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自然的回响

来源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b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生命万物之源,山是大地优美的曲线,阳光是生命温暖的依靠……自然,我们博大宽厚的母亲,她的美丽与神奇是不须修饰的诗篇!踏上松软的土地,拂开垂挂的松萝,绕过密密匝匝的树干,走过飘动松涛音乐的幽径;山野的风吹过,醉人的芬芳扑面,人与自然原本是如此融洽!但曾几何时,我们忽视了奉献,只懂一味索取,向自然挥起了屠刀,导致温室效应增加、热带雨林锐减、生物多样性消失、能源紧缺、土地荒漠化、垃圾围城……人类被困在自己编织的网中央。
  在深深的悔悟中,行动才是最重要的,就如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如何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每一个有责任心的地球人都要思考的永恒话题。
  静下来
  [美国]玛丽安·麦肯 著 陈秋萍 译
  我用手电筒照亮庭院里的池塘。平铺如一片地毯的浮萍,几乎覆盖了整池水面,池水静止、平滑、青绿,犹如一座高尔夫球场,只有一株水芹菜的羽状叶这里一点那里一块,将池面的完整划破。手电筒的光线照见了一对对眼睛,正好露在水平面上,小小的脸,一丝不动且肃穆庄严,藏在萍叶下,像戴着俏皮的小帽。
  我继续用手电筒的光柱锁定它们,它们依然动也不动,眼睛眨都不眨。我站的地方距离它们太远,看不清它们的喉咙由于呼吸而引发的动态。我不确定这些青蛙快不快乐。它们的眼睛不眨,它们的小脸神秘难解。它们安安静静,耐心平和地坐着,像安静的禅师,内心宁静、悠然自得。
  聪明的人类,有着花样繁多的食物和对宇宙的征服力,我们不需要傻傻地坐在那里守株待兔等待一只飞过的蚊子,我们把时间用来等待下一个令人惊奇的科技呼啸而过,用来发明不同的新鲜事物和新鲜玩法,就像踩着一台永不停止的跑步机,思考的时间愈来愈长,血拼愈来愈疯狂,“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多,却看起来愈来愈憔悴,越来越不快乐。
  简单生活的意思纯粹只是:相较于现在,给自己更多梦想和沉吟的时间,以及更多品闻玫瑰的时间,就像青蛙之于池塘,和谐静谧,动静皆宜。简单并不是舍弃所有,简单不过是学会在现有的旧事物上拥抱新的快乐罢了。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2年第6期)
  阅读点拨
  文章字字句句读过,像是在静谧的夏夜里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就连身边的空气也变得清洌如酒,醉人的清凉能让人的心静下来,思绪也伴随着蛙鸣翩翩起舞了。
  作者在开头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气氛,“平铺如一片地毯的浮萍”,“池水犹如一座高尔夫球场”,安静的池塘边,一束手电光打破了那些头戴俏皮小帽的夜的守护人,面对突然而至的造访,它们会怎样?读者的思绪一下被牵引起来。出乎意料,那些精灵们“动也不动”“眼睛眨也不眨”“像个安静的禅师”。面对青蛙们的淡定,作者反省人类“像踩着一台永不停止的跑步机”。
