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课程标准不仅是历史课程实施的依据,也是教学效果检测的依据。对于“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这一实施建议,2018年和2019年的广东省中考历史卷中有两道非常典型的题目。
一、两道典型的中考题
1.2018年中考第21题:
21.如题21图所示,关于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表述合理的是( A )
A.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存在内在联系
B.自然科学发展导致“一战”爆发
C.自然科学成就都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D.社会发展进程就是自然科学发展进程
2.2019年中考第2题:
2.对题2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 )
A.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B.分封制基本瓦解
C.诸侯混战破坏经济
D.改革图强成为风潮
二、对这两道中考题的分析
1.命题思路。这两道选择题都是以年代尺的形式出现在题干中,属于图表材料型选择题,作为题干的年代尺,都包含了时间和事件的信息,故从命题的题型上分析这两道题是相同的。
具体而言,2018年第21题考查的是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于是在年代尺上列举的事件主要包括重要的自然科学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大事,以“梅花间竹”交替呈现的方式出现,并且对于自然科学的出现时间单独注明,一是突出时序性;二是突出自然科学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选项主要围绕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展开叙述,这也体现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的实施建议。2019年第2题在题干中并未明显提示考查的具体对象,只出现了“秦国”这一地点,要得出正确答案就必须结合地点和年代尺,这正好体现了历史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的考查;另在年代尺上列出事件并注明时间,通过分析可以把年代尺上的事件概括成“秦国战争取胜”,故可知此题考查的内容应与秦国的军事有关;在选项的设置上,亦无单一主题展开论述,而是把年代尺可能反映出的各种理解都设为选项。
2.考查要求。这两道题都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在考查三维目标上看,都是考查“过程与方法”这一要求。
要得出2018年第21题的答案,就必须分析图中列举的信息,并且要把年代尺中所列出的事件和自然科学综合起来分析,还要懂得分出那些属于历史事件、那些属于自然科学。如果只看到了年代尺前面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经典力学”,则会推出选择C;如果只看到了年代尺后面的“相对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则会选到B;如果不能区分“自然科学”與“社会发展”,便会选到D,把这两者划等号。自然科学不等于社会发展,它只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推动因素,而社会发展同样会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它们属于内部相互促进的关系。
2019年的第2题在考查要求上比上一题稍高,源于它不仅要归纳分析年代尺,还要通过时空信息推出“商鞅变法”,并且要从年代尺上的“战争取胜”进一步推出是“商鞅变法”诸多措施中的奖励军功提升军队战斗力的积极影响。如果从年代尺中只提取到不断的战争,可能会选择C项的诸侯混战,如果过度解读年代尺,通过分析来源于分封制的诸侯国被秦国所灭可能会得出B的选项;如果能提取年代尺中的有效信息,D选项作为干扰项的效果并不明显。
三、这两道中考题的启示
1.备考中,要关注往年经典真题的借鉴价值
与2018年的第21题相比,2019年的第2题有明显的借鉴痕迹,都利用年代尺、都展示一段纵向跨度的时期、都考查综合能力,在思维能力的要求上也是相近的。对于往年经典真题的研究和借鉴,可以很好提高中考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同一个知识点,经过多年中考的考查,不管是从材料的选择,还是从设问的角度,都可谓种类齐备了,要把一个知识点在前人的成果上开发出有新情境新切入点的新题,难度可想而知。但对往年经典题型的再加工、改编或拓展,可以达到旧瓶装新酒的效果,对于考查学生的能力,也有“好方法不怕反复用”的作用。比如,上文所述的两道题,利用年代尺这个载体,一个考世界史、一个考中国史,一个考历史发展间的内部关系、一个考同一个事件在不同时期的共同作用。
2.教学中,要注意落实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
三维目标既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初中历史的教与学,便要以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为依据。中考既肩负初中毕业水平测试的功能,又有选拔性考试的特点,从近几年的历史中考卷看,难度稍大,选拔性考试的特点更为明显。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命题的依据依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而三维目标是要求学生达到的具体的目标。在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能在“新、活、巧”的中考卷中考取好成绩。
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后,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便成为学界探究的热点,其在之后的中考卷中,体现核心素养的题目也层出不穷。例如,上文所述的2019年第2题即非常明显,需要利用“年代尺”即时间和题干中的“秦国”即地点才能更好得出正确答案,这是考查学生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的典型的题目。事实上,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并不矛盾,其实不管是从“双基”要求,还是三维目标,还是到现在的核心素养,均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而非出现后者否定前者。比如,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和历史实证”的要求大致相似,“过程与方法”的要求与“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的要求大致相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与“历史价值观”的要求大致相似。
