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让“教师种子”孵化成长

来源 :科教新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00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涟源市地处湘中腹地,系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县市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市,现有中小学校359所,幼儿园176所,在职教师7235人。
   近10年来,涟源市教师人数增加了2900余名。但其中近一半是有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专业技能偏弱成了新教师的“先天不足”。随着教师队伍的不断补充,如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成了涟源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课堂上,认真听课的也是“导师”
   早在2002年,原涟源市教育科学研究室、市教师进修学校合并,成立涟源市教研师资培训中心,职能定位为“研训一体”的教师教研培训机构,主要承担全市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干部培训、教育教学研究、成人学历教育等工作,打造集“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继续教育、监测评价、教育信息化”为一体的教师发展中心。
   如何发挥研训中心的资源优势,让“培训+教研”产生“1+1>2”的整合效能,为更多“教师种子”在涟源播撒提供孵化土壤,始终贯穿在该中心的发展进程中。
   1996年就被选调到市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2002年后为“研训员”)李世奇,更愿意把听他课的老师们称作“导师”。“老师们的自学能力比较强,作为研训员,我更多地会对他们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引导、辅导、诱导,所以我称他们为‘导师’,而他们回到学校去给学生们上课,也同样不会忘记‘导师’的任务与使命。”李世奇说。
   成为一名研训员之前,李世奇是有着15年一线教学经验的中学老师。在他看来,给学生上课和给老师上课,风趣幽默、易学乐学都是必须的。課堂上,他会先为“导师”们端上一碗“鸡汤”作为开场白,由浅入深进入主题。一个小时的课程,他的课基本是“全程无尿点”。
   从教师转型成为一名合格的研训员,李世奇花了几年时间打磨上课质量。在他看来,培训是集中的教研,教研是分散的培训。培训和教研实际上是职能互通、职责互融、功能互补的,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两种不可分割的重要手段。
  课余时,师傅的课徒弟必听
   “教”以课堂为阵地,“研”以问题为载体,“训”以改善为皈依,聚焦于学科,定位于课堂,落实于教师。通过十多年的实践,涟源市教师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
   长郡蓝田中学作为涟源市教研师资培训中心(教师发展中心)的基地学校,是一棵让“教师种子”长成硕果的大树。
   9月9日,长郡蓝田中学举行了2019年“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启动仪式,旨在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为年轻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进一步打造学校的优质教师团队。
   与新教师结对的周妍只比徒弟大两岁,虽是过来人,但她却十分珍惜这样的师徒关系。
   “刚到学校时我就带九年级毕业班,压力很大,担心课上不好,所以只要自己没课,就会去师傅肖芳老师的班级,坐在最后一排听她上课,备课时遇到疑问,师傅也总会帮我分析解答。”对于师傅肖芳对自己不厌其烦的帮助,周妍十分感激。
   那段时期,为了把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们都掌握好知识点,周妍会利用起一切课余时间尽可能地打磨课件,做到每个细节都万无一失。哪怕是一堂常规的语文课,她都会备课到深夜。“最迟的一次备课到了凌晨四点,我不想让同学们上一堂索然无味的课。”周妍说。
   顺利出师的第一年,对于周妍来说是快速成长的一年。现在的她学会了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带徒弟时会主动关心询问,面对困难也多了一份老练沉稳。
   5年来,长郡蓝田中学落实“青蓝工程”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学校品牌教师(名师)培养计划”,恪守“严谨、规范、勤奋、博学”的要求,致力打造吃苦耐劳、敢打敢拼的教师队伍。事实上,长郡蓝田中学教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10余名教师成为省市级名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
  进程中,“研训一体”正成为引领示范
   自2015年成为湖南省教师“国培计划”项目县市以来,涟源市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将教学理论进行实践性解读,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理论性反思”的理念,全力探索“研训一体”的模式,深入推进教师培训工作,已呈现出“全员化、高效化、常态化”的态势,在湘中大地上发挥着示范和引领作用。
   涟源市教研师资培训中心(教师发展中心)现有教职工62人,正高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45人,特级教师3人,省市级骨干教师40余人,系湖南省首批“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
   2017年以来,涟源市共举办国家级、省级培训5566人次,娄底市级培训2309人次,涟源市级培训9886人次,校本研修23227人次。涟源市教研师资培训中心(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邓求平满怀喜悦地说,“‘研训一体’充分调动了教师研训的积极性,加快了教师的成长,带动了学校的校本研修,促进了教师研训机构的内涵发展,有效破解了城乡教师素质均衡发展的难题。”涟源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朱智华认为,推动教师发展工作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必将全方位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教育,助推教育综合改革和教育现代化!
