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作文教学是语文新课标教学改革的要求之一。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影响下,作文成为学生最头疼的事情,不少学生常常敷衍了事,甚至干脆不写作文,严重影响了语文成绩。这是同当前大力倡导的素质特别是以文素质提高相违背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作文教学;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效率;开拓;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4
传统的作文教学强调范文教学,强调文章的篇章结构教学,这种教学看起来严谨而有条理,而事实上这种严谨和条理的结构是教师预先安排的,不是学生自己的东西,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按教师教给的篇章结构只能制造出千篇一律的枯燥无味的文章。学生的思维被局限了,表达被限制了,个性被抹杀了,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热情会渐渐熄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作文教学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一、教师应创设自由写作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作文批改由教师的“一言堂”,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局限。有时候学生会顾忌到这是老师要看的,哪些思想不能写进去,怕老师批评,这无疑就造成了一种无形的思想障碍,于是我们明明听到学生在课余交流时神采飞扬,语言个性十足,生动鲜活,可一到作文中去,立马变了个人,更多的是成人化的语言,四平八稳的思想。所以,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自由写作的氛围,做到“蹲下来”,平等对待学生,理解学生,对他们所表达的思想加以引导,加以鼓励,努力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让学生自由表达思想和个性,大胆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语言”。
二、教师应教会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文章内涵
美国教育家西奥多·海泊说:“要想说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像。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写作,那他就必须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条规律,其它没有第二条路。”的确如此,我们在学生作文中经常会发现学生思维混乱,前言不搭后语,作文内容干巴,没有细节描写,情绪表达混乱,有很多问题是老师没法给他修改的,因为这实际上反映了学生没“想好”,匆忙下笔。教师应教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由现象产生联想,在不相干的现象之间产生联系,尽量看到事物的本质,“把规矩的思想条理化,使你的想法经过提炼而清晰起来,并且进一步发展你的思想”。
三、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
教师为批改作文,往往苦不堪言。然而事实上,很少有学生仔细琢磨老师的批改,绝大多数只是迅速看一看批评和等级而已。细细想来,这真是一种高耗低效的劳动。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师和学生的劳动都发挥最大效益呢?
赞可夫认为,在整个作文过程中,作文评讲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采取何种方式评讲,怎样在评讲中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从而积极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实践教学中,我作了一些探索。
1、传统评讲式。由教师批改筛选出几篇“范文”,然后在全班朗读、评讲。长处是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明白“这一次”作文该怎么写。但作为学生,仍是被动的,因为范文虽有它的“模范”之处,然而它却是它的作者的思想表达,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太少。
2、小组交流式。我校开展小班试验之初,我就采取一种“小组交流式”进行作文评讲,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以至于每次的作文交流课成了他们最盼望的课,因为“又可以听到同学的好作文了”“又可以上台朗读自己的作文了”(学生日记)。具体的作法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组内轮流朗读自己的作文,大家共同提出修改意见,由组长把组内对每个同学的作文评点意见记录下来,在全班发表,这样,每个同学的作文状况都得到大家的关注,就会激发每个学生认真写作的愿望。谁都想自己的作文得到大家欣赏和认可。随后各组推荐本组优秀作品,在全班朗读,大家再评议,教师深入各组作一些细致的指导,作精要的点评,在这种方式中,教师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3、开放交流式。实践中我发现在“小组交流式”评讲过程中,一些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难以得到展示的机会,他就感受不到写作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让我们关注每个学生,让全体同学和老师都去重视他们的写作成果呢?新课程改革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如《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我认为“开放式交流”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它更能体现“小班化教学”特色,体现新课程理念,充分利用老师和学生的资源,也利用了教室墙壁这一空间,每周开展一到两次“佳作广场”活动。具体作法是:在教室墙壁开辟“佳作广场”专栏留出足够的空间可以张贴每个学生的作文,在“广场”旁边开设“我欣赏……”,“我建议……”,“我对……说”等留言处,学生和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由浏览、阅读,可以在留言处写自己的点评,也可以在日记里写出自己的意见,经过两天或三四天的时间,再利用课堂上时间,每个学生都可发表对任何一篇文章的看法和建议,教师再做指导性总结评比。
