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幼儿成熟的机能适时进行某种品德或某个习惯的培养和训练,采用正确的科学方法,树立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 行为习惯 培养 幼儿
一、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关键就在于幼儿时期
处在幼儿时期的孩子都比较喜欢模仿大人的一些行为习惯,觉得什么都新鲜,对什么都好奇,他们很容易受到成人一些行为习惯的影响,对其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会深深地刻在他们的脑海里,但是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由于其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还不能辨别事物的好坏,所以,他们自身的行为习惯都是在无意识之中慢慢形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形成就像播种应该及时,有一个最佳期——幼儿。作为家长,此时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比如,家长平时教育孩子要好好和小朋友们相处,不打架,不骂人,关心和帮助其他小朋友,这样地幼儿“爱集体、爱他人”的良好的道德品质渐渐就形成了。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
1.良好品德习惯主要包括:文明礼貌:如尊老爱幼,说话讲礼貌,爱护公物等。团结友爱:如同伙伴友好相处,有爱心,懂谦让。爱集体、守纪律:如爱护公共用品,积极为了集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爱劳动:如积极地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
2.良好生活内容主要包括:饮食习惯:如饮食不偏食、不浪费等。遵守时间习惯:如幼儿要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按时吃饭、睡觉、活动等。生活自理习惯:如做一些穿衣服、系鞋带、扫地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睡眠习惯:如要求幼儿养成独自上床睡觉并保持正确睡眠姿势的习惯等。
3.良好卫生习惯主要包括:个人卫生:如洗手、洗脸、洗脚、剪指甲的习惯以及保持衣服整洁的习惯等。
4.良好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如培养幼儿正确的坐、写、握笔等的姿势,并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以及专注度等。
三、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1.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父母之间要互相尊重,保持一种愉快融洽的家庭氛围,幼儿在温馨的环境中成长能够感到愉快和幸福,可以受到良好的感情熏陶,这为幼儿的上进心、自信心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反的,如果幼儿生在在一个整天吵闹打架,随时充满危机感的紧张家庭环境中,他们就会整天提心吊胆,精神紧张抑郁等,从而有可能造成行为习惯的失常。
2.父母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幼儿时期的孩子模仿力比较强,而家庭是他们生长的最重要的场所,父母是和他们相处最多的人,在孩子们眼中父母是都是伟大的人物,所以孩子们都喜欢模仿父母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所以,作为父母,在家里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真正地成为孩子的表率,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另外,电视、画册、歌曲中刻画的形象对孩子们也有很强的感染力,幼儿也很喜欢模仿,所以,家长也要时刻注意围绕在孩子身边的事物,以保证这些事物都是积极的、向上的,从而保证这些事物也能起到榜样的作用。这些榜样对幼儿具有最直接、最具体、最形象的影响,树立榜样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
3.学会科学的教育方法。所有的家长无一不是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是,由于教育方法的不当,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有的父母很想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尊老爱幼,养成爱集体和爱他人的习惯,但是由于自身对孩子的过分疼爱,把家里的好吃的都给孩子单独留着,孩子想要什么就买给孩子,渐渐的孩子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眼里就没有了他人,时间久了,他们会越发的自私自利。因此,培养良好的习惯必须充分认识到教育方法的重要性,一定要努力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4.注意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一个長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养成、改进、巩固和提高。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并持之以恒。
(1)家庭中必须要保持合理的作息时间,并有一定的规则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规定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睡觉等,该开始的时候,孩子由于不习惯可能会表现出哭闹等情绪,作为家长,此时一定不能心软,否则就会前功尽弃,要知道只有坚持才是胜利。
(2)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保持一致。如果所有家长的意见不一致,孩子就会变得无所适从,或者寻找不同意见者为自己的保护伞,这样,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将无法进行下去,所以,家长之间必须统一意见。
(3)家长要顺应幼儿的兴趣。幼儿生性活泼好动,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家长要顺应幼儿的兴趣,通过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比如,可以准备一个大的箱子还有很多的玩具,和幼儿一起玩玩具回家的游戏,时间长了,幼儿就会养成爱整洁、爱整理的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时期是孩子开始接受新事物的时期,也是人生中很多能力形成的奠基时期。作为家长,为了让孩子成为栋梁之才,必须抓住这一教育的黄金时期,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 行为习惯 培养 幼儿