  文章最后点明主旨,希望人类过简单但快乐的生活,只有“静下来”,才能“给自己更多梦想和沉吟的时间”。
  雪鱼的故乡
  林清玄
  在台北的日本料理店里有一道名菜,叫“烤香鱼”,这道烤鱼和其他的鱼都不一样;其他的鱼要剖开拿掉肚子,香鱼则是完整的,可以连肚子一起吃,而且香鱼的肚子是苦的,苦到极处有一种甘醇的味道,正像饮上好的茗茶。
  有一次我们在日本料理店吃香鱼,一位朋友告诉我香鱼为什么可以连肚子一起吃的秘密。他说:“香鱼是一种奇怪的鱼,它比任何的鱼都爱干净,他生活的水域只要稍有污染,香鱼就死去了,所以它的肚子永远不会有脏的东西,可以放心食用。”
  朋友的说法,使我对香鱼的品味大大的提高,是怎么样的一种鱼,这样高贵,容不下一点环境的污迹?这也使我记忆起,十年前在新店溪旁碧潭桥头的小餐馆里,曾经吃过新店溪盛产的香鱼,它的体型细小毫不起眼,当时还是非常普通的食物,如今,新店溪的香鱼早就绝种了,因为新店溪被人们染污了,香鱼拒绝在那样的水域里存活。现在日本料理店的香鱼,已经不产在新店溪,而要从日本空运来台,使香鱼的身价大大提高,几乎任何鱼都比不上。听说在澎湖某些没有被污染的海域,还能找到香鱼的踪迹,可是为数甚少,早就无法供应食客的需求了。本来在新店溪旁的普通食物,如今却在台湾找不到故乡,想起来就令人伤感。
  每次吃香鱼的时候,我的心情就不免沉重,那种沉重来自香鱼的敏感。在许多人的眼里,所有的鱼除了做为食物以外,就没有别的意义了。香鱼却不同,因为它的喜爱洁净,使我们更觉得应该有一个清洁的生存空间。在某一个层次上,香鱼是比人更高贵的。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污染的环境,到处充满了刺耳的噪音和汽车排放的黑烟,可是时间一久,我们就适应了这样的环境,甚至一点抗辩也没有。
  没有新鲜的空气,没有干净的溪水,没有清爽的天空,甚至没有安静的听觉,我们都已经习焉不察了,面对着一天比一天沉沦的生活空间,有时我们完全失去了警觉。
  香鱼不然,它不肯自甘于污浊的溪水,不肯改变自己去适应一个更坏的环境,于是它选择了死,宁洁而死,不浊而生,那样的气节,更使我们面对香鱼的时候低徊不已。
  记得多年以前,我在梨山上,参观过鳟鱼的养殖。鳟鱼是濒临绝迹的鱼类,在台湾,只有梨山上清澈的溪水和适当的水温,才能让他们乐于悠游。正由于它们独特的品性,使养殖的人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也正因为这样,鳟鱼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不会和吴郭鱼相提并论。
  有一次我在澎湖的海边度假,渔民们邀请我到海边去欣赏奇景。那一天,许多海豚无缘无故地游到岸上集体自杀。我站在海岸边,看着那些到处罗列的海豚,它们从海里跳到岸上等待着死亡,却没有人知道原因,我也不知道。
  海豚的集体自杀,给当地的渔民带来一笔小财,没有人探问它们为什么拒绝生存,我的心里却充满了疑惑:海豚是一种智商很高的动物,它们到底为什么要集体自杀呢?
  是不是心情上受了什么委屈?在海面干净的往日,是不是也有海豚自杀呢?生物学家恐怕也无法解开海豚自杀的谜题。但是我深知,海豚的自杀不是“无缘无故”,一定有它的理由,只可惜,我们不能理解。唯一可以理解的是,动物有动物的想法,鱼也有鱼的心情。干净的海,是海豚的故乡;清澈的溪水,是香鱼和鳟鱼的故乡。它们宁可做失乡的游魂,也不愿活在污浊的水域,是作为人的我们,应该深切反省的。   有许多饲养鸟类和热带鱼的朋友,经常向我抱怨,不管他们如何细心照料,鸟和鱼都会无故地死去。我想,鱼鸟的死都不是无故的,因为鸟是属于山林的,不属于笼子;鱼是属于河海的,不属于水箱。现在更严重的是,即使在山林河海,由于人为的污染,许多动物都活得不快乐。恐怕在大自然里,只有一种动物对坏的环境能安之如常,那种动物的名字叫做“人”。
