
摘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有意制造矛盾,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持久地保持学习生物的热情和愿望。  关键词:生物教学;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它并不是某种单一的结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其心理因素包
[摘要] 目前,信息技术和教学整合是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也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当前某些地区或学校开展的整合水平不高,甚至存在着不少误区,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些影响整合的几大误区,并从平时粗浅的认识中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误区建议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被普遍采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初中物理光学中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对光的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显微镜和望远镜四个光学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处理提出自己的一些方法,以供大家参考和探讨。  关键词:光学、教学、理解、记忆、轻松、有效    光学在初中阶段属于比较简单的知识,许多学生都是通过学习声学、光学中的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从而产生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也有不少学生在光学的学习中遇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回顾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自始自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培根说过:“凡是希望对于在现象背后的真理得到毫无怀疑的快乐的人,就必须知道如何使自己献身于实验。”同样,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学物理实验是实现物理教学目标的基本手段,是实现手、眼、脑综合运用的过程。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实验教学的任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