一、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关键就在于幼儿时期
处在幼儿时期的孩子都比较喜欢模仿大人的一些行为习惯,觉得什么都新鲜,对什么都好奇,他们很容易受到成人一些行为习惯的影响,对其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会深深地刻在他们的脑海里,但是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由于其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还不能辨别事物的好坏,所以,他们自身的行为习惯都是在无意识之中慢慢形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形成就像播种应该及时,有一个最佳期——幼儿。作为家长,此时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比如,家长平时教育孩子要好好和小朋友们相处,不打架,不骂人,关心和帮助其他小朋友,这样地幼儿“爱集体、爱他人”的良好的道德品质渐渐就形成了。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
1.良好品德习惯主要包括:文明礼貌:如尊老爱幼,说话讲礼貌,爱护公物等。团结友爱:如同伙伴友好相处,有爱心,懂谦让。爱集体、守纪律:如爱护公共用品,积极为了集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爱劳动:如积极地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
2.良好生活内容主要包括:饮食习惯:如饮食不偏食、不浪费等。遵守时间习惯:如幼儿要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按时吃饭、睡觉、活动等。生活自理习惯:如做一些穿衣服、系鞋带、扫地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睡眠习惯:如要求幼儿养成独自上床睡觉并保持正确睡眠姿势的习惯等。
3.良好卫生习惯主要包括:个人卫生:如洗手、洗脸、洗脚、剪指甲的习惯以及保持衣服整洁的习惯等。
4.良好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如培养幼儿正确的坐、写、握笔等的姿势,并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以及专注度等。
三、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1.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父母之间要互相尊重,保持一种愉快融洽的家庭氛围,幼儿在温馨的环境中成长能够感到愉快和幸福,可以受到良好的感情熏陶,这为幼儿的上进心、自信心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反的,如果幼儿生在在一个整天吵闹打架,随时充满危机感的紧张家庭环境中,他们就会整天提心吊胆,精神紧张抑郁等,从而有可能造成行为习惯的失常。
2.父母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幼儿时期的孩子模仿力比较强,而家庭是他们生长的最重要的场所,父母是和他们相处最多的人,在孩子们眼中父母是都是伟大的人物,所以孩子们都喜欢模仿父母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所以,作为父母,在家里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真正地成为孩子的表率,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另外,电视、画册、歌曲中刻画的形象对孩子们也有很强的感染力,幼儿也很喜欢模仿,所以,家长也要时刻注意围绕在孩子身边的事物,以保证这些事物都是积极的、向上的,从而保证这些事物也能起到榜样的作用。这些榜样对幼儿具有最直接、最具体、最形象的影响,树立榜样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
3.学会科学的教育方法。所有的家长无一不是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是,由于教育方法的不当,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有的父母很想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尊老爱幼,养成爱集体和爱他人的习惯,但是由于自身对孩子的过分疼爱,把家里的好吃的都给孩子单独留着,孩子想要什么就买给孩子,渐渐的孩子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眼里就没有了他人,时间久了,他们会越发的自私自利。因此,培养良好的习惯必须充分认识到教育方法的重要性,一定要努力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4.注意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一个長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养成、改进、巩固和提高。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并持之以恒。
(1)家庭中必须要保持合理的作息时间,并有一定的规则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规定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睡觉等,该开始的时候,孩子由于不习惯可能会表现出哭闹等情绪,作为家长,此时一定不能心软,否则就会前功尽弃,要知道只有坚持才是胜利。
(2)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保持一致。如果所有家长的意见不一致,孩子就会变得无所适从,或者寻找不同意见者为自己的保护伞,这样,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将无法进行下去,所以,家长之间必须统一意见。
(3)家长要顺应幼儿的兴趣。幼儿生性活泼好动,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家长要顺应幼儿的兴趣,通过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比如,可以准备一个大的箱子还有很多的玩具,和幼儿一起玩玩具回家的游戏,时间长了,幼儿就会养成爱整洁、爱整理的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时期是孩子开始接受新事物的时期,也是人生中很多能力形成的奠基时期。作为家长,为了让孩子成为栋梁之才,必须抓住这一教育的黄金时期,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