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前环境刑法采取"刑法典+依附型附属刑法"的立法模式。学界对环境刑法立法模式的理论争论实质上是"依附型附属刑法"与"独立型附属刑法"模式之争。与"依附型附属刑法"模式相比,"独立型附属刑法"模式的优越性在于其更有利于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协调统一,使环境犯罪的罪刑规范更趋合理,能及时因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犯罪现实,契合当下环境刑法的立法方向,应成为环境刑法立法模式改革的应然选择。"独立型附属刑法"模式的合理性在于其能契合环境刑法行政从属性的内在要求,有历史立法经验积淀和域外经验可资借鉴,能
【机 构】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武汉430073广西广播电视大学
【基金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PM2.5阴霾下的环境问题与刑法应对”(项目编号:13BFX06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环境刑法采取"刑法典+依附型附属刑法"的立法模式。学界对环境刑法立法模式的理论争论实质上是"依附型附属刑法"与"独立型附属刑法"模式之争。与"依附型附属刑法"模式相比,"独立型附属刑法"模式的优越性在于其更有利于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协调统一,使环境犯罪的罪刑规范更趋合理,能及时因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犯罪现实,契合当下环境刑法的立法方向,应成为环境刑法立法模式改革的应然选择。"独立型附属刑法"模式的合理性在于其能契合环境刑法行政从属性的内在要求,有历史立法经验积淀和域外经验可资借鉴,能够适应社会转型的现实需求和回应环境风险治理的内在需要,而且具有丰富的实践价值。
其他文献
以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壮族村落那村为例,从多维视角分析不同参与主体在工商资本下乡流动耕种经营中的现状与困境。认为工商资本下乡在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同时,其流动经营影响农民收入和农业稳定,亟待规范和完善相关制度并做好引导。
中国-东盟系列赛具有提升南宁东盟区域化国际都市文化品牌、推动南宁市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活化传承与有效展现南宁特色文化资源、促进南宁居民的城市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分门别类,多措并举,加强宣传,推动中国-东盟系列赛品牌化;引进培育体育产业人才,推动系列赛与外围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赛事选择与设计本土化,推动南宁市特色文化资源融合发展;激发民众参与热情,推动赛事社区化,培育市民城市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市场导向是当前普遍的组织文化,效率是其基本价值观。以X效率理论作为地方公办本科院校科研效率研究的理论依据,利用广西公办本科院校的科技统计数据,综合运用DEA和微观计量方法分析科研X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地方公办本科院校科研普遍存在X低效率,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并存;地方政府加大经费投入对提升科研X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高层次专业化人力资本和科技人员队伍的结构性失衡不利于科研X效率的提升。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气质和自我革新损益的能力,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通过对习近平用典的分析,阐释其所蕴含的革新、崇德和民本的治世精神,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可行路径,可更好地解读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从主体知、情、意、行的道德心理要素结构及其互动关系维度,深入探析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主体心理机制,即价值认同、情感融入、意志涵养的内在生成与实践自觉的外在表现,有助于提升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自主性、自律性与自为性,彰显了领导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自我革命精神与崇高政治品格。
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界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方面赋予了现代化以生态内涵,另一方面确立了生命共同体的构建目标。绿色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建设方略。在现代化进程中通过推进科技与工业的绿色发展,建立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格局,从而实现中国的绿色崛起。以绿色发展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创建绿色城市和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美丽中国目标。
爱国主义是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的主旋律,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坚守党的"初心""使命",要正确认识爱国主义与党的"初心""使命"之间的内在统一性。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磅礴伟大的精神,在党恪守"初心"和践行"使命"的过程中会转化为强大的实践力量,为党的"初心""使命"提供了实践基础、信仰力量和民心基础,为党的"初心""使命"凝聚起强大的力量。
劳动争议诉讼中存在大量证据未形成案件,劳动者难以获得证据,适用现有的民事举证制度,可能会产生司法不公。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有必要针对此类案件引入举证责任减轻制度,以便诉讼的深入开展,进而保障诉讼程序能切实解决实体纠纷,实现公平正义。
海域资源在中国作为全民所有的自然资源,亟待构建既尊重市场规律,又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生态化、法治化管理制度。海域国家所有权是政府依法管理海域资源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基本法律框架,具有客体生态性、主体抽象性与内容复合性等特征,并对海域资源管理法制提出了生态化要求。海域资源管理生态化实践中出现"政府失灵"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行使海域国家所有权时未能遵循海域国家所有权在客体、主体与内容方面的生态化要求。对此,应基于海域国家所有权的特征与要求,从法律价值理念、管理权限配置与法律实施机制等方面逐步提高海域资源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