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来源 :科学导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cen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我作为历史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组织教学,历史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形式上看,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我的历史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但是,认真审视、研究一下目前的历史课堂教学,我认为: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下面,对自己历史课堂实践中某些教学行为进行剖析。
  新课堂教学改革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新课堂教学改革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基本的历史知识包含重要的历史史实和基本历史线索两部分。如果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用在关注课堂上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就会在完成知识目标的教学中常常蜻蜓点水。例如,在设计《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把这课出现的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减灶记”,成语“管鲍之交”、“退避三舍”、“城濮之战”、“围魏救赵”等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上课时学生把自己创作或制作的动画、漫画、剧本等拿出来交流,形式非常活泼,学生兴致很高,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掌握、理解的知识目标究竟有多少呢?比如: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齐桓公、晋文公成就霸业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本应在师生的活动中解决的知识却不了了之。
  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老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编演历史剧、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成语接力赛、虚拟拍卖会等都是老师们常用的教学形式。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历史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教师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没有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有时候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比如:讨论几乎是老师们每节课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是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具有讨论性。
  另一类诸如“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这样的问题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学生就能归纳出来,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论,进出火花,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追求表面的形式,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具体的历史知识的同时,才能形成历史学习的初步能力,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才会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做人态度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因此,要真正实现历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不能只追求形式的好看而贬低知识的地位。通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历史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历史知识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除此之外,历史课堂中出现的合作的低效、提问的泛化等问题也是必须认真思考和应对的。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归属和落脚点,解决现存问题,推进历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寻找缩短教育理想世界与教育现实世界距离的最佳结合点,对一线历史教师来说任重道远。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高中生物课时较少,而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繁多这一矛盾,笔者提出了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有效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这无疑对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然而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物教学又提出了许多新的目标和要求,高中生物教师要使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同时使学生的个
期刊
摘 要:本文探讨了大力宣传,使家长认识开展主题探究活动的意义,从而形成共同正确的教育观,来园、离园接待孩子时,听取家长的想法和建议,和家长交流看法。通过多种亲子活动来展示活动成果,这就是我们实践主题探究课程以及实现家园互动的最终目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自己原有的条件,不断地尝试、不断的得到改善。  关键词:主题活动;家长建议;交流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课程不断地变革,教师的教育理念需要不断地更新,那
期刊
新课程教学要求时短高效,但不等于不要教学质量,素质教育也不等于不要学生的认知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高效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走近学生——生成高效课堂的前提  1.让学生喜欢上化学教师  教师与所教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连带关系。如果学生喜欢上某位教师,那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假如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那么,学生就与那位教师不配合,教学效果就自然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理念要求下,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营造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提高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发展,我市从2006年起在普通高中开始实行新课程改革。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每个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模式,要求我们的教师与
期刊
我们今天的小学英语教学过于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教学的重点集中在教授词汇、句子和背诵对话上,在我们的教学理念中,学生读的能力培养被弱化了,没有从课程标准目标达成的高度上来认识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意义。  一、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阅读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培养起来。但是由于现行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以及篇幅词汇数量的限制,仅凭教材,学生难以达到大量输入语言信息的目的。因此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制度也在随之发生改变。本文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出了在课堂上灵活运用互动教学法的英语教学方法,阐述了互动教学法实施的意义,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教师;教学课堂;互动;英语教学  基于目前课堂互动理论研究和课堂互动在英语教学中的发展趋势,构建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当
期刊
分数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各种数量关系比较难分析,判断,选择一个合适的方法解答,通过多年来的实际教学,我对这部分教材的教学体会有:  (1)分数应用题的基础题型是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要抓住的就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单位“1”×分率=对应量,包括分数除法应用题,仍然使用的是分数乘法的意义来分析解答的,所以要把这个关系式吃透,从中总结出“一找,二看,三判断”的解答步骤。
期刊
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如何整合才能带来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变革,从而最终实现学生积极性、学习效率等方面的改善。下面我对如何在物理课上运用多媒体谈几点浅见:  一、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则可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1.录制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内容。而物理的实验教学能够很好的完成这项任务。所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在科学探究中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因此改革传统的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创建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
期刊
一、基础知识的拓展和补充  语文基础知识面较广。本文试就常见的词语、诗句、名言警句、文化常识等方面的知识的拓展,作一说明。  词语、诗句的拓展。例如,在教学《〈诗经〉三首》时,指导学生积累文中的成语“二三其德,载笑载言,信誓旦旦”等,可提示学生说出一些来源于《诗经》的成语。像出自《关雎》的“辗转反侧”,出自《风雨》的“风雨如晦”“风雨凄凄”,出自《桃夭》的“逃之夭夭”等。这些成语的拓展,既丰富了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