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娄星区人,在娄星区当老师,是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贡献。我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几年前我从校长的职位上又重新回到学生身边,做起了班主任。”娄底七中的彭红日老师从教29年,对于教师这份职业选择,他十分肯定且坚定。
而被问到“在娄星区当老师,你幸福吗?”他只回答了三个字:很幸福!
时值全国第35个教师节,记者在娄底市娄星区教育大会上随机采访了数位受到表彰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走进一个个真切且暖心的教育故事中,微观娄星区在科教强区的平凡之路上,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走出的夯实脚印。
政府:切实增强教师的幸福感
在工作上支持教师,在生活上关心教师,在荣誉上褒奖教师,在感情上亲近教师,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娄星区一直在积极持续地努力着。
教师的工资福利上,娄星区坚持同城同酬。2016年以来投入1400万元保障教师工会福利,投入1000万元保证教师两年一次免费体检;2017年又投入7900余万元保障了教师们享有与市直教师一样的绩效奖励待遇;同时及时足额发放乡村学校班主任津贴和边远乡村教师生活补贴;每年至少组织对特困教师、重症教师慰问2次,切实增强了广大教师的幸福感。
对于这份幸福感,80后女教师黄燕最有发言权。2009年,她从娄星区石井镇河北小学开始教学生涯,成为了一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
河北小学地处农村,442名在籍学生中,有128名留守儿童,占到了28.9%。为了帮助留守的孩子们,黄燕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河北小学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于2012年啟动。
娄星区关工委、妇联、团委,石井镇关工委、妇联等部门直接参与到了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实施中,为学校添置了移动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功能打印、复印机等教学用具。娄星区人民医院还捐资20余万元,为学校建立了高规格的亲情聊天室。如今已是学校校长的黄燕,从2014年起,陪伴着一届又一届学生在聊天室里与父母异地“见面”。
而黄燕在娄星区当老师的10年间,城乡学校的差别也逐步缩小。“我们村小现在多媒体设备班班通,校内监控无死角,老师们都住进了两人一套非常舒适的周转房,村小老师每月还能领到专属的乡村补贴。”现在说起河北小学,黄燕的自豪感总能从笑容里满溢出来。
老师:教书是职业,更是事业
“教书是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这是娄底三中高中数学骨干教师陈中东的座右铭。
陈中东是初中毕业考上师范的,虽然教学效果好,工作业绩突出,但他一直认为自己学历低,底子薄,于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陈中东又积极报名参加自学考试,先后拿到了大专、本科和研究生文凭。但他仍不满足,后来又考上了大连理工大学的博士。
以前的一些同事对他考上博士很是羡慕,说他可以从此不再当“孩子王”了,但一位学区领导却感叹:中学教坛从此少了一位优秀教师。这句话看似无意,当时却深深触动了陈中东的内心。
在读博期间,陈中东多次收到自己以前所教学生的来信,信里满是对他的强烈思念和牵挂。一直心系教坛、心念学生的陈中东,再一次动摇了自己的意志,果断放弃读博深造,毅然回到学校继续从教。
后来,陈中东先后调入新化十六中、新化一中、娄底三中等校工作。每次新调一个地方,都需要租房子,他总是空出一些房间给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住,为学生提供生活上的方便,还给学生免费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辅导。
娄底三中309班学生李一凡就是在陈中东的照顾下,今年高考考出了676分的好成绩,在娄底城区居第一,被清华大学录取。
33年的教学生涯里,陈中东常说,我有两个心房,一个装的是良心,一个装的是爱心。当我扪心自问时,问的是良心;当我倾情付出时,洒的是爱心。
而像陈中东这样默默耕耘的老师,在娄星区还有很多。
社会力量:为教育扶贫做贡献
近年来,娄星区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倾囊支持。“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播的治本之策。”从农村走出来的优秀企业家康雪林深知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他是蛇形山镇秋湖村人,2019年1月被评为湖南省“最美新乡贤”。
2008年起,康雪林每年组织企业家在蛇形中心学校共商教育大计,捐资兴教,他个人带头捐5万元,其他企业家每人捐1万元到3万元不等,支持教育事业,奖励优秀教师。同时带头捐资500多万元,带领村民踊跃捐款109万元,新建南塘中学,并与秋湖村支两委一道,每年奖励南塘中学一线教师5万元。
2016年,康雪林成立了蛇形山教育基金协会,并募集资金350多万元,加大教育扶贫力度,为广大教师的幸福感做出贡献。
在教育大会现场,娄星区教师们和记者分享了一个又一个美好故事:娄底四中的章红波老师一到班上就被高三的学生们拥围在一起,又过了一个惊喜且暖心的教师节;秦杨还在为幼稚园里那些单纯的小美好而感动,孩子们都叫她园长妈妈;明年元月即将退休的朱仁吾老师,仍在偏僻的山村学校扎根,担任学校总务的同时一周十节课不多也不少……
美好,仍在继续。
而被问到“在娄星区当老师,你幸福吗?”他只回答了三个字:很幸福!