  几年前,人们在新店溪“放香鱼”,让香鱼回到它的故乡,据说现在新店溪里已有为数极少的香鱼存活,如果河川不继续污染,将来我们食用的香鱼不必从空中来,而是本乡的土产。
  香鱼是我们的,故乡也是我们的,我们千万不要让故乡成为香鱼拒绝的地方。
  (选自《林清玄散文》,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阅读点拨
  作者从生活琐事中捕捉到细微却饱含哲思的事物,以简单平实的叙述娓娓道来,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平淡的话语,足以让人一遍遍地反复回味。
  香鱼宁可为洁而死,也绝不浊而生,但它没想到就因为这种特性而成为人类趋之若鹜的理由,反倒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在食客们大快朵颐之时,作者却“由鱼及人”,想到鱼比人更高贵,在“没有新鲜的空气,没有干净的溪水,没有清爽的天空,甚至没有安静的听觉”的状况下,人可以安之若素,这是不是人类的悲哀?香鱼失去故乡,守气节而死,那么人类呢?作者语意平和的背后是环保的大命题。
  守 着 月 亮 地
  刑思洁
  我是在月亮地里泡大的。
  我仔细地听过月。大人都不在家的时候,黑夜包围了一切,犬吠在村西的老树林里回荡,恐怖爬满了小院,我却被锁在院里。我贴着门缝儿,听月的声音,听她母亲般地絮语,听她喊起了我的乳名——叫我不要害怕。一抬头,月儿已到了头顶,像妈妈的一张笑脸。
  长夜里,我会长时间地看月亮。那时走在村外的小路上,妈妈走在前边,我和我的月儿走在后边。忽然月儿不见了,跑到哪儿去了?像一条白色的小狗藏到草丛里去了?像一只黄色的小鸡蹦走了?
  我正焦急。妈妈说,快到坎上来,它在那儿等你。我跑上土坎,一眼就看见圆圆的月亮,在一棵杏树后等着我呢。
  守月是少年时代我们的一件大事。记得那是一个深秋的晚上,我和伙伴们从学校回来,在经过一片白腊条树丛时,一块比南河都长的乌云忽然涌了上来,乌云开了大口,月亮被它吞了。
  伙伴里最小的女孩先哭了,她要月亮。我们开始蹲下,坐于草上手拉着手守月亮,还要喊口号:
  “月姥姥,八丈高。骑红马,带红刀。”
  “月儿快出来,乌云快走开。不走开?骑着红马拿刀来!”
  月亮不出来,我们就不走。大约到了后半夜,月儿终于冲散了乌云,一小块白斑呈在远远的西天。于是大家都笑起来。
  当我趟过月亮地,上了岸时,蓦然发现自己长大了。月亮地啊月亮地,当走出了童年,我们才知道失去了什么,失去的太多太多,又多么珍贵。
  在城里的我,在有月光的夜晚,常像一个学游泳的人拼命沿街逆行,想游回童年的月亮地。我想再骑一次枣红马,踏着月光,走回童年那条无忧的路。但回去的路上长满了荒草,风雨毁掉了路标,连那一串串小小脚窝都住进了蟋蟀。
  今夜故乡的月正明,我守在城市的一叶小窗前让泪水流满面颊。眼前没有月亮地,一片连一片乌云一样的建筑物吞掉了月光。
  我仍在守月。
  我要守好月亮地,在心中。
  (节选自《少年文艺》,2002年第6期)
  阅读点拨
