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央视《人物新周刊》的主持人曾和刘震云关于小人物与大英雄、小聪明与大智慧进行过一次精彩的对话。主持人阿丘这样概括:“不管是大作家还是小编剧,不管是不是具备大智慧,不管他是不是真的是小聪明,刘震云给我的印象是:一个真真实实的生活的旁观者和描述者,他的作品给我们带来了愉悦。”
另一位主持人张泉灵也说:“人这一辈子其实跟人聊天很重要,跟有趣的人聊天就更重要,因为他不仅会让你快乐,而且讓你换一个视角来看待生活。”
下面是那次对话的精彩片段,虽然只摘取四个问题,你却能从刘震云的妙语中领悟很多。
“我妈说她比鲁迅强”
您的写作道路是如何开始的?
刘震云:我从小就是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作者,因为我妈不识字,我外婆也不识字,但是到了我就开始以文字为生,有时候半夜醒来,确实后脊梁也出一身冷汗。但据我妈讲,写作这个事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我妈不识字,她年轻的时候曾经在镇上卖过酱油,酱油铺旁边是个书店,我妈就伸手抓了一本鲁迅的书来学字,所以,她虽然文化不高,但是起点不低。最后她知道我也从事写作,她说你们那个差事特别容易,还说她读过鲁迅的书。然后,她接着说:“鲁迅,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看过他的书:后院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如果让我写的话,我就是吃亏在不识字,要识字我写得比他好,说那个供销社有两口缸,一缸是酱油,另一缸也是酱油。”
当然,有时候一个人的写作,包括做任何事情,不是自己一个人能够做成的,有时候会是风云际会,就是出现了一些改变和契机,比如恢复高考了,然后我就很“不幸”考上了北京大学。所以,最后就写作了。
“我觉得最好的作家是孔子”
大作家与优秀作家是两个概念。正像优秀作家不会具备大作家的某些素质一样,大作家也不一定具备优秀作家的某些素质。那么什么样的作家才能称之为大作家呢?
刘震云:如果世界上有100个作家,可能99个作家对生活的看法全是一样的,而另外一个作家,他看的生活跟别人是不一样的,他是相同的生活,发出来一个特别异样的光芒,但是这个异样的光芒,可能更接近生活的真实。这99个作家,他们一辈子写的东西是一样的。
我觉得大作家肯定有几次转身,比如第一个作品是刘震云写的,但是第二个作品好像就不是他写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另外一个东西,那就证明了他对世界的看法,面对世界的角度,来了一个极大的转弯,如果有几次华丽的转身,那肯定是一个大作家。如果这作家还在把一个事往深刻里说,那他不是一个大的作家,过去我也经常上当,我也这么做过。当他把深刻的事往家常里说,我觉得他肯定已经到达了深刻的阶段。我认为做得最好的作家是孔子,他把这些特别深刻的道理,通过家长里短来告诉世人。
“幽默从不幽默的时候开始”
作为一个作家,有趣很重要吗?
刘震云:如果一个味同嚼蜡的人,能写出有趣的作品,我肯定不相信。本来我是好玩的一个人,但是这个世界有时候会把我变得不好玩,一个人的好玩,除了他的遗传基因之外,关键你从小是在什么地方长大的。我从小是在河南的一个村庄里长大的,我觉得幽默有趣是河南的土特产,河南人平常不正经说话,比如讲我到别人家去,他会问我“吃饭了吗?”,如果是一个河南人他会这么回答:“您先吃”,第二种回答是:“我不急”,当然这么回答,并不是要吃他们家的饭,河南人说话就是这么风趣,这就是日常的对话。他如果到我们家来,我会问:“又是吃过饭来的?”、“又是不抽烟?”、“又是不喝酒?”河南的对话应该是这样的。所以现在有好多人问我:“你有趣吗?你幽默吗?你的幽默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会说:“我的幽默是从不幽默的时候开始的。”
“每个人都可以很伟大”
《我叫刘跃进》中的主人公刘跃进,虽然是个小人物,却是现代中国人的一个缩影,每个人都能从他身上找到自己,它的涵盖性也更强。那么如何摆正大英雄和小人物的位置?
