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态意蕴及绿色发展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_lo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界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方面赋予了现代化以生态内涵,另一方面确立了生命共同体的构建目标。绿色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建设方略。在现代化进程中通过推进科技与工业的绿色发展,建立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格局,从而实现中国的绿色崛起。以绿色发展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创建绿色城市和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美丽中国目标。
其他文献
在梳理各方观点的基础上,尝试从作家身份、作品性质、艺术个性等几个角度对华文文学的发生标准做出界定。以此为标准,对照南洋华文文学的表征,推断其发生当在晚清黄遵宪派驻新加坡总领事期间。至于本土文学何以发生及其蕴生过程,若立足彼时的文学现场,不难发现文坛领袖、报刊媒介与文社组织三者实则是促生南洋华文文学的直接推手,并就此逐渐确立了书写本土、关注现实、通俗写作的发展方向。此中所塑造的文学独立品格及本土化因子,是本土文学身份确立的肇始,晚清南洋华文文学也就此开启了从自发创作到自觉发展的时代。
民族医学是中国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认知和治疗疾病的文化体系和实践经验。通过一位拉祜医者的案例,描绘了民族医学在"体制世界"中经受着政策法规的规制和排斥,但从乡土"生活世界"中又获得生存和延续力量的社会境遇,揭示了体制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张力是制约民族医学发展的主要根源,认为体制世界如何充分反映和对接生活世界的"乡土性"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女性"在新文学传统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白薇的文本书写为研究对象,探求她如何以"双重书写"塑造了两种新女性形象,并结合文本内外,分析其日常实践和主体性意识更如何形塑了自身的"新女性"形象。这不仅有助于重新认识白薇及其文本的价值,也丰富了女性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研究成果。
伴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技术与人的互动变得更加全面立体。从初期的技术驯化到人技互嵌,再到今天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人与技术的全面融合,体现出了数字时代的技术演变过程以及人对技术的理解程度。同时从技术互联网到商业互联网,再到意义互联网的递进过程,也可以清楚地总结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特征以及在此过程中学术研究的跟进,及其对今天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启示。
基于中国西部K村的田野调查,呈现了当地驻村工作队扶贫增加贫困者"权能"后贫困者行为和观念变化的过程。认为因弱权而产生的无助、自我贬低或理性的偏废,是贫困者对生活事件失去参与及其掌控意愿,进而呈现内生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扶贫应走进贫困者的生活世界,尊重其生产逻辑,并契合其自我发展的个性差异和动态需求不断提升可行能力,清除其"无权感"的来源;还应关注情理社会中"人情"的动员魅力,利用情感治理或情理劝服等方式弥补动员治理给贫困者带来理性偏废行动的不足。这样才能更好地动员广大贫困者积极能动地参与进贫困
以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壮族村落那村为例,从多维视角分析不同参与主体在工商资本下乡流动耕种经营中的现状与困境。认为工商资本下乡在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同时,其流动经营影响农民收入和农业稳定,亟待规范和完善相关制度并做好引导。
中国-东盟系列赛具有提升南宁东盟区域化国际都市文化品牌、推动南宁市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活化传承与有效展现南宁特色文化资源、促进南宁居民的城市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分门别类,多措并举,加强宣传,推动中国-东盟系列赛品牌化;引进培育体育产业人才,推动系列赛与外围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赛事选择与设计本土化,推动南宁市特色文化资源融合发展;激发民众参与热情,推动赛事社区化,培育市民城市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市场导向是当前普遍的组织文化,效率是其基本价值观。以X效率理论作为地方公办本科院校科研效率研究的理论依据,利用广西公办本科院校的科技统计数据,综合运用DEA和微观计量方法分析科研X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地方公办本科院校科研普遍存在X低效率,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并存;地方政府加大经费投入对提升科研X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高层次专业化人力资本和科技人员队伍的结构性失衡不利于科研X效率的提升。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气质和自我革新损益的能力,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通过对习近平用典的分析,阐释其所蕴含的革新、崇德和民本的治世精神,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可行路径,可更好地解读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从主体知、情、意、行的道德心理要素结构及其互动关系维度,深入探析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主体心理机制,即价值认同、情感融入、意志涵养的内在生成与实践自觉的外在表现,有助于提升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自主性、自律性与自为性,彰显了领导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自我革命精神与崇高政治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