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前,信息技术和教学整合是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也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当前某些地区或学校开展的整合水平不高,甚至存在着不少误区,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些影响整合的几大误区,并从平时粗浅的认识中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误区建议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被普遍采用,信息化教学已成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许多人由于没有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误区,影响了教学效果, 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归纳了几点教育教学误区,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整合就是要全盘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对当前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它以其自身的优越性,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乐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信息技术尤其可以演示在实际中难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具体化和形象化,还可以动态的演示一些变化过程或将一些复杂的变化过程分阶段进行演示,或可以以快慢不同的速度将事物变化的过程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有效地观察和理解,达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实际上,传统媒体教学手段也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如黑板板书的可随时调整功能,保留时间长,学生印象深刻;投影仪的静态展示功能,幻灯机的实景放大功能等等,这些都有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使用十分方便,投资少,设备要求不高,不需要化大量精力,因此至今仍具有很大的魅力。所以单纯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有时效果并不如传统媒体的教学效果好。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并不意味着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意味着可以不用黑板和粉笔,可以取消语文课上的朗读、英语课上只利用录音机、计算机跟读、数学课上只用计算器计算,而应发挥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整合就是资源的搜集与展示
信息技术整合并不意味着从网上收集大量相关资料然后呈现出来,而是应该依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选取相关信息,并经过精心的设计再呈现给学生。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应该把有限的时间放在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及难点问题上。片面强调以“学生乐学”为中心,盲目运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来逗学生一笑,而原有的教学目标没能达到,这样的整合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一堂课从头至尾都使用课件,整堂课就变成了课件的演示课,教师变成了课件的操作者,学生面对的是课件而不是教师。教学由以往的教师灌输变成了电脑灌输,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依旧未变;对于学生来说,多媒体课件强调了过多的外部刺激,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维空间,学生看得多、听得多,但思考少,所得甚微,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阻碍了学生的认知过程,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
三、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喧宾夺主
新课标要求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者。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要做到这一点既要看教师的教也要看学生的学。但是部分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后,便将目光和注意力集中在信息技术的操作和应用上了。教师在课堂中最主要的工作几乎是点击鼠标,演示课件,基本上不需要板书讲解。多媒体成了课堂的主角,教师成了操作员或配音员。过去的师生交流和讨论都在光、影、声、像中湮灭,学生也不再是课堂的主人,变成了课堂的旁观者。学生只要看看精彩的画面,听听悦耳的旁白,几乎不需要留意课堂内容的实质性,时间稍长,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就容易开小差了。这样的数学课堂,已被信息技术彻底占据了主导地位,忘记了信息技术的定位原本应该是“辅助教学”。
四、整合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模式
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不理会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结构,不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不考虑学科特点,无法实现分层次教学,实际上体现的还是“以灌为主”、“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涉及的问题太多,如:学科间的差别、资源的性质、设备的性能、教师的素质、学生的水平等等,因此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按照某一固定模式来进行简单整合。如果按照一种模式进行整合,不但科学性和实用性受到质疑,而且缺乏针对性。如果生搬硬套更会束缚授课教师的手脚,对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也极为不利。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整合也不应遵循一定的教学模式,而应寻求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不断摸索,找出适合某节教学的最佳模式。
五、过分夸大课件和资源的作用
由于某些课件评比活动过分重视课件是否精美、課件的技术水平是否先进,中小学教师为了迎合评委的口味,把越来越多的时间、精力甚至资金投入到制作技术含量高、界面精美的课件上。他们把“优质课”简单地等同于“课件”, 有的人甚至把课上不好归究于没有好课件和条件简陋。课堂上有的老师只忙于可件的操作使用,陶醉在自己课件设计成功的喜悦中,却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动手实践等能力的培养锻炼,忽视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形式的学习活动。在课件的应用方式上,有些学校不是以课件为载体引导教师的教研和专业发展,而是试图利用课件播放来取代教师教师教学行为。其直接的消极影响是有些欠发达地区的教师直接有“无所不能”的课件来上课,教师退化为“放映员”。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多依赖信息技术,不管教学内容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更不顾信息技术的出现时机是否恰当,学生用于观看屏幕的时间过长,用于独立探究、阅读、实践的时间太短,往往效果适得其反。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实现教育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就要鼓励各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教育融合到学科课程的教与学中,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奠定坚实基础。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存在的一些误区和问题,我建议大家做好以下几点:
一、 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明确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目标,更加深人地理解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特点与优势,使之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从而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二、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的整合应依据学生学习的需求,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特点,将课本中抽象原理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必须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多让学生动手。
三、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过程,要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信息资源,改革教师教的方式。这是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过程。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要符合学科特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科教学服务,所有的信息技术手段都是围绕学科教学展开的,切不可让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游离于学科知识以外,不是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服务,而是学科为信息技术应用提供舞台。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走入以上所述的误区,正确处理教师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正确定位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资源整合,核心目标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各关键环节的整合必须始终不渝地紧紧围绕这一核心目标进行,只有如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才能够实实在在地推进,才能保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在正确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参考资料:
1、李健平:《整合学科教学过程构建信息技术平台》
2、李军庆李东亮《素质化课堂教学策略》
3、王鉴,郝琦蕾: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与方法反思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误区建议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被普遍采用,信息化教学已成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许多人由于没有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误区,影响了教学效果, 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归纳了几点教育教学误区,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整合就是要全盘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对当前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它以其自身的优越性,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乐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信息技术尤其可以演示在实际中难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具体化和形象化,还可以动态的演示一些变化过程或将一些复杂的变化过程分阶段进行演示,或可以以快慢不同的速度将事物变化的过程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有效地观察和理解,达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实际上,传统媒体教学手段也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如黑板板书的可随时调整功能,保留时间长,学生印象深刻;投影仪的静态展示功能,幻灯机的实景放大功能等等,这些都有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使用十分方便,投资少,设备要求不高,不需要化大量精力,因此至今仍具有很大的魅力。所以单纯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有时效果并不如传统媒体的教学效果好。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并不意味着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意味着可以不用黑板和粉笔,可以取消语文课上的朗读、英语课上只利用录音机、计算机跟读、数学课上只用计算器计算,而应发挥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整合就是资源的搜集与展示
信息技术整合并不意味着从网上收集大量相关资料然后呈现出来,而是应该依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选取相关信息,并经过精心的设计再呈现给学生。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应该把有限的时间放在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及难点问题上。片面强调以“学生乐学”为中心,盲目运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来逗学生一笑,而原有的教学目标没能达到,这样的整合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一堂课从头至尾都使用课件,整堂课就变成了课件的演示课,教师变成了课件的操作者,学生面对的是课件而不是教师。教学由以往的教师灌输变成了电脑灌输,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依旧未变;对于学生来说,多媒体课件强调了过多的外部刺激,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维空间,学生看得多、听得多,但思考少,所得甚微,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阻碍了学生的认知过程,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
三、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喧宾夺主
新课标要求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者。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要做到这一点既要看教师的教也要看学生的学。但是部分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后,便将目光和注意力集中在信息技术的操作和应用上了。教师在课堂中最主要的工作几乎是点击鼠标,演示课件,基本上不需要板书讲解。多媒体成了课堂的主角,教师成了操作员或配音员。过去的师生交流和讨论都在光、影、声、像中湮灭,学生也不再是课堂的主人,变成了课堂的旁观者。学生只要看看精彩的画面,听听悦耳的旁白,几乎不需要留意课堂内容的实质性,时间稍长,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就容易开小差了。这样的数学课堂,已被信息技术彻底占据了主导地位,忘记了信息技术的定位原本应该是“辅助教学”。
四、整合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模式
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不理会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结构,不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不考虑学科特点,无法实现分层次教学,实际上体现的还是“以灌为主”、“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涉及的问题太多,如:学科间的差别、资源的性质、设备的性能、教师的素质、学生的水平等等,因此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按照某一固定模式来进行简单整合。如果按照一种模式进行整合,不但科学性和实用性受到质疑,而且缺乏针对性。如果生搬硬套更会束缚授课教师的手脚,对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也极为不利。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整合也不应遵循一定的教学模式,而应寻求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不断摸索,找出适合某节教学的最佳模式。
五、过分夸大课件和资源的作用
由于某些课件评比活动过分重视课件是否精美、課件的技术水平是否先进,中小学教师为了迎合评委的口味,把越来越多的时间、精力甚至资金投入到制作技术含量高、界面精美的课件上。他们把“优质课”简单地等同于“课件”, 有的人甚至把课上不好归究于没有好课件和条件简陋。课堂上有的老师只忙于可件的操作使用,陶醉在自己课件设计成功的喜悦中,却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动手实践等能力的培养锻炼,忽视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形式的学习活动。在课件的应用方式上,有些学校不是以课件为载体引导教师的教研和专业发展,而是试图利用课件播放来取代教师教师教学行为。其直接的消极影响是有些欠发达地区的教师直接有“无所不能”的课件来上课,教师退化为“放映员”。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多依赖信息技术,不管教学内容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更不顾信息技术的出现时机是否恰当,学生用于观看屏幕的时间过长,用于独立探究、阅读、实践的时间太短,往往效果适得其反。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实现教育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就要鼓励各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教育融合到学科课程的教与学中,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奠定坚实基础。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存在的一些误区和问题,我建议大家做好以下几点:
一、 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明确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目标,更加深人地理解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特点与优势,使之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从而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二、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的整合应依据学生学习的需求,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特点,将课本中抽象原理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必须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多让学生动手。
三、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过程,要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信息资源,改革教师教的方式。这是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过程。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要符合学科特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科教学服务,所有的信息技术手段都是围绕学科教学展开的,切不可让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游离于学科知识以外,不是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服务,而是学科为信息技术应用提供舞台。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走入以上所述的误区,正确处理教师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正确定位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资源整合,核心目标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各关键环节的整合必须始终不渝地紧紧围绕这一核心目标进行,只有如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才能够实实在在地推进,才能保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在正确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参考资料:
1、李健平:《整合学科教学过程构建信息技术平台》
2、李军庆李东亮《素质化课堂教学策略》
3、王鉴,郝琦蕾: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与方法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