刘震云:第一,大英雄和小人物,他们之间是转换的,每个小人物心里,都怀揣着这种大英雄的理想,而每一个大英雄做起事来,基本上都是小人物的做法,所以有时候大英雄会是小人物,而小人物会是大英雄。第二,从写作的角度来讲,如果把大人物写成大人物,这个书是不要看的,你把小人物写成小人物,也是不要看的,我看过好多大人物的传记,大人物反倒写的全是比较小的日常琐事,写好多琐事是好看的。但是通县一个铁匠,就是千万别再写打铁的事了,写些另外的事,比如开篇的第一句话我会写:“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铁匠,我在通县宋庄镇,方圆五十里无人出我右。”我觉得用一句话这么写,这个铁匠的自传肯定会写得非常好,也会非常畅销。
像写《一地鸡毛》的时候,我就站在街边,看到上班下班像我这样的人,他们的日子是重复的,但是从价值实现的角度,如果一个人的价值,没有地方实现的话,这人是会自杀的。那么他的价值实现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我发现有一个地方,是可以实现的。这个地方特别地伟大,而且四处都有,就是菜市场。所有的人一进菜市场,精神都特别抖擞,马上投入到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他对世界的战胜感,就跟萨科奇拎回去一百二十亿的一揽子计划是一样的,所以我觉得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实现价值的这种渠道,我觉得这些人物都不小。
摘编自《人物新周刊》
编辑/刘杨
刘震云简介:著名作家。1958年5月生于河南省延津县。1973年至1978年服兵役。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到《农民日报》工作,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至199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读研究生。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青联委员、一级作家。
刘震云语录:
★世界上的人有两类:一类是有趣的,一类是没趣的,而没趣的占生活的90%。
★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心理治疗的过程。
★智商越高的人思维越混乱。
★何以解忧,唯有写作。我能写作,我是一个幸福的人。
★你找别人100条毛病,对你是没有帮助的,你找到别人身上一条你不具备的优点,那么,你学到了,对你是有好处的。
另一位主持人张泉灵也说:“人这一辈子其实跟人聊天很重要,跟有趣的人聊天就更重要,因为他不仅会让你快乐,而且讓你换一个视角来看待生活。”
下面是那次对话的精彩片段,虽然只摘取四个问题,你却能从刘震云的妙语中领悟很多。
“我妈说她比鲁迅强”
您的写作道路是如何开始的?
刘震云:我从小就是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作者,因为我妈不识字,我外婆也不识字,但是到了我就开始以文字为生,有时候半夜醒来,确实后脊梁也出一身冷汗。但据我妈讲,写作这个事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我妈不识字,她年轻的时候曾经在镇上卖过酱油,酱油铺旁边是个书店,我妈就伸手抓了一本鲁迅的书来学字,所以,她虽然文化不高,但是起点不低。最后她知道我也从事写作,她说你们那个差事特别容易,还说她读过鲁迅的书。然后,她接着说:“鲁迅,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看过他的书:后院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如果让我写的话,我就是吃亏在不识字,要识字我写得比他好,说那个供销社有两口缸,一缸是酱油,另一缸也是酱油。”
当然,有时候一个人的写作,包括做任何事情,不是自己一个人能够做成的,有时候会是风云际会,就是出现了一些改变和契机,比如恢复高考了,然后我就很“不幸”考上了北京大学。所以,最后就写作了。
“我觉得最好的作家是孔子”
大作家与优秀作家是两个概念。正像优秀作家不会具备大作家的某些素质一样,大作家也不一定具备优秀作家的某些素质。那么什么样的作家才能称之为大作家呢?