3.训练中,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从近几年的历史中考题发现,单纯靠背、记来得分的题目是越来越少,甚至在近两年已没有了“背多分”的题目。最近几年的广东省历史中考卷的题目几乎都是材料型题目,即利用史料或者时政热点作为题目的题干与切入点,学生通过分析、理解和迁移知识来解决历史问题,这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
在历史中考卷的应试能力中,最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阅读材料的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规范书面表达的能力等。在材料型题目下,阅读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是最基本的能力,通常情况下都是依据材料作答,甚至跳出教师或者教材的局限,要求学生直接分析材料中的观点,如2019年广东中考卷第11题:
“有学者认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发动普通民众;五四运动中,年轻的工人阶级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该学者旨在说明( )
A.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B.辛亥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C.五四运动具有爱国性质
D.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
此题在题干的设问中问的是材料中“学者”的观点,而不是课本上或者教师教的观点;再如该中考卷中的综合题第26和27题,设问的答案有可以从材料中直接找到,但如果读不懂材料、不能从材料中找到有效信息,即使“有的抄”也“抄不着”。知识迁移能力则是学生把从新情景中提取到的信息与已有知识之间取得联系的一种能力,学生根据新情景建构在所学知识状态下去解决新问题,如果没有知识迁移能力,有时读懂了材料,也不一定能得出正确答案,如2019年中考题第21题:
“19世纪70年代起,在日本过去认为是脏物的牛肉、牛奶开始被列为上等食品,东京、大阪、横滨、神户各地出现许多牛肉菜馆。‘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吃牛肉为不开化’。上述变化表明日本( )
A.政治改革促进社会平等
B.殖产兴业推动经济发展
C.文明开化影响社会生活
D.教育发展提升国民素质”
如果学生没有日本明治维新相关内容的知识储备,即使是读懂了材料中日本人对牛肉等认识的变化,也不一定会联想到日本明治维新中有一项是向欧美学习改变旧有生活習俗的措施。最后的规范书面表达能力最集中体现在综合题的答题上,书写不规范、错别字、口语化、不懂分点答题、答题啰嗦不到点等等,都成为了综合题因表达不恰当而被扣分的原因。
在对学生日常的做题训练时,应该关注到上述的能力的培养,从平时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在中考做题的时候做到游刃有余。
一、两道典型的中考题
1.2018年中考第21题:
21.如题21图所示,关于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表述合理的是( A )
A.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存在内在联系
B.自然科学发展导致“一战”爆发
C.自然科学成就都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D.社会发展进程就是自然科学发展进程
2.2019年中考第2题:
2.对题2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 )
A.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B.分封制基本瓦解
C.诸侯混战破坏经济
D.改革图强成为风潮
二、对这两道中考题的分析
1.命题思路。这两道选择题都是以年代尺的形式出现在题干中,属于图表材料型选择题,作为题干的年代尺,都包含了时间和事件的信息,故从命题的题型上分析这两道题是相同的。
具体而言,2018年第21题考查的是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于是在年代尺上列举的事件主要包括重要的自然科学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大事,以“梅花间竹”交替呈现的方式出现,并且对于自然科学的出现时间单独注明,一是突出时序性;二是突出自然科学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选项主要围绕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展开叙述,这也体现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的实施建议。2019年第2题在题干中并未明显提示考查的具体对象,只出现了“秦国”这一地点,要得出正确答案就必须结合地点和年代尺,这正好体现了历史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的考查;另在年代尺上列出事件并注明时间,通过分析可以把年代尺上的事件概括成“秦国战争取胜”,故可知此题考查的内容应与秦国的军事有关;在选项的设置上,亦无单一主题展开论述,而是把年代尺可能反映出的各种理解都设为选项。
2.考查要求。这两道题都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在考查三维目标上看,都是考查“过程与方法”这一要求。
要得出2018年第21题的答案,就必须分析图中列举的信息,并且要把年代尺中所列出的事件和自然科学综合起来分析,还要懂得分出那些属于历史事件、那些属于自然科学。如果只看到了年代尺前面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经典力学”,则会推出选择C;如果只看到了年代尺后面的“相对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则会选到B;如果不能区分“自然科学”與“社会发展”,便会选到D,把这两者划等号。自然科学不等于社会发展,它只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推动因素,而社会发展同样会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它们属于内部相互促进的关系。
