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为了让翻转课堂效率最大化,要立足基点,关注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应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关键词】主体性;基点;“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翻转课堂中,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可以创建内容、独立解决问题、探究式活动等。由此可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现,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
如何让“翻转课堂”效率最大化呢?要立足基点,关注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其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将直接关系“翻转课堂”的成败。如果学生对教学视频敷衍了事,对协作学习冷眼旁观,有问题纠结于心……那再好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无法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学生的主体性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是指学生要有“主人翁”思想和独立的意识及见解;主动,是指学生要有积极的心态和主动精神;创造,是指学生要有创新意识、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而人的主体性不是天生具有的,是通过人自觉能动活动而获得的。作为教师,应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一、转变教师的角色,更新教师的观念——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前提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圣人转变成导师,主要职能由“教”转变“导”。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为此:
1.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教育变革的坚定信念;
2.教师要有较高的教育信息化素养,教学视频要短小精悍,教学信息要清晰明确;
3.教师要抓住“翻转课堂”的关键点。视频虽然重要,但比视频更加重要的是如何支配课堂上多出来的这些时间。由此课堂内需要更高质量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做出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创设积极探究的氛围,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自我发展的主体,而最能体现主体性的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这是因为疑问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发展。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
1.启发鼓励,让学生勇于探究,敢于提问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处于一种自由畅达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其次,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无论学生所问的问题多么肤浅,多么异想天开,都不能嘲笑,一定要杜绝从语言和行动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教师要能寻求适当的时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信心,推动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
2.积极引导,教学生善于探究,提出问题
当学生产生疑问时,往往还会遇到表述方面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其一,教师可以做好言传身教,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先去“问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精心设计提问,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进行讨论,并逐渐产生一种想要自己提出问题供给大家讨论的欲望。其二,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搭设“爬高”的梯子。引导学生针对重点段、句、词语,针对文中特殊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提出问题等等。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学生的质疑能力会提高得很快。
3.适时点拨,激励学生乐于探究,解答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体现和主体参与能力的锻炼的过程。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积极地创造机会,并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读书时间。主动权在学生手上,学生有很大的选择余地,独立钻研的兴趣必将增加不少,再加上老师亲切自然的教态,热情鼓励的话语,真诚赞扬的眼神,幽默巧妙的点拨……学生必将不断主动探究,高高兴兴轻轻松松地突破文章的难点。
三、创设愉悦融合的氛围,重视学生的“想像能力”——培养学生主体性的核心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观察、感受时,擅长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处于兴奋状态;观察后,用语言表达情景时,擅长抽象思维的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可以挖掘出大脑潜在的力量,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参与的兴趣和意识,培养了参与的能力。
根据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在课的开头、课的重点段、课中突破难点时、课的结尾……努力创设吸引人、感动人、陶醉人的想像空间,在师生间、生生间平等互助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感受,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积极地发挥想像,不断探究,从而使主体性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四、加强群体间的交往——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保障
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引导学生参与全过程,必须强调人人参与。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形成生生间的参与、师生间的参与、个体与群体间的参与,保证参与的广泛性和可信度。当然,教师在强调全员参与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参与的层次性,必须立足差异来设计不同的层次的活动内容,因材施教、因人定标,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参与的机会与成功体验。
在实践中,我深深领会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这种需求也就是主体性参与的需求。要想让“翻转课堂”效率最大化,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确实把学生当成学习中的研究者、探索者,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尊重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中市新坝中学)
【关键词】主体性;基点;“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翻转课堂中,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可以创建内容、独立解决问题、探究式活动等。由此可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现,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
如何让“翻转课堂”效率最大化呢?要立足基点,关注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其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将直接关系“翻转课堂”的成败。如果学生对教学视频敷衍了事,对协作学习冷眼旁观,有问题纠结于心……那再好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无法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学生的主体性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是指学生要有“主人翁”思想和独立的意识及见解;主动,是指学生要有积极的心态和主动精神;创造,是指学生要有创新意识、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而人的主体性不是天生具有的,是通过人自觉能动活动而获得的。作为教师,应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一、转变教师的角色,更新教师的观念——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前提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圣人转变成导师,主要职能由“教”转变“导”。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为此:
1.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教育变革的坚定信念;
2.教师要有较高的教育信息化素养,教学视频要短小精悍,教学信息要清晰明确;
3.教师要抓住“翻转课堂”的关键点。视频虽然重要,但比视频更加重要的是如何支配课堂上多出来的这些时间。由此课堂内需要更高质量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做出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创设积极探究的氛围,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自我发展的主体,而最能体现主体性的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这是因为疑问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发展。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
1.启发鼓励,让学生勇于探究,敢于提问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处于一种自由畅达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其次,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无论学生所问的问题多么肤浅,多么异想天开,都不能嘲笑,一定要杜绝从语言和行动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教师要能寻求适当的时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信心,推动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
2.积极引导,教学生善于探究,提出问题
当学生产生疑问时,往往还会遇到表述方面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其一,教师可以做好言传身教,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先去“问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精心设计提问,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进行讨论,并逐渐产生一种想要自己提出问题供给大家讨论的欲望。其二,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搭设“爬高”的梯子。引导学生针对重点段、句、词语,针对文中特殊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提出问题等等。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学生的质疑能力会提高得很快。
3.适时点拨,激励学生乐于探究,解答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体现和主体参与能力的锻炼的过程。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积极地创造机会,并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读书时间。主动权在学生手上,学生有很大的选择余地,独立钻研的兴趣必将增加不少,再加上老师亲切自然的教态,热情鼓励的话语,真诚赞扬的眼神,幽默巧妙的点拨……学生必将不断主动探究,高高兴兴轻轻松松地突破文章的难点。
三、创设愉悦融合的氛围,重视学生的“想像能力”——培养学生主体性的核心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观察、感受时,擅长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处于兴奋状态;观察后,用语言表达情景时,擅长抽象思维的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可以挖掘出大脑潜在的力量,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参与的兴趣和意识,培养了参与的能力。
根据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在课的开头、课的重点段、课中突破难点时、课的结尾……努力创设吸引人、感动人、陶醉人的想像空间,在师生间、生生间平等互助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感受,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积极地发挥想像,不断探究,从而使主体性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四、加强群体间的交往——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保障
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引导学生参与全过程,必须强调人人参与。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形成生生间的参与、师生间的参与、个体与群体间的参与,保证参与的广泛性和可信度。当然,教师在强调全员参与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参与的层次性,必须立足差异来设计不同的层次的活动内容,因材施教、因人定标,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参与的机会与成功体验。
在实践中,我深深领会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这种需求也就是主体性参与的需求。要想让“翻转课堂”效率最大化,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确实把学生当成学习中的研究者、探索者,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尊重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中市新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