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

来源 :教学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i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一、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着,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语文教学必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从化工分析专业化学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三 个方面阐述了进行化学教学改革的尝试。  [关键词] 化工分析专业化学教学 ;教学方法手段;理实一体化模式  化学这门课是化工分析专业的基础课。随着学科的发展,化工分析的应用已涉及生命、材料、环境和能源领域。为了使化工专业的学生将来能更好地立足于企业,服务于企业,提高化学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尤为重要。  一、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教学方
期刊
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即技能过硬,品德突出,因此在语文等各基础课教学中,不但要注重知识能力的学习,还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一、语文教学中强化思想品德素质培养必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而改革开放带来的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价值观的多元化等使他们所面临的成长环境越来越复杂,所产生的心理困扰比以往更突出,而中职学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促进思维、引发疑问、巩固所学、检查学习、应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方式。课堂提问是课堂最常用、最普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在教学过程中,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都达到预期的目标,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目前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就提高数学
期刊
近六十年的办学历程,铸就了我校“追求卓越”的教育信念,在继承中求创新,在改革中求发展,成为我校办学的指导思想。  一所学校的课程体系中最能体现办学实力、办学特色,最能反映办学理念的,就是开好统一的国家和地方课程之外的校本课程,真正的特色教育,必须有相应的特色课程作为支撑和保障。  一、彰显“德艺润泽生命”的办学特色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近年来的实践让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学校课程开发就是
期刊
识字教学,历来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这段话不仅指出了识字教学的发展方向,也提出了识字教学的方法要求。识字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识字,而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这才是我们识字教学的重中之重。识字教学必须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按照这个要求,我广泛利用各种途径。不断引导学生
期刊
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很紧密,每一个新知识都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的,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续和发展,旧知识为学好新知识起着桥梁作用。因此,以知识的联系设计好一些问题,能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牢固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请学生画一个长方形,所画长方形有几个角?每个角是多少度?再请同学在长方形内画一条线段,能使长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这时两个三角形的总内角和是
期刊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基础学科。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中学语文的“文道”之争历来是教育界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中国历来有把语文教学
期刊
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创新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可以通过学习、训练得到开发、强化和提高。在数学课中,教师要提供尽可能多的创造机遇,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感知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生活中有趣味、有价值的数学,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实际应用;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强调小学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
期刊
集体备课备什么?有人这样问过我。思索之余我想起了我看见过的许多现象:有的老师站在展示课的讲台上不知道做什么,眼睛不敢看听课人,甚至连学生他都不敢看;有的老师走上讲台了,但是找相应的教具就花费了很多功夫;有的老师在课程流程中想展示自己理想的图片,可是怎么也不能把图片贴上墙;还一位老师在课堂上对使用学具不小心划伤手的学生不知所措……所有看到的一切,我认为除了教师自身素质外,就是课前准备得不够充分,也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