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信用证欺诈的构成及我国的立法现状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zhichao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用证是当今国际贸易中被普遍采用的一种贸易结算方式,被英国法官们称为“国际商业的生命线”,而作为一种支付工具和融资工具。信用证的产生,本身就是因为异地异国的贸易中存在着欺诈的可能性。作为一种支付工具和融资工具,信用证方式本身并未消除国际贸易中欺诈的各种成因,同时由于信用证交易的复杂性以及信用证制度本身只关注单证相符而不去考虑其他因素的特点,导致信用证欺诈频繁发生,特别是国际贸易及银行业务水平不高,司法救济制度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了信用证欺诈的主要受害国。信用证欺诈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因此,研究信用证欺诈产生的原因,表现方式,防范对策及司法救济及其立法完善尤显重要,本文就这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信用证欺诈;构成要件 ;构成成因 ;完善制度
  一、何为信用证
  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国际商会于1930年制定了《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对信用证的概念以及信用证的运作的方面作出了规定,供各国银行选择适用。以后经过多次修改,现在通行的是1994年1月1日生效的1993年修订本,称为《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国际商会500号出版物)(简称 UCP500)新修订本。目前,此项惯例已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采用,成为调整信用证关系的根据。根据UCP500的规定,信用证是一项约定,不论其名称或描述如何,有一家银行(开证行)依据客户(申请人,通常是进口商即买方)的要求和指示或以自身名义,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条件下凭规定单据自己或授权另一家银行向第三人(受益人,通常是卖方)或其指定的人付款或承兑支付受益人出具的汇票。
  二、信用证欺诈的构成要件
  信用证欺诈是指在涉及信用证支付结算过程中,一方行为人利用信用证运作机制之特性,故意制造假象,隐瞒真实情况,欺骗他方,使其陷于错误判断并基于错误判断而为意思表示的行为。一般认为,信用证欺诈的构成应具备以下条件:
  1、信用证的一方或几方当事人主观上是出于故意,既明知其欺诈行为可能使另一方当事人陷于错误认识,并希望另一方当事人基于错误认识而为一定行为;如果只是由于过失则不构成欺诈
  2、客观上,欺诈的一方有积极的欺诈行为。欺诈者必须实施了制造假象,隐瞒事实真相,利用信用证机制进行欺诈的行为。一般包括:伪造、变造信用证及其项下单据或受益人在基础合同上实施欺诈;
  3、被欺诈者依虚假情况而陷于错误判断并作出错误的表示,即欺诈行为与错误判断及错误表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如:受卖方欺诈买方或开证行错误地同意承兑,又如:卖方和买方共同欺诈使开证行错误地同意承兑;
  4、受欺诈人基于错误认识做了某种显然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的行为。欺诈行为已经或必将给受欺诈者造成财产的损害。
   三、信用证欺诈的成因
   信用证欺诈频频发生,屡屡得手,原因何在呢?
  (一)信用证制度本身的缺陷,即独立抽象性原则和单证表面相符原则,是信用证欺诈发生的根本原因
  1、独立抽象性原则是信用证的基本特征之一,所谓信用证的独立抽象性原则,指的是信用证与其基于合同之间的关系,银行只负责审查单据的表面真实性,完整性和正确性,而不论基础合同是否履行或完全履行,只要单据符合信用证的要求,开证行不能援引信用证以外的原因拒付货款。独立抽象性原则实际上是信用证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试想如果将信用证与基础合同挂钩,则无异于赋予开证申请人(即买方)任意利用基础合同对抗信用证的权利,使受益人事实上无法享受信用证付款方式下的收款保障。因此可以说,否定独立抽象性原则就等于扼杀了信用证的“生命”。但是,正是这种原则同时也为不法商人留下了有机可乘的空子,为欺诈行骗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2、单证表面相符原则又称为信用证严格相符原则,是指受益人提交的单据必须在表面上符合信用证条款,而且单据之间也应相互一致。在信用证支付方式中,只有满足严格相符时,开证行才有义务向受益人付款。因此,严格相符便成为制约信用证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坚持单证表面相符原则使信用证业务迅速发展,但也使欺诈者有了可乘之机。伪造单据、涂改单据、交货不符等手段可以比较容易地实施,进而从银行骗取付款或付款承诺。
  (二)国际上对信用证的性质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缺少合力打击、防范欺诈的有效措施,是信用证欺诈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关于信用证法律这个古老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争议,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法官和学者始终争论不休,到现在也没有明确的结论,各国判例及权威理论对这个问题的界定也很暧昧。虽然在英国或美国,判例常常用合同法的概念来说明信用证的问题,或者判例直接指称信用证是合同,但是信用证的开证人和受益人之间却没有订立合同的合意,受益人也没有付出可以令合同具有约束力的或可以强制执行的对价。在信用证开立之前,开证行和受益人也许还是陌生人。因此,美国将开证行在信用证项下的义务叫做成文法义务,但事实上,部分的英国和美国判例在说到信用证的性质时都认为是一个合同。在美国的判例中有很多的判例是当事人同时提交合同项下的和信用证项下的诉讼请求,甚至侵权项下的诉讼请求。在英国,权威学理承认信用证项下的法律关系可以使用绝大部分合同法基本法律原则。与英美判例和学理相类似,大陆法系国家也经常把信用证关系视为合同关系。尽管大陆法系国家没有信用证的成文法,但是根据他们法律习惯也通常在法典原有的条文中寻找依据。而我国司法实践中,只有少数案例才使用合同法的规定其余主要是直接使用UCP500的惯例来解释信用证。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世界各国的判例和学理在解释信用证时都不同角度的解释为合同,但是仍存在较大差异。各国态度不一致就对如何界定信用证的性质,如何正确适用法律造成一定阻碍,致使信用证法律适用比一般合同的法律适用复杂得多,稳定性和预见性也相对较差,使得那些不法商人得以钻法律的空子,想方设法规避法律的制裁,进行信用证欺诈。其次,尽管信用证交易欺诈的危害性已经引起国际贸易界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各国法律规定不一,利害关系不同以及技术性方面的原因,国际社会还缺乏协调一致的防范信用证欺诈的措施。
