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也有人说:“生活不是等着暴风雨过去,而是学会在风雨中跳舞。”
的确,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暴风雨来临时,我们不能一味地退缩,一味地逃避,或者躲在角落里等待暴风雨过去,而是要学会面对风雨,去勇敢地享受风雨带给我们的快乐,正如在风雨中跳舞一样。
请你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与感受,以“在风雨中跳舞”为题写一篇作文,自定立意,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本期栏目特邀编辑:王罡)
佳 作
午后,雨点打在窗外一大一小的芭蕉叶上,风将它们拉扯着分开,可它们却又努力靠近相互依偎在一起。端一杯清茶来到窗前,水气一缕一缕地飘散,记忆也慢慢飘散而来。
小时候我对爸爸总有一种特殊的依赖感。我会开口说话喊的第一个名字便是“爸爸”,冲谁都哭,唯独见到他就能咧开嘴笑。照周岁照时,我硬是不愿意离开爸爸的怀抱单独一个人照像……
我和爸爸的亲情就这样发芽了。
我第一次学会下五子棋,第一次骑自行车,第一次溜旱冰,第一次爬山,第一次旅行……而他所做的最多的便是漫长的等待。后来,我每次外出补习都要他陪我一起去。我上课时,他便找一家网吧坐在门口,一坐便是两个小时。即使大风大雨大雪天,他也从未缺席过。每次下课,都可以在门口看见他等候的身影,这时就会觉得特别有安全感,特别满足。
那些年阳光特好,天空特蓝,小芽慢慢长成小树,偶尔会迎风摇摆,却一直向天。
再往后,我慢慢出落成大姑娘,而他脸上的皱纹也慢慢加深。两鬓也略微泛白。然而,我却跟许多同龄的孩子一样,反感甚至厌恶他每天枯燥无味的大道理,憎恨他那些毫无人情冷酷生硬的要求。一次补习后,在人潮拥挤的车站,我们等了好几辆公汽,拼尽全力也没能挤进去,为了尽早回去观看期待已久的电视,我提议打的,没想到竟被他冷脸拒绝。公汽过来,无奈人太多,我完全抢不上,一个人失落地站在马路边,看着他一个人上了车,焦急地盼望着我出现在他身后,然而我没有。我站在车下享受着报复他的快感。一个人慢悠悠回家后,为了嘲笑他的“抠门”,在他给我送牛奶的时候,我特意翻开手机,朝着手机那头戏谑地说:“他就一那样的人,抠得要死。”看他仍关切地说:“牛奶尽快趁热喝。”便默默转身离去,可那一刻我的快感却全然消散,徒增怅然失落。
这些年,风雨飘摇,小树渐渐打蔫,该折的折断,该落的也已落下,没有阳光,没有肥料,它像是快要死了。
我只记得他在何时何地当着众人的面斥责了我;我只记得他在我做事不认真时惩罚我一遍又一遍去做,直到做好为止;我只记得在我向往外面五光十色的生活的时候,他一巴掌拍醒我……那些灼烧在青春里不堪回首的疼痛。
我却忘了,随着上学越来越早,他任劳任怨、起早贪黑地给我送饭;我却忘了,寒冷风雨中他一个人站在校门口缩着脖子巴巴地盼望我从校门里出来;我却忘了,在我嘲讽挖苦他的时候,他红了眼眶;我却忘了,在他生日那天我给他订的蛋糕,让他开心了一整天;我却忘了,无论我任性也好,刻薄也罢,陪伴在我身边的一直是他。
窗外雨停下,世界倏地一下透亮起来,我看见那两片芭蕉叶重又依偎在一起,微风轻轻摇,他们好似两个舞者,几经风雨,如今披星戴月,终成一曲。
点 评 这是一篇记叙文。作者采用双线结构,明写自然风雨中一大一小的两片芭蕉叶,实写自己与父亲充满波折的亲情成长之路。结构精巧严谨,内容丰厚深刻。本文还可对父亲进行多面描写,使人物更丰满。
佳 作
总听到许多人抱怨“为什么老天爷对我这么残酷?”“为什么我不能一帆风顺?”诚然,人的一生难免遇到风风雨雨,然而我们对待它们的态度,则会改变我们的一生。我曾经看到一句话:生活不是等着暴风雨过去,而是在风雨中跳舞。
