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形成岩石系统占优势节理的等比序列所证实地球动力过程的自动模拟,可以查明与地震能量、震源体积和地震过程特征时间有关的简单关系式。本文指出,从发生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地震的经验资料中得到的这种关系式可以用以定量地解决地震学的某些课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形成岩石系统占优势节理的等比序列所证实地球动力过程的自动模拟,可以查明与地震能量、震源体积和地震过程特征时间有关的简单关系式。本文指出,从发生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地震的经验资料中得到的这种关系式可以用以定量地解决地震学的某些课题。
其他文献
很久以来,人们一直在广泛研究余震和前震的统计特征。其中许多研究已论述了余震和(或)前震的时间、空间和震级分布,但是就目前所知,地震序列中最大余震和前震的时间分布却很少引起关注。在许多情况下,地震序列中最大余震所产生的破坏程度相当于主震。因此,如果地震学家可用概率方法来估算最大余震发生的时间,那末对保障人们生命安全将是至关重要的。当然,用这种方法来估算主震和最大前震发生的时间间隔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
引言断层几何学和地震活动性的关系引起了许多最新的注意。在本文中,我们所解释的断层 "几何学"这一术语是指沿着主要断层迹线的弯曲和错开的分布。走滑断层的本身能极好地用于断层几何学与地震活动性的比较,这是因为走滑断层几何学的变化在地表易于观察。而
地壳运动的观测结果(主要指在沿活动板块边缘发生的大震的邻近区内所进行的大地测量和地质调查结果),揭示了与这些地震伴生的形变循环形式。最近,美国及国外的大地测量分析的结果表明,这种地震形变的循环过程(可能会有某种修正),不但适用于板块边缘的地震,而且也适合于板内地震。
地球化学方法预测地震的研究,特别重视震前出现的地震地球化学异常,尤其是地下水和土壤气中氡浓度的异常变化。此外,有关表层下气体成分的地震地球化学异常也已作了大量报道。然而,对这些地震地球化学异常本身的鉴别并非易事,因为这些地震地球化学监测站往往都位于高地震频率区域。如果不考虑震级及震中距等诸地球化学参数值的大小,那么实际上这些监测站周围任何时刻均处于"地震"状态。所以,即使出现某种地球化学参数的异常
本州中部至伊豆诸岛的火山前沿周围地区,划分为低地震活动区,震群活动区和主震余震型活动区。这些活动区的划分与地壳内部的热状态密切相关。前言作为最近微小地震观测的成果之一,就是可以掌握3级以下震群活动的区域分布情况。如果分别来看小规模震群活动,就可以了解到其各个活动范围,大多数直径为10公里以下。可是,这些小规模的震群活动不仅仅单纯受局部构造和应力集中控制。例如:沿火山前沿发生的震群活动表示与区域地壳
大震后通常在主震震源附近发生许多余震,虽然余震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但大震破裂似乎是扰动了局部的应力场,有时形成复杂的余震断裂,在某些情况下似乎这些余震是原有的分支断层的二次形变造成的。将震后的余震活动与同震滑动作初步的比较后,认为余震不发生于主震滑动多的地方。Doser和Kanamori(1986)发现1979年10月15日英佩里尔谷地震的余震活动发生于滑动多的区域外;Hartzell和Heato
根据明治以来进行的一、二等三角测量和最近结束的日本列岛精密测地网一次基准点测量,分析了日本列岛过去100年的水平运动情况。已判明在九州以别府-岛原地堑为界地壳在南北方向上,继续以1.4厘米/年的速度分裂扩张,在北海道,千岛外弧由于太平洋板块的倾斜俯冲而错动向西移动,在带广构造线与中央北海道相碰撞。九州地方的地壳水平运动
地下水动态——水文地质指标随时间的变化,反映了两个基本因素的相互作用: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与影响岩石贮水性的介质的应力—应变状态的变化。所以,研究应变过程的水文地质方法可能是补充传统地球物理方法的重要的信息来源。我们曾试图对属于前科彼特山脉断裂带、主要是属于阿什哈巴德地球动力试验场的那部分的地震和水文地质动态进行对比。前科彼特山脉断裂带是沿科彼特山的阿尔卑斯建造与海
目前,世界上都在努力研究和识别大震之前地震活动的时空变化及其型式。Gupta和Singh(1986)完成了印度东北地区大震前震群活动与地震平静的详细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1.印度东北地区中强震之前一般都出现清楚的震群活动和地震平静期。2.根据震群和地震平静期,将由北纬21°—25.5°与东径93°~96°所围限的区域看成是将来可能发生震级M=8±1,震源深度为100±40km的地震的地震区。这次地震
众所周知,地震活动随时间沿一定的方向和断层迁移。日本列岛地震很多,在开展很多观测的地方常常可以见到这一现象。Mogi(1969)指出:从1931年到1938年,三陆冲发生的4次群震由北向南依次迁移。另外,还指出了九州和东北地区震中的迁移及世界地震带震中的迁移[茂木(1976)]。在国外,沿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断层不断发生的地震活动,是非常有名的迁移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