  (三)国际贸易中中间商的大量存在和可转让信用证的大量使用,增加了欺诈的可能性
  国际贸易中的买方对于货源、市场等信息未必有足够的了解,往往需要借助中间商的帮助完成交易,中间商在经营进口业务时,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目的,一般不会将货源透露给买方,而是要求买方开立可转让信用证,以作为取得货源的信用工具。这样中间商就可以不必用自己的资金从两者的价差中赚取利润。这就给恶意或虚假卖方从事欺诈活动提供了便利。当然,买方利用中间商欺诈卖方或中间商欺诈买方或卖方的情形也有存在,只是相对较少而已。
  (四)我国立法的缺陷滞后及从事国际贸易的业务人员知识缺乏、素质低、防范意识差,也是信用证欺诈在我国屡屡得手的原因之一
  首先,信用证是在长期的商业实践中商人、银行家们智慧的产物。在国际商业往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运行规则仍然主要是商人习惯,以成文法形式对其规则作出界定的国家为数不多。我国最早的关于信用证欺诈的立法是1989年,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沿海地区涉外涉港澳经济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它是适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主要法律依据,但由于会谈纪要不是司法解释,只具有参考价值,不能直接引用在判决书或裁定书等司法文件中,所以其法律效力极其微弱。1997年最高人民法院有颁布了《关于审理信用证欺诈冻结的司法解释》,但由于当时对信用证欺诈认识不全面,存在很多缺陷,2005年1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并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它是我国目前关于信用证欺诈的最权威的一部司法解释,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些规定仍急需完善。其次,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贸易不太熟悉,加之信息不灵、人才、知识缺乏,而从事欺诈活动的人一般都是具有比较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整个欺诈过程都会经过详细周密的计划,对于普通的缺乏经验和相关知识的业务人员来说,往往是无法识别的。
  除以上几个原因以外,信用证欺诈暴利的驱使、单据无统一格式,极易伪造也是信用证欺诈产生的原因。
  四、我国有关信用证欺诈的立法和司法现状及缺陷
  1、在立法方面,虽然有了诸如最高人民法院1989年的《关于印发〈全国沿海地区涉外涉港澳经济审判工作座谈纪要〉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1997年7月《信用证结算国内办法》以及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等一些关于信用证欺诈的司法解释或专门性法规。但到目前,我国在实体法上对信用证欺诈的规范主要体现在《刑法》和《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上,从《刑法》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对信用证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是很大的,这对维护我国的金融秩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有些规定不明确,例如:《刑法》第一百九十五条第四款有关“以其他方法进行信用证诈骗的”规定不明确,给法官以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这不仅有违“罪刑法定”原则容易导致实践中对信用证诈骗行为的认定不清,而且增加了法院和其他刑事侦查机关干预信用证机制运作的可能性。而在司法实践中处理信用证欺诈的个案时,主要依据的是民法上的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带有极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而个案的具体情况各异,因此给司法实践造成了模糊不清、执法尺度难以掌握的困难。同时现行的有关司法解释或规章,散见于各处,且不完善,例如:现行的 《规定》虽然在其制定过程中考虑到了反信用证欺诈的诸多因素,为信用证制度在我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仅规定了申请人在发现有欺诈行为后可以申请止付令,而没有赋予银行在发现欺诈情况下有拒付之权力的规定;对于申请禁令的被申请人,在我国通常是受益人,而按照信用证交易的原则,被申请人在大多情况下应是付款银行,这样才有利于案件的审理,而我国的立法和司法解释对此却没有明确的规定。且立法过散衔接不好,还给不法分子钻法律漏洞的可乘之机。
  2、在司法上,目前我国对信用证欺诈的司法救济手段,主要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诉前财产保全和诉中财产保全,这类似于英美法系的禁令制度。不过由于前面所述的各种法规过于零散,规定不够严密,在实践中不仅法院可以冻结信用证,公安、检察机关甚至于海关总署下的走私犯罪侦查局也可以冻结信用证,严重干扰了信用证的正常运作。同时在司法实践中,我过对于“信用证欺诈”的认定标准不清,对于信用证欺诈的举证标准过低且弹性大,给予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太大而有缺乏有效的制约,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和对善意第三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不够,这都使得,我国在信用证欺诈的司法救济方面暴露出了许多缺陷和不足,使得欺诈者得以钻这方面的法律漏洞,大肆进行欺诈活动,破坏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损害我国的对外贸易利益。
  综上所述,信用证欺诈的发生与其机制本身容易被欺诈者利用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加强和完善国际、国内反信用证欺诈的立法和司法救济,切实以法律武器制止和制裁信用证欺诈活动,以遏制信用证欺诈的发生。
  (下转第132页)
其他文献