时值全国第35个教师节,记者在娄底市娄星区教育大会上随机采访了数位受到表彰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走进一个个真切且暖心的教育故事中,微观娄星区在科教强区的平凡之路上,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走出的夯实脚印。
政府:切实增强教师的幸福感
在工作上支持教师,在生活上关心教师,在荣誉上褒奖教师,在感情上亲近教师,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娄星区一直在积极持续地努力着。
教师的工资福利上,娄星区坚持同城同酬。2016年以来投入1400万元保障教师工会福利,投入1000万元保证教师两年一次免费体检;2017年又投入7900余万元保障了教师们享有与市直教师一样的绩效奖励待遇;同时及时足额发放乡村学校班主任津贴和边远乡村教师生活补贴;每年至少组织对特困教师、重症教师慰问2次,切实增强了广大教师的幸福感。
对于这份幸福感,80后女教师黄燕最有发言权。2009年,她从娄星区石井镇河北小学开始教学生涯,成为了一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
河北小学地处农村,442名在籍学生中,有128名留守儿童,占到了28.9%。为了帮助留守的孩子们,黄燕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河北小学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于2012年啟动。
娄星区关工委、妇联、团委,石井镇关工委、妇联等部门直接参与到了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实施中,为学校添置了移动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功能打印、复印机等教学用具。娄星区人民医院还捐资20余万元,为学校建立了高规格的亲情聊天室。如今已是学校校长的黄燕,从2014年起,陪伴着一届又一届学生在聊天室里与父母异地“见面”。
而黄燕在娄星区当老师的10年间,城乡学校的差别也逐步缩小。“我们村小现在多媒体设备班班通,校内监控无死角,老师们都住进了两人一套非常舒适的周转房,村小老师每月还能领到专属的乡村补贴。”现在说起河北小学,黄燕的自豪感总能从笑容里满溢出来。
老师:教书是职业,更是事业
“教书是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这是娄底三中高中数学骨干教师陈中东的座右铭。
陈中东是初中毕业考上师范的,虽然教学效果好,工作业绩突出,但他一直认为自己学历低,底子薄,于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陈中东又积极报名参加自学考试,先后拿到了大专、本科和研究生文凭。但他仍不满足,后来又考上了大连理工大学的博士。
以前的一些同事对他考上博士很是羡慕,说他可以从此不再当“孩子王”了,但一位学区领导却感叹:中学教坛从此少了一位优秀教师。这句话看似无意,当时却深深触动了陈中东的内心。
在读博期间,陈中东多次收到自己以前所教学生的来信,信里满是对他的强烈思念和牵挂。一直心系教坛、心念学生的陈中东,再一次动摇了自己的意志,果断放弃读博深造,毅然回到学校继续从教。
后来,陈中东先后调入新化十六中、新化一中、娄底三中等校工作。每次新调一个地方,都需要租房子,他总是空出一些房间给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住,为学生提供生活上的方便,还给学生免费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辅导。
娄底三中309班学生李一凡就是在陈中东的照顾下,今年高考考出了676分的好成绩,在娄底城区居第一,被清华大学录取。
33年的教学生涯里,陈中东常说,我有两个心房,一个装的是良心,一个装的是爱心。当我扪心自问时,问的是良心;当我倾情付出时,洒的是爱心。
而像陈中东这样默默耕耘的老师,在娄星区还有很多。
社会力量:为教育扶贫做贡献
近年来,娄星区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倾囊支持。“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播的治本之策。”从农村走出来的优秀企业家康雪林深知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他是蛇形山镇秋湖村人,2019年1月被评为湖南省“最美新乡贤”。
2008年起,康雪林每年组织企业家在蛇形中心学校共商教育大计,捐资兴教,他个人带头捐5万元,其他企业家每人捐1万元到3万元不等,支持教育事业,奖励优秀教师。同时带头捐资500多万元,带领村民踊跃捐款109万元,新建南塘中学,并与秋湖村支两委一道,每年奖励南塘中学一线教师5万元。
2016年,康雪林成立了蛇形山教育基金协会,并募集资金350多万元,加大教育扶贫力度,为广大教师的幸福感做出贡献。
在教育大会现场,娄星区教师们和记者分享了一个又一个美好故事:娄底四中的章红波老师一到班上就被高三的学生们拥围在一起,又过了一个惊喜且暖心的教师节;秦杨还在为幼稚园里那些单纯的小美好而感动,孩子们都叫她园长妈妈;明年元月即将退休的朱仁吾老师,仍在偏僻的山村学校扎根,担任学校总务的同时一周十节课不多也不少……
美好,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