  本文描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童年时在故乡月亮地里纯真美好、无忧无虑的生活;长大后在城市缺乏自然情趣,苦闷孤寂的生活,作者的情感倾向不言而喻。
  作者开笔描写“月”的角度新颖别致,一改人们以视觉为主导的写法,用听觉的敏感来传递月带来的祥和安静,文笔之间跳跃着活泼美好;猜想月亮躲到哪里去的天真烂漫令人忍俊不禁。
  “月亮地”所代表的真、善、美的世界,无忧无虑的生活,具有童心稚趣的心境,正直善良的美好品质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消失,但“我要守好月亮地,在心中”,只要人人都有这份坚守,美好的时光就会永驻。
  来世,我愿做 托斯卡纳的一棵树
  陈丹燕
  要是有来世,我想我不愿意再做一个人了。做一个人,是很美,可是也太累。
  我来世想做一棵树,长在托斯卡纳绿色山坡上的一棵树。
  要是我的运气好,我就是一棵形状很美的柏树,像绿色的烛火一样尖尖地伸向天空,总是蓝色的,金光流溢的天空。
  我的树梢是尖尖的,在总是温暖的绿色的山坡上静穆地指向天空,好像是一个在沉思着什么的人,其实我没有思想,也不再了解思想的疼痛。
  我能看见很远的地方,变成了孤儿的拉斐尔正在渡过一条蓝色的小湖,他要到罗马去画画,他忧郁地看着托斯卡纳美丽的坡地,这是他在告别自己的故乡。
  而在一个阳台上,达·芬奇正在给蒙娜丽莎画着肖像,她微微笑着,是那种内心细腻的人,为了掩盖自己而挡在面前的微笑。没有这种心思的人,会觉得那种笑很神秘的。
  年轻的米开朗琪罗从翡冷翠老城里的一扇木门里走出来,他的脸带着受苦的样子,他的天才压死了多少代画家,可他觉得自己的一生是不幸福的。
  而在圣马可修道院里,安哲利柯在墙上画出了世界上最美的天使报喜。我终于有机会看看我喜欢的画家。虽然这一次我的心不再会有疼痛而甜蜜的感觉,可我终于是看到他们了。
  我长在山坡上,天天晒太阳,鸟在我头上叫,风从我的树枝里经过,像梳子经过长长的头发。我的一生只要好好地站在那里就行了。
  要是有风把我吹倒了,经过的人都说:“该死的风。”不会说:“你为什么还躺着伤心,快自己站起来。上帝都说了,你要自救,上帝方能救你。”   我希望在我无尽的生生世世里,有一世能做这样一棵可以放任自己、甚至对自己都可以不负责任的柏树。
  我只能生在那里、站在那里、枯死在那里,没有选择、也不承担责任。爱树的人要是一定要把我挖回家,我就死在他家的院子里,让他内疚。要是没有人打扰,我就一辈子在自己熟悉的山坡上,边上每一棵橄榄树都是世交,从来也没有迁徙时的凄惶。要是风轻轻地吹过的话,我弯了自己的树梢,路过这里的但丁看到了,把我风里好看的样子写在他的书里。
  几百年都过去了,人们到但丁在托斯卡纳的故居去参观,还能听到一个柔和的男声,用优美的意大利语,朗诵着这个片段。
  我在夏天的黄昏里像一个墨绿的影子一样,没有感情,只是将自己被夕阳拉长的树影子投在驿道上,那是古老的驿道,还是美第奇家族为了征服整个托斯卡纳而修的。
  我看到罗密欧急急地骑着马经过,回到阿拉维去接他的茱丽叶,去奔赴一个悲剧。可是我不会感到伤心。我只是把自己的影子轻轻覆在他的脸上和身上,短短的一分钟。许多年以后,他们的故事被写成了书,画成了画。
  一个中国的小姑娘坐在她的单人床上看翻译成中文的这本书,看到了一棵长长的柏树在路上。她指着画上的树,对她的妈妈说:“它看上去真的伤心啊。”但实际上,我一点儿也不伤心,因为一棵树是没有心的。
  做托斯卡纳山坡上的一棵柏树,一生一世,面对的只是在阳光里宛如流蜜的绿色大地,这是多么好的来世。
  可是人到底有来世吗?