杨丽萍,是一个中国舞界的奇迹。她的雀之恋、雀之灵、云南印象……率性而起,由心而舞。观者从她的舞里看到了自然之美,看到了民族之韵,看到了生命本源。她是舞界的标杆,前辈。可她曾经被她心爱的西双版纳州歌舞团“卡”住,不让其自由发展,她曾被芭蕾舞教练怒斥不会跳舞,她的“云南印象”曾因各种原因没有一个观众。可她坚持下来,在老师、大众不理解的情况下跳,在社会不理解的情况下跳,在各种风雨中跳……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每当我读这几句的时候,我就会感慨,屈子是一个善于跳舞的人,可惜生错了时代,选错了道路。他生性浪漫崇尚美好,却偏偏选择了从政;他义愤填膺胸怀天下,却偏偏被一盆盆冷水浇得淋漓尽致。他最终选择了投江,有人说他是懦夫,不会逆流而上,可是我说,他是时代的英雄舞者,他用生命践实了他的责任,在长江的激流中,他的精神仍在跳舞。
当2008、2010、2013年大地颤动的时候,无数鲜活的生命化为沉寂。但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无数生命赶来营救支援。我不知道什么才是判断美丑的标准,但是在看着子弟兵们夜以继日地救人,素不相识的灾区人民互相鼓励,互相送食物的那一刹那,我觉得好幸福,好美好。房子极度破碎,环境脏乱差,没有干净的饮用水,只有断续的呻吟声、大负荷的体力活、一个个与生命失之交臂的境遇……可是没有一个人抱怨,不论是灾民还是救兵。很多人说中国人不团结懦弱胆小,可是在那一刻,流言不攻自破。大自然固然可怕,我们也暂时没有能力去改变它,但是在它的压迫下坚强不屈,互帮互助就是对它最好的改变。
米兰·昆德拉在《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写道:如果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却可在其整个的灿烂轻盈之中得以展现。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实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人活着的意义原本就不为享受,只有死鱼才会随波逐流,被泥沙掩埋,活鱼则要逆流而上,在水中游,在游中争。人是如此,民族亦然。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经历了多少风雨,民族文化变更,帝王昏庸官场黑暗,自然灾害丛生……可是,正因为有着像杨丽萍、屈原、人民子弟兵这样的华夏儿女的拥护,它在风雨中反抗着,不屈着,成就了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要想做时代的强者,便要做命运的强者。在暴风雨中,不是静静等待,而是要在风雨中跳舞。 点 评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文章观点明确,材料丰富。最大亮点是恰当地选取了杨丽萍、屈原、人民子弟兵的例子,由点到面地阐述深刻的哲理,层次清晰,语言准确。如果能在三个事例中将“风雨”和“跳舞”巧妙融入其中,会更佳。
佳 作
马啼嘶,渐行渐远,一身戎装,停步立以视,天伤,玄色古乘无人乘,行徐而歌,沿途暗影生。
公元前213年,人心惶,气凝结,滔天大火熊熊烈烈,风吹过,灰起,纸飞字灭。痛苦嘶号,悚人毛骨,骸架焦黑,文字骸骨,荡然无存,变灰成尘,焚诗书,独留《秦记》。以古非今之人灭族。禁私学,坑术士,这是文化的屠杀,妄自欢喜,试从内心制人,终为空谈。
向晚,荒街,整饬官墙长驻立。凄异长叹足下生。舞之以霓裳,逶迤秀裙软罗烟,玉袖生风珠砂赤。轻移莲步,袅娜腰肢温软柔。然,怕罡风之不驯,惊攒云之不羁。珠雨落,湿鬓蟠。
宋代始,国兴旺,人民乐,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兴工坊,论科研,诗词叠出,汴京安。然,金元侵,北方乱,掠杀大肆,东华门外,市井不复。《清明上河图》为其一瞬繁华之最终魅影。南宋临安,苟且偷安,失北方,逃至南,虽似从前无二处,却只为金絮外表。繁华却当初。
眉心皱,脚步乱,泪眼转。身瑟瑟,发梢乱,水袖涟漪挥雨落。罗裙湿,锦衣透,砂珠落。浑浑噩噩。夜凉如水,冷如玉,雨不止,泪倾盆。旋身回望守城安。纵如此,未思停。