刘震云:如果世界上有100个作家,可能99个作家对生活的看法全是一样的,而另外一个作家,他看的生活跟别人是不一样的,他是相同的生活,发出来一个特别异样的光芒,但是这个异样的光芒,可能更接近生活的真实。这99个作家,他们一辈子写的东西是一样的。
我觉得大作家肯定有几次转身,比如第一个作品是刘震云写的,但是第二个作品好像就不是他写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另外一个东西,那就证明了他对世界的看法,面对世界的角度,来了一个极大的转弯,如果有几次华丽的转身,那肯定是一个大作家。如果这作家还在把一个事往深刻里说,那他不是一个大的作家,过去我也经常上当,我也这么做过。当他把深刻的事往家常里说,我觉得他肯定已经到达了深刻的阶段。我认为做得最好的作家是孔子,他把这些特别深刻的道理,通过家长里短来告诉世人。
“幽默从不幽默的时候开始”
作为一个作家,有趣很重要吗?
刘震云:如果一个味同嚼蜡的人,能写出有趣的作品,我肯定不相信。本来我是好玩的一个人,但是这个世界有时候会把我变得不好玩,一个人的好玩,除了他的遗传基因之外,关键你从小是在什么地方长大的。我从小是在河南的一个村庄里长大的,我觉得幽默有趣是河南的土特产,河南人平常不正经说话,比如讲我到别人家去,他会问我“吃饭了吗?”,如果是一个河南人他会这么回答:“您先吃”,第二种回答是:“我不急”,当然这么回答,并不是要吃他们家的饭,河南人说话就是这么风趣,这就是日常的对话。他如果到我们家来,我会问:“又是吃过饭来的?”、“又是不抽烟?”、“又是不喝酒?”河南的对话应该是这样的。所以现在有好多人问我:“你有趣吗?你幽默吗?你的幽默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会说:“我的幽默是从不幽默的时候开始的。”
“每个人都可以很伟大”
《我叫刘跃进》中的主人公刘跃进,虽然是个小人物,却是现代中国人的一个缩影,每个人都能从他身上找到自己,它的涵盖性也更强。那么如何摆正大英雄和小人物的位置?
刘震云:第一,大英雄和小人物,他们之间是转换的,每个小人物心里,都怀揣着这种大英雄的理想,而每一个大英雄做起事来,基本上都是小人物的做法,所以有时候大英雄会是小人物,而小人物会是大英雄。第二,从写作的角度来讲,如果把大人物写成大人物,这个书是不要看的,你把小人物写成小人物,也是不要看的,我看过好多大人物的传记,大人物反倒写的全是比较小的日常琐事,写好多琐事是好看的。但是通县一个铁匠,就是千万别再写打铁的事了,写些另外的事,比如开篇的第一句话我会写:“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铁匠,我在通县宋庄镇,方圆五十里无人出我右。”我觉得用一句话这么写,这个铁匠的自传肯定会写得非常好,也会非常畅销。
像写《一地鸡毛》的时候,我就站在街边,看到上班下班像我这样的人,他们的日子是重复的,但是从价值实现的角度,如果一个人的价值,没有地方实现的话,这人是会自杀的。那么他的价值实现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我发现有一个地方,是可以实现的。这个地方特别地伟大,而且四处都有,就是菜市场。所有的人一进菜市场,精神都特别抖擞,马上投入到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他对世界的战胜感,就跟萨科奇拎回去一百二十亿的一揽子计划是一样的,所以我觉得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实现价值的这种渠道,我觉得这些人物都不小。
摘编自《人物新周刊》
编辑/刘杨
刘震云简介:著名作家。1958年5月生于河南省延津县。1973年至1978年服兵役。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到《农民日报》工作,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至199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读研究生。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青联委员、一级作家。
刘震云语录:
★世界上的人有两类:一类是有趣的,一类是没趣的,而没趣的占生活的90%。
★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心理治疗的过程。
★智商越高的人思维越混乱。
★何以解忧,唯有写作。我能写作,我是一个幸福的人。
★你找别人100条毛病,对你是没有帮助的,你找到别人身上一条你不具备的优点,那么,你学到了,对你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