  (选自《意林》,2008年第15期)
  (注)托斯卡纳,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但丁的故乡。
  阅读点拨
  作者以女性作家所特有的细腻柔和,在娓娓的诉说中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她心思精巧,开篇一句 “要是有来世,我想我不愿意再做一个人了”挈领全文,设置了悬念。做一棵长在托斯卡纳的柏树,在金光流溢的天空下,在风的梳理下看尽艺术家们曾经的过往,这才是作家最本质的心意,树的形象与人的形象契合无间,丰富了文章的意蕴。
  文章的结尾在结构上照应了开头,强烈地表达出对托斯卡纳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向往和热爱,同时也暗含着对现实生活的惆怅和无奈。
  心 墙
  刘 墉
  小时候,我家四周是一片空旷的田野。我常站在田埂上对别的小朋友说:“田间的那栋房子就是我家,这块田则是我家的院子,你们随时都可以到我家来玩。”
  七岁的时候,我搬进城市,院子四周种了些七里香当作围墙,我常跟邻居的孩子在墙间穿梭,我说:“我这里的这道墙,处处都有门,随便你们进去。”
  十岁的时候,家里把树墙除去,改建一堵砖墙,墙不高,所以邻居小朋友常站在墙外的垃圾箱上和我聊天,有时他们的球不小心掉进来,就自己爬墙过来捡。
  十二岁的时候,母亲把墙加高了,并在顶端砌上尖尖的碎玻璃,她说:“现在人心坏了,总要防着些。”但我觉得自从墙加高之后,院子里的阳光变少,感觉也小多了。
  二十六岁的时候,我们搬进一栋公寓,除了窄窄的一个阳台,根本没有院子。我们在门上装了猫眼,有人来访,总先看看是谁才开门。
  二十九岁的时候,我到了纽约,住进一栋大楼的套房,连阳台也没了。朋友来,我非得在电话里问清是谁,才敢按钮请他进来。
  三十年来,由没有墙的大院子,到没有院子只有墙,这不仅是住的改换,也是心灵的变化。
  幼儿时,我的心是打开的,纯真地欢迎每个人进入我的心房。
  儿童时,我的心是半开的,要进来的人随时可以进来,我从不加阻挡。
  少年时,我的心外筑起高高的墙,但是在墙里仍有我可爱的院子,虽然阳光少些,我依然可以在其中玩耍。
  青年时,我心里的小院子也被剥夺了,而不得不从“小洞”看每位来访的人。
  现在,我到达一个世界上最热、最繁华、也最进步的城市,我的心却像放在一个小小密封的盒子里,虽然别人夺不走,我却也见不到和煦的阳光,吸不到新鲜的空气了。
  我多么希望能再回到儿时的那片田园,让千顷的稻浪,作我的心墙;让人们在我的心墙里收割,把我的心墙当作他们的食粮。
  我多么希望再拥有儿时的天空,那是一个又宽又大的天空,不为浓烟所遮翳,不被高楼所侵夺。
  我多么希望再拥有儿时的田埂,它虽然又窄又小,但四通八达,每个孩子都能通过它,进入我的家。
  如果我不能再拥有那么开阔的心墙,也请赐我一个七里香的树墙吧!让我的花香沁郁四方,让小朋友随意穿梭,因为我实在不喜欢那些只会隔离人与人的“钢筋水泥的围墙”。
  (选自《读者》,2007年第3期)
  阅读点拨
  文章的标题强烈地传递出了一座横亘在心与心之间的围墙所带来的隔膜感,这座围墙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生活的改善而逐渐加高。墙高了,心却远了。
  作者选取不同时间年轮里“墙”这个具体可感的物体,行文条理清新,先写“墙”的变化,再写住所的变化,其实反映的是心灵的变化,后用三个排比段表达希望。其情可感,其真亦切。尤其是最后作者的愿景,让人惋惜之余,也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在心中赐“一个七里香的树墙” 让花香沁郁四方,让小朋友随意穿梭,这才是真正的“心与心的墙”。
  本栏插图 鲁 璐
  本栏责任编辑 陈土宏
其他文献
作文技巧,高手支招  本期嘉宾:陈蕾霜(写手)  写作心得:因为有写作文这么一点“小特长”,编座位的时候有幸成为了老师口中“要帮助同桌提高作文成绩”的那个。就因为这么一个或许是口头上的嘱咐,我很认真地担当起了帮助同桌提高作文能力的责任。如今也让我来献献丑,跟同学们分享一下我在初中时代写作文的经验。  从小到大写过许多作文了,没有细细数过,从看图写文到长句作文到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再到现在的文艺性
梅子姐姐:  您好!是青春期的原因吗?最近总是和妈妈吵架。每次吵完架,我也觉得自己当时说的话有些过分了,可是我当时就是控制不住啊!而且我可能是一个脾气很倔的人吧,就算是自己错了,也总觉得要说出“对不起”这样的话很难很难。和朋友也是如此。我有一个形影不离的朋友,可是,人在熟悉的人面前,缺点便暴露得越来越多,最近和她总是时不时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其实后来想想,是我自己太过敏感,太斤斤计较了。我也尝试