咸丰十年,大火不停,威严之皇家陵园,水榭楼台,诗情浓,古玩字画,博之以思,蓬莱瑶台,武陵春,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惹人怜,“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睿智也”。耳畔之者:泣、啼、嘶、号,火舌狂舞,涅灭曾经瑰宝,染血之手,夺去纷繁美貌,听闻泪如雨,听闻声声泣,三天弥火,珠光弃。
雨稍大,人群散,顶伞逃入屋檐下,独一人,脚步愈坚,舞得旋衣乱。甩珠上袖,冰晶玉指过,水袖划天际,擎罡风,舞伴攒云,年轻如初,君好甚,双鬓斑白,也无什,不怨风雨无情。
胡适之“汉字不废中国必亡”。会人心惊,陈独秀之传统文学即贵族文学,尔等惶惶。推古学,建民学,灭贵学,写实文,推山林之学,建社会文学,传统文学经千年流传熣灿夺目。“革命无罪,造反有理。”历史文物,残败破碎,伦理道德,失声痛哭,文人九死一生,教师作家,牛鬼蛇神,宫观泣,寺院涕,无语凝噎。
雨如珠,势倾盆,天色合,风不止,雨欢颜。舞不止,千年不过一瞬,风愈大,雨愈哮。仍毁不灭文化之舞。文化从不可能被毁灭,毁灭本为一种祭奠,文明之魂,破茧入心,深埋其里,不消,不减,纵雨欲焚火,心火不熄不灭,凡夫俗子,自命不凡,虚妄以梦,以改变之力,不过徒然,文明之悠久,嵌入骨骸于毁灭万物的风雨中,对酒当歌,抚水袖,伸长颈,旖旎生风,拔地起舞。
点 评 本文是一篇用文言写就的文化散文。文章立意深刻,语言典雅。最大亮点是积淀深厚,表达灵动,情理交融,彰显出诗意美、意蕴美、个性美,使得文章分外出彩。
本文可以有更加清晰的明暗两条线索:一是对自然风雨的描写应更有层次感,使串珠之线更明晰;二是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要加强笔墨,浓墨渲染固然好,但要突出共同的文化根源。纵观历史,立足民族文化传承,立意新颖大气。对于这样一道富有诗意且充满理趣的作文题,最重要的就是要以议论抒情之笔点出“风雨”的内在意蕴,让情感与语言有机融合,使主旨鲜明深刻。
的确,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暴风雨来临时,我们不能一味地退缩,一味地逃避,或者躲在角落里等待暴风雨过去,而是要学会面对风雨,去勇敢地享受风雨带给我们的快乐,正如在风雨中跳舞一样。
请你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与感受,以“在风雨中跳舞”为题写一篇作文,自定立意,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本期栏目特邀编辑:王罡)
佳 作
午后,雨点打在窗外一大一小的芭蕉叶上,风将它们拉扯着分开,可它们却又努力靠近相互依偎在一起。端一杯清茶来到窗前,水气一缕一缕地飘散,记忆也慢慢飘散而来。
小时候我对爸爸总有一种特殊的依赖感。我会开口说话喊的第一个名字便是“爸爸”,冲谁都哭,唯独见到他就能咧开嘴笑。照周岁照时,我硬是不愿意离开爸爸的怀抱单独一个人照像……
我和爸爸的亲情就这样发芽了。
我第一次学会下五子棋,第一次骑自行车,第一次溜旱冰,第一次爬山,第一次旅行……而他所做的最多的便是漫长的等待。后来,我每次外出补习都要他陪我一起去。我上课时,他便找一家网吧坐在门口,一坐便是两个小时。即使大风大雨大雪天,他也从未缺席过。每次下课,都可以在门口看见他等候的身影,这时就会觉得特别有安全感,特别满足。
那些年阳光特好,天空特蓝,小芽慢慢长成小树,偶尔会迎风摇摆,却一直向天。
再往后,我慢慢出落成大姑娘,而他脸上的皱纹也慢慢加深。两鬓也略微泛白。然而,我却跟许多同龄的孩子一样,反感甚至厌恶他每天枯燥无味的大道理,憎恨他那些毫无人情冷酷生硬的要求。一次补习后,在人潮拥挤的车站,我们等了好几辆公汽,拼尽全力也没能挤进去,为了尽早回去观看期待已久的电视,我提议打的,没想到竟被他冷脸拒绝。公汽过来,无奈人太多,我完全抢不上,一个人失落地站在马路边,看着他一个人上了车,焦急地盼望着我出现在他身后,然而我没有。我站在车下享受着报复他的快感。一个人慢悠悠回家后,为了嘲笑他的“抠门”,在他给我送牛奶的时候,我特意翻开手机,朝着手机那头戏谑地说:“他就一那样的人,抠得要死。”看他仍关切地说:“牛奶尽快趁热喝。”便默默转身离去,可那一刻我的快感却全然消散,徒增怅然失落。