其他文献
本报讯 (通讯员 肖小华) 9月16日至17日,衡阳市南岳区实验中学七、八年级580名师生在湖南省博物館和长沙铜官窑开展了主题为“触摸湖湘文化 对话千年历史”的研学实践活动,感知湖湘文化的魅力和中华文明的璀璨。
期刊
我发现以前那些看似热闹让我沾沾自喜的课堂,许多时候都存在“伪学习”的情况。我想努力改变这种现象。   这一次,我和七年级学生在“热闹”课堂中,一起经历了一场“安静”的学习之旅。   课前,我曾对课型设计一再踌躇:到底是适应学生,让他们热热闹闹地尽情展示才智,还是在安静的氛围中,体验不一样的学习?一番调查后,我调整学习设计,将一节阅读课改为读写结合课。课堂以学生的学为基础,整合阅读任务,设计一個基础
期刊
前几天,我去上学的路上,见到路边有一只白色的小猫。它长着一对尖尖的耳朵,小小的嘴和鼻子连在了一塊,白色的毛变得脏兮兮的,缩着脖子,明亮的蓝眼睛紧紧地盯着路过的人,看见谁都躲,还不停地“喵、喵”叫,样子很可怜。   因为要上学,我没法带它到学校去,我想着,要是放学后它还在,我就让来接我放学的妈妈把它带回家,给它“洗白白”,给它准备一个温暖的小窝,给它吃好多小鱼,给它取名叫“小白”。当天上学,我心里一
期刊
我的故乡在湖南炎陵,它地处湘东南边陲、井冈山东麓。在这里,流传着始祖炎帝的传说,流淌着革命的红色基因,流动着生态文明的美丽。近年来,炎陵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人民生活和善和美,安居乐业。   炎陵是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福地。炎帝亲尝百草,发明医药,制耒耜,种五谷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炎帝的百折不挠、创造奋斗、仁爱奉献等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陵人。   炎陵县是一个山区小县,交通不便,
期刊
九月的枫叶   卸下春的绿妝   裹一身秋霜   在季节的转角中张望   九月的风儿   掠过落叶的忧伤   曾经的云淡风轻   在记忆的笔尖流淌   九月的倾诉   泼一地徘徊   拾一场文字的诗心   在悠悠岁月中含情怒放
期刊
“有课业辅导,有社团活动,接送孩子不耽误工作,现在读书真不错。”9月10日,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课后延時服务开始试行,家长们喜笑颜开。   据悉,为破解“三点半难题”,该校依据上级教育主管的指导意见及相关政策,以学生家长自愿、公益、普惠为原则,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通过开放校内资源,精心设计延时课程,坚持周一至周五放学后两课时,在完成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的课业、作业辅导上,以社团活动的形
期刊
胡老师是村子里的师范生,二十多年前,胡老师接替代课的付老师成了我们的班主任。她很年轻,扎着长长的马尾辫,喜欢穿着素雅的翻领衫和依稀留有淡淡墨渍的青色长裤。   我最喜欢上的是字词课。胡老师对我们的笔顺和书写都有严格的要求。不管是钢笔字还是毛笔字,对于我们书写规范的汉字,胡老师准会用红笔给我们圈出来。她常常带着我们一起领略汉字的博大精深。她将汉字的演变做成卡片,连同我们优秀的作业粘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
期刊
霞光里   孩子坐在石头上   捧着一本书   一本展开翅膀的书   树上的鸟窝边   鸟妈妈对小鸟说   看那读书的孩子   模样多么可爱   就那映在地上的影子   也像一幅图画   树爷爷听了   悄悄把一片叶子   抛到孩子的书上   给他送上一枚   美麗的书签
期刊
“毕老师来了!”刚踏进平顶学校,山歌教师毕伶俐便听到了学生们的欢呼,转眼间学生们就从教学楼里簇拥到毕伶俐跟前,毕伶俐告诉记者:“这些孩子渴望山歌,渴望非遗走近他们的校园生活。”   “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把带有新化特质的文化因子嵌入骨子里,也更有利于传承新化的非遗国粹。”新化县教育局局长袁华新告诉记者,山歌只是新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近年来,新化县大力推广“非遗国粹
期刊
“我是娄星区人,在娄星区当老师,是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贡献。我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几年前我从校长的职位上又重新回到学生身边,做起了班主任。”娄底七中的彭红日老师从教29年,对于教师这份职业选择,他十分肯定且坚定。   而被问到“在娄星区当老师,你幸福吗?”他只回答了三个字:很幸福!   时值全国第35个教师节,记者在娄底市娄星区教育大会上随机采访了数位受到表彰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走进一个个真切且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