一九二一年七月,  在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  一群优秀的中华儿女,  给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带来了希望。  百年惊涛拍岸,  百年风雨沧桑,  百年奋斗历程,  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的成长!  难忘您:  以超然毅力和不屈精神,  执于民族独立、人类解放。  从南昌起义到秋收起义,  从上井冈爬雪山到奔延安,  从武装斗争到倭寇胆寒,  从三大战役到推翻三座大山……  難忘您:  率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草木花树,鸟兽虫鱼,莫不如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更凝聚了自然的智慧与精华。然则,对于生命的态度却并非因生之珍奇而受人们所重视,更因人类自身对于生命的理解深浅而各异。作家们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描写和讴歌,却又从内涵和外延上给生命作了更加丰富而生动的注解。
渔夫提着渔网回到木屋说:“唉!该死,又没打到鱼。”“不如你收网吧,到河上游新搬来的化工厂当工人吧,不然我们一家都会饿死的。”妻子劝他说。渔夫一愣,拿起一支笔,在日历上又圈了一个圈,说:“化工厂入村来,我们已經吃了好多天野菜了,看来渔网再也用不上了。”渔夫呆呆地望着河,五味杂陈……  猪豆豆回复:渔网无用武之地,环保迫在眉睫。
因别人策划了个“旅行的回忆·我的宝物”电视节目,让我拿出点东西参加,于是,我就把以前旅行的收藏全部搬出,摆满房间。可是,我一看,大吃一惊,那一个个的东西之间毫无关联。都是令我惊诧的破玩意儿,没有一件是我的家属所期待的礼物。  虽然是些破烂,但是对于我来说,都能把我的旅行回忆一个接一个紧密相连起来。即使不具备社会价值,也没有什么大关系。但对我的重要性,即使时间流逝,也不会改变。  其中也有别人认可的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上帝都会给他们一份礼物,有的是智慧,有的是美貌……而上帝给我的礼物,是烦恼。和我拥有相同礼物的还有马一左、马一右两兄弟。  《成长不烦恼》讲述的是双胞胎兄弟马一左、马一右在生活中产生疑问和烦恼,并最终得到答案的故事。  辛弃疾曾说过:“少年不识愁滋味。”但我想,成长中的少年,总会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烦恼。  有人说烦恼是“老师 作业”,有人说烦恼是“成绩单 补习班”,烦恼到底是什么呢
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面临中考。是否能考得上重点高中要看运气。父母与老师都劝我努力拼搏。可与我情况相同的同学却有另外一番高见,他们说就算能考上高中,也不过是再混三年,运气好的话考一个三流本科,出来还是打工。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思?努力又有什么价值?听到这种“理论”,我也很茫然。请问,该怎样才能让自己“正面”起来?    读到你这封信的时候,我想起了自己少年时的两个同学A与B。听听他们的故事,也许对你会
苔藓在冬天表现出来的后劲,不仅为其自身的生长带来了好处。坛城下游的生命,也因苔藓的蓄水能力而受益。暴雨的动力势能抹平了山坡,而从坛城上奔流而下的雨水十分清澈,这里并没有从周围田野和城镇冲来的泥沙痕迹。苔藓和林地上厚厚的落叶层吸收了水分,并减缓狂暴的雨滴,将朝向大地的激烈扫射变成温柔的抚摸。当雨水从山上奔流而下时,乔木、灌木、草等各类植物根系构成的网络将土壤固着在原地。成百上千种植物共同从事纺织工作
荔枝,有一个诗意的名字——“离支”。荔枝枝木异常坚硬,采摘果实的时候只能用刀将树枝砍去,有“离树之枝”的意思,“离支”(亦作“离枝”)之名由此而来。离支,其与母树分离时经历的一番分筋错骨会给人一种伤感、别离之意,所幸第二年新生的枝条会生出更多的果实,整棵树又变得生机勃勃。  荔枝的果实呈半透明凝脂状,味道香甜,是水果中的翘楚。荔枝作为岭南果品,常常被文人的笔墨青睐。我们最熟悉的是杜牧的“一骑红尘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