这些年,风雨飘摇,小树渐渐打蔫,该折的折断,该落的也已落下,没有阳光,没有肥料,它像是快要死了。
我只记得他在何时何地当着众人的面斥责了我;我只记得他在我做事不认真时惩罚我一遍又一遍去做,直到做好为止;我只记得在我向往外面五光十色的生活的时候,他一巴掌拍醒我……那些灼烧在青春里不堪回首的疼痛。
我却忘了,随着上学越来越早,他任劳任怨、起早贪黑地给我送饭;我却忘了,寒冷风雨中他一个人站在校门口缩着脖子巴巴地盼望我从校门里出来;我却忘了,在我嘲讽挖苦他的时候,他红了眼眶;我却忘了,在他生日那天我给他订的蛋糕,让他开心了一整天;我却忘了,无论我任性也好,刻薄也罢,陪伴在我身边的一直是他。
窗外雨停下,世界倏地一下透亮起来,我看见那两片芭蕉叶重又依偎在一起,微风轻轻摇,他们好似两个舞者,几经风雨,如今披星戴月,终成一曲。
点 评 这是一篇记叙文。作者采用双线结构,明写自然风雨中一大一小的两片芭蕉叶,实写自己与父亲充满波折的亲情成长之路。结构精巧严谨,内容丰厚深刻。本文还可对父亲进行多面描写,使人物更丰满。
佳 作
总听到许多人抱怨“为什么老天爷对我这么残酷?”“为什么我不能一帆风顺?”诚然,人的一生难免遇到风风雨雨,然而我们对待它们的态度,则会改变我们的一生。我曾经看到一句话:生活不是等着暴风雨过去,而是在风雨中跳舞。
杨丽萍,是一个中国舞界的奇迹。她的雀之恋、雀之灵、云南印象……率性而起,由心而舞。观者从她的舞里看到了自然之美,看到了民族之韵,看到了生命本源。她是舞界的标杆,前辈。可她曾经被她心爱的西双版纳州歌舞团“卡”住,不让其自由发展,她曾被芭蕾舞教练怒斥不会跳舞,她的“云南印象”曾因各种原因没有一个观众。可她坚持下来,在老师、大众不理解的情况下跳,在社会不理解的情况下跳,在各种风雨中跳……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每当我读这几句的时候,我就会感慨,屈子是一个善于跳舞的人,可惜生错了时代,选错了道路。他生性浪漫崇尚美好,却偏偏选择了从政;他义愤填膺胸怀天下,却偏偏被一盆盆冷水浇得淋漓尽致。他最终选择了投江,有人说他是懦夫,不会逆流而上,可是我说,他是时代的英雄舞者,他用生命践实了他的责任,在长江的激流中,他的精神仍在跳舞。
当2008、2010、2013年大地颤动的时候,无数鲜活的生命化为沉寂。但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无数生命赶来营救支援。我不知道什么才是判断美丑的标准,但是在看着子弟兵们夜以继日地救人,素不相识的灾区人民互相鼓励,互相送食物的那一刹那,我觉得好幸福,好美好。房子极度破碎,环境脏乱差,没有干净的饮用水,只有断续的呻吟声、大负荷的体力活、一个个与生命失之交臂的境遇……可是没有一个人抱怨,不论是灾民还是救兵。很多人说中国人不团结懦弱胆小,可是在那一刻,流言不攻自破。大自然固然可怕,我们也暂时没有能力去改变它,但是在它的压迫下坚强不屈,互帮互助就是对它最好的改变。
米兰·昆德拉在《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写道:如果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却可在其整个的灿烂轻盈之中得以展现。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实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人活着的意义原本就不为享受,只有死鱼才会随波逐流,被泥沙掩埋,活鱼则要逆流而上,在水中游,在游中争。人是如此,民族亦然。