2019年的第2题在考查要求上比上一题稍高,源于它不仅要归纳分析年代尺,还要通过时空信息推出“商鞅变法”,并且要从年代尺上的“战争取胜”进一步推出是“商鞅变法”诸多措施中的奖励军功提升军队战斗力的积极影响。如果从年代尺中只提取到不断的战争,可能会选择C项的诸侯混战,如果过度解读年代尺,通过分析来源于分封制的诸侯国被秦国所灭可能会得出B的选项;如果能提取年代尺中的有效信息,D选项作为干扰项的效果并不明显。
三、这两道中考题的启示
1.备考中,要关注往年经典真题的借鉴价值
与2018年的第21题相比,2019年的第2题有明显的借鉴痕迹,都利用年代尺、都展示一段纵向跨度的时期、都考查综合能力,在思维能力的要求上也是相近的。对于往年经典真题的研究和借鉴,可以很好提高中考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同一个知识点,经过多年中考的考查,不管是从材料的选择,还是从设问的角度,都可谓种类齐备了,要把一个知识点在前人的成果上开发出有新情境新切入点的新题,难度可想而知。但对往年经典题型的再加工、改编或拓展,可以达到旧瓶装新酒的效果,对于考查学生的能力,也有“好方法不怕反复用”的作用。比如,上文所述的两道题,利用年代尺这个载体,一个考世界史、一个考中国史,一个考历史发展间的内部关系、一个考同一个事件在不同时期的共同作用。
2.教学中,要注意落实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
三维目标既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初中历史的教与学,便要以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为依据。中考既肩负初中毕业水平测试的功能,又有选拔性考试的特点,从近几年的历史中考卷看,难度稍大,选拔性考试的特点更为明显。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命题的依据依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而三维目标是要求学生达到的具体的目标。在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能在“新、活、巧”的中考卷中考取好成绩。
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后,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便成为学界探究的热点,其在之后的中考卷中,体现核心素养的题目也层出不穷。例如,上文所述的2019年第2题即非常明显,需要利用“年代尺”即时间和题干中的“秦国”即地点才能更好得出正确答案,这是考查学生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的典型的题目。事实上,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并不矛盾,其实不管是从“双基”要求,还是三维目标,还是到现在的核心素养,均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而非出现后者否定前者。比如,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和历史实证”的要求大致相似,“过程与方法”的要求与“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的要求大致相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与“历史价值观”的要求大致相似。
3.训练中,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从近几年的历史中考题发现,单纯靠背、记来得分的题目是越来越少,甚至在近两年已没有了“背多分”的题目。最近几年的广东省历史中考卷的题目几乎都是材料型题目,即利用史料或者时政热点作为题目的题干与切入点,学生通过分析、理解和迁移知识来解决历史问题,这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
在历史中考卷的应试能力中,最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阅读材料的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规范书面表达的能力等。在材料型题目下,阅读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是最基本的能力,通常情况下都是依据材料作答,甚至跳出教师或者教材的局限,要求学生直接分析材料中的观点,如2019年广东中考卷第11题:
“有学者认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发动普通民众;五四运动中,年轻的工人阶级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该学者旨在说明( )
A.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B.辛亥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C.五四运动具有爱国性质
D.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
此题在题干的设问中问的是材料中“学者”的观点,而不是课本上或者教师教的观点;再如该中考卷中的综合题第26和27题,设问的答案有可以从材料中直接找到,但如果读不懂材料、不能从材料中找到有效信息,即使“有的抄”也“抄不着”。知识迁移能力则是学生把从新情景中提取到的信息与已有知识之间取得联系的一种能力,学生根据新情景建构在所学知识状态下去解决新问题,如果没有知识迁移能力,有时读懂了材料,也不一定能得出正确答案,如2019年中考题第21题:
“19世纪70年代起,在日本过去认为是脏物的牛肉、牛奶开始被列为上等食品,东京、大阪、横滨、神户各地出现许多牛肉菜馆。‘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吃牛肉为不开化’。上述变化表明日本( )
A.政治改革促进社会平等
B.殖产兴业推动经济发展
C.文明开化影响社会生活
D.教育发展提升国民素质”
如果学生没有日本明治维新相关内容的知识储备,即使是读懂了材料中日本人对牛肉等认识的变化,也不一定会联想到日本明治维新中有一项是向欧美学习改变旧有生活習俗的措施。最后的规范书面表达能力最集中体现在综合题的答题上,书写不规范、错别字、口语化、不懂分点答题、答题啰嗦不到点等等,都成为了综合题因表达不恰当而被扣分的原因。
在对学生日常的做题训练时,应该关注到上述的能力的培养,从平时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在中考做题的时候做到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