这种交流方式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参与意识与写作兴趣,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当然,到底怎样做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教师要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注重学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关键词:新课标;作文教学;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效率;开拓;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4
传统的作文教学强调范文教学,强调文章的篇章结构教学,这种教学看起来严谨而有条理,而事实上这种严谨和条理的结构是教师预先安排的,不是学生自己的东西,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按教师教给的篇章结构只能制造出千篇一律的枯燥无味的文章。学生的思维被局限了,表达被限制了,个性被抹杀了,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热情会渐渐熄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作文教学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一、教师应创设自由写作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作文批改由教师的“一言堂”,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局限。有时候学生会顾忌到这是老师要看的,哪些思想不能写进去,怕老师批评,这无疑就造成了一种无形的思想障碍,于是我们明明听到学生在课余交流时神采飞扬,语言个性十足,生动鲜活,可一到作文中去,立马变了个人,更多的是成人化的语言,四平八稳的思想。所以,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自由写作的氛围,做到“蹲下来”,平等对待学生,理解学生,对他们所表达的思想加以引导,加以鼓励,努力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让学生自由表达思想和个性,大胆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语言”。
二、教师应教会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文章内涵
美国教育家西奥多·海泊说:“要想说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像。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写作,那他就必须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条规律,其它没有第二条路。”的确如此,我们在学生作文中经常会发现学生思维混乱,前言不搭后语,作文内容干巴,没有细节描写,情绪表达混乱,有很多问题是老师没法给他修改的,因为这实际上反映了学生没“想好”,匆忙下笔。教师应教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由现象产生联想,在不相干的现象之间产生联系,尽量看到事物的本质,“把规矩的思想条理化,使你的想法经过提炼而清晰起来,并且进一步发展你的思想”。
三、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
教师为批改作文,往往苦不堪言。然而事实上,很少有学生仔细琢磨老师的批改,绝大多数只是迅速看一看批评和等级而已。细细想来,这真是一种高耗低效的劳动。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师和学生的劳动都发挥最大效益呢?
赞可夫认为,在整个作文过程中,作文评讲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采取何种方式评讲,怎样在评讲中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从而积极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实践教学中,我作了一些探索。
1、传统评讲式。由教师批改筛选出几篇“范文”,然后在全班朗读、评讲。长处是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明白“这一次”作文该怎么写。但作为学生,仍是被动的,因为范文虽有它的“模范”之处,然而它却是它的作者的思想表达,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太少。
2、小组交流式。我校开展小班试验之初,我就采取一种“小组交流式”进行作文评讲,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以至于每次的作文交流课成了他们最盼望的课,因为“又可以听到同学的好作文了”“又可以上台朗读自己的作文了”(学生日记)。具体的作法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组内轮流朗读自己的作文,大家共同提出修改意见,由组长把组内对每个同学的作文评点意见记录下来,在全班发表,这样,每个同学的作文状况都得到大家的关注,就会激发每个学生认真写作的愿望。谁都想自己的作文得到大家欣赏和认可。随后各组推荐本组优秀作品,在全班朗读,大家再评议,教师深入各组作一些细致的指导,作精要的点评,在这种方式中,教师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3、开放交流式。实践中我发现在“小组交流式”评讲过程中,一些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难以得到展示的机会,他就感受不到写作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让我们关注每个学生,让全体同学和老师都去重视他们的写作成果呢?新课程改革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如《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我认为“开放式交流”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它更能体现“小班化教学”特色,体现新课程理念,充分利用老师和学生的资源,也利用了教室墙壁这一空间,每周开展一到两次“佳作广场”活动。具体作法是:在教室墙壁开辟“佳作广场”专栏留出足够的空间可以张贴每个学生的作文,在“广场”旁边开设“我欣赏……”,“我建议……”,“我对……说”等留言处,学生和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由浏览、阅读,可以在留言处写自己的点评,也可以在日记里写出自己的意见,经过两天或三四天的时间,再利用课堂上时间,每个学生都可发表对任何一篇文章的看法和建议,教师再做指导性总结评比。
这种交流方式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参与意识与写作兴趣,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当然,到底怎样做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教师要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注重学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正做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