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经历了多少风雨,民族文化变更,帝王昏庸官场黑暗,自然灾害丛生……可是,正因为有着像杨丽萍、屈原、人民子弟兵这样的华夏儿女的拥护,它在风雨中反抗着,不屈着,成就了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要想做时代的强者,便要做命运的强者。在暴风雨中,不是静静等待,而是要在风雨中跳舞。 点 评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文章观点明确,材料丰富。最大亮点是恰当地选取了杨丽萍、屈原、人民子弟兵的例子,由点到面地阐述深刻的哲理,层次清晰,语言准确。如果能在三个事例中将“风雨”和“跳舞”巧妙融入其中,会更佳。
佳 作
马啼嘶,渐行渐远,一身戎装,停步立以视,天伤,玄色古乘无人乘,行徐而歌,沿途暗影生。
公元前213年,人心惶,气凝结,滔天大火熊熊烈烈,风吹过,灰起,纸飞字灭。痛苦嘶号,悚人毛骨,骸架焦黑,文字骸骨,荡然无存,变灰成尘,焚诗书,独留《秦记》。以古非今之人灭族。禁私学,坑术士,这是文化的屠杀,妄自欢喜,试从内心制人,终为空谈。
向晚,荒街,整饬官墙长驻立。凄异长叹足下生。舞之以霓裳,逶迤秀裙软罗烟,玉袖生风珠砂赤。轻移莲步,袅娜腰肢温软柔。然,怕罡风之不驯,惊攒云之不羁。珠雨落,湿鬓蟠。
宋代始,国兴旺,人民乐,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兴工坊,论科研,诗词叠出,汴京安。然,金元侵,北方乱,掠杀大肆,东华门外,市井不复。《清明上河图》为其一瞬繁华之最终魅影。南宋临安,苟且偷安,失北方,逃至南,虽似从前无二处,却只为金絮外表。繁华却当初。
眉心皱,脚步乱,泪眼转。身瑟瑟,发梢乱,水袖涟漪挥雨落。罗裙湿,锦衣透,砂珠落。浑浑噩噩。夜凉如水,冷如玉,雨不止,泪倾盆。旋身回望守城安。纵如此,未思停。
咸丰十年,大火不停,威严之皇家陵园,水榭楼台,诗情浓,古玩字画,博之以思,蓬莱瑶台,武陵春,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惹人怜,“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睿智也”。耳畔之者:泣、啼、嘶、号,火舌狂舞,涅灭曾经瑰宝,染血之手,夺去纷繁美貌,听闻泪如雨,听闻声声泣,三天弥火,珠光弃。
雨稍大,人群散,顶伞逃入屋檐下,独一人,脚步愈坚,舞得旋衣乱。甩珠上袖,冰晶玉指过,水袖划天际,擎罡风,舞伴攒云,年轻如初,君好甚,双鬓斑白,也无什,不怨风雨无情。
胡适之“汉字不废中国必亡”。会人心惊,陈独秀之传统文学即贵族文学,尔等惶惶。推古学,建民学,灭贵学,写实文,推山林之学,建社会文学,传统文学经千年流传熣灿夺目。“革命无罪,造反有理。”历史文物,残败破碎,伦理道德,失声痛哭,文人九死一生,教师作家,牛鬼蛇神,宫观泣,寺院涕,无语凝噎。
雨如珠,势倾盆,天色合,风不止,雨欢颜。舞不止,千年不过一瞬,风愈大,雨愈哮。仍毁不灭文化之舞。文化从不可能被毁灭,毁灭本为一种祭奠,文明之魂,破茧入心,深埋其里,不消,不减,纵雨欲焚火,心火不熄不灭,凡夫俗子,自命不凡,虚妄以梦,以改变之力,不过徒然,文明之悠久,嵌入骨骸于毁灭万物的风雨中,对酒当歌,抚水袖,伸长颈,旖旎生风,拔地起舞。
点 评 本文是一篇用文言写就的文化散文。文章立意深刻,语言典雅。最大亮点是积淀深厚,表达灵动,情理交融,彰显出诗意美、意蕴美、个性美,使得文章分外出彩。
本文可以有更加清晰的明暗两条线索:一是对自然风雨的描写应更有层次感,使串珠之线更明晰;二是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要加强笔墨,浓墨渲染固然好,但要突出共同的文化根源。纵观历史,立足民族文化传承,立意新颖大气。对于这样一道富有诗意且充满理趣的作文题,最重要的就是要以议论抒情之笔点出“风雨”的内在意蕴,让情感与语言有机融合,使主旨鲜明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