一、检察机关公诉内勤工作的职责  内勤在公诉部门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起着“服务、协调、信息、传递”的作用,是公诉工作的参谋,其职责主要有:法律文书管理、诉讼案卷归档、检察业务统计、收发文处理、会议记录、资料收集整理、赃款物管理以及印章管理等等,其职责也主要针对各项法律文书整理、管理;已完成的诉讼案卷的归档;检察业务统计的报送和有关文件、函件的收发处理等方面。  二、提高对内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期刊
一、防卫意图的认定  1、防卫挑拨  防卫挑拨是故意挑逗、引诱对方进行不法侵害而借机加害于对方的行为。在防卫挑拨中,存在着一定的不法侵害,挑拨人也实行了所谓的正当防卫,形式上符合正当防卫的客观条件。正是这种客观表现上的相似性,造成了正当防卫防卫意图和防卫挑拨伤害对方的犯罪意图认定上的困难。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在查明客观的预谋和挑逗、引诱行为有无的同时,更要注意查明行为目的这一主观内容,防卫挑拨
期刊
腐败分子多数具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专业知识和法律常识,因而在贿赂犯罪案件中对抗性矛盾非常突出,这就必须针对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案情具体分析,对症下药,以突破其心理防线,侦破案件。如何贿赂犯罪人员的心理状态,是实施心理对策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侦查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功。审讯贿赂犯罪人员是一种心理复杂的诉讼活动,是高层次的斗智斗勇过程。因此,要突破贿赂犯罪人员的心理防线,就必须尊重他们的心理活动规律和
期刊
《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出台,既有助于改善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也有利于更好的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对提高基层检察院在新形势下的职务犯罪侦查取证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一、两个“证据规定”出台的背景   (一)政治背景  从政治上看,我国《宪法》在1999年宣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4年宪法规定“国
期刊
联邦最高法院所创设的证据排除法则,最初所欲排除的证据是针对用非法手段而直接取得的证据。如非法侵入犯罪嫌疑人的住宅而取得凶器,违法通讯检查而取得的电话录音等。这些证据均应当依照证据排除规则予以排除。然而,如果不是以非法手段直接获取的证据,而是以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为线索,顺藤摸瓜而取得的证据——衍生证据是否应该予以排除呢?显然有疑义。此项疑义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一直是各法院不时面临的热门诉讼争点
期刊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在刑法中明确了社区矫正的适用。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由人民检察院承担检察监督,是社区矫正工作得以公正和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尤其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如何切实加强和完善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确保矫正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当前检察机关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社区矫正检察工作中存在的主
期刊
一、新律师法涉及侦查部分的条文的理解与探讨   (一)律师会见权。新《律师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受委托的律师凭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有权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了解有关案件情况。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被监听”。本条的修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律师介入侦查时间的不同。二是律师会见的批准问题。只需“律
期刊
摘 要:在马来西亚,华人虽然有绝对的经济实力,为马来西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社会地位上华人一直受到歧视。现在虽然有所好转,但是很难彻底改变,导致华人不愿在当地扎根,很多将投资转移到欧美。因此,中国应充分利用目前的形势,吸引马来西亚华人来中国投资。  关键词:马来西亚华人;歧视;投资转移;吸引  一、马来西亚华人的社会地位现状  在马来西亚最大执政党全国巫人统一机构(UMNO,简
期刊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不断明确提出的观点,在这个时间段内,我们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底,经济基础还相对薄弱,司法机关的权威建设也比较落后,这是历史以及现实等多种原因所导致的,是一个客观的结果,是一个法制建设必经的过程,而今,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司法权威相对于经济建设出现确实的情况下,对于如何树立与构建司法权威进行分析与讨论,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对于当今的法制建设,
期刊
我国《刑法》第九章相关条文规定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罪的刑事责任,第一百六十八条规定了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失职罪的刑事责任;同时,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百三十五条分别对重大责任事故罪和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刑事责任作出了规定。然而,对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中,因渎职行为造成单位集体财产重大损失的刑事责任没有明文规定,是我国现行刑事立法中